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五二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叹德能,第五句:

  

  【得不思议解脱法门。】

  

  往下三句是说明「得法清净广大」,这一句是讲「获自分解脱」。叹德都是法身菩萨赞叹如来果地上的大德。得不思议法门已经就相当不容易,得不思议解脱法门,这是如来果地。就法身菩萨而言,他们得到的是分证,诸佛得到的是圆满。「不思议」这三个字,在前面普贤菩萨独得一门的时候,跟诸位报告过。现在问题是我们应当如何学习?怎样落实到我们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这是事实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宗门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怎样能够恢复?错误错在无始以来,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着。妄想分别执着是什么?是可思可议,与性德恰好起了一百八十度的违背。这个道理跟事实真相,我们必须要了解,然后自己自然明了,我们怎样恢复自己的性德。

  

  佛心清净寂灭,佛心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就是我们自己的本性。换句话说,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这是妄心,妄怎么来的?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清楚、真正的明白。世尊在楞严会上,跟富楼那尊者有一番谈话,尊者曾经问过这个问题,「一切众生,无明是怎么起来的?为什么会有无明?」世尊给他说了一句话:「知见立知,是无明本」。知见原本就是不思议,知见上再要建立一个知见,那个知见是什么?是妄想分别执着,建立的知见是这个东西,这叫无明本,无明的根本在此地。现在我们如何回复到我们的本来面目?这个事情重要!宗门常讲:「不思善,不思恶,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自家本来面目?」这个提示很好,提示原本就是个暗示,非常有意义。我们究竟有多少体会?如何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留意的。

  

  真正修行人,在哪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处事待人接物,学不思议,也就是学习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就是不思议,这是修禅定,这是修真心。果然契入,解脱境界就现前了。解脱指的是无始劫以来的妄想分别执着解开了,三界六道、十法界脱离了。妄想分别执着是因,六道三途、十法界是果报,修因证果,是这么一桩事情。我们要想学佛,就应当在这些地方练习,训练自己如佛一样,得不思议解脱法门。第六句:

  

  【住于如来普门之地】

  

  普门在前面曾经跟诸位细说过,清凉大师在这一句给我们注解的是「住胜进果位」,胜是殊胜,进是精进。一定要得不思议解脱法门,你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住于如来普门之地』,这拣别不是菩萨。菩萨的十普,没有达到究竟圆满;如来果地上的十普,都达到究竟圆满。特别是大慈大悲,佛法里面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十条里面特别举出这两条,由此可知这两条的重要。慈悲的真正意思,多少要能够体会到一些。法身菩萨已经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对象,我们应当要学习。心量狭小是我们学佛修行契入菩萨境界的重大障碍,如果我们希望把这个障碍消除,就不能不在日常生活当中认真的去做、去练习,练习不分别不执着,从这里下手。不起心、不动念,现在我们做不到,学着「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从这个地方来下手,让心安住在「如来普门之地」,这是我们心向往之。实际上当然是做不到,可是方向、目标一定要正确,确确实实是朝着这个方向、朝着这个目标去做,这样就没有过失了。

  

  话说得简单、说得容易,许多同修来给我说,实实在在做不到,这是实话!这些可谓是老实人,不自欺不欺人。但是你要晓得,做不到也得要做,为什么?不做,永远住凡夫地。如果随顺自己的习气,随顺自己的贪瞋痴慢,那么你就要知道,你是住三途地,这个我们不能不清楚。哪一个人不畏惧三途?可是我们的心确实安住在三途地,所以不转过来不行。转的方法很多,法门无量。了凡先生在他家训里面也提供了修学的经验,他这个经验里头最重要的,要让我们发畏心,畏惧。第一个,畏惧三途恶报;这个畏惧的心很难生起来,为什么?我们对于地狱、饿鬼里面的境界,一无所知,所以这个心生不起来。

  

  可是现在有一些科幻的电视、录像带,我没有看过,我听一些同修告诉我,这里面所演出来的非常恐怖,大概类似地狱,多看看!在中国过去,地狱的变相图在一般神庙里面常见,像城隍庙、中国四川的酆都城,一般佛寺里面地藏菩萨的道场也都有,多看!还有关于这一类的书籍,使我们看到听到了,能生怖畏之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助缘。在修学,我们常讲「方便为门」,这些都是方便门。另外一个,如果我们能常常想到古德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心里起恶念,口里、身体有恶的行为,鬼神看得到,「举头三尺有神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关于这些记载,许许多多笔记小说,乃至于近代的杂志报刊,时有所闻,我们也应当多搜集、多看看,也应当把这些因果报应的事实传达给别人。你的亲戚朋友,周边所遭遇到的这些人,常常讲给他们听。你每讲一遍,加深自己的印象,我们阿赖耶识里面这些种子多了,它就起作用,「举头三尺有神明」,因缘果报丝毫不爽,怎么能够不害怕?

  

  所以敬人就是敬自己,敬物也是敬自己,敬鬼神还是敬自己,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古德常常教导我们「自尊自爱」,这个意思很深很深。什么人懂得自尊自爱?佛菩萨懂得,世出世间大圣大贤懂得。从什么地方我们看出来他懂得?他能够尊敬别人,他能够尊敬一切众生,他能够爱护别人、爱护众生,乃至于敬爱虚空法界一切神灵。他知道一切众生冤冤相报的道理,也知道一切众生冤冤相报的事实真相。由此可知,我们能够比较清楚的明白一些道理,古今中外一切贤圣对众生的教化,教什么?无非就是把这些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而已。这是诸佛菩萨普门之地,我们如果能够契入这个境界,那也跟诸佛菩萨同住在一处,修行证果自己当然就有把握。

  

  所以起心动念,要想一切众生苦,众生苦就是自己在受苦受难。中国古人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话的意义非常之深,确确实实是如佛所说的无尽意。我们常听,这些话很熟,但是我们很健忘,境界一现前,这些话忘得一乾二净,所以它不起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依旧不停的造业,造极重的罪业,不畏果报;这个不畏是对于果报一无所知,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诸佛如来纵然是大慈大悲,也没有办法救你。诸佛如来在地狱道现身,名号就是幽冥教主,地藏菩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纵然堕极重的地狱,佛的慈悲心依旧不舍。你能不能得度?那要看你能不能悔改,这是因,第一个因,第二个还要看缘,复杂了!

  

  因容易,我这个因,我一念真的悔改了,你在地狱里受的那个刑罚会减轻一些,能不能脱离?不能,为什么?你过去造作那个恶业,对于世间社会的影响还存不存在?恶的影响、不善的影响没有了,这个缘成熟,你才能够超生。这是你自己没有办法做到的,要靠什么人?要靠世间的大善人,这些大善知识,以正法教化众生,将你邪恶的影响力量逐渐逐渐淡化,逐渐逐渐消失掉,完全消失,你才能够离开地狱道。可是还有余恶,还有一些什么麻烦?冤亲债主,过去受你害的这些人,无论这些冤亲债主,你是有意的或者是无意的,他要报复,你说这个事情多麻烦!如果我们真的把这个事情想多了,要常常想,要天天想,要时时刻刻去想,佛家说的观想,你对于世间一些情况才能有所理解、有所认识。这个时候,自己就晓得应该怎样回头,回头是岸。

  

  回头要消自己的业障,要弥补过去生生世世做凡夫在六道里面所造的种种罪业,弥补罪业最有效的方法无过于弘护正法,最有效果了。无论我们在哪一道受生,无论得什么样的色身,无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念念不忘,赎罪!要晓得一个真理:自作自受,自悟自度。这个事情别人帮不上忙,诸佛菩萨慈悲,要知道他帮助我们的只是增上缘而已。四缘生法,亲因缘是要自悟自觉,所缘缘是要自己真正发心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这是所缘缘;无间缘是自己这个亲因缘、所缘缘,永远没有间断,念兹在兹,这样才能收得到效果。我们冷静来观察,包括自己在内,学佛的同学无论是在家出家,四众弟子当中,几个人真的回头?几个人真的是这样做?一个人回头,一个人得度;两个人回头,两个人得度。

  

  「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在哈尔滨极乐寺往生的修无师讲的。这个事情是要真正去做到才行,做不到没有用处,不能解决问题;换句话说,你永远不能够脱离三界九地。我们现在也住地,我们是住三界九地,不是住「如来普门之地」。怎样转凡夫地为如来地?那就是转凡入圣,自己总要知道转,要真的去转。从心地上转,从行持上转,从自己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当中做一个大转变,就对了,这就正确了。自度确实就是度他,自度确实就是「上报佛恩,下济三途苦」,为什么?自己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众生看。所有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有佛性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原本都是善良的;「人之初,性本善」,都是有良心的,具有良知良能。这些为什么都不见了?是被无始来的烦恼习气,以及现在社会上外面种种邪恶的诱惑,佛性不见了,良心也不见了,就这么回事情。

  

  如何恢复?所以真有一个人,如理如法的修行;这个如理如法我们再说得明白一点,随顺佛陀教诲去做,不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去做的人,这个去做就是修行,把自己烦恼习气放下了,去依佛陀教诲。佛陀在经教里面教我们做的,他认真努力去做,都是善的;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他真的都不做了。譬如说最明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二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