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P10

  ..续本文上一页陀典,忙得无暇剪爪,世呼为长爪梵志。后来闻知舍利弗,随佛出家,愤慨非常!自说瞿昙是什么人,敢收我外甥为徒,带著骄傲神气,走到世尊面前,口喊瞿昙!我愿和你辩论。世尊看他来得如此又好笑,知道机缘成熟,才说:“你论输我怎样打算?”长爪梵志答:“愿杀头以谢。”世尊说:“既是如此你提出论题来!”梵志开口说:“我一切法不受。”世尊听后笑而反问他,“你现在说的这句话受不受?”梵志沉思好久,说:“我输了,请杀我头!”世尊说:“我佛法中,只有剃头没有杀头。”梵志感佛慈悲,遂随佛出家,成为大阿罗汉。尊者以精勤故得四辩才,触问善答,在诸弟子中答问第一。

  离婆多:译为星宿,其父母祷星宿而生,因以为名。又名假和合,因缘是有一夜宿在空亭,见一小鬼负一死尸到,顷刻间有一大鬼追至,强欲夺取死尸,争扰不已,小鬼不得已,请星宿作为证判,星宿据实答说,大鬼大怒,遂拔其手足啖之,小鬼见状,即取死尸手足补之,及到天明,星宿深生烦恼,遂疑此身非我,假若此身是我,亲眼看见自身被大鬼拔去手足食讫,又想若是他身,云何手足复随我行动,于是逢人便问:你见我手我足否?有一比丘见之,知此人易度,遂说偈云:“本是他遗体,渐假和合用。”星宿遂悟人身四大假合之理,认识一切事理清楚,即时随之到世尊座前出家。尊者在诸弟子中无倒乱第一。

  周利槃陀伽:译为继道。其兄周利译为大路边,槃陀伽译为继道,因为西域风俗,凡妇人临产,当回娘家,其母皆在还家半途间,生周利和槃陀伽,是以命名,故云继道。其兄周利先依佛学道,继道亦从出家,但其性极愚钝,虽出家多年,未能持诵半偈(守口摄意身莫犯,如是行者得度世),经百日或三年,未得熟记,得先遗后,得后忘前,其兄以无知责之,遣其还俗,但尊者善根深厚,在门外哭泣踌躇不忍离去,世尊知道怜而容之,教其只念扫帚就可,然亦记一忘一,后因精勤不懈故,日久忽然证悟,得阿罗汉果,在诸弟子中义持第一。

  难陀:译为欢喜,或云孙陀罗难陀,译为艳喜,其实孙陀罗是其妻之名,译为艳,乃当时的美女,连妻为名,称孙陀罗难陀。是世尊亲弟,波阇波提夫人(净饭王第二夫人)所生,具有三十相好,形貌与世尊相仿佛,若入众中,不识者或错认为是佛。当时摩竭陀国,有一位著名裸形外道,尝与舍利弗尊者论道败北,敬慕佛法之妙,有欲出家之意,一日偶遇难陀尊者,见其容貌庄严,叹说:“短小比丘,尚有如是深智博学(舍利弗身材短小),况堂堂者乎。”遂从之出家,尊者在诸弟子中仪容第一。

  阿难陀:略称阿难,译为庆喜,是世尊堂弟,白饭王之第二太子。佛成道日,诸王及臣民,欣闻太子成佛(指释迦世尊),举国称庆,又闻宫中诞生王子,大家欢喜,庆而且喜,因以立名。又云:无染,随佛入天宫等处说法,心无染著故名。二十岁出家,为佛侍者,凡佛所说法,悉能记忆一字不忘,今日之有佛经可读,皆是其结集,后世佛子当感谢阿难尊者,涅槃经中称阿难为多闻士,故迦叶尊者赞曰:“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诸弟子中多闻第一。女人的能受佛陀允许出家为尼,亦是阿难尊者之特别启请,佛才立下八敬法规矩,允许女人出家当比丘尼,凡是尼姑,亦当感谢尊者才对。

  罗侯罗(佛之太子):译为覆障,是障碍之意,有障自、障佛、障母之三义。1障自者,因宿世塞鼠穴六日,今感报在胎六年故云障自。2障佛者,佛为太子时,其父王不许他出家,太子对王要求说:“若不老、不病、不死,此三事能达所求者,则愿不出家。”净饭王莫之奈何!说:“你若有子,当许你出家。”相传:太子曾以手指耶输陀罗腹,默默祷祝:“当速有子。”耶输陀罗夫人一惊即觉成孕,太子方得出家,因佛为之所障不得早速出家故云障佛(问:太子十七岁纳妃,十九岁出家,并未行欲事,如何只此手一指耶输之腹,便即有孕?答:岂不闻六欲天人之行淫乎,或以握手乃至一笑一视即便了事,或即怀孕,况太子以一念精诚指妃腹而祷祝,此亦一种不思议之心理作用,若深达一切唯心之旨,自无此疑矣,例如赵子昂,思画马变马一事此亦心理一种作用也)。3障母者,罗侯罗尊者,于佛出家后六年始生,净饭王疑耶输夫人私行不正,愤怒欲杀之,耶输自信洁白,冤枉难伸,请焚火坑自杀,时到抱子向空发大誓言:“我若为非,母子俱被焚死无憾,若真遗体天当为证”,遂抱子投坑,真不可思议,火化为莲,更有天人捧耶输身,得母子无恙,斯时净饭王及诸释种,目睹此状,始起深信无疑,国人亦因之息谤。故曰障母。在做佛事中,常用之戒定真香赞内,有昔日耶输免难消灾障一句,及旃檀海岸赞之耶输母子两无恙一句,即此故事也。在诸弟子中密行第一。经云:“罗侯罗密行唯佛能知之,余者不知”,故云密行。

  憍梵波提:译为牛司。司是牛口哨动之貌,由过去世,见一无齿老僧念佛,讥笑如牛吃草,因此报五百世为牛,今虽出家证果,余报未尽,恒事虚哨如牛司故名。祈愿大家切勿轻视沙门,慎之慎之!佛陀恐世人睹尊者形相不知观德,或轻弄讥笑,致招愆尤,故饬居天上,受诸天人敬奉,在诸弟子中天供第一。

  宾头卢颇罗堕:上三字译为不动,下三字译为利根,不动是名,利根是姓,因其族有十八种故,特以先名后姓,以别余族。尊者根性最利,不为外境所动故名。奈耶律云:树提长者,曾以旃檀钵,置于高刹顶上,对众呼说:“谁能以神力取者即与之。”尊者遂现神通取钵,而受佛陀呵责,不许乱显神通惑众,于是被ぇ不得入灭,留身应末世供养,使人间广种福田,凡设斋诚敬者,尊者必来冥应,在诸弟子中福田第一。

  迦留陀夷:译为黑光。身形粗黑而有光,是由宿世裸体在佛前燃灯之报。以裸体故感身粗黑,以燃灯故感全身光耀。祈愿现在及未来众,在佛前焚香礼拜者,戒之戒之!尊者身黑有光,夜行不点灯,人见皆惊,故佛陀因此禁诸弟子不得夜行。尊者为佛陀使者,善于化教,故在诸弟子中教化第一。

  摩诃劫宾那:译为房宿。是星名,乃二十八宿中,第四宿也。其父母祷此星而生故名。又初出家时,途中遇雨寄宿在陶舍,佛陀知其善根成熟,化一比丘亦来求宿,是夜为之说法,遂依佛出家,得证道果。因于陶家寄宿而值佛入道,故云房宿。在诸弟子中知星宿第一。

  薄拘罗:译为善容。颜貌严肃端正,是因布施得之。在过去世曾施一诃黎勒果(译为天主将来,五药之一,有病无病皆可食),救一病僧,果报感得五不死。五不死者,初生现异(肉团),父母以为怪物置之熬盘火煎不死是一,复置釜中汤煮不死是二,复置水中水淹不死三也,复被大鱼所吞鱼啖不死四也,鱼被人获,刀剖子现刀伤不死五也。又昔曾严持不杀戒,感九十一劫长寿,现世享受百六十岁,在诸弟子中寿命第一。

  阿冕楼驮:又云阿那律陀,译为无贫。由往昔饥世时以自己所食稗饭施一辟支佛(名披栗吒),因是七生天上为天王,七生人间为人王,后生生世世所求如意,资用充足,乃至九十一劫,不受贫穷之苦故以名。此尊者性好睡,每听佛陀说法,时常昏沉不省,佛欲警戒故大声呵斥:“咄咄何为睡,螺狮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尊者被斥而发愤精进,经七昼夜,眼不交睫,双目饿死—即目失明(身赖粥饭以养活,眼以睡眠而为食,不眠则饿死矣),佛陀慈悲教其修习“乐见照明金刚三昧”,不久遂得天眼通,观大千世界如掌中庵摩罗果(庵摩罗、西域果名,译曰无垢清净,形如林檎,或云似槟榔,食之能除风冷,西域人手中,喜执此果,故以举喻,意取一目了然也),在诸弟子中天眼第一。

  己三列上首名竟

  己四总结

  如是等诸大弟子。

  【消文】如上舍利弗等十六尊者,以及千二百五十人中,未能一一列名,此等皆是佛陀弟子中的大弟子。

  【释义】“如是”二字是指法词,指上十六尊者,“等”是及余众。“诸”是不一之词,即众也。“大”是拣别非小之谓。“弟子”:学在师后曰弟,是表示兄先弟后之意,兄喻先觉,弟后觉也。解从师生曰子,是表示子从父生之意,一切智慧道法,皆从佛启育生故,亦取父作子述之意,为佛弟子当绍佛种也。此辈皆是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身,非小机之类,又非一位二位而已,故曰诸大弟子,即此前大比丘大阿罗汉也。

  戊初声闻众竟

  ┌己初—明类

  戊二明菩萨众─分三─┼己二—标名

  └己三—结

  己初明类

  并诸菩萨摩诃萨

  【消文】佛陀说本经时,在会听众,不独是声闻弟子而已,并有许多大菩萨,亦在座同闻也。

  【释义】并者及也。是承上文,言不独声闻而已,及诸菩萨亦所同闻也。

  菩萨:具足应云菩提萨埵,我国好略单称菩萨,译为觉有情,觉是觉悟,有情即六道众生之通称(因有种种情见故),同佛所证曰觉(觉则异众生),无明未尽曰有情(有情则异诸佛)。兹约自利利他自他两利释之:

  1是已证觉道的众生之谓,此即自利。2是将自己所证之道,来觉悟一切众生,此利他。3谓上求佛道(佛者觉也),下化众生(有情),此自他两利也。

  菩萨虽已分证如来觉道,还有识情未全尽故,即等觉菩萨于八识田中,尚留一分生相无明未破,一分中道未圆,如十四夜月,有以上诸义故称觉有情。又菩萨悲智双运,自他兼利,以智故上求佛道之觉,以悲故下化一切众生,求证佛道是自利,化度有情是利他,所以称之。菩萨者具有大慈悲,非同小乘声闻独善其身者比,菩萨视大地众生犹如赤子,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平等济度,无分人我,不择亲□,普愿一切众生,悉出苦轮,同得解脱,故常依四圣谛而发四宏愿,缘苦谛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众生有种种苦故),缘集谛发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由招集故),缘道谛发法门无量誓愿学(法门即道也),缘灭谛发佛道无上誓愿成(佛道即灭谛也…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涅槃是什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