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 「出离云」非常重要,我们一定要想到,这一生当中如果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往后的罪有得受,生生世世长劫轮回受不完的罪。宋朝莹珂法师,我们在讲席当中常提到,大家听到耳熟,他就是怕轮回苦、怕地狱苦,出离的心真切,所以他能往生,他能精进,真精进。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行?没有出离心。为什么没有出离心?不知道轮回三途之苦,不晓得,以为这是经上讲的,无所谓,我又没有看到;等到你哪一天看到,你后悔来不及,那个时候就真的迟了。所以这个事情现在就要干,要很认真的干、很努力的干,决定不能够松懈。要知道这是我们一生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鸡毛蒜皮,小事!讲《华严经》,小事!放下身心世界,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大事。大事小事都分不出来,愚痴!我认真念佛求了生死,是不是自私自利、是不是小乘?不是,是大乘。为什么?你能够这样做,做给别人看,影响别人,把别人的懈怠懒散带起来,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你这是真实大乘菩萨。讲经说法没用,讲经说法是口善,行不善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果报顶多是来生的福报,为什么?这是法布施,来生得聪明智慧。
黄念祖老居士就给我很大的警告,但是他没有直接对我说,他对他的学生说。我过去到北京,他的学生来告诉我,他说我们黄老师讲过,「净空法师如果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的福报不得了!」这个话是给我当头棒喝的!确确实实我这一生所做的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要不往生,来生我的果报是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肯定得到的。但是得到有什么用?再长的寿也要死,死了之后福报完了,享福的时候会不会再修福?会不会被福报迷住?很难讲,这就没有把握了。我们看到现在世间人,有大福报的人被福报所迷,不懂得修福,虽然心地慈悲想修福、想种福,种的不是地方,换句话说,没有智慧,不认识福田。像把很好的种子种在沙土里头,不会长,种在石头上,连芽都不会发。所以真实智慧、真实福报是往生净土第一德,把这桩大事疏忽,那说得不好听,糊涂到所以然!所以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大众接触,广行十波罗蜜;不跟大众接触的时候,一心念佛。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出声念也好,默声念也好,坐着念也好,站着念也好,走着念也好,不能间断。一心求生净土,一心接引大众,这是大乘心。接引他,我做的这个样子就是接引大众。这一品经是「现相品」,如来会现相我也会现相,我们在这里要学会这个,要把出离看作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
第三「大愿云」,显示说法主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的大德,就是真干,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的「真干」,普贤第一德,一丝毫虚伪都没有。他真干的内涵是十大愿王。礼敬诸佛,一微尘里面都有恒沙诸佛,一毛端里头都有恒沙诸佛,他的礼敬周遍法界,遍入微尘;那个敬意,渗透在微尘里头。这个境界我们不读《华严》决定不知道,你作梦都想象不到,普贤境界不可思议!普贤「说普法」,普法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普法,遍虚空法界,遍世界微尘数剎土,遍一一世界微尘数众生。所以诸位同修要记住,龙树菩萨在龙宫看到的上本《华严》,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十不是数字,如果是数字,十个大千世界并不是很多,十在《华严》是表法的,表圆满。数字一到十是个圆满的数字,虚空法界无量无边一个不漏,叫做十。《阿弥陀经》上用七也是表圆满,七代表四方、上下、当中,所以它也是圆满,不是数目字。
清凉大师末后一句话说得好,「令知法主大愿」,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普周剎尘内故」,这就是我刚才所讲的,普贤的境界渗透微尘,他的敬意、他的赞叹、他的供养、他的忏悔,乃至到「普皆回向」,一一心愿契入微尘,所以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华藏世界里面,我们在这个经上读到,「地上菩萨,初后不离念佛」,初是初地,后是等觉;也有句子里面讲,「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终跟初后的意思一样,始是初地,终是等觉。念什么佛?念南无阿弥陀佛。谁教他的?普贤菩萨教他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海会如是,这哪里能错得了?我们读这段经文,意思一定要懂得,我们要知道怎样来学习。第六句:
【作是事已,右绕于佛,从足下入。】
前面念的一段是光,佛从眉间放的光,光里面显示这么多的事,妙极了!最后一句光收起来了,先是放,放出来现在把光收起来了,收是什么意思?清凉大师说得好,「示有终归」,都是表法的。展开,修行教化众生,十方一切诸佛修因证果、度化众生的事情,全都在光中显示出来,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剎土在光中全都看见了。清凉注解,「证从佛流,眉间出光」,证是证明,一切菩萨的教化众生,根据什么?根据诸佛如来教导的,不是自己发明的,所以眉间出光。「修因顺果,故须右绕」,右是顺,左是逆,佛法取右绕为顺。「自下升高,故从足入」,这个光收起来的时候,是从佛足下收入。这代表什么意思?「履佛所行,方证入故」。你要想入佛的境界,你就要学佛的行持,换句话说,你要走佛的道路。足是讲行,你要学佛之行,你才能够证得;你不学佛的行,你的行为跟佛的行是相违背,你就错了。佛的行是什么?自己一定要清楚,佛行的基础是净业三福。从净业三福开始这是第一步,然后我们晓得,佛的心是禅,佛的眼是教,佛的行是律,这是学佛之所依,这就是「履佛所行」。我们的身要依戒律,我们的心要依禅,我们的言要依教,这三种是「一而三,三而一」,你就真学佛。
这一段我们就说到此地,现在大家看第二段「现华表义」。前面这一大段是放光,光最重要的是表法主,表普贤菩萨。普贤菩萨给我们说法,法有理、有教,理就是义理,义理这一段现华来表。
【尔时佛前有大莲华,忽然出现。】
『尔时』是什么时候?是佛眉间放光,那个光从足下收起来的那个时候。前面这段经文,光从足下收起来了,就是这个时候。光一收起来,佛前就有一个『大莲华,忽然出现』。「华」是有意思的,这一句是总说莲华出现。佛法里面常常用来表法的,最普遍的是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莲华,第二个是*轮,第三个是卍字。卍字是三十二相之一,佛胸口有卍字的相。卍字是表吉祥的,都是右旋。莲华表清净,用得很多,我们看到佛像、菩萨像坐在莲华台上、站在莲华台上,为什么不用其他的花来代表?莲华所表的意思是清净无染,确实是代表佛菩萨的德行。莲华是长在池塘里面,它的根在池塘泥土里,它的茎是在水里面,花开在水上面,莲华代表不但是出污泥而不染,连清水它也不染。所以佛用这个来表法,把池塘里面的泥代表六道,六道是五浊恶世、是染污;泥的上面是清水,把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华开在水上面,这就显示修行人不但要脱离六道,还要脱离十法界,四圣法界也不沾染,这是莲华表的意思。
这个时候,佛的眉间光收起来的时候,忽然大莲华出现,这个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知道。经上讲忽然出现,这个忽然是表「依理起事」,理太深,事太复杂,都是不可思议。大莲华在此地,清凉大师为我们介绍:通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通说。别说,别表华藏佛之清净,华藏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是法身佛。在佛前忽然出现这个莲华,这个莲华是什么?这个莲华就是华藏世界依正庄严,无一不清净。既然通表《华严》,当然具足教义里面所说的,「同时具足等十门」,这十门叫教义。这十门是《华严经》上讲的十玄门,十玄门不能在此地讲。
我这一次讲这部经,把玄义留在最后讲,全经讲完之后回过头来讲玄义,听起来就有味道了。玄义是全经义理的精华,但是没有涉及到全经,你很难理解。所以古德讲经有一个原则,对初学的人讲,不讲玄义。对老修的讲,讲玄义不讲经;对初学介绍,讲经不讲玄义。初学的人听经,如果讲玄义,玄义讲得很长、讲得很深,像智者大师讲《法华经》,九旬谈妙。九十天讲什么?《妙法莲华经》,讲一个经题,一个经的题目讲了九十天。现在要这个讲法,把听众全都讲光了,谁来听你的?「我要来听经的,你的一个题目就讲九十天?」那还得了吗?所以那个时候众生根性可以,现在不契机了。现在人心浮气躁,没有耐心。我们在外国,过去在美国住了很多年,美国人喜欢听经,限定你多少时间?一天讲一次两个小时,最好不要超过三天,换句话说,他只有六个小时的耐心。最多不过十个小时,讲五天,他可能会来听。你要讲七天,不来了,太长了,我没有时间。
所以李老师当年培训我们,教我们讲经,所选择的经都是小部的。教导我们出去讲经,最长不能超过十次,最短不能少过三次。他教给我们的原则,我们学了真的很受用,走到全世界都受人欢迎,最适中的五次到七次,那一部经要讲圆满。《华严》这么大的经,我们怎么讲法?我们把它分段,就是把它分成许多的小单元;经本身分品,一品是一个大单元,我们从一个大单元可以分成很多小单元。像「世主妙严品」第一品,现在单独流通的就有很多小单元,大概「知足天王」这个单元流通得最多,像「忉利天王」、「主山神」、「主水神」,杂神众那就是二十九个单元,「四天王」也是个单元,这样子单独流通,那就变成小部。在外面别人请讲经,你得要观机,往往听众会限制时间,你要按照限制的时间把这个单元讲圆满。所以大部经可以用这个方法化整为零,就变成许许多多小部经,合起来就是一个大部,学《华严》应当这样学法。在新加坡有些同学对这个经有兴趣,你们要懂得,也得要把精神力量集中学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学好,可以再选一个单元。全经可以听,决定不能全学,全学你的时间、精力不够。学教还是循序渐进,按部就班,不能一次学得很多。这是为什么用莲华表法、为什么忽然出现。
【其华具有十种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
这下面是显示莲华具足庄严之德,庄严的德也说不尽。经文也分两段,我们念的这一句,这是第一段「显德无尽」。清凉用这个科题、标题,提示我们这个华具有十种庄严。十是表法的,换句话说,无尽的庄严。『一切莲华所不能及』,「莲华」表法的意思我们懂了,别说我们这个世界的莲华,诸菩萨的净土、法身菩萨的净土所现的莲华不能跟它相比。下面经文也说这十种德相,这十种是略举,每一种德相都是无量无边,我们在这部经前面读得这么多,许许多多例子我们都能够看得出来、都能够体会得到。密宗教学最流行的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学佛章嘉大师教我。这一句话什么意思?保持你的身心像莲华一样。「唵」是身,实在讲那个身包括法身、报身、应化身;「嘛呢」就是莲华,「叭咪」是保持,「吽」是意。保持你的身、心意像莲华一样,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是这个意思。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八七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