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十要问答撷录
蕅益大师选录
李圆净居士编排
印光大师鉴定
般若念佛会整理
序
总持法门
专持名号
往生不退
理和与事和
一经要旨(弥陀经)
极乐最胜处
极乐四土胜妙
娑婆极乐—不隔而隔,隔而不隔
阿弥陀
弥陀光明无量,寿命无量
持名者光明寿命与佛同齐
决定往生
善根福德因缘
事持与理持
一心与四土往生
观经专明作观,为何持名不劳观想
持名不必参究
大本十念与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
西方此去十万亿佛土,何得即生
自他不二
不可思议功德
诸方必有净土,何偏赞西方
诸佛护念
今发愿当生!今生!
圆转五浊
毕竟得生
行法既多,云何一心
坐禅法二示
十念门
为益最大—系缘门
利钝二性修观
既以大悲为业,何又求生净土
诸法体空,本来无生,何又求生
既云法性平等,又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得生
偏念弥陀佛,为何
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云何得生
得生彼国,云何不退
不求兜率,反求西方何也
临终十念,云何可通
女人根缺,必不得生
不断淫欲,得生彼否
念佛名者,必成于三昧
诃欲
放心
佛想门
未悟从何得醒
遍缘一切,皆见如来
念未来佛即与过现诸佛等
一念十念往生何者为正
佛光与魔光
宁起有见,不起空见
三昧
佛有三身如何忆念
所念之佛,穷玄极圣,能念之人尚在凡位安得叨窃,言同正觉
有念有思,有生有灭,安得无所念心而修念佛
六度万行未有一法不是念佛
无念是三昧,直超无念,更何迂回,而用于念
能念之心,所念之佛,岂非二妄耶
念中道第一义—法身佛
何不求自心,而求外佛耶
三业供养,佛在灭后,献福何多
念佛三昧—永明寿和尚
屈禅赞净,此疑非小
大事既明,何求净土
唯心净土,本性弥陀,复求万亿土外之极乐,何也
既谓净秽融通,尘尘极乐,可娑婆独不免于秽耶
含摄无余,吾信唯心之大矣,圆融无碍,吾信唯心之妙矣,奈何尚滞迷情,未离秽业…
净土修法,其详可得闻乎
一生取办之因
众行门中,既云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悬异,然则观想忆念二门,修各不等…
极乐只是同居,本非实报,何谓或生报土,见佛真体耶
既云此土四土具足,只消就此展转修行,反欲舍此而生彼国,何耶
同居净土,其类甚多,今偏指极乐,而又偏赞其境胜缘胜,何耶
十方如来,皆可亲近,今独推弥陀者,何耶
偏指独推之说,旨哉言乎,欣厌取舍之方,至哉教矣,敢问欣厌取舍,得无爱僧能所之过乎
取舍之谈无敢议矣,但往生之说,能不乖于无生之理乎
往生之说,其旨昭然,但今之学者,不能晓了,千人万人,皆疑极乐远隔十万亿国…
不修净业,要生极难,此诚言也,何故前举逆恶凡夫,临终亦生,吾未闻其详…
五浊恶世,人皆有罪,纵未造五逆重罪,其余罪业,孰能无之,苟不忏悔消灭…
前云博地凡夫,便阶不退,此必已无恶业者也,今此带业而生,能不退乎
怜儿不觉丑
吾之言过矣,驷不及舌矣,承师之教,谁不寒心,奈何人心易进易退,一闻警策…
念佛之门,多承开导,群疑尽释,正信现前矣,但上文所谓抖擞身心,拨弃世事…
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详以示之
世网中人,随量指授微细方法,靡不详明矣,然则我辈世外之人,又当何以加其功焉
圆观之修,唯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门,华严十愿,宝积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
念念相续,照顾不牢,何策以治之
念佛法门(蕅祖开示)
邪见
西方即我真心
生佛互感,三昧乃成
以圆妙三观释十六观经要旨
何相而观如来
净土指诀—此二门精进修行,念佛三昧必定成就
珍地左券—十大碍行
三昧宝王
往生瑞应
必生净土
称佛一声灭八十亿生死重罪之义何在
一真法界
三身四土,由心变造
介尔之心,居于方寸,何能包许远佛土
才举心念,即便圆成
唯心念佛法门(解脱长者示善财)
真如本体离一切相,云何复说体有如是种种功德
诸佛各有愿力,摄受众生,何以不念十方诸佛,而偏念西方阿弥陀佛,求生极乐
心佛同一体
临终在定之心,即净土受生之心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刮翳眼之金錍,治膏肓之圣药)
杜境有道乎
预知时至
微妙助行
两般人,于净土法门,必不能入
洞了本源,此心即是佛,更于何处觅佛。此心即是土更于何处觅土
悟达之人,业不能系
毗卢遮那净土
唯心净土
恒真净土
变现净土
寄报净土
分身净土
依他净土
诸方净土
一心四种净土
摄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议净土
一大事
正因
正愿
正行
依正无碍
博地凡夫十念即生,何故
径中之径—胜方便
菩萨常不离佛
悟达之士见性成佛,大事即明,当行佛教,广度生灵。何故求生净土
诸大法门,一声阿弥陀佛悉皆证入
发十种心,往生极乐
成就八法,生于净土
一行三昧
人生造恶,临终念佛,得生佛国,我不信是语
无情作佛(蕅祖评—透澈之极。清凉国师当让一筹)
慈善根力(单提正念,一句佛号,功不唐捐)
见佛
诸佛国土,皆如虚空,观众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相,舍此生彼
实相念佛
真疑情,真悟
信为根本
念佛一声入三观
念佛一声,能赅诸行
一切法毕竟空,法尚不应有,何况死后复生余处
迷成则处胎狱,念成即入莲胞
法中之王
极乐此去十万亿刹,凡夫命终觅刻即至,何也
文言尚空,何况名号
若以念佛生心动念成妄想,息心无念亦成妄想
即心是佛,何假修行
但净自心,何须分别
今世禅人,尚不求作佛,何况往生
无量国土本无净秽,焉有往来,西方净土,是权非实,非法界如如之本
如何念佛得无间断
无始黑业(妙辩)
舍诸恶处
净侣
极乐净土日月有无
疑城
一函遍复
序
如来圣教,虽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还家,复本心性。然此诸法,皆仗自力,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契理契机,最简最易,故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时值末法,人根陋劣,舍此别修,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难上加难矣!
净宗九祖蕅益大师,以金刚慧眼,于阐扬净土诸书中,选其词约理富者九种,并自著之弥陀要解,名为净土十要,可谓理圆词妙,深契时机,于上中下根,皆蒙利益,吾辈凡夫依此,断不至错认路头,执理废事,其于净土法门,功莫大焉!
此书原由大师门人成时师节要流通,惟不加复勘,即行付刊,致隐晦难通,民初,李圆净居士为令时人得其实益,乃重新编排增补,并经印祖鉴定后广为流通,千当世之际,大有利益!
本会鉴于初机浅识,乃觉文言繁长,卷帙博大,故仿“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另以问答方式,将十要精华,分条列述,俾行人阅之,深知净土法门为一切诸法之归宿,进而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则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矣!
是为序,
民国第二己卯年立冬
◎总持法门
印光大师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虽则大小顿渐不同,权实偏圆各异,无非令一切众生,就路还家,复本心性而已。然此诸法,皆须自力修持,断惑证真,了生脱死,绝无他力摄持,令其决于现生,入圣超凡。成就所愿也。唯净土法门,仗佛誓愿摄受之力。自己信愿念佛之诚。无论证悟与否。乃至烦惑丝毫未断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现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则已证悟者,直登上品,未断惑者,亦预圣流。是知净士法门。广大无外,如天普盖,似地均擎,统摄群机,了无遗物。诚可谓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
◎专持名号
弥陀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唯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则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则莫若信愿专持名号。此经以信愿持名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启愿。非愿不足导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满所愿所证所信。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往生不退
弥陀要解
往生有四土,各论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三辈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乱,见思任运先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若至理一心不乱,豁破无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则生实报庄严净土,亦分证常寂光土。若无明断尽,则是上上实报,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义,一念不退,破无明,显佛性,径生实报,分证寂光。二行不退,见思既落,尘沙亦破,生方便土,进趋极果。三位不退,带业往生,在同居土,莲华托质,永离退缘。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理和与事和
弥陀要解
同证无为解脱,名理和,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见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一经要旨(弥陀经)
弥陀要解
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信愿为慧行,持名为行行,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故慧行为前导,行行为正修。
◎极乐最胜处
弥陀要解
同居众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圆净四土,圆受诸乐也。极乐最胜,不在上三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则十方同居,逊其…
《净土十要问答撷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