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P2

  ..续本文上一页的,没有学佛之前,狂妄自大,贡高我慢,常常喜欢夸张,批评别人;学佛之后,这些毛病全改了,懂得谦虚,懂得尊敬别人,懂得赞叹别人,不再批评别人过失,这会被他周边大众发现,「这个人变了,跟从前不一样,谦敬有礼」,别人对他尊敬。诸位要知道,对他尊敬,就是对佛尊敬,就是对一切众生尊敬,就是对自己尊敬,这个道理几个人懂得?

  

  我们在《华严经》,虽然这还是一个开端,第一品还没有讲完,已经讲了不少次。以后要不要讲?还要讲!为什么?没做到!你做到了,他还没有做到,所以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尽未来际劫,无有穷尽」,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不能不懂。特别是要为自己讲,你要说为什么?自己没有做到,自己做得太少太少了!一个人烦恼习气的深重,烦恼习气的难改,我们自己有经验。我自己是个过来人,我年轻的时候毛病很多,习气很重,学佛之后才知道自己的过恶。以前自己的过失、自己的恶行,没有人讲你,为什么?人家讲了,我也不会接受,我还得恨他,甚至于还要报复他,人家何苦惹这个麻烦?不说!不要说在现代这个时代,古时代风俗淳厚,你有过恶,人家也不说你。背后讥笑你,当面决不说你。讥笑你什么?「没有家教,你的父母没有把你教好」,你看看,父母被别人骂了;「你的老师没有把你教好」,你的老师也被人骂了,你的罪过有多重!

  

  所以古时候说你过失的人是谁?父母、老师。他有义务,见到你会劝告你,别人没有这个义务。现代这个时代,父母师长也不会说你的过失了,在这个时代怎么办?只有靠自己觉悟。自己没有法子觉悟,靠读经;经读了也读不懂,那最好的缘分是多听经。所以有不少同学来跟我说,听经,听我讲经好象都是在说他的坏话,都是在骂他的,其实是错误的,这是正好佛讲到这个地方,讲到我们自己本身的毛病。

  

  第七句:

  

  【已得一切陀罗尼门,悉能容受一切法海。】

  

  「陀罗尼」是梵语,一般翻作总持,也就是说「总一切义,持一切法」。这个说法,就像我们中国人所说的总纲领。『一切陀罗尼』,这是一切诸法的总纲领、总原则,你能够掌握到了,其他那就容易、就好办了,所以称大经称为大总持法门。这是讲的《华严经》,这个说法确实不为过,《华严经》在佛法里面,这是古大德都承认的,根本*轮,一切法都不出这部经上所讲的原理原则。「陀罗尼」也翻作咒、也翻作定,都有这个意思;要翻作定,不思议就是陀罗尼,就是总持法门。咒语里面有许许多多都是讲的原理原则,譬如大家最熟悉的一个简单咒语,观世音菩萨六字大明咒,藏传佛教里面念得最多、念得最普遍,「唵嘛呢叭咪吽」。这个咒语确确实实是一切陀罗尼门,「唵」是身业,「嘛呢」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照它的字面,我们中国人看是外国文,外国的文法跟中国有些不相同,它的字面是身、莲花、保持、意,我们想这个意思。如果照中国人的说法,保持身心(意就是心)莲花,这个意思就是保持我们的身心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那个咒语是这个意思。

  

  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传授给我的,教我常常念。莲花生长在泥土里头,泥代表染污,六凡法界是染污。它的茎长在清水里面,清水代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的上面,这个花虽然出污泥,不染污泥,通过这个清水,它也不染清水,染净两边都不染着,超越六凡四圣。你们想想这个意思,教我们学习世出世间法都不染着。下面效果就见到了,『悉能容受一切法海』,还有哪一法你不能包容的?还有什么法你不能接受的?诸位想想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处事待人接物,许许多多不能包容、不能接受,什么原因?我们不清净,身心都不清净。为什么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能够包容一切,能够忍受一切?我们把它加个忍,其实他那个忍的念头都没有,我们不容易理解;我们加一个忍,我们会理解,他能忍受,他能受得了。其实他没有受。

  

  六道凡夫才有五种受,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两种受,心有忧喜两种受。心没有忧喜,身没有苦乐,这个时候叫舍受。舍受本来是很好的,可惜的是它时间不长,它保不住。如果舍受永远保持不失,就叫做禅定,他就得禅定。保持不住,保持的时间很短暂,所以佛说六道凡夫有这五种受。非想非非想处天,我们讲的四禅八定,他们住在舍受,就是他保持的时间长一点,我们叫它做禅定,它不是真的禅定,真的禅定是永远不会失掉,他会失掉的。最深的禅定是非想非非想处天,佛在经上说他的寿命是八万四千大劫,八万四千大劫还是有期限的;到了这个期限,他的定又失掉,保持不住。到什么时候才能保持得住?再升等,再升一级,九次第定阿罗汉证得的,不退转了,位不退了,这才叫禅定。所以世间四禅八定,在佛法里面统统称为舍受,跟出世间禅定有差别。出世间禅定得到之后,永远不会失掉。

  

  定中的境界,分别、执着不起作用,妄想还有,分别执着没有了。如果照一般大乘经上讲,首先是执着放下了,决定不起作用,阿罗汉、辟支佛所证得的。分别也不起作用了,决定没有分别,世出世间法决定没有分别,法身菩萨证得的。可是妄想难断,妄想是无明。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有四十一个阶位,那是什么原因?妄想还在作祟。妄想破一品,菩萨地位就升一个阶级,从圆教初住,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破一品升一级。我们知道,这三大类的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头数都是无量无边,哪里说得尽?释迦牟尼佛对我们为说法方便起见,略说!把无量无边头数归纳起来略说。为我们说见思烦恼,三界见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尘沙烦恼那就不必说了,尘沙本身就是比喻,像微尘、像沙土,太多太多了,这是分别。这些东西把我们自己的性德障碍住,使我们自性本具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都不能够现前,真是冤枉!

  

  可是要记住,自作自受,不能怪别人。什么时候你真的肯放下,放下一分,得一分受用;放下十分,得十分受用。只有真正明白人,只有真正相信佛菩萨的人,他肯听话。佛陀在经教当中苦口婆心的教诲,我们天天在读、天天在听、天天在学习,不能落实,什么原因?说得不好听一点,不信!天天学,不信,还是相信自己烦恼习气,还是相信贪瞋痴慢,还是相信自私自利,那有什么法子?这样搞下去,六道轮回!他搞的是轮回。轮回里面我们又要懂得,他搞的是三恶道,不能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自己才真正觉悟,「错了!我们真的错了!」只有自己知道错了,自己才肯回头,回头是岸!

  

  诸佛菩萨何以能够容受一切?就是没有分别、没有执着。诸佛菩萨,我们今天讲菩萨是讲法身菩萨,菩萨摩诃萨,我们想不想入这个境界?我说这一句话,我知道有许多同学听了之后感到茫然,为什么?不知道佛菩萨境界的殊胜,不知道佛菩萨境界的妙好!这一品经品题「世主妙严品」,你要知道了,你怎么会不想?诸佛菩萨妙严境界在哪里?就在眼前。在眼前,你说我为什么没有见到?没错,就在眼前,你就是见不到,你也听不到,你的六根接触不到。这个原因在哪里?不能不知道。这个原因就是无始劫烦恼习气所做的障碍,什么时候你能把障碍去掉,把这些障碍放下,境界就现前。

  

  所以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无二无别,「体」无二无别,「相」也无二无别,「用」还是无二无别,不思议境界!法身菩萨所证的。我们现前的感受呢?有别!性相有差别,理事有差别,作用有差别。差别从哪里来的?从分别执着来的,就这么个道理。我们有分别,我们有执着,分别执着产生的错觉。实实在在是没有差别,可是我们看到的时候有明显的差别。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明白,真搞清楚,自然契入了。这些境界从什么地方来测验?从容受一切诸法,从这个地方来测验我们修行有没有进步。尽虚空遍法界,不同的国土,在我们说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族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生活方式,我们讲生活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你是不是能够完全容受?你都能包容、都能接受,这是菩萨,你修行有进步了。你变了,从前你不能包容、你不能接受,现在你能包容、能接受,菩提道上进了一步。

  

  一定要做到什么都能包容,什么都能接受。特别是逆境恶缘里面,依旧保持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这就是正觉。不但没有怨恨,而且还欢喜,像弥勒菩萨一样,欢欢喜喜满面笑容,对于一切的逆恶,在心地上痕迹都不染。这个人是什么?这个人得陀罗尼,他才能做到;你没有得陀罗尼,你怎么能做到?问题就在此地。而实实在在讲,释迦牟尼佛所有经论里面那些重要的开示,哪一句不是陀罗尼?《八大人觉经》佛告诉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你想想看,这两句是不是陀罗尼?过去某人对我怎样怎样不好,对不起我的,不要放在心上,更不可以放在口上,没有了,忘记了,把一些不善的忘得干干净净。你的心里头专门想善、专门记善,这是我们初学人应当做的。《十善业道经》上佛就是这样教我们的,「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夹杂」,这是不是一切陀罗尼?

  

  所以三福是陀罗尼,六和是陀罗尼。六和重要,你要问为什么?我再转过来问你,现在世界上为什么不和平?为什么现在社会风气彼此竞争、斗争,演变成战争?还不就是不能「容受一切」吗?所以这一句话我们真的懂了,真的能够落实,就能够治天下于太平。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这一句话要是落实了,都能兑现。所以要能容受,佛菩萨做能容受一切样子来给我们看,我们要能懂,要能够体会得到。我…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