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三四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偈颂:
【尔时金焰圆满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道场众海,即说颂言。】
这一段是说偈仪,我们应当学习的是礼敬诸佛,一切时一切处,无论自己修学还是为人演说,一定要得三宝的加持,『承佛威力』就是得佛力加持,同时要给一切大众致敬,『一切道场众海』都是未来佛,这是礼敬诸佛。
【佛昔修习菩提行,于诸境界解明了,处与非处净无疑,此是如来初智力。】
十种『智力』这是第一种,所以说是『初』。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详细,「第一偈,即处非处智力」。我们在一般讲经的时候,多半遇到如来果地上「十力」,我们都是依佛学辞典,或者是《教乘法数》,这些书籍里面名字叫「是处非处智力」,此地是「处非处智力」,加一个「是」字,「是处非处智力」,加这个字意思就清楚多了,这个地方清凉没有加这个字。这个意思是说,「善因乐果,斯有是处。」什么叫是处、非处?因果相应叫是处,因果不相应叫非处。非处就是没有这个道理,善因得来恶报,没这个道理;恶因苦果叫是处,恶因得善报,无有是处。可是在我们现实这个社会里面,很多是造恶业的得福报,造善业的得恶报,所以现在人不相信因果报应。有些人伦理道德完全不讲,真的是无恶不作,他得的果报是大富大贵,我们看到佛讲的话很难叫人相信。确实有人真正做好事,心善行善,被别人冤枉,被别人糟蹋,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说我们要是细细听佛开示,你自然就明白了。
这个人过去生中积的是大善德,所以生到这个世间是帝王命,他是作皇帝。古时候的皇帝,哪个皇帝不传个十几二十代?一个政权建立延续几百年,汉朝四百年,唐朝二百多年,就是到清朝还二百六十多年。现在这些人有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有,他做到了大富大贵,为富不仁,完全为自私自利着想,保全自己的权位,没有替社会着想,没有替众生着想,造作无量无边罪业,他还是享他的富贵,一直到他死我们看到好象没有报应,其实报应非常明显,他的富贵可以传十几代的儿孙,他一代就享光了,一代就完了,底下就没有了。我们从这里明白了,他造作那些恶业把他命里的福报大折大扣的折掉了,百分之百的福变成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十之八九被折掉了。他要不造这些恶业,子子孙孙后世总有十几二十代。这些道理跟现在人讲,只有真正学佛的人、相信因果报应的人,他会点头,你跟他一说他明白了,想想是这个样子。
造善的人,他过去生中培的善福太少了,这一生行善还受人侮辱、受人糟蹋。他有没有得善报?有,过去生中许许多多不善的恶报,我们佛门讲重罪轻报,报掉了。别人毁谤他,我们常讲是替他消业障,侮辱他是给他消业障,害他是替他消业障。他有很重的业障,将来必堕三途,他三途的罪业就这样子消掉了,来生的果报不可思议,世主!还是佛讲的是事实真相,我们凡夫看错、想错,没有能懂得真正的道理,不晓得事实真相。
是处非处,为什么叫「处」?大师在此地跟我们解释,处有「建立」的意思,有「依」的意思,依靠,就是有「起」的意思,这个果报是依它而起的。「能建立果,与果为依,能起果法」,这个处有这些意思在,所以叫它做处。对于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通达明了,叫智力。换句话说,因果相当称为处,如果因果不相当就不叫它做处,就叫它作非处。它的作用,就是真正明了因果的关系,对于因果深信不疑,净业三福第三条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既然对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明白了,观察众生的机缘,「可度者度,不可度者为作因缘」,这就对了。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讲的可度当机,我们常讲他的根机成熟了,他这一生当中能成就。这个人具足做人的本分,知道自己的身分,知道自己的命运因果报应,对自己的因果清楚,能够依教奉行,懂得孝养父母,懂得事师之道,世出世法里面都说是可造之才,这个人一生能成就。偈颂里面前面两句是讲过去世的因,后面两句是显智力。这种智慧,清凉大师说「通知一切法」。
『佛昔修习菩提行』,诸佛如来往昔在因地,生生世世都认真努力修学,所以他才不退转,虽然有隔阴之迷,宿根深厚,殊胜的因缘常常追随着他。我们一般看相算命的常说:「你命里头贵人多」,这句话在佛法里面讲就是你有殊胜的因缘,常常遇到善知识,对你的修学帮助就大,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学佛的人,我们过去在李老师会下,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而且非常重视,与一切众生结法缘,这个事情他老人家重视,特别对于发心弘护正法之人,弘法要法缘,护法也要法缘,法缘要去结。
用什么方法跟一切众生结法缘?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用什么方法?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可以与一切众生结恶缘,若与一切众生结恶缘,你将来在菩提道上寸步难行,处处障碍,这些道理不能不知道,事实更是要清楚、要明了。你们看看历史,看看现代的社会,你想做好事,嫉妒障碍有多少?我们从年轻的时候遇到善知识,听到老师的教诲,认真努力做,这一生当中依旧是障难重重。诚心诚意想帮助社会、帮助众生,自己决不沾着丝毫名闻利养,还是遭人嫉妒,还是遭人障碍,我们自己心里明白,这些障难是替自己消业障,同时我们也怜悯一切苦难众生,他没有福报,我们想帮,缘当中有人把它断掉。缘虽然不具足,我们利益一切众生的心愿没有被这些人打掉,念念不忘。这边缘不成熟,我们转变一个方法做。
古时候高僧大德,没有缘帮助众生最明显的,达摩祖师到中国没有人护法,在少林寺住了九年,天天面壁打坐,没有人认识他,大家把他当作一个普通出家人看待,他很有耐心。实际上这些人都是佛菩萨再来的,给我们做榜样,示现给我们看,非常有耐心的在等,等传人,等有缘的人,等认识他的人。等了九年遇到慧可,慧可认识他,慧可尊敬他,慧可对他的教诲百分之百的依从,在他言下大彻大悟。这是教给我们一个方法,大众的缘不成熟,耐心等一个,你的心是真诚心,没有丝毫为自己,是为利益众生,是为正法久住,必定有人来传承正法,会感动诸佛菩萨应身到这个世间。我年岁老了,这个身体想做事也不行了,机器老旧快要坏了,有另外佛菩萨应化到这个世间来,他到这个世间来,年轻,他来接棒。
诸佛菩萨对于这个世间苦难众生关怀照顾,真的是无微不至,凡夫哪里会认识?凡夫为什么成不了佛?禁不起考验,禁不起折磨,稍稍受一点委屈,满怀的不高兴,小小的委屈禁不起,这怎么能成功?这是不能忍辱。佛教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里面最重要的是布施、忍辱。布施是修福,忍辱是你的福德不失去,你修得再多,你不能忍辱,一面修就一面丢,到一辈子一点功德都没有。为什么?不能忍,所以忍是保持,你怎样保持你所修学的功德不失去,那就要靠忍、要靠定,你才能够保持你的功德。心里面常有委屈、常有不平、常有愤恨,你功德完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经典上常讲的「火烧功德林」,你的功德谁把它破坏?是你自己。你要晓得,冤亲债主很多,他就怕你修积功德,嫉妒障碍,看你稍稍修积一点功德,他就在旁边煽火,引起你发脾气,那是你的冤家,是你的债主。不管他是有意无意,你上了当,真的心里难过不高兴了,功德都毁掉了。要知道你所修积的功德,没有任何一个人能破坏,谁能破坏?你自己。冤亲债主在旁边煽火,劝你发脾气,你就真听话,真的发火,真一肚子委屈,把你所修积的功德全毁掉了,这是愚痴,没有智慧,没有福德,干这种傻事!
我在这一生,你们都能看到的,我为什么感激韩馆长,我跟韩馆长相处三十年,你们都知道她的脾气不好,我的同学、朋友见到馆长都跟我说:「这个人厉害、难处。」我为什么不离开她,为什么要跟她在一起?我这一身所有的毛病习气,在她的会下磨得干干净净,这个人是来折磨我的,把我的棱角全部都磨光了,贪瞋痴慢都磨光了,我怎么不感激?修行在哪里修行?就在这个境界里修行,我才能成就。顺境善缘无有贪恋之心,逆境恶缘不再有丝毫瞋恚之心,在境界里面磨平了。道理是老师那里学来的,功夫是韩馆长帮助我磨平的,成就功夫,成就忍辱,成就定力,四摄六度法,三十年当中这样逐渐培养成的,不是容易事。你们能受得了吗?果然受得了,我相信如果天天有人找你麻烦,你有三十年你也会成就,怕的是你三年都熬不过,那你还谈什么!你不要谈了。世出世间法,你的成就大小,与你的忍辱决定成正比例。
布施是放下,忍辱是智慧,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几个人欢喜别人来折磨我?我就是这一点跟一般修行人不一样。为什么?因为我自己知道自己的业障太重,我没有学佛之前,一般看相算命,我自己是很少搞,关心我的人替我算命,然后回来告诉我:「人是很聪明,可惜一点福报都没有,而且还短命。」这个话我听得太多太多了,我想想有没有道理?很有道理。这就跟《了凡四训》说的一样,了凡遇到云谷禅师,被云谷禅师当头一棒,叫他反省检讨自己的毛病。了凡先生的那些毛病我统统都具足,了凡先生的好处我还没有,比不上他;恶的念头、恶的行为比他有过之无不及,优点好处我比不上他。这种状况之下我怎么办?所以我觉悟了,别人给我气受,冤枉我,我接受,我绝对不会有恶意相报,我很感激。我业障太重了,唯有这个方式替我消业障,他造罪业替我消业障,是我的大恩人,我懂得知恩报恩。
这一年多来,我又遭受沉重的打击,我清楚、我明了,我知道进退,这一棒,我明白了,我觉悟了,从佛门完全退下来,我要修自己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