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生活的艺术(1)▪P3

  ..续本文上一页”,不说“爱”?自然有差别,世间人讲爱,是感情的,是从情生的;佛讲的爱,是从理智生的,从智慧生的,这种爱称为“慈悲”。世间人感情不稳定,变化很大,今天爱,明天不爱,靠不住!世间人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所用的是“三心二意”。因此世间人跟你讲“我爱你”,你不能相信,不能上当!当知是假的,不是真的。他说“我很恨你”,你也不要在意,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它的变化太大,变化无常。佛菩萨讲爱是真的,永恒不变。因为它是从智慧生的,从理性生的;它不是感情的,才是真的。所以,佛教我们要培养慈悲心,从智慧、理性生出对父母、对兄弟姐妹的爱心,扩大到对家族,再扩大到爱护一切众生。从爱缘慈(一家人),众生缘慈,法缘慈,最后到大慈大悲。这是以清净、平等心爱护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从此地扩大、拓开心量、这样才能明心见性,圆满成佛。

  “修十善业”。在生活行持上,应当怎么做?具体的做法,佛跟我们说了十桩事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身三善;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口四善;意不贪、不嗔、不痴,是念头上的三善业。守住这十善业,应用在自己的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这样做就没错。这都是讲原则,在生活上的应用是有变化的;变化再多,总不离这原则,就对了。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不难!如何能活活泼泼的应用在生活上,这才难!这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修持,一定要依靠老师教导。所以,我们一生要有成就,师友是很重要的关键。要有好老师、好的同参道友。佛教导我们,孝亲之下重要的,就是尊师重道,奉事师长。亲与师相提并论,这是不可不知道的。

  做到三福的第一条,即是具有人天福的基础,才能学佛,才能接受佛法。经典里常常提到的“善男子,善女人”。“善”是有标准的,即做到前面的四句,具足这个条件,可以当佛的学生,接受佛法。

  三福的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一入佛门,佛教你“受持三皈”,就是一定要遵守觉、正、净三个原则。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要求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无论修学那一个宗派,那一个法门,总不离这个原则,这才是佛弟子,才是真正学佛。我们的心一天比一天清净;知见,一天比一天纯正;迷惑,一天比一天减少,多快乐,多自在!这是基本的原则。从原则里,我们学持戒,学威仪。持戒是守法、守规矩。威仪就是处事待人接物,有礼貌、有节度;做事情有方法,有程序,有条不紊,都包括在威仪里。然后我们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真正享受到幸福美满。

  成立净宗学会,这个构想是早年夏莲居居士提出来的。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好,非常合乎现代化。佛法是教学,教我们生活,永远站在现代化的前端。佛法讲求的是现代化、本土化,所以佛陀教育能受一切大众的欢迎。仔细观察,两千年前佛教初传到中国就中国化。生活方式完全采取中国式的,没有用印度的。道场的建筑,是中国的式样;衣著也是中国的样子,不是印度的服装。一切生活全是中国化,受到中国人欢迎。如果当年佛法传到中国,道场建立是印度的式样,中国人绝对不进去,那是外国文化。这才知道世尊在大乘经,就像《金刚经》里所说的“佛无有定法可说”。《华严》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楞严经》讲:“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些教训,都是教我们要考虑现实,决不能离开现实的生活。有一年我在迈阿密讲经,还有不少外国人,他们学佛相当虔诚。我就告诉他,佛教没有传到美国来。他问为什么?他觉得美国佛教也很兴盛。我问他,你看看那一尊佛相面孔是美国人?他一看就明白了!没有美国人像的佛相,也没有美国人像的菩萨相。

  佛教在中国,佛菩萨相貌像中国人,仔细观察日本造的佛菩萨相,像日本人。西藏密宗的佛菩萨相像西藏人。泰国的佛相像泰国人。佛菩萨没有一定的相,“随心应量”。更进一步,连生活方式也完全相同。所以,在美国建道场,要建白宫的式样。如果建中国宫殿式的,不能弘法,人家一看,这是外国文化,美国人在外面看看,不会进来的。建成白宫的样子,不请他进来,他自己会走进来。到里面一看,佛菩萨形象都是美国人的面孔,怎么不欢喜?这是教育,一定要懂得。佛教传到这里,是教美国人,不是教中国人的。过去印度大德到中国来,是教中国人的,不是教印度人的。要懂得本土化与现代化,才会被一切大众欢迎。一切大众都能接受,才能真正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乃至于社会问题。不但个人喜欢你,整个国家社会都喜欢你,才真正造福国家社会,真正为世界带来祥和。这都是我们必须认识清楚的,然后才晓得自己怎样修学、怎样努力。

  菩萨修的六度,是生活上的六个原则。净宗学会成立之后,在行门上,订了五个科目。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大愿王,五个科目,就能带给我们美满快乐的人生。一定要真做!

  三福的第三条,才真正契入佛法的核心。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佛法的初学,像是新生训练。第三条才入了正科。经文有四句,第一句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觉悟的心。彻底觉悟,就是对于人生宇宙的真相理解。即使不能彻底理解,也要有相当程度的正确认识,我们自己才不会迷失一生的方向。

  “深信因果”。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因果变化无穷,因变成果,果又是因。对前面的果来说,它变成因。对后面的因而言,因变成果,因果循环无有穷尽。所以佛讲,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因缘生法”。对于这种道理、事实,要深信不疑。真的把因果道理搞清楚,搞明白,因果自己可以掌握。怎么掌握?因变成果,当中要有“缘”。因是没法控制的,但是“缘”操在自己手上。所以,佛法讲“缘生”,不讲“因生”,就是我们可以掌握缘。能掌握缘,十法界依正庄严的果报,就有求必应,道理在此。如果你不会掌握缘,你所求,往往与心愿相违,求不到。要明白这道理,晓得事实真相,掌握住缘。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真的。《华严经》告诉我们,“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识所变就是从心想生。如果只说“唯心所现”,所现的法界称为“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的。心是真心,不是妄心。《华严经》讲的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西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皆是唯心所现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如何变成十法界?“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识心是妄心,不是真心,是从心想生。如果你把道理搞清楚,把事实真相搞明白,抓住它,你就得自在。不老、不病、不死,就做得到。它有理论,有方法。

  人为什么会老?年岁大了,他就想,老了!如果不相信,你可以试验一下。有几位学佛的医生,我跟他们谈这件事,他们点头肯定。人在工作时,没有老死的妄念,年轻力壮;但若退休,才过了两年,他就苍老似十几二十年。为什么老得那么快?因为退休,没有事情做,想到我老了,天天想老。老了就这里痛、那里痛,就病,天天想病,天天上医院,老病从妄想来的。念佛的人就不一样。念佛人年岁很大的,因为没想到老,也没想到病。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活到九十五岁,还不要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洗衣服。九十七岁往生的,最后两年,才答应学生照顾他。身体健康,音声宏亮,往生前两个星期还讲经,不老!九十几岁的人,大概只有我们一般七十岁的样子。他在七十岁的时候,只有四十岁的样子。什么原因?他没想老,没想病。“一切法从心想生”。为什么不老?不想老就不老,不想病就不病,不想死就不死!佛法有道理、有理论、有方法。如果真正搞通,能灵活运用,真善美慧的人生,真正得到。要是不懂得这些道理跟方法,世间所讲的真善美,尽是有名无实,得不到的。

  佛法首先教我们要有健康的思想、纯正的思想:觉正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怎么会生病。一切疾病的来源是染污。最严重的是心理的污染,所以佛称贪嗔痴是“三毒烦恼”。内里有贪嗔痴三毒,外面又有严重污染相感。那能不生病?若把里面的贪嗔痴拔掉,外面再恶劣的环境也染不上。你的身体怎会不健康,怎会不长寿?怎会衰老?学佛,我们看诸佛菩萨就是给我们做一个最好的榜样,快乐、幸福、美满的样子,呈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看了之后,要知道向他学习,这就对了。

  如果学佛的人学得那么痛苦,让别人看了,佛法还能学?这不能学!学佛要活泼,学佛要快乐,让别人看了羡慕。他就会自动来打听,你为什么那么快乐,为什么那么幸福?你就可以告诉他,幸福快乐是怎么得来的,传授给他。所以,古来的祖师大德们,无论在家、出家,都是给一切大众、给社会做一个最好的典型、模范。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从这些地方去觉悟、学习,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才能真正享受到。愈是深入,愈不可思议。愈是深入,愈欢喜,真的是欲罢不能。要深解义趣,必须认真的做,解行相应。解帮助行,行能帮助更深入的理解,才真正有味道,才真正得法喜充满。学佛人如果学得有烦恼,没有欢喜心的时候,必须要觉悟,要反省,要检点,一定出差错了。

  学佛,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界,顺境也好,逆境也好,总而言之,法喜充满,才是正常的。如果学得有烦恼,没有欢喜心,不是理论上错误,就是方法上错误,一定出了错误。要把原因找出来,把原因消除,才能走上正常的道路。

  在日常生活当中,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说,《华严经》上,我们看到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五十三位法身大士,就是《金刚经》上讲的“诸佛”。这五十三尊佛所表现的,他们的身分,有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就说明,学佛不一定要出家,任何行业都可以成菩萨,都可以成佛。不必要改换你的生活方式,不必改换你的工作,不要改换你的生…

《生活的艺术(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生活的艺术(2)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