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十要問答撷錄

  淨土十要問答撷錄

  蕅益大師選錄

  李圓淨居士編排

  印光大師鑒定

  般若念佛會整理

  序

  總持法門

  專持名號

  往生不退

  理和與事和

  一經要旨(彌陀經)

  極樂最勝處

  極樂四土勝妙

  娑婆極樂—不隔而隔,隔而不隔

  阿彌陀

  彌陀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持名者光明壽命與佛同齊

  決定往生

  善根福德因緣

  事持與理持

  一心與四土往生

  觀經專明作觀,爲何持名不勞觀想

  持名不必參究

  大本十念與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

  西方此去十萬億佛土,何得即生

  自他不二

  不可思議功德

  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贊西方

  諸佛護念

  今發願當生!今生!

  圓轉五濁

  畢竟得生

  行法既多,雲何一心

  坐禅法二示

  十念門

  爲益最大—系緣門

  利鈍二性修觀

  既以大悲爲業,何又求生淨土

  諸法體空,本來無生,何又求生

  既雲法性平等,又偏求一佛淨土,與平等性乖,雲何得生

  偏念彌陀佛,爲何

  具縛凡夫,惡業厚重,雲何得生

  得生彼國,雲何不退

  不求兜率,反求西方何也

  臨終十念,雲何可通

  女人根缺,必不得生

  不斷淫欲,得生彼否

  念佛名者,必成于叁昧

  诃欲

  放心

  佛想門

  未悟從何得醒

  遍緣一切,皆見如來

  念未來佛即與過現諸佛等

  一念十念往生何者爲正

  佛光與魔光

  甯起有見,不起空見

  叁昧

  佛有叁身如何憶念

  所念之佛,窮玄極聖,能念之人尚在凡位安得叨竊,言同正覺

  有念有思,有生有滅,安得無所念心而修念佛

  六度萬行未有一法不是念佛

  無念是叁昧,直超無念,更何迂回,而用于念

  能念之心,所念之佛,豈非二妄耶

  念中道第一義—法身佛

  何不求自心,而求外佛耶

  叁業供養,佛在滅後,獻福何多

  念佛叁昧—永明壽和尚

  屈禅贊淨,此疑非小

  大事既明,何求淨土

  唯心淨土,本性彌陀,複求萬億土外之極樂,何也

  既謂淨穢融通,塵塵極樂,可娑婆獨不免于穢耶

  含攝無余,吾信唯心之大矣,圓融無礙,吾信唯心之妙矣,奈何尚滯迷情,未離穢業…

  淨土修法,其詳可得聞乎

  一生取辦之因

  衆行門中,既雲大小不等,理事有殊,所感生相,亦乃懸異,然則觀想憶念二門,修各不等…

  極樂只是同居,本非實報,何謂或生報土,見佛真體耶

  既雲此土四土具足,只消就此展轉修行,反欲舍此而生彼國,何耶

  同居淨土,其類甚多,今偏指極樂,而又偏贊其境勝緣勝,何耶

  十方如來,皆可親近,今獨推彌陀者,何耶

  偏指獨推之說,旨哉言乎,欣厭取舍之方,至哉教矣,敢問欣厭取舍,得無愛僧能所之過乎

  取舍之談無敢議矣,但往生之說,能不乖于無生之理乎

  往生之說,其旨昭然,但今之學者,不能曉了,千人萬人,皆疑極樂遠隔十萬億國…

  不修淨業,要生極難,此誠言也,何故前舉逆惡凡夫,臨終亦生,吾未聞其詳…

  五濁惡世,人皆有罪,縱未造五逆重罪,其余罪業,孰能無之,苟不忏悔消滅…

  前雲博地凡夫,便階不退,此必已無惡業者也,今此帶業而生,能不退乎

  憐兒不覺醜

  吾之言過矣,驷不及舌矣,承師之教,誰不寒心,奈何人心易進易退,一聞警策…

  念佛之門,多承開導,群疑盡釋,正信現前矣,但上文所謂抖擻身心,撥棄世事…

  泛言念佛,未有其方,且十念回向之法,亦所未喻,幸詳以示之

  世網中人,隨量指授微細方法,靡不詳明矣,然則我輩世外之人,又當何以加其功焉

  圓觀之修,唯心之念,似乎上器之行門,華嚴十願,寶積十心,亦乃大根之功用…

  念念相續,照顧不牢,何策以治之

  念佛法門(蕅祖開示)

  邪見

  西方即我真心

  生佛互感,叁昧乃成

  以圓妙叁觀釋十六觀經要旨

  何相而觀如來

  淨土指訣—此二門精進修行,念佛叁昧必定成就

  珍地左券—十大礙行

  叁昧寶王

  往生瑞應

  必生淨土

  稱佛一聲滅八十億生死重罪之義何在

  一真法界

  叁身四土,由心變造

  介爾之心,居于方寸,何能包許遠佛土

  才舉心念,即便圓成

  唯心念佛法門(解脫長者示善財)

  真如本體離一切相,雲何複說體有如是種種功德

  諸佛各有願力,攝受衆生,何以不念十方諸佛,而偏念西方阿彌陀佛,求生極樂

  心佛同一體

  臨終在定之心,即淨土受生之心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刮翳眼之金錍,治膏肓之聖藥)

  杜境有道乎

  預知時至

  微妙助行

  兩般人,于淨土法門,必不能入

  洞了本源,此心即是佛,更于何處覓佛。此心即是土更于何處覓土

  悟達之人,業不能系

  毗盧遮那淨土

  唯心淨土

  恒真淨土

  變現淨土

  寄報淨土

  分身淨土

  依他淨土

  諸方淨土

  一心四種淨土

  攝受十方一切有情不可思議淨土

  一大事

  正因

  正願

  正行

  依正無礙

  博地凡夫十念即生,何故

  徑中之徑—勝方便

  菩薩常不離佛

  悟達之士見性成佛,大事即明,當行佛教,廣度生靈。何故求生淨土

  諸大法門,一聲阿彌陀佛悉皆證入

  發十種心,往生極樂

  成就八法,生于淨土

  一行叁昧

  人生造惡,臨終念佛,得生佛國,我不信是語

  無情作佛(蕅祖評—透澈之極。清涼國師當讓一籌)

  慈善根力(單提正念,一句佛號,功不唐捐)

  見佛

  諸佛國土,皆如虛空,觀衆生如第五大,何得取著有相,舍此生彼

  實相念佛

  真疑情,真悟

  信爲根本

  念佛一聲入叁觀

  念佛一聲,能赅諸行

  一切法畢竟空,法尚不應有,何況死後複生余處

  迷成則處胎獄,念成即入蓮胞

  法中之王

  極樂此去十萬億刹,凡夫命終覓刻即至,何也

  文言尚空,何況名號

  若以念佛生心動念成妄想,息心無念亦成妄想

  即心是佛,何假修行

  但淨自心,何須分別

  今世禅人,尚不求作佛,何況往生

  無量國土本無淨穢,焉有往來,西方淨土,是權非實,非法界如如之本

  如何念佛得無間斷

  無始黑業(妙辯)

  舍諸惡處

  淨侶

  極樂淨土日月有無

  疑城

  一函遍複

  序

  如來聖教,雖則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就路還家,複本心性。然此諸法,皆仗自力,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契理契機,最簡最易,故大集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時值末法,人根陋劣,舍此別修,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難上加難矣!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以金剛慧眼,于闡揚淨土諸書中,選其詞約理富者九種,並自著之彌陀要解,名爲淨土十要,可謂理圓詞妙,深契時機,于上中下根,皆蒙利益,吾輩凡夫依此,斷不至錯認路頭,執理廢事,其于淨土法門,功莫大焉!

  此書原由大師門人成時師節要流通,惟不加複勘,即行付刊,致隱晦難通,民初,李圓淨居士爲令時人得其實益,乃重新編排增補,並經印祖鑒定後廣爲流通,千當世之際,大有利益!

  本會鑒于初機淺識,乃覺文言繁長,卷帙博大,故仿“印光大師全集問答撷錄”,另以問答方式,將十要精華,分條列述,俾行人閱之,深知淨土法門爲一切諸法之歸宿,進而敦倫盡分,閑邪存誠,以深信願,持佛名號,則決定可以生入聖賢之域,沒登極樂之邦矣!

  是爲序,

  民國第二己卯年立冬

  ◎總持法門

  印光大師

  如來一代所說一切法門,雖則大小頓漸不同,權實偏圓各異,無非令一切衆生,就路還家,複本心性而已。然此諸法,皆須自力修持,斷惑證真,了生脫死,絕無他力攝持,令其決于現生,入聖超凡。成就所願也。唯淨土法門,仗佛誓願攝受之力。自己信願念佛之誠。無論證悟與否。乃至煩惑絲毫未斷者,均可仗佛慈力,即于現生,往生西方。既得往生,則已證悟者,直登上品,未斷惑者,亦預聖流。是知淨士法門。廣大無外,如天普蓋,似地均擎,統攝群機,了無遺物。誠可謂十方叁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

  ◎專持名號

  彌陀要解

  原夫諸佛憫念群迷,隨機施化,唯歸元無二,而方便多門,然于一切方便之中,求其至直捷至圓頓者,則莫若念佛求生淨土,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則莫若信願專持名號。此經以信願持名爲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啓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所證所信。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往生不退

  彌陀要解

  往生有四土,各論九品,且略明得生四土之相,若執持名號,未斷見思,隨其或散或定,于同居土分叁輩九品。若持至事一心不亂,見思任運先落,則生方便有余淨土。若至理一心不亂,豁破無明一品,乃至四十一品,則生實報莊嚴淨土,亦分證常寂光土。若無明斷盡,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也。不退有四義,一念不退,破無明,顯佛性,徑生實報,分證寂光。二行不退,見思既落,塵沙亦破,生方便土,進趨極果。叁位不退,帶業往生,在同居土,蓮華托質,永離退緣。四畢竟不退,不論至心散心,有心無心,或解不解,但彌陀名號,或六方佛名,此經名字,一經于耳,假使千萬劫後,畢竟因斯度脫,如聞塗毒鼓,遠近皆喪,食少金剛,決定不消也。

  ◎理和與事和

  彌陀要解

  同證無爲解脫,名理和,身同住,口無诤,意同悅,見同解,戒同修,利同均,名事和也。

  ◎一經要旨(彌陀經)

  彌陀要解

  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信願持名,一經要旨。信願爲慧行,持名爲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爲前導,行行爲正修。

  ◎極樂最勝處

  彌陀要解

  同居衆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極樂最勝,不在上叁土,而在同居良以上之,則十方同居,遜其…

《淨土十要問答撷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淨土玄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