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五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五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菩萨问明品」第二段教化甚深,长行,文殊菩萨问财首菩萨最后的这一小段,我们把经文念一念:

  

  【于如是诸众生中,为现其身,教化调伏。】

  

  这一段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用这科题「能化差别,先牒十随,后现三业」。前面这个十随,『于如是诸众生中』,这就是先牒十随,然后现三业。在这个地方我们很明显的能够看到,也是深深的体会到,一切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在十法界,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也没有定法可说。现身说法总不外十随,这真的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现三业,三业是身、语、意,一般经论都讲现身,语、意用一个身也都包括了,语意不离开身。『教化调伏』,通于语意,语里头有教化、有调伏,意里头也有教化、也有调伏。后面这一句说得好,「为以十随化故」,这个化是教化。「众生非空耶,为以众生空故,十随虚设耶」,这个意思很深。十随现身说法教化众生,十法界依正庄严有没有?有,非空,相有、色有,可是你要记住性空理无,这才圆满,这才真正不着相。不但四相空了,四见也不可得,这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这个地方完全为我们显现出来了。下面这是第二段答:

  

  【时财首菩萨,以颂答曰。】

  

  在没有正式答复之前,清凉大师把这个答义(答复的义趣)为我们做了一番开示,这番开示非常好。我们看清凉大师的《疏》:「答中,准诸深经,及此偈文,略有四意」。准,就是我们现在讲参考依据这一切大乘经,以及向下这十首颂,十首偈的偈文,略有四意,第一个「佛见众生,本来自空,非断空故,不碍随化。偈云,诸法空无我,众报随业生」。这是举财首菩萨答的偈文,这个意思很重要。佛见众生本来自空,不是把他分析,我们这样体会到空。这分析空科学家现在常用。人身体是个物质,物质里面最小的是分子,这个身体是无数分子众缘和合;分子再分析可以变成原子、电子、粒子,经过这么一分析,就晓得这个相是假相不是真的。宇宙之间森罗万象,体是一个。假设我们说这个体是粒子,体完全相同,只是这些粒子排列的方式不同,科学里面讲方程式、组合不同,所以森罗万象其实分析到最后这粒子完全相同。这是从分析知道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叫从分析明了空义。

  

  断空是什么?这个相灭了之后,空了,叫断灭空。这大家也能体会。人寿命到了,死了,这个人不在了,空了;树木花草枯了,枯死了,这也空了,这叫断空。佛看一切众生这个相在,在,本来自空,不要等你断灭也不必用分析,佛怎么说?当体即空,了不可得。不但物质的色相了不可得,你的精神现象也了不可得。前面跟诸位报告过,物质的色相是相分,精神的现象是见分,见相同源都是从自证分变现出来的,所以精神跟物质可以转变。这个道理在佛法里非常明显,佛讲得太多了。可是精神跟物质怎么个转变法,现在科学没有办法。科学今天能够转变的是物质转变成能量,这个能量是质能,能量可以变成物质;但是跟见分,见分是属于心理,精神怎样能变成物质?物质怎样能变成精神?这个科学现在还做不到。我们希望科学再进步,总有一天它能做到,有这个理论在。不但有这个理论,也有这个事实存在。

  

  所以一切诸法本来自空,在我们一般大乘教里面常讲「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当体,这个东西在面前,森罗万象就在面前。实际上这些现象大乘教里头讲得很多,《华严经》里头佛是常常提起,前面我们听佛说过,这一切诸法「并皆速灭」。什么叫并皆速灭?这是说它剎那不住!尤其并灭速度太快了,快到我们无法想象。像前面清凉大师引经论所说的「业是所造,心是能造,能造所造,并皆速灭」。我们读这一段经文的时候,引用佛在《仁王经》上讲的一弹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灭,说明这个东西它不能常住。不但不能常住,暂停都不可能,不可能暂停。你看到生了立刻就灭,下面一个现象又生,生了又灭,生灭的速度太快了。

  

  「一剎那九百生灭」,我说过很多次,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的速度比这个还快。你决定不能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它已经不在了,你起心动念有什么意思?起心动念就错了。所以一定要晓得,一切诸法当体即空,并皆速灭。能现所现、能变所变,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如果你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果然是通达明了,佛说的,你在一切诸法里面决定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着?当然是更不可能有分别、有执着了。这个时候你这个境界就是诸佛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纵然你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肯定你已经契入正等正觉,法身菩萨!你一定契入法性,契入法性就是证得法身。证得法身有没有证得法身的念头?给诸位说,没有。你有这个念头,你在诸法现前的时候,你还会起心动念,还会起心动念你决定没有证得。一定到不起心、不动念,真正放下了,那就叫契入,那就叫证得。我们再用一句通俗的话说,你跟诸法实相融成一片了。《楞严经》里面所讲的首楞严大定。

  

  早年我们读《楞严经》、学《楞严经》,首楞严大定名相很熟悉,境界没有法子体会得,确实不知道那是什么境界。这么多年修学,现在在《华严经》里面才真正体会得一点,可是自己得不到,为什么得不到?自己在境界里头还是会起心动念,自己晓得毛病,为什么不能证得、为什么不能契入?还会起心动念。你要问为什么还会起心动念?道理很简单,这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时间太久了,现在虽然知道这是错了,一下改不过来,这才起心动念。自己已经知道这是错的、这是不应该的,这一点已经是很可贵了。诸位想想,一切众生哪一个不起心动念?他知不知道?他不知道。我们虽然有老毛病、有老习气,自己晓得这是毛病、这是习气,他们现在还不知道这是毛病、是习气,那比我们就差一截了。

  

  我们今天要做的,还是章嘉大师教导我们的方法,「放下,看破」,放下什么?放下于一切法分别执着、起心动念。一定是先从分别执着先放下,然后再练一切诸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就入法界,禅宗里面讲就明心见性了。还起心动念没有达到这个境界,充其量你学得不错,你在四圣法界,你不能够住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于一切诸法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六道凡夫的家常便饭!六道凡夫哪个不是这样的?这里面就讲究善恶,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是善的,就感三善道;如果是不善的,那感三恶道。六道里面的依正庄严,消业的,你造的有这个业,那你当然要受这个果报,总是不知道一切诸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如果真的你入这个境界,晓得诸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那我们要问这个世间还有没有灾难?没有了。

  

  这一次印尼这个地震海啸的大灾难,这过了不久。现在这个世间有很多预言,预言家发表了一些谈话,说今年(二00五年)还有许许多多的灾难,也有些好心的同学从网路上节录下来给我看,他们知道我不看报纸。我看过几篇。有同学来问我:法师,如果这个预言是真的,那我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躲避?真正不受灾难的方法,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诸法实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并皆速灭,你入这个境界,这个境界什么灾难都没有。修学的方法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提起,《般若经》讲得最俐落、最简单、最明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心经》就是讲这个道理,也就是讲这个事实真相,特别用「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跟财首菩萨回答文殊菩萨所问,真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诸佛菩萨不失慈悲,真的是大慈大悲帮助这些苦难众生,知道这些苦难众生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并皆速灭,还是要做。这里头的意思甚深甚深!现在人讲这不是消极,这是积极,积极为一切苦难众生做出牺牲奉献,世间人的看法,叫人佩服!而佛菩萨所示现的是给众生做个示范,你在没有见性之前你应当怎样生活、应当怎样修学,做示范给你看,见性之后那又是怎样一个修学的方法。没有见性之前如何自行化他,见性之后还是自行化他,自行化他永远没有中断过,永远没有暂停过,所以这个地方有一句重要的「不碍随化」,随缘教化众生,不妨碍!

  

  财首菩萨这偈颂里面有「诸法空无我,众报随业生」,菩萨为什么要示现在九法界里头?众报随业生,所以要帮助众生。虽帮助众生,知道诸法空无我,绝对不着相,真的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我们要学。佛菩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用我们现在的讲法,完全随顺自然,没有起心动念,更没有分别执着,为什么会现身说法?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就有应。你要问感应怎么来的?一切诸佛菩萨在因地里头都有帮助众生这个愿望,都发过这个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到他契入境界之后,这个心就起作用,众生有感,真的他就现相,他就像诸佛如来一样,十随教化。

  

  第二个意思「佛知众生不能自知真空,故悲以随化。偈云,随解取众相,颠倒不如实故」。佛清楚、佛明了众生在迷,迷而不觉。虽然本来自空,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众生不知道。无所有以为真有,毕竟空以为不空,不可得以为自己能得,这叫什么?这颠倒、不真实。随解取众相,随自己的见解,这个自己的见解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以为这些现象是真的、真有,以为这些现象自己可以得到。在中国,世间的谚语很多,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个话谁不知道?知道为什么还争?为什么还执着?为什么还放不下?这个知不是真的知道,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认真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佛教导我们冷静观察一切法的真…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五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