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九卷▪P4

  ..续本文上一页们的环境,没有一样不善。所以佛经上有两句话说「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这佛经上的两句话。我把它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好人、坏人都是好人,善事、恶事都是好事,境随心转。我们如果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心来看,没有一样不善,纯净纯善。心转境界,所以你的修行才有结果,你才有成就;如果我们被外面境界转了,这叫凡夫,很痛苦,日子就不好过。

  

  佛菩萨为什么那么欢喜?他转境界,他不被境界转,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佛转过来了,把他的欢喜跟我们大家分享;我们看佛这么样的欢喜,对他很羡慕,向他学习,我应当也像他一样的欢喜。佛就会告诉我们,道理讲清楚了,我们的信心才能建立。我们对未来存着希望,对现前修学有信心,我们有方向、有目标,人生就有意义、就有价值了。所以修学、教化这里头有大乐,《论语》上前两句讲得一点都不错,这里有大乐。可是一般人读这个书,这里头有乐趣他很难体会,为什么?自己没有契入;你契入一分有一分的乐趣,契入十分有十分的乐趣。

  

  佛教化一切众生用四悉檀,用四摄法。四悉檀讲的是原则,我们要懂,要懂这个原则;四摄法是方法,这就是说我们与一切大众相处。四悉檀就是四个原则里头第一个,欢喜,确实跟《玫瑰经》上头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欢喜奥义」,但是内容不是一个说法。四悉檀里头,这第一个欢喜,它叫「世界悉檀」,内容是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要学佛,你一定要懂得,我在这个地方叫一切众生生烦恼,错了,你跟佛的教诲背道而驰。「佛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如果这个地方的众生讨厌我,我怎么叫他生欢喜心?我赶紧避开,他就欢喜了。我看到他来,他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躲避,时间久了之后(一段时间之后),这个人他就不会讨厌你。这个人很好、难得!你看他知道我讨厌,遇到我他就避开,他在后头赞叹你,那你就感化他了,用不着去解释。

  

  从这个地方我们要懂得,普贤菩萨教导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必要计较。凡事一定要明了因果,任何一个人一生当中,决定没有偶发的事情,无论什么事情都有前因,都有后果。我们好心做一桩事情被人骗了,尤其像财物被人欺骗了、被人侵占了,佛菩萨欢欢喜喜,一点烦恼都没有。为什么?大概是前生我是这样对他的,这一生遇到还债,还债欢喜,这个帐了了,来生好朋友。如果我前生没有欠他的,他今天来侵占我的,来生遇到的时候,他还要加上利息来奉还。有什么懊恼的?无论在哪一种状况之下,统统都是欢喜心,心总是平静的,所以命里头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头没有的,丝毫都不能强求。又何况菩萨要修布施,别人要,给他好!而且愈施愈多,妙在这里。不是说你这里舍了,舍去就没有了,没有这回事情,愈施愈多。

  

  总是看人人是好人,所以这个教学,佛教,我们知道它是教育。教学最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肯定「人性本善」。儒家的教学也建立在这个理念上,《三字经》一打开,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佛教导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一定要肯定,肯定你的心就变了,人人是好人。他现在作恶是一时迷惑颠倒,他的本性是善的,我们就会用善心对待他,就会生欢喜心,有过失自然会原谅,不会计较,不会放在心上,我们这一生多快乐。他是我的怨亲债主,处处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对他一片真诚,一片善心,假以时日自然就感动,化敌为友,化怨为亲,这是教育的成功。

  

  不能说这个人不可教,这个人是恶人,我们就不要去理他,这不是教育。教育怎么样把恶人变成善人,把坏人变成好人,把愚人变成聪明人,把凡人变成圣人,这是教育成功。「佛氏门中,不舍一人」。那一人不是好人是坏人,都不舍,坏人都不舍,好人当然更不舍。那人的程度不齐,根器不齐,你要有耐心去教,有智慧,有善巧方便,最重要的真诚,那个理念就是人性本善,人人皆有佛性。这个理念是非常非常重要。基于这个理念上,我们才会有信心,才真正能够自己学得好也教得好。所以这四个原则里头,第一个是欢喜。

  

  第二个是对治,对治什么?对治烦恼、习气,我们在境界里头,顺境、善人对治什么?对治我们贪恋的习气,因为顺境都会起贪心;逆境、恶人,对治我们瞋恚的习气,这是至理。你不在这个境界上,你的烦恼习气你怎么断?你要懂得这样修行,顺境善缘、逆境恶缘统统是善知识,统统是菩萨学处。你要修行证果,这些都是你的恩人,都是成就你的。你对于善人欢喜,对于恶人瞋恨,那你错了,你学什么?你在那里修烦恼,你在那里修贪瞋痴慢,错了。搞贪瞋痴慢,那就是搞三途六道,你看看一念之差。所以古大德说「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就在这一念之间。我这心善,统统都善,没有一样不善;我的心不善,没有一样是善的。你才真正了解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佛讲透了,这样的句子在大小乘经典里面,你常常可以看到。

  

  无数次的熏习,那我们学了不觉悟,偶然悟到,境界现前它不起作用,还是烦恼做主,这怎么行?为什么我们学佛会有这样的效果?没有真干。学了要真干,学了要改。李老师从前常常教导我们,改心!我跟老师十年,老师这句话重复了几百遍都不止,印象非常深刻。天天反省,天天改过,改心就是改过。起心动念就是过失,分别执着是过失,贪瞋痴慢,过失。我们用什么心对人,佛讲的这些原则,我们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落实?落实欢喜,落实对治,对治是对自己的毛病,第三个为人,第四个第一义谛。那是真正我们学习的目标方向。第一义谛就是明心见性,所以这是指导的总原则,落实在事实上,这就是四摄法。

  

  四摄法讲得很多,诸位都知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你能够运用这四种方法,你在家庭里头用这四种方法,家庭和睦。家不和呢?头一个布施没做到,家庭里面布施是什么?为全家人服务,任劳任怨,做最好的榜样,你的家人会感动。家人没有感动,自己做得不够,再顽劣的根性都会被感化。所以你要想想,我们中国古圣先贤的舜王,舜王当时在家里头的处境,恐怕任何一个人都受不了。你看他如何能在三年把全家人感化,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没有别的,用佛法来讲就是四摄法,你们想想对不对?

  

  如果四摄法用在公司行号里头,用在团体里头,哪有不兴旺的道理?用在国家,用在世界,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今天社会动乱,人心迷失方向,都在那里找,其实佛法就明摆在你的面前,你不识货就没法子。当然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带头干,做出样子给大家看,这大家才能相信。你讲经讲到他点头,未必能信,没见到,一定要有事实。现在讲三转*轮,示转,劝转,最后是作证转,我一定拿出成绩、拿出证据来给你看,才相信。作证要谁?要佛弟子。在家、出家真的是「学为人师,言为世则,行为世范」,这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把佛的教诲完全做出来。我们生活当中表现出来,工作当中表现出来,处事待人接物表现出来,佛陀的教诲一定能发扬光大,自他受用无穷。『佛福田如是,令众生敬悦』。一切众生尊重你,欢喜你。今天时间到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八九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