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五卷▪P3

  ..续本文上一页们修净土、选择净土,顺从如来教诲。

  

  清末民初有一些大德们,「教宗华严,行在弥陀」,能不能讲得通?能!为什么?《华严经》里面当机者有一种叫大心凡夫,烦恼虽然没断,心量大,确实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有度量,能容纳一切众生。这种大心量,能全心全力弘护正法。弘护正法的意思,诸位要懂,要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自己决定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才叫弘护正法。弘护是一,不是二。护法的人也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弘法的人也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决定对于圣教信受奉行。所以若不深入经藏,弘护工作要做得圆满,不是一桩容易事情。必须一丝毫的私心都没有,一切是为众生,是为佛法,为正法久住世间。这里面夹杂一点私心,为自己的名闻利养,为我这个道场兴旺,那个念头都错了。要为世间一切道场去想,为世间所有修学佛法的众生去想,这样才能把弘护工作做好,尽心尽力去做。民初我们确实看到不少的法师居士大德,他们是一心修净土,但是他们没有依净土五经一论。圆瑛法师一生是依《楞严经》,他是楞严专宗,「教宗楞严,行在弥陀」。江味农一生学习《金刚经》,周止庵学习《般若心经》,两个人都有著作,一部经上用三、四十年的功夫,真的是一门深入;但是他们念佛,「教宗般若,行在弥陀」,能不能往生?肯定往生。

  

  《无量寿经》三辈往生这一品里面有四大段经文,前面三段是讲上辈往生、中辈往生、下辈往生;最后一段慈舟法师在科判里面,判作「一心三辈」,就是不是依照净土经论,依其他大乘经论,都行!不管依哪一个法门,只要你能够功夫到成片,同居土往生;真正到见思烦恼断了,方便土往生;尘沙、无明也破了,你就是实报土往生。「一心三辈」说得好!净土法门广大,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甚至于修学其他宗教都行。修学其他宗教,到什么程度?也到功夫成片,心地清净,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你把你修学的这个功夫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统统能往生。这个法门广大,不可思议!在佛门里讲,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无论修学哪个宗派,回向,都能生净土。

  

  你明白这个道理,学基督教的,学天主教的,学其他各个宗教的,你的功夫也能到这个程度,到功夫成片的标准,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动摇,最后你要是知道有西方净土阿弥陀佛,我把我修行的这个功德回向求生西方,阿弥陀佛一样来接引你。阿弥陀佛绝对不是说,你是基督教的,我不来接你,不是这个意思;问题你发不发心去,你只要肯去,都行!法门真的是广大,决定没有分别。不分,我们今天讲,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欢迎;到西方极乐世界来,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华严》就是发扬这个理念。《华严经》里面,一百七十多个大团体,不同的国土、不同的色身,有菩萨身、有声闻身、有天身、人身、鬼身、畜生身,形状不同,都成佛道。诸位如果说是能多涉猎一些佛经,你就晓得许许多多畜生修成了菩萨,为一切大众讲经说法。我们在经上看到,牛王,牛是畜生;鹅王,鹅也是畜生;野干是畜生道,为一切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讲经说法,经上讲得太多太多!这是为我们示现,告诉我们九法界众生是一体的,九法界众生是一家人。佛说得很多,畜生修因证果的,当然这里面有权有实,实是真正畜生修行证果的,权是诸佛如来化身示现的。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示现什么身;示现畜生身,那是大权示现,但里头还是有真的。所以了知如来境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第九首:

  

  【佛如虚空无分别,等真法界无所依,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

  

  清凉大师在前面跟我们说明,「如来身,体同虚空,用周法界。」如来身是我们的自性,这是透露了我们自性的真相。偈颂里面,第一句是讲「智身」。通常大乘教一般讲三身:法身、应身、化身;《华严经》都是用十表法,所以在《华严经》说十种身。十种身是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开出来的,归纳我们一般讲三身。第一句讲智身,『佛如虚空无分别』。真智慧是没有分别的,分别就不是慧。分别是识,识有分别,慧没有分别,这一点我们学佛的同学不能不留意。根本智叫无分别智,必须证得无分别智,而后从根本智才生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无所不知,那是慧。慧不从分别里头来的,凡是用分别,决定不是智慧,不是智慧叫什么?佛法里叫聪明,或者叫世间智慧。六道众生他们讲的智慧,不是佛说的智慧。佛说的智慧,决定是离分别、执着、妄想;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着,这叫世智辩聪。我们从这个地方认识,才晓得自己怎样修真智慧,才会修!

  

  心是虚空,实际上虚空还是心变现出来的相分,虚空之内所有一切的法相,都是唯心所现。心现这么多相,哪一个相跟心的体最接近?那应当是虚空,正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虚空里头本来无一物,所以这个相分与性体贴近。心包太虚,那是更深一层;我们现在是心等太虚,我们虽然不包太虚,我们跟太虚相等,跟它平等,那就跟性体很贴近了。要有这样的心量,决定没有分别,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才能生智慧,这就是根本智。

  

  『等真法界无所依』,这一句清凉大师说「智身等法身」。真法界就是法身,「等真法界」,所以他起作用的时候才无所不知。「无所依」这一句,决定不能够疏忽;我们这个世间人,不但是六道凡夫,十法界里面的有情众生,都没有法子避免要找个依靠,找个依靠是错了。但是我们今天这样说法,那些听的人说:「法师,你错了,找个依靠是对的。」凡夫必须要找个依靠,没有依靠他心不安,一定要找个依靠。

  

  圣人了解事实真相,你看看禅宗的故事,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在少林寺面壁九年,总算不负他的苦心,来了一个慧可;慧可就是找依靠,知道达摩是真正的大德,向他请教。达摩祖师在那里打坐,理也不理他。那个时候正好是冬天下雪,他在雪地上站了很久,达摩祖师没有理他;最后慧可用自己的戒刀,出家人身上都带个戒刀,把自己手臂砍下来,供养达摩。达摩看到这个样子,「哎呀!你何苦来?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来找我?」他把他的心里话说出,求达摩祖师给他安心;心不安,没有依靠。达摩祖师伸出一只手来,我们现在看很多达摩祖师的像,都是一个手伸出来。伸出来时,就跟他说:「你把心拿来,我替你安。」这句话的提示,慧可回光返照,没错,我心不安,祖师替我安心,那心现在要拿出来给他看看;这一回头去返照,他说了,「觅心了不可得」。我找不到,我仔细去找我的心,不可得。正是《楞严经》一开端,释迦牟尼佛对着阿难「七处征心」;阿难的智慧没有慧可高,阿难还是落在分别执着里头,到处找,找了七处都被世尊否定,没有慧可这样子干净俐落。那我们晓得,楞严会上阿难跟释迦牟尼佛是大权示现,如果像达摩跟慧可一样,《楞严经》就没有了,还有什么《楞严经》好说?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达摩跟慧可,那是真的。慧可这一回光返照,达摩祖师就告诉他:「与汝安心竟」,我把你的心安好了,没事了。慧可在这一句话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于是达摩祖师就把衣钵传给他,这是中国禅宗二祖。

  

  要晓得无所依、不可得是真的,你什么时候真正明白了,心不可得,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都不可得;妄心也不可得,真心也不可得。真心妄心在哪里?遍虚空法界。真心遍虚空法界,「等真法界无所依」,妄心也是「等真法界无所依」。真妄是一不是二,悟的时候叫真,迷的时候叫妄。实在讲,心哪有什么真妄?有真妄它变成二心,那不是一心。心没有真妄,只有迷悟不同;觉悟我们叫它做真,迷了我们叫它做妄,都是等虚空法界,都是不可得,都是无所依。所以佛家修行人,古时候又名无依道人,无所依!你要看到无依道人,他是佛子,那个心才真正清净,真正没有牵挂。还有得失,还有依靠,妄心!你看看我们一般凡夫,进佛门不是要归依吗?归依是什么?找个依靠,归是回头,依就是找个依靠。佛非常善巧,叫你从迷惑回头,依觉悟,这叫归依佛;从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回头,依正确的想法看法,这就对了,这叫归依法;从一切染污回过头,依清净心,这叫归依僧。觉正净是自性三宝,佛说得多好!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这问题不就解决了!但是你要晓得,迷邪染这是妄想,等虚空法界;觉正净是觉悟,也等虚空法界,都不可得,都无所依,你这才容易契入。着了相不行,着相你没有办法契入。

  

  『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这两句清凉大师说,它的作用也等虚空法界,也「等法身之周遍」;经文「略举正觉,实通一切」。觉正净周遍法界,迷邪染周遍法界,觉性周遍法界,迷性也周遍法界,实通一切!前面长行里面讲的「以神通力化现种种身」,「化现周行靡不至,悉坐道场成正觉」,我们把这个意思稍稍能体会得一些,要知道落实到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如何落实?一切随缘,绝对不攀缘,连攀缘的念头也无,这叫积功累德;还有一点攀缘的念头在,就错了。真正做到看破放下,宇宙人生的理事、性相、因果,总名称叫实相,诸法实相。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彻底明了,你能够瞭一分,你就有一分受用,你看破一分;你能够瞭两分,你就有两分受用。什么受用?放下了!瞭一分你决定能放下一分。放下是修行,放下是功夫。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透彻了解。了解之后,你就真放下,你真的有智慧,真有善巧方便,真正能够利益九法界众生,不可思议的功德!「悉坐道场成正觉」,这是清凉大师讲得好,略举一种,成正觉这是最难的,都是轻而易举的示现,其他的那就更不必说了,统统包括了。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五0五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