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自己這一生往生極樂世界,我不能落在別人後面,我要努力爭取,還剩下這一點時間,體力還可以,我隨順過去出家在家的許多大德,這裏面也有韓館長臨終的拜托,把《華嚴經》講一遍,留一套影帶給後人做參考,我答應了。這部經很長,這部經其味無窮,講一遍,說實在話是一生的事業。我們從開經講到今天將近一千個小時,叁十九品才第一品。諸位想想,這一品經將近一千個小時,後面還有叁十八品,經文長的、意義非常豐富的「十地品」、「離世間品」、「入法界品」,就這叁品要細說,每一品一千個小時都不夠用。諸位同學想想看,像我們現在這種講法,這種進度,這一部《大方廣佛華嚴經》,七、八千個小時是一定要的。我們現在預定叁年圓滿,現在講的都不算,從明年元旦開始,二00二年、0叁年、0四年圓滿,叁年預定講叁千六百個小時,所以後面我們的進度要快,不能像現在講得這麼啰嗦,要精簡,但是我們要知道怎樣去學習。
諸佛菩薩在菩薩地的時候修行成佛,忍辱是最重要的一個課程,世尊在因地裏面修忍辱波羅蜜,叫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截身體一絲毫怨恨心都沒有,忍辱波羅蜜圓滿成就了。試想想看,我們今天被蚊子咬一口,就一巴掌打死,這不僅是殺生,一點忍辱都沒有,你得歡歡喜喜布施,趕它走,你忍辱這一條都沒有。所以這些事情在哪裏修?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你都要懂得。有一些同學說佛法難,看得破,忍不過,有意無意之間確實忍不過,忍不過怎麼樣?墮落、退轉了,你懂不懂,你的境界沒有向上提升,退轉了。爲什麼不能忍?不了解事實真相。所以像我們這樣根性的人,中下根性的人,不深入經教怎麼行?一定要深入經教我們才有救。要向佛菩薩學習,不能隨順煩惱,不能隨順外面的境界,這個人跟我這麼講,那個人跟我那麼講,他又不是佛、又不是菩薩,他說他是什麼佛,他說他是什麼菩薩,那個靠不住,那不是真的。真的佛菩薩在哪裏?經典是真的佛菩薩,我決定相信這個事實,經典是佛菩薩說的,是佛菩薩的教誨,我依據經典就是依據佛菩薩,我跟佛學就是要跟經典學習。
『于諸境界解明了』,這就是說真正了解事實真相。『處與非處淨無疑』,這句話你懂得就好講了,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我一絲毫的疑惑都沒有,佛沒有。種善因決定得善果,我造的善因,現前不得善果,我知道果報通叁世,現前的善果爲什麼不能現前?那是我過去生中所造的余孽,一生雖修善,罪業已經消除很多,但是還有余罪,並沒有消除幹淨,所以善的果沒有現前,要繼續認真努力;不善的果報現前,歡喜接受,境界就向上提升,這是好事不是壞事。一般人不明白,初學佛法的人免不了有疑惑,深入經藏你就不會疑惑,逐漸你就通達明了。
如來這十種果地上的智力,我們如何學習就知道了,對于因果報應的事情,我們完全接受了,對于天地鬼神的事情,我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與人的關系,人與自然環境的關系,人與天地鬼神的關系,諸位想想是不是一個因緣果報的事?所以十種智力,每一種智力都貫通一切法。真正明了這個事實真相,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爲,決定不敢違背因果,知道因果這樁事情是世出世法裏面的定律、真理,深信不疑,完全接受。還會有一個特殊的遭遇,那就是天地鬼神會跟你溝通,爲什麼?你有這個緣分,你能接受。天地鬼神爲什麼不跟他溝通?他不能接受,他不了解這裏面事實狀況,這個道理要懂。
第二首:
【如昔等觀諸法性,一切業海皆明徹,如是今于光網中,普遍十方能具演。】
清涼大師在《疏鈔》裏面跟我們說第二首偈,就是過去、未來、現在業報智力,通常我們說的名稱是「叁世業報智力」,這個意思完全相同。他這裏講的是「過、未、現在」,過去、未來、現在就是叁世。《瑜伽師地論》裏面稱爲「自業智力」,這是名稱有一些不一樣。偈頌經文說「一切業海皆明徹」,「一切業」就是說叁世之中所造一切善惡等業,無論是什麼樣的造作,統統都是自己所造的業。「于自所作受用果業,如實知故」,這個意思很明顯,自己造、自己受,因果報應都非常清楚,都能夠明了。這個意思跟第一首有什麼差別?第一首講的「是處非處」,這個地方講的「叁世業報」,乍聽起來好象沒有什麼大的差別,清涼大師在此地爲我們分別,他說:如果「正了知所造善等業,感愛等果」,這是屬于是處非處智力,就是你很正確的了解,你造的善業,你得到善的果報,這是「是處非處」。如果明了能造善惡這個業,感善惡等果,這是自業力,差別在此地。就是你正確的明了能造善惡的那個業,前面你是了解你所造善惡的業,是你所造的,這個地方是講能造,差別在此地。第一個智力是從果報上講的,第二個業報智力是從造因上說的,差別就是因果不相同,差別在此地。所以第一種智力是說果報,第二種業報智力是講業因,你所造的業因。
『如昔等觀諸法性,一切業海皆明徹』,這兩句是講過去世的因行,造的因。如來有這樣圓滿的後得智,這種善巧智慧,我們真的是非常羨慕。這個智慧從哪裏來的?宗門常講「明心見性」。這句話,我們修淨土宗的人不能夠疏忽,可是事實上修淨土宗的人,往往把明心見性這個事情疏忽了。
我在早年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記得是一年叁個月,十五個月,那個時候沒有出家,是居士的身分,拜他作老師,跟他學經教,一年叁個月之後,我離開他老人家,到臺北圓山「臨濟寺」出家。我向他老人家辭行的時候,他很難過,那個時候坐叁輪車,我跟他坐一輛叁輪車,送我到車站,我看他老人家流淚了,我也很難過,我跟他老人家說,我說我一定還會回來。他所難過的就是怕我離開他之後,不再跟他學,因爲說老實話,我的學業沒有完成,我學得很好,他老人家非常滿意,希望我在他那裏多住幾年,把佛法的根紮穩,我也有這個意思。我出家的緣成熟,他一再勸我:「你爲什麼要出家?」我提出一個理由,他想了一想,同意了。我說我到這個地方來親近老師,老師在臺中已經教了十年,很多同學都已經跟老師十年了,我怎麼能追得上?不出家,我一定有工作,那個時候是不錯,我的工作就在「慈光圖書館」,我在圖書館裏面擔任管理員。可是還是要工作,每天至少還是要八個鍾點工作,因爲圖書館工作人員不多,只有叁個人,真正在圖書館負責辦事、照顧這個機構的是叁個人。我要是能夠把工作辭掉專心來學經教,我每天能夠有八個小時,甚至于有十個小時,我來學經教,我說:「老師,我只要兩年的功夫就追上我的同學。」他聽了笑笑,這樣子我才離開他。離開他之後,再回到圖書館來,前後我跟他整整十年。
離開之後,聽說老師有一次在講經裏面呵斥學生,說:「你們跟我十年,你們什麼都沒學會,學會的人走了!」大家都曉得了。所以我回到臺中之後,許多同學就包圍我:「老師說你學了東西走了,你到底學了些什麼?」我說:老師沒有特別教給我,我們學習都在一起上課。老師說這個話,我說不無道理。什麼原因?你們常住在臺中,你們家在臺中,你們學習的心理情緒跟我不一樣,常住在這邊,今天學不會,明天;今年學不會,明年,你們的心情是松懈的。我到臺中來不一樣,沒有依靠,我的時間是短的,你們是長時間,我必須要把時間抓緊,這是我們學習的心情不相同,所以我比大家認真,我比大家努力,晚上讀經查參考資料、看古大德的注解,常常看到天亮,忘記睡覺的時間,這種情形是你們不會有的。因爲我住臺中的時間,我不曉得哪一天離開,這地方不是我常住之地,心情不一樣。既然大家這麼說,我就提出一份學習報告給同學,老師說我學了些什麼東西,我在這個地方一年叁個月所學習的東西,我畫一張圖表,這個圖表畫出來之後,送給李老師看,李老師就告訴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還是要明心見性。」我那個表裏頭就差這一點點,有往生極樂世界,有明心見性,但是沒有把它連系起來,他把我表上加上一個箭頭,把這兩個連起來,這個心得報告圓滿了,那一個箭頭是他老人家加的。這個報告當時用油印贈送給每一個同學,我在臺中一年叁個月就學的這個東西。
所以學東西要誠懇、要用心,要克服自己的障難,克服障難還得要有人折磨你,你還真能受得了,那才能成功。遇到肯折磨的人,這個人不容易,這個人難得,你到哪裏去找?現在人都願意做好人,誰願意做惡人?折磨你,還真正幫助你、成就你,你才能成功。我早年,最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訓,真的影響我一生,我對他老人家尊敬,有充分的信心,我相信老師。他告訴我:「你只要是真心爲佛法、爲衆生,你的一生佛菩薩照顧你,你自己一點都不要操心。」我完全接受了,所以我在一生當中遇到的順境逆境、善緣惡緣,我心裏很清楚,都是佛菩薩替我安排的,我歡喜。順境善人歡喜,逆境惡緣也歡喜,都是幫助我提升境界,消除我的業障,增長我的智慧,福慧雙修。
章嘉大師圓寂之後,我親近李炳南老居士。我在章嘉大師會下叁年,李老師會下十年,十叁年學到的東西,如果沒有遇到韓館長,我還是不容易成就。韓館長也是佛菩薩派來照顧我的,她那種種的作爲把我的煩惱習氣連根拔掉,沒有人知道。一般人只看到淨空法師在圖書館韓館長管理之下非常委屈,一般人看法是這樣,我也知道他們的看法,我也不跟他們講。爲什麼?他不懂,那又何必講!等到將來果報現前他就明白了,像現在很多人就明白了。當時跟你講沒用處,不必費那些口舌,只有真正有智慧的人,他一看就明白,普通人看不出來。
這首偈子裏面,第一句非常重要!「如昔等觀諸法性」,你要想開智慧…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 第五叁四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