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自己这一生往生极乐世界,我不能落在别人后面,我要努力争取,还剩下这一点时间,体力还可以,我随顺过去出家在家的许多大德,这里面也有韩馆长临终的拜托,把《华严经》讲一遍,留一套影带给后人做参考,我答应了。这部经很长,这部经其味无穷,讲一遍,说实在话是一生的事业。我们从开经讲到今天将近一千个小时,三十九品才第一品。诸位想想,这一品经将近一千个小时,后面还有三十八品,经文长的、意义非常丰富的「十地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就这三品要细说,每一品一千个小时都不够用。诸位同学想想看,像我们现在这种讲法,这种进度,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七、八千个小时是一定要的。我们现在预定三年圆满,现在讲的都不算,从明年元旦开始,二00二年、0三年、0四年圆满,三年预定讲三千六百个小时,所以后面我们的进度要快,不能像现在讲得这么啰嗦,要精简,但是我们要知道怎样去学习。
诸佛菩萨在菩萨地的时候修行成佛,忍辱是最重要的一个课程,世尊在因地里面修忍辱波罗蜜,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体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忍辱波罗蜜圆满成就了。试想想看,我们今天被蚊子咬一口,就一巴掌打死,这不仅是杀生,一点忍辱都没有,你得欢欢喜喜布施,赶它走,你忍辱这一条都没有。所以这些事情在哪里修?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你都要懂得。有一些同学说佛法难,看得破,忍不过,有意无意之间确实忍不过,忍不过怎么样?堕落、退转了,你懂不懂,你的境界没有向上提升,退转了。为什么不能忍?不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像我们这样根性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不深入经教怎么行?一定要深入经教我们才有救。要向佛菩萨学习,不能随顺烦恼,不能随顺外面的境界,这个人跟我这么讲,那个人跟我那么讲,他又不是佛、又不是菩萨,他说他是什么佛,他说他是什么菩萨,那个靠不住,那不是真的。真的佛菩萨在哪里?经典是真的佛菩萨,我决定相信这个事实,经典是佛菩萨说的,是佛菩萨的教诲,我依据经典就是依据佛菩萨,我跟佛学就是要跟经典学习。
『于诸境界解明了』,这就是说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处与非处净无疑』,这句话你懂得就好讲了,因果报应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佛没有。种善因决定得善果,我造的善因,现前不得善果,我知道果报通三世,现前的善果为什么不能现前?那是我过去生中所造的余孽,一生虽修善,罪业已经消除很多,但是还有余罪,并没有消除干净,所以善的果没有现前,要继续认真努力;不善的果报现前,欢喜接受,境界就向上提升,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一般人不明白,初学佛法的人免不了有疑惑,深入经藏你就不会疑惑,逐渐你就通达明了。
如来这十种果地上的智力,我们如何学习就知道了,对于因果报应的事情,我们完全接受了,对于天地鬼神的事情,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诸位想想是不是一个因缘果报的事?所以十种智力,每一种智力都贯通一切法。真正明了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决定不敢违背因果,知道因果这桩事情是世出世法里面的定律、真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还会有一个特殊的遭遇,那就是天地鬼神会跟你沟通,为什么?你有这个缘分,你能接受。天地鬼神为什么不跟他沟通?他不能接受,他不了解这里面事实状况,这个道理要懂。
第二首:
【如昔等观诸法性,一切业海皆明彻,如是今于光网中,普遍十方能具演。】
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说第二首偈,就是过去、未来、现在业报智力,通常我们说的名称是「三世业报智力」,这个意思完全相同。他这里讲的是「过、未、现在」,过去、未来、现在就是三世。《瑜伽师地论》里面称为「自业智力」,这是名称有一些不一样。偈颂经文说「一切业海皆明彻」,「一切业」就是说三世之中所造一切善恶等业,无论是什么样的造作,统统都是自己所造的业。「于自所作受用果业,如实知故」,这个意思很明显,自己造、自己受,因果报应都非常清楚,都能够明了。这个意思跟第一首有什么差别?第一首讲的「是处非处」,这个地方讲的「三世业报」,乍听起来好象没有什么大的差别,清凉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分别,他说:如果「正了知所造善等业,感爱等果」,这是属于是处非处智力,就是你很正确的了解,你造的善业,你得到善的果报,这是「是处非处」。如果明了能造善恶这个业,感善恶等果,这是自业力,差别在此地。就是你正确的明了能造善恶的那个业,前面你是了解你所造善恶的业,是你所造的,这个地方是讲能造,差别在此地。第一个智力是从果报上讲的,第二个业报智力是从造因上说的,差别就是因果不相同,差别在此地。所以第一种智力是说果报,第二种业报智力是讲业因,你所造的业因。
『如昔等观诸法性,一切业海皆明彻』,这两句是讲过去世的因行,造的因。如来有这样圆满的后得智,这种善巧智慧,我们真的是非常羡慕。这个智慧从哪里来的?宗门常讲「明心见性」。这句话,我们修净土宗的人不能够疏忽,可是事实上修净土宗的人,往往把明心见性这个事情疏忽了。
我在早年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记得是一年三个月,十五个月,那个时候没有出家,是居士的身分,拜他作老师,跟他学经教,一年三个月之后,我离开他老人家,到台北圆山「临济寺」出家。我向他老人家辞行的时候,他很难过,那个时候坐三轮车,我跟他坐一辆三轮车,送我到车站,我看他老人家流泪了,我也很难过,我跟他老人家说,我说我一定还会回来。他所难过的就是怕我离开他之后,不再跟他学,因为说老实话,我的学业没有完成,我学得很好,他老人家非常满意,希望我在他那里多住几年,把佛法的根扎稳,我也有这个意思。我出家的缘成熟,他一再劝我:「你为什么要出家?」我提出一个理由,他想了一想,同意了。我说我到这个地方来亲近老师,老师在台中已经教了十年,很多同学都已经跟老师十年了,我怎么能追得上?不出家,我一定有工作,那个时候是不错,我的工作就在「慈光图书馆」,我在图书馆里面担任管理员。可是还是要工作,每天至少还是要八个钟点工作,因为图书馆工作人员不多,只有三个人,真正在图书馆负责办事、照顾这个机构的是三个人。我要是能够把工作辞掉专心来学经教,我每天能够有八个小时,甚至于有十个小时,我来学经教,我说:「老师,我只要两年的功夫就追上我的同学。」他听了笑笑,这样子我才离开他。离开他之后,再回到图书馆来,前后我跟他整整十年。
离开之后,听说老师有一次在讲经里面呵斥学生,说:「你们跟我十年,你们什么都没学会,学会的人走了!」大家都晓得了。所以我回到台中之后,许多同学就包围我:「老师说你学了东西走了,你到底学了些什么?」我说:老师没有特别教给我,我们学习都在一起上课。老师说这个话,我说不无道理。什么原因?你们常住在台中,你们家在台中,你们学习的心理情绪跟我不一样,常住在这边,今天学不会,明天;今年学不会,明年,你们的心情是松懈的。我到台中来不一样,没有依靠,我的时间是短的,你们是长时间,我必须要把时间抓紧,这是我们学习的心情不相同,所以我比大家认真,我比大家努力,晚上读经查参考资料、看古大德的注解,常常看到天亮,忘记睡觉的时间,这种情形是你们不会有的。因为我住台中的时间,我不晓得哪一天离开,这地方不是我常住之地,心情不一样。既然大家这么说,我就提出一份学习报告给同学,老师说我学了些什么东西,我在这个地方一年三个月所学习的东西,我画一张图表,这个图表画出来之后,送给李老师看,李老师就告诉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要明心见性。」我那个表里头就差这一点点,有往生极乐世界,有明心见性,但是没有把它连系起来,他把我表上加上一个箭头,把这两个连起来,这个心得报告圆满了,那一个箭头是他老人家加的。这个报告当时用油印赠送给每一个同学,我在台中一年三个月就学的这个东西。
所以学东西要诚恳、要用心,要克服自己的障难,克服障难还得要有人折磨你,你还真能受得了,那才能成功。遇到肯折磨的人,这个人不容易,这个人难得,你到哪里去找?现在人都愿意做好人,谁愿意做恶人?折磨你,还真正帮助你、成就你,你才能成功。我早年,最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训,真的影响我一生,我对他老人家尊敬,有充分的信心,我相信老师。他告诉我:「你只要是真心为佛法、为众生,你的一生佛菩萨照顾你,你自己一点都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了,所以我在一生当中遇到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心里很清楚,都是佛菩萨替我安排的,我欢喜。顺境善人欢喜,逆境恶缘也欢喜,都是帮助我提升境界,消除我的业障,增长我的智慧,福慧双修。
章嘉大师圆寂之后,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在章嘉大师会下三年,李老师会下十年,十三年学到的东西,如果没有遇到韩馆长,我还是不容易成就。韩馆长也是佛菩萨派来照顾我的,她那种种的作为把我的烦恼习气连根拔掉,没有人知道。一般人只看到净空法师在图书馆韩馆长管理之下非常委屈,一般人看法是这样,我也知道他们的看法,我也不跟他们讲。为什么?他不懂,那又何必讲!等到将来果报现前他就明白了,像现在很多人就明白了。当时跟你讲没用处,不必费那些口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看就明白,普通人看不出来。
这首偈子里面,第一句非常重要!「如昔等观诸法性」,你要想开智慧…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