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三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偈颂: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前面有开示,菩萨十首颂是赞叹佛果地上的「十力」,十种殊胜的能力,超过二乘,超过菩萨。每一首颂说一种力,这一段文我们要好好的来学习。在许多经论及古大德的著作当中,我们常常读到「十力、四无畏」,但是一般讲解没有此地说得这么详细。这也是重要的佛学常识,学佛的同修不能不熟悉,如果能够懂得落实,懂得学习,这对自己的修持会有很大的帮助。大师说这是「佛不共之德」,德就是德能,与其他人不相同,不是大家共同有的,如来果地上才圆满的显现。「佛佛等有」,一切佛是平等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智慧相好德能,诸佛如来在果地上确实是平等。对于一切众生来说,可以说性具是平等的,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佛性里头本具的是平等的。但是佛修德圆满,性德圆显,反过来看我们凡夫,修德毫无,性德不显,这个差别就很大,就变成唯独如来果地上有,菩萨以下都没有了。「菩萨缘此发心」,为什么要发大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就是因为听说如来果地上这十种殊胜能力。能力是我们自己本能,本能不能恢复,这是多么惭愧的一桩事情,这是多么遗憾的一桩事情,所以这才奋发大心学诸佛如来,求无上道。「梵行品」说:「复应修习」,应该要学习;「一一力中有无量义,悉应谘问,故不可不知」。谘问是请教,向佛陀请教,这是教菩萨。
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再为我们介绍如来十力,他分为七个段落:第一个段落说明「立意」,第二个段落是「解释名相」,第三个段落是说「性体」,第四个段落是讲「作用」,第五说「次第」,第六是讲「差别」,第七段是「解释颂文」。大师如是说,一定是有道理,让我们把十力搞清楚、搞明白。为什么?菩萨缘此发心,我们要是搞清楚、搞明白,菩提心看看能不能发得出来。这些事情搞不明白,你的菩提心怎么能够发得出来?「发菩提心」变成佛门一句口号,很难兑现的一句口号,由此可知,这一段经文的重要。
第一段是讲「立意」。大师举《大智度论》里面的话说:显佛大人有真实力,这话说得好,能够叫外道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能令二乘人声闻、缘觉希求大法,知道之后才晓得自己修证的并不圆满,所谓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应当力趋上游,能令菩萨仿效。具足这十种德能,这十种实在是讲的纲领,每一种里面都可以说是万德万能,能成办大事,获得无上的成果,所以必须有能力辨别。如来唯一诸法实相智力,能办大事,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转恶为善,转凡成圣,这是大事,不是小事。在这个世间,建一个国家,建立一个政权,小事一桩,为什么?能建立政权的人,我们世间人称为英雄豪杰,他不能了生死,他不能出三界,他不能转迷成悟,不能转凡成圣,你想想哪个是大事,哪个是小事?
这个能力把它归纳起来有十大类,也就是它有十种作用,所以称为十力。大师在注解里面说得好:「谓于十境,皆委悉正知故。」面对十种不同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叫十种智力。这是自性本具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一,起用有这十大类的差别,所以称为十。「由时品类,相续分别,有无量力,度人因缘,故但说十,足办其事。」自性本具的能力,我们通常讲德能,确实是无量无边,为了教学方便起见,把它归纳为十类,对十种不同的境界说作十类。
下面举几个例子说,第一个:「知可度不可度」,这个就是名词里面常讲的「是处非处力」,诸佛如来面对一切众生,一观察就晓得这个众生可度还是不可度,立刻就知道。可度的全心全力帮助他,不可度的随缘,就好象教学一样,这个学生根性好可以教,老师全心全力帮助他。根性差的,劣根性很深的,烦恼习气很重的,旁听,随着学,老师教学的重点不在他。这就是所谓有当机众,有随缘众,随缘是旁听的。世出世间教学,老师都有这点智慧,拿出全副的精神和盘托出,自己所修学的丝毫不隐瞒,供养根熟的当机众。根性不成熟的,那是随缘的旁听生,对他也欢喜合掌,他也很难得,有这么殊胜的机缘能够来旁听。
哪些是当机众?印光大师讲得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二分诚敬得二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谁是当机众?十分诚敬。这个诚敬不是对某一个人,对老师,老师观察学生不错,对我很诚敬,看看对别人,对别人就不诚敬,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这个要小心提防,为什么?他巴结谄媚讨好,那真的就值得人怀疑,这个人必有企图。如果他对众生同样都是这么诚敬,这是性德,这才叫真正根性成熟,才是个当机者。对老师恭敬,对不是老师就另眼相看,这个不对,一诚一切诚,一敬一切敬。现在这些话没人教我们,很多同学们想学,我说只有在讲经时候你多听,经典里面佛教菩萨,统统都讲到,所以我们真有真诚心、清净心来学习,得利益,会会都得利益,我们这一堂课就是一会。
有人告诉我:「法师,你身边那些人都不是真学佛,都是假的,阳奉阴违。」我点点头,我说我知道。他说:「你真正学生并不在你身边,在哪里?在中国大陆,那些学生拿你的光碟在听,放光碟的时候,跪在萤幕面前听经,经本顶在头顶上,跪在那里听,那是你的真弟子。」我说我知道,所以我们今天在录像室里面,真正的同学在网路上、在播放光碟上,我知道,我不是不知道。我们肉眼看不见,九法界众生认真在听,具足十分诚敬心,我也知道,我怎么不知道!肯定当机众少,旁听众多。旁听众有没有好处?当机众以前也是当旁听众,旁听听久了,慢慢觉悟了。觉心是真诚的,妄心是虚伪的,道理在此地。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所谓是没有善根的帮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决定帮助他这一生当中往生不退成佛,这就是这十种能力的第一种「知可度不可度」。不可度的要帮助他增长善根,一切随缘,对他不能够过分要求,过分要求他不来了,缘就断掉了,就可惜了。对他客客气气,他有什么毛病习气随他去,不必责备,他慢慢觉悟,他自然自己会改过自新,不在这一生,不在这一世,佛度众生是生生世世,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第二个,「业力智力」。知道一切众生的业力,名词上说「三世业报智力」,这个智慧高明,不但知道一切众生过去、现在,还知道一切众生的未来,甚至于这个众生哪一生得度、哪一生证果都知道,你哪一生会往生极乐世界,当然明了,这就是知道众生业障的浅深。知道众生生生世世,你是在累积业障还是在消融业障,这与你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有密切关系,与接受圣贤教诲有密切关系。善导大师说得好:「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讲得好,这个话真实,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有成就,真的在遇缘。遇到一个好老师,真善知识,自己具足十分诚敬,不要说十分,能够有五分,在这一生当中就有可能成就。为什么?亲近老师,你有五分诚敬,老师就会加持你,用一般话来讲,老师会真正帮助你,你得到老师的帮助,你的诚敬心就向上提升,你从五分提升到六分、七分、八分、九分、十分。我自己是这个例子,我初初接近老师的时候,我对老师的诚敬心大概只是五、六分。五、六分就很难得,为什么?一般学生没有。好学生,说实在话,一、二分的诚敬心,五、六分诚敬心就变得希有,就很不容易。接受老师熏陶,四十三年讲台不中断,把自己的诚敬心,我不敢说达到十分,至少达到九分,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上对诸佛如来,下对三途众生依正庄严,具足诚敬之心。所以缘比什么都重要,我们看到许多人遇到善缘,希有的缘分,他不知道珍惜,这也是他自己业障深重。甚至于听信妄言,别人对于善知识的毁谤,生退却心,从此以后远离善知识,那就铸成大错特错,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一次遇到了,被你的恶友,那个恶友就是你的冤家对头,把你这一生得度的缘打掉了,这个事情很多很多。
早年,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有人在我面前对方东美先生恶意的批评;我亲近章嘉大师,有人跟我讲章嘉大师是政治和尚;我亲近李炳南老居士,也有人在我面前造谣生事,李炳南是四宝,难听的话很多。人家一跟我说这些,我就合掌念佛赶紧离开,我不想听,我不受他的影响。为什么?我还算有一点智慧,还有一点辨别的能力,我跟老师亲近,你们说话的人跟他平常并不往来,你怎么知道他?我天天跟他在一起我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这是造谣生事。这种言语就是十恶业的两舌,挑拨是非,破坏好事。难得遇到这个好老师,这个老师会成就你,你挑拨、你破坏,你把他这一世开悟、修善得度的缘一刀切断,佛法名词这叫「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过比杀人的身命还要重。为什么?你杀他身命没什么了不起,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他死了转世就来了,他人间有福报,他的福报没享完,被你害死了,他还是会到人道来享他没有享完的福报,很快就回来了。法身慧命断了,下一次再遇到这个机缘就难讲了,真的,这个机会断了,再碰到底下一次,百千万劫难遭遇,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世间人哪里懂得这个道理,佛知道一切众生三世的果报。
第三个,「定力」。知味着不味着,这就是「禅定三昧智力」,佛有这个力量,知道一切众生着相不着相。着相修行难,不着相修行容易;着相心染污,心不清净,不着相的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第四个,「根胜劣智力」,也就是说佛有能力知道一切众生有多少智慧。知道一切众生的根性,根性就是你的智慧,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潜能,你潜在的智能。好象采矿一样,现在探测地下的石油,有非常高明的工程师,探测专家,他一看就晓得这个地底…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三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