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吉祥云比丘教他念佛法门,而且吉祥云比丘自己修行的是「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也叫做「佛立三昧」,它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睡觉、不能够坐下来,只可以经行,可以站着,不可以躺下来,不可以坐下来,九十天日夜不间断,般舟三昧,念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法门,我们从这个地方看到了,是以绕佛为主。所以一般打佛七,我交代悟道法师,他常常领众打佛七,打佛七这期间当中是以绕佛为主。我们现在看一般道场是止静为主,这个与教义不合。
你看看吉祥云比丘,我们末法时期众生业障太重,叫你一天都站在那里,你受不了,你要坐下来休息休息,甚至于还要躺下来休息一下,可以,时间要短,那是特别方便。我们一支香是一个半小时,至少绕佛要一个小时,当中止静最好是十五分钟,另外十五分钟自己起来拜佛,这样就好。如果完全绕佛,不需要止静,那就是吉祥云比丘教的方法,这是正确的,特别适合于中年以上的人,诸位晓得中年以上的人什么运动最好?散步,绕佛就是散步。佛想的这个方法太妙了,长时间的散步,你能走一个小时,一天能够走上三四个小时,对你身体健康大有帮助,人真的不容易老化。坐在那里不行,坐在那里还有个毛病,我们是凡夫定不下来,坐在那里不是打瞌睡就是胡思乱想,不如绕佛,绕佛头脑清醒,心里面可以集中在佛号上。佛祖给我们定的方法,都有大学问、都有大道理。所以止静,坐下来止静是不得已,是体力不能支持,不可以不懂这个道理,这是我们净宗的本所修行。
吉祥云比丘,这是第一个老师,我们世俗人一般讲的「先入为主」。你要问:善财童子主修的是哪个法门?吉祥云比丘传给他的是主修法门。到最后结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想想看善财修什么?善财是修净土宗的,是修念佛法门的。我们是本着这个宗旨、这个目标、这个方向来学《大方广佛华严经》,这哪里能错得了?净土宗出自于《华严经》,普贤菩萨是净土宗的初祖,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这部经,后面普贤菩萨就特别提倡这个法门。《华严经》到最后导归极乐,所以彭际清说这是大本的《无量寿经》。魏默深居士,这是清朝咸丰年间人,跟慈禧太后同时代的,他就将《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一卷,别行流通的这一卷,他把它附在净土三经后面,称为《净土四经》,这个作法没有人反对,没有人反对就是默认,祖师大德都承认了。我看过《净土四经》,好象我手上还有一本,现在在澳洲,放在图书馆里面,木刻版本的《净土四经》。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又附在四经后面,变成《净土五经》,实在讲非常非常圆满。《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可以说是净土宗的《心经》,二百四十四个字,非常精彩,净土宗的典籍于是完备了。再加上天亲菩萨的《往生论》,那是天亲菩萨自己修行往生的心得报告,提供我们做参考。夏莲居老居士有一个简单修行的方法叫《净修捷要》,《净修捷要》就是依据天亲菩萨《往生论》里面的方法捷要编成的,把它简化。夏老会集《无量寿经》,编《净修捷要》,对于净宗的修学、净宗将来的弘扬有大贡献、大功德,不可思议,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到的。这是我们讲到「本所修行及名闻」。『摩尼宝中皆悉现』,「摩尼宝」表的意思我不说了,你们应当能体会得到。第九首:
【道场一切出妙音,其音广大遍十方,若有众生堪受法,莫不调伏令清净。】
『道场一切』,全部都包括了,场地,场地上面的花草树木,甚至于这个场地里面还有小河流、小溪,还有池塘,池塘里面还有很多水族,道场的建筑,殿堂、房舍,道场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道场里面四众的修行人,都『出妙音』。每一天,我们现在想,从粗的想,早晚课的声音,讲经、研究讨论的声音,内心喜悦那种震动,法喜充满。对于一切苦难众生的悲愿,虽然你没有说出来,只要你有这个意念,那个念震动,震动也出声。所以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极其微细的震动,甚至于自己都不觉察,佛菩萨、鬼神觉察到了,他才有应。众生有感,佛菩萨、鬼神都有应。
『其音广大遍十方』,确实周遍十方法界,所以九法界有情众生都得益。殿堂屋檐上都挂铃铛,风吹铃铛法音宣流。寺庙里头法器的声音、钟的声音、鼓的声音、木鱼的声音,敲法器的人心地清净、平等、真诚、慈悲,这一敲下去,这个音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之音,周遍法界。如果敲法器的人在胡思乱想,这个音声就很不好,不是正音,是邪音,这就有罪过。为什么拿起法器要恭恭敬敬?敲法器的人,他的心、他的念、他的愿、他的行,就在一个声音统统表现出去了。
『若有众生堪受法』,当然不是一切众生,成熟的众生,听到法器的声音开悟了。《钟声偈》里讲,「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它真是这样的。寺庙里面早晨的钟声,傍晚的钟声,就是早晚课的钟声,许许多多的人从这个地方得到清净安宁。我在台湾听到一些朋友跟我说,蒋介石先生常常到日月潭去度假,日月潭有个「玄奘寺」,每天晚上撞钟,幽冥钟,他是一定要把这个钟声听完,这个钟差不多将近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对他好象很有启示。听到钟声心地很清净,身心都能放松,善根深厚的人各人得利益不一样。『莫不调伏令清净』,「调伏」是对治烦恼,让你身心清净。
第十首,这一首总结庄严的周遍。不像前面,前面每一首颂是着重一桩事情,举例而言;而实际上太多太多了,真的是说之不尽。
【如来往昔普修治,一切无量庄严事,十方一切菩提树,一一庄严无量种。】
我们在大经里面懂得了佛门表法的义趣,看什么东西都特别有味道。谚语讲:「俗人看热闹,行家看门道。」懂得佛门表法的旨趣,看门道了;不懂得表法义趣,读《大方广佛华严经》像看神话小说,跟看《西游记》、《封神榜》差不多。这是真的,也挺有趣味,看不出门道,他看热闹。我以前在台湾,认识一个台湾大学的教授,严一平先生,以后他不教书了,他开书店,艺文印书馆,香港都有他的分店。这个人已经不在了,他的年龄比我大,大概大十几岁的样子。他告诉我,他看《金刚经》,他说看不出味道,像两桶水倒过来倒过去,讲的话前后矛盾,不合乎逻辑。大学教授,还是相当有名气的教授,那要他看《华严经》,岂不是看神话小说吗?看不出门道。《华严经》难懂就难在此地,你要懂得表法,那就很容易理解了。
『如来往昔普修治』,这句话就是四弘誓愿第三句「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本所修行成就了,这个必须要懂得。本所修行成就的标准是明心见性,大乘佛法常讲的「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叫本所修行,要有这个功夫,这是标准。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破一品无明,这是什么境界?超越十法界,圆教初住菩萨的地位,已经是《华严经》讲的菩萨摩诃萨,不是普通菩萨,是法身大士,这个时候广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诸位要知道,这个时候对于任何法门,一接触就通达。为什么?智慧开了。
像龙树菩萨,这是修学大乘的,没有人不知道,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老人家,他是出生在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六百年,学习释迦牟尼佛的遗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他三个月就学完,智慧开了。学完之后觉得这个世间没东西学了,印度九十六种外道,他要不了几天全部都学会了。在这个时候他生起了增上慢,「增上慢」就是现在人所讲的值得骄傲,他值得骄傲。大龙菩萨知道了,他一有感,大龙菩萨就有应,当然他跟他有缘,好,大龙菩萨到人间来把他带到龙宫,看看龙王的藏经楼。这里面收藏的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有多大?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他到那里一看,傲慢的心马上就没有了,生惭愧心,自己学的东西太少太少了。这个本子,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世界众生没有人有能力学习,分量太大了。看中本也不行,然后再看下本,下本等于是目录提要。好象中国《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纪晓岚编的有一套《目录提要》,《全书》一千五百册,《目录提要》是精装五册。看看这个还可以,这是下本《华严经》,分量有多少?十万偈,四句是一偈,不管长短,长行文也是这个算法,只要四句叫一偈,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总共有四十品。
四十品,四十万偈,龙树菩萨很厉害,记忆力好,他在龙宫里面就背下来,背下之后出来,写下来、记录下来,《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传的,这个世间才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小乘人不承认,说《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是佛说的,小乘人还有「大乘非佛说」。龙树菩萨能够造《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肯定龙树菩萨早就成佛了。不是佛,怎么能说得出来?这是佛的境界。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华严经》这十万偈的下本也没有完全到中国,到中国是残缺不全的本子,所以中国翻译的称为「略本」,不是下本是略本,只有原文的一半,诸位要是研究这一部经典你就晓得。
『一切无量庄严事』,无量法门你都学了、都通了,庄严的事情,我们今天讲的是真善美慧,自然是无量无边。『十方一切菩提树,一一庄严无量种』,此地所说的菩提树,绝对不是一个品种,而是无量的品种。我们要知道,所有一切智慧的建树,所有一切启发九法界众生破迷开悟、回头是岸的种种设施,都称为菩提树,这个菩提树的意思我们就很清楚体会得到,说的是什么?八万四千法门,八万四千菩提树。无量法门,四弘誓愿讲「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是无量菩提树。「一一庄严无量种」,一一是每一株菩提树,都具足无量无边的庄严,这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个法门遍摄一切法门,普遍摄持一切法门,一切法门圆融在一法门当中,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个法门都圆融一切法门。为什么?性德,法尔如是。自性没有大小、没有去来、没有生灭、没有一异,法尔如是。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虽然不是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要往这些地方去体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二卷》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