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六一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偈颂第八首看起:
【世间所见法,但以心为主,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
这一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说,「依解令入唯识量观」。这首偈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说明『世间所见法』,这是一切法,大师讲「境即心变」,这个即很重要,就是,境就是心变的,所以『心为主』,这境界是心变的。心变里面如果不夹杂妄想分别执着,纯是唯心所变的,这个境界是一真法界。如果心变现这个境界,这里面又夹杂着妄想分别执着,于是就把这外面境界扭曲了。诸位想想,这个境界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如果是真的,这妄想分别执着怎么能把境界扭曲?哪有这个道理!这才是《金刚经》上所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相包括一真法界,都是虚妄的。真的是什么?真的是心,能现能变的是心,那是真的;所现所变的世间一切法都是虚妄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明了之后,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就是十法界,十法界是一真法界扭曲的现象。这我们得从比喻来说,我们还用古人的说法,「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用这个做比喻。金比喻作心,它能现;识跟境界我们就把它比喻作器,那这金器就太多种。但是不管你变出多少种的金器,都是纯金,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它都是真的,它是一真。为什么说它妄?妄就是它受了染污。譬如这个杯子是金的,我们很久没有去理会它,它被灰尘埋了,现在拿起来的时候统统都是灰尘,很骯脏,染污!这个染污就变成六道。六道染污重,严重的染污,三途是最严重的染污,四圣法界染污是最轻的,就好比是这个意思。它被染污了,那个真金的光彩失掉,显示不出来;这个光彩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慢慢去体会。
我们今天对于这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不讲十法界,范围缩小一点讲六道,讲我们现前这个境界,我们六根所接触到的。谁知道这个境界(根也好、尘也好)是心现识变?不知道。不知道这个相是虚妄的,误以为是真实,在这里头念念想占有,念念想控制,这就是『颠倒不如实』。起了这些不善的心,不善的心就有不善的造作。不善的心是迷惑,表现在身口就造业、造罪业,造罪业就把外面境界扭曲得更复杂、扭曲得更丑陋,这就是灾难,所以三途八难是这么来的。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自性清净心所现的相里头也没有。这些颠倒不如实就是识心,识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了自性真实的智慧,智慧没有了,智慧变成烦恼、变成妄想,随顺烦恼习气,这不得了,这造严重罪业。
佛菩萨慈悲教导我们,还没有教我们转识成智,转识成智,那就学得差不多了。像我们现在接受教育一样,转识成智是什么时候?是大学,高等教育。《华严》是属于高等教育,可是我们现在连初级教育都还没有接受,也就好比说我们中学、小学还没有念,现在到大学里面去听课,你能懂吗?你能得益吗?所以佛很慈悲,佛有智慧应机施教。我们现在是凡夫,妄想分别执着圆满具足,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可是佛还是不舍弃我们;希望你在六道好好的修学,不造恶业,就是不堕三恶道。先教你什么?先教你持戒,这是圣学基础的课程,幼稚园的课程,先学会持戒。修十善、持五戒,这是自修。
人是社会动物,也就是说不能单独生活,人是群居的动物,所以他有个社会形态。大众生活在一起,团体比个人还要重要,你要懂得爱护团体,你才能有成就。世尊给我们的重戒,《梵网经》里头有两句「不作国贼,不谤国主」。我们祖先纪念堂里面最上面,我们把这四句写的挂在上面,诸位天天可以看到的。《梵网经》上这两句,不作国贼是什么意思?贼是贼害、伤害,不作国贼就是决定不能做伤害国家的事情。
国是我们大团体,懂得这个意思,延伸下来就是决定不能做伤害团体的事情。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古时候的家庭是大家庭,普通的大家庭四代同堂,这一个家族总有几十人,这还很平常的;如果这个家族人丁兴旺,这家族有几百人。诸位看小说,你看《红楼梦》里头,那是个家族、家庭,上上下下有二、三百人。家庭里面任何一个成员,就是被家里头雇用的长工,也不可以做伤害这个大家庭的事情。大家庭有家规,有规矩,没有规矩就乱了。现在都变成小家庭,可是现在社会依然有大家庭,什么是大家庭?公司行号,那是个大家庭。大的公司跨国经营,在世界各国都有它的分公司,它们里面的员工从上到下可能也有几万人,几十万人的,二、三十万人这个大公司,有!那是个大家庭。任何一个员工不能做破坏公司的事情,做破坏公司的事情,可能这个公司就被你毁掉了,这个罪过比什么都重。
宗教团体,我们佛门团体也是个大家族,寺院庵堂它也有组织,有方丈住持,这就好比是国主;有纲领执事,纲领执事就好比是国家领导人,他主管一部分的业务。整个寺庙,管总务的,佛门称为当家、监院,他是管全寺总务的;管教务的称首座;管秩序的,我们现在讲执法的,叫维那;管接待宾客的,就是管外交的,叫知客。这些人都称之为纲领执事,是这个团体里面领导人。这些领导人,不管是总的领导人,总领导人是方丈住持,下面是他这个团体里面的领导人,就像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总统,这是国家的领导人,下面的像总理,各个部的部长,他这部长都是管一国某一部分的事情,都是领导人。这些领导人都称之为国主,国主不是一个。所以决定不能伤害团体。这是不作国贼,要懂得这个意思。
团体最重要的是什么?团结!所以佛给我们制定的法律是「六和敬」,佛门里面对于破坏团体,就是依六和敬的法律来治罪。你让这团体不和,你让这个团体的信誉败坏,这对团体伤害太大太大!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佛的这些教诲,用在家庭一家兴旺;用在公司,你的公司兴旺;用在这一个国家,你国家兴旺。讲的都是原理原则,决定不能做伤害团体的事情。所谓自己要克制自己。我们是团体的一分子,无论在什么地方,我们就是代表这个团体的形象。如果我们形象不好,让外面人轻视我们、侮辱我们,那就是侮辱我们的团体,轻视我们的团体,这就是国贼。
第二「不谤国主」。团体的领导人他纵然有过,不能毁谤。为什么?这个团体的领导人,团体人数愈多影响愈大。你要是毁谤他,说他的过失,这个团体里面的分子对他信心动摇、信心丧失,这团体就瓦解了。所以这种毁谤领导人的罪过比毁谤一般人的罪过重,为什么?你瓦解了这个团体。像我们寺院庵堂,你要是毁谤这里面住持,毁谤讲经的法师,毁谤里面的执事,让信徒对他们丧失信心,信徒丧失信心,学佛的因缘就断掉了;讲经说法的法师你要毁谤他,那他对他讲经不相信,不再听了,闻法的机缘断掉了。这个罪过佛在《戒经》里讲得很清楚,这是断一切众生的法身慧命,断慧命比断身命的罪重。你把他杀掉、害死了,这个罪轻,为什么?他死是冤枉死的,他不是造罪业死的,他被人害死的,这种人他还有余福,他应当享的福并没享完,他有余福怎么样?我们俗话讲四十九天他又来投胎,他又到人间来了,二十年之后又是一条好汉,所以害身命罪不大。
可是断人法身慧命这个罪重,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纵然他又得到人身,得到人身有没有机会闻到佛法?你要想到这一点。我们这个世间人有多少?就是我们现在这小城的人有多少?这个城市里头有多少人闻到佛法?太少太少。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小城八万人,八万人当中有没有八百人闻佛法?没有,我看我们这个小城真正能够闻佛法的大概只有两百人的样子。所以这法身慧命多么难,「百千万劫难遭遇」,你怎么忍心把人家闻法的机会断掉?你逞一时意气之快,你造这么重的罪业,断人法身慧命,果报都在阿鼻地狱。地狱出来之后,生生世世愚痴、蒙昧无知,你说你多可怜。为什么造这种罪业?这正是从前李老师常常伤感的说:糊涂到所以然!你毁谤这个法师,这法师受多大的伤害?法师没受伤害。受伤害是听众,没有害到法师,法师好好念佛一样往生。
所以决定不能毁谤国主。一个国家领导人不可以毁谤。毁谤,你叫人民对他丧失信心,这个社会国家马上产生动乱,这个罪多重!你要是真正明白了,真正参透了,这个领导人造再严重的过失,我也一句话不说,别人要问我,问我我不知道,绝不毁谤。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公司行号老板,公司里面的高级领导人都要尊重。尊重有大功德,毁谤有大罪过。儒佛都教导我们「主敬存诚」,内心真诚,外面恭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佛弟子在任何地区、任何时刻都要给大众做最好的榜样,这两条重戒要守。
我们曾经住过的地方,接受别人接待的地方,这受人家有恩德,古大德教导我们「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后来或者有别的因缘我们那里不能住离开了,离开了可不可以毁谤他?不可以。他有恩于你,你要是毁谤,忘恩负义,你成什么人?你住这个地方,离开之后毁谤这个地方;住那个地方,离开之后又毁谤那个地方,以后没有人敢收留你。为什么?晓得你这个人之为人,你到我这里来住,将来你离开我这要毁谤我。这是很平常的一个道理。某人过去对你很厚道,虽然或者是有其他的误会产生了矛盾,你们离开了。离开了你要毁谤他,别人敢不敢交你这个朋友?从前他们那么好,你看现在他毁谤他,谁敢跟你做朋友?想想这个道理。
你要真正得到大众的爱戴,大众的欢迎,大众的拥护,你就要懂得知恩报恩。他可以毁谤我,我不可以毁谤他,我对他要赞叹,他有长处;他的缺点,我们绝不放在心上。他对我的误会,我们心里头一扫干净,我们只记住他对我的恩德,他…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六一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