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P3

  ..续本文上一页今天学佛,我做佛弟子,我要做能够容受一切给社会大众看。容受是福,容受是慧,容受是无量功德;做功德不必要花什么金钱,不一定要有财富,无比殊胜的大智大福就在这个地方获得的。

  

  我们常常看到,画的佛像顶头上有三个字「唵、阿、吽」,那就是一切陀罗尼咒,表示身口意,这是三业。「唵、阿、吽」是三业,统统能容受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没有一法不能包容的,你说它多自在!多圆满!怎么学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常常讲,常常劝大家放下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为什么?烦恼的根。放下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头。为什要放下一切控制、占有的这些念头?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它的真相,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是虚妄,你有什么好控制、有什么好占有的?你再仔细观察,中国的历史在全世界,记载算是最完整的,至少三千年没有中断,你看看这三千年历史当中,几个人他真的控制住了?几个人真的占有到了?活在世间那几十年当中,拼命在搞控制占有,死后两手空空,一样都带不去,一样也控制不了,你说冤不冤枉?

  

  而一生当中所造的这个罪业,感受得三途苦报。你要问:三途怎么来的?为什么会到三途去受罪?就是因为控制占有,现在人讲欲望。欲望的根是控制跟占有,我们修行,修正行为要从根本上下手,知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把控制占有这个念头从内心里头拔除,你自然就能够容受一切。容受一切,你必定得一切人一切物,这个物包括九法界众生,用这一个物来代表;十法界里头除人之外,还有九法界众生,得九法界众生的欢喜心,对你尊重、欢喜、爱戴,这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要不要争取?你再有福分,过去你修的福不少,你确实能够做上帝王,你能够控制一个地区,能够占有这个地区,做上几十年皇帝;说实在话,在近代时间最长久的无过于康熙、干隆,干隆做了六十年皇帝、四年太上皇,六十四年,希有!可是六十四年比起历史的场合,很小短暂的一部分!真的能控制吗?真的能占有吗?死了还不是两手空空,什么都带不去。

  

  这些历史事实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再要不相信,再要看不懂,那可以说是从前李老师常讲的麻木不仁,你没有能力、没有条件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诲。你看了,你接触到了,你听了,你要觉悟,要回头,回头是岸!你要晓得你觉悟、回头,放下了,放下好!放下,你的智慧增长了,那个利益之大,自性本具无量智慧现前了,虽不是完全现前,现前一部分。德能现前,相好也现前;相随心转,体质也随心转。它都在变,剎那剎那在起变化;变化依据你的心想,佛在大经上讲得很多,「一切法从心想生」。第八句:

  

  【善住三世平等智地】

  

  我们要学!『三世』:过去、现在、未来,『平等』就把三世圆融了。大乘经教里面所说的,十方三世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有十方?为什么有三世?是从妄想分别执着里头生的。你一定要晓得,妄想不是真的;分别从妄想生的,分别不是真的;执着从妄想分别生的,执着哪里会是真的?你要不懂、你要不舍弃,你有得受!三途六道,苦海无边,永远没有中止的时候,你要受。你要是有智慧,你明白了,你相信佛陀的教诲,你把这个放下,你得大自在,你得真解脱。真解脱、大自在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要懂。

  

  这一句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字「善」,善住!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善住』。「善」用什么方法来形容它?我们世间人所说的活活泼泼,这才叫善住;而不是死住在句下,那就错了。住与不住是一不是二,不住空有两边,这是善住;不住善恶两边,这是善住。由此可知,佛法里面讲的善住,教你住中道第一义谛,住中道!换句话说,在「三世平等智地」里面。生活,你示现在其中,你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工作,就像释迦如来当年示现在这个世间,他有他的生活方式,他有他的工作。他的工作用我们现在人的话来说,他是从事于多元文化的教学,每天给学生、给大众们上课,我们佛门里面所说的讲经说法,现在人叫上课。讲讲经说法,大家马上就会想到是迷信、是宗教。孔老夫子讲「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对于讲经说法已经产生误会,错解了,我们就得换名称、换名词,我们说教学上课,这个大家好懂。教学上课,是老师学校里干的事情。

  

  释迦牟尼佛每天跟大家上课教学,四十九年如一日,从来没有放过假,现在我们讲敬业,世尊给全世界各行各业的人做了一个敬业的好榜样。他对他的事业多么尊重,认真努力,不论这个环境是顺境、是逆境,他都不受影响,他的课照常上。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从这里面去学习。个人生活是我们生活上的好榜样,他的生活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安贫乐道」,中国在古时候颜回给我们示现了,在西方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非常具体的示现,好!颜回家里贫穷,想过好的日子他没有条件;释迦牟尼佛家庭富裕,舍掉富裕的生活,过贫穷的生活,这个难!为什么这样作法?让一些极其贫苦的人,乐意跟他学习,看到释迦王子,「哎呀!他过的日子跟我们一样」,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和蔼可亲,得到社会一切大众的尊敬信仰。乐意听他教诲,接受他的教训,所以他的法缘非常殊胜,「住三世平等智地」。

  

  诸位要晓得,这个十二句,后后胜于前前,他要不得「如来普门之地」,要不得「一切陀罗尼」,「容受一切法海」,怎么能住平等地?住平等地,平等性现前!从理上讲,末那识「四大烦恼常相随」,转末那为平等性智,才叫做「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就是这个意思,那真的叫善住。四大烦恼,我见放下了,见思烦恼头一个我见;我爱,我爱是贪,贪烦恼;我痴,我慢,我慢是瞋烦恼。贪瞋痴!我见是执着身是我,这是个错误见解;不执着这个身是我,贪瞋痴放下了,这样才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就这么个道理。末那识转成平等性智,给诸位说,第六意识就转成妙观察智,当然能够「容受一切法海」。下面讲「深信广大喜乐,无边福聚」,都现前了!求福求慧不要向外求,要向内求,就对了!所以佛教导我们,佛法是内学,不向外求。凡是向外求叫「心外求法」,佛称他作外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