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六卷▪P3

  ..续本文上一页、很明白,这个不能不知道。如果诸位将来接触圣贤教化的层面多了,你就很明白、很了解。

  

  譬如说有很多人问,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为什么不在中国降生?为什么在印度?我初学佛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孔子降生在中国?不降生在欧洲?才知道这些大圣人,哪个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要是依《华严》来讲,那是除我自己一个是凡夫之外,没有一个不是佛菩萨化身来的,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入这个境界得大利益!为什么?天天接受诸佛菩萨教诲,你哪有不成佛的道理?为什么善财童子一生成佛,我们成不了佛?善财童子遇到真是无量无尽的那些佛菩萨天天教他,有从正面教他,有从反面教他,方方面面的来教导他,他成就了,一生圆满成就。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一尊佛没有遇到,你什么都学不到,佛在你面前你不认识!这种教法,那是实教。

  

  我们是凡夫心,妄想、分别、执着特别重,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生烦恼,不生智慧,用实教的方法讲不通,没法子!但是中国人也不算笨,还有些聪明智慧,所以儒家、道家,老庄、孔孟教导中国人,有权、有实,权多实少,不是没有,有,不多。所以,伦常道德讲得多,这个东西通实教,不是纯实教,通实教。西方社会里面聪明人有,因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文化跟中国不相同,业报也不一样,所以圣人在那个地方示现,可以说多分是用权教,俗谛;真谛方面讲得太少,比东方还少。可是在印度不一样,印度在释迦牟尼佛出现那个时候,印度修定的人多,我们称它为宗教之国。佛经里面讲,当时有九十六种外道,用现在的话来说,都是宗教的派别,就有那么多,而且这里面有许许多多修得有很深的定功。

  

  六道、轮回不是佛法说的,现在很多人说佛教讲轮回,这是粗心大意,这是误会。六道轮回是谁讲的?婆罗门教讲的,婆罗门教就是现在印度教的前身,它的历史最久。我跟他们接触很多,他们自己内部讲,他们宗教的历史有一万多年,但是世界上一般大家学术界承认的是八千五百年,这世界上承认的。就如同佛教,释迦牟尼佛灭度到现在,现在全世界承认的是两千五百多年,我们中国记载超过三千年,可是世界一般承认的是两千五百年。那么他说他们一万多年,我们想想也可以相信。他们在定中见到的,这不是推论。

  

  他们所修的这些禅定,在今天佛法里面来讲叫世间禅定,世间四禅八定。修这种方法没有真正达到禅定的水平,我们一般讲未到定。他有没有定功?有,但是还没有达到初禅。未到定他就能够见到欲界天,能够见到畜生、饿鬼、地狱,也就是说,这些层次的空间维次他突破了,他能见得到。定功要是达到一定的水平,他证得初禅,他见到初禅天;证到二禅、证到三禅、四禅,乃至于证得四空定,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亲眼所见的。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已经很清楚,已经不再怀疑了。在禅定境界里面,时空观念没有了,也就是时间没有先后,过去的、未来的,他统统看见。空间没有距离,从四禅、四空到六道,这个三界的状况他清清楚楚,婆罗门教!瑜伽、数论都有这种功夫。这个境界在中国没有,孔子那个时代,周朝、春秋那个时候没有。我们从这里想想,释迦牟尼佛应该降生在什么地方?当然降生在印度。

  

  虽然佛说法也是不离真俗二谛,但是在前面一个阶段,他老人家说法四十九年,前面一个阶段有二十年,「阿含」讲了十二年,「方等」讲了八年,二十年。前面二十年多说俗谛,少说真谛,可是后面的二十九年,佛说法四十九年,「般若」说了二十年,「法华涅槃」八年,多说真谛,少说俗谛。《华严》、《法华》说真谛几乎占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说是纯真,俗谛在这里头就讲得很少了,是随顺如来亲证境界说出来的,所以不是凡夫境界。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晓得文殊他问的意思是要显实教之理。

  

  所以,用权教、用世俗人对心性有限的程度做为问难的依据,「本」就是依据,依据这个来提出难题。而目的?目的太好了,目的是「令觉首以法性示生」,示是开示,生是众生。「决定而答」,决定是决定没有疑惑。我们凡夫、二乘虽然常常听佛说法,佛是真谛、俗谛都说,俗谛没有问题,没有疑惑,但是佛讲到真谛这些地方的时候,总难免有些疑惑,疑要是不能断,对于大乘的修学造成一定的障碍。凡夫有三障,菩萨有没有障?菩萨有,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所以疑是一定要化解。讲经说法起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如果众生没有疑惑,佛还讲什么经?不需要讲了;就是因为有疑,佛才天天讲经。劳累到世尊四十九年都不能休息,天天在这里教导,帮助大家破迷开悟,大慈大悲到了极处。

  

  觉首菩萨他正式学这门功课,让他来答复,决定而答,没有疑惑。「海会同证」,这个海会是华严海会,海会菩萨一同给他做证明。证明什么?觉首菩萨讲得没错,讲得很对。觉首菩萨讲的就是代表诸菩萨所说的,诸菩萨所说的是代表诸佛如来所说的,决定没有疑惑。下面举出《楞伽》、《密严》,对这个说得很详细,这真正把问答的义趣给我们显示出来。

  

  再看底下这一段,「会相违者」,这是第四科。会是会通,怎么样把相违会通?「问,若尔」,要像前面所说的,「瑜伽等中,异熟赖耶,从业惑种,办体而生,非如来藏随缘所成,如何会释」,这个问题提得好。「瑜伽等」,这是指法相宗的论典,像《瑜伽师地论》这一类的。法相是有六经十一论,像《唯识三十论》、《法相入门》,这诸位应当都读过的,《唯识二十论》、《百法明门论》,《瑜伽师地论》有一百卷,分量很大,弥勒菩萨造的。弥勒菩萨是法相专家,他修的叫「唯心识定」,是依法相经论里面的理论方法修行证果。这个方法好,但是很难,要很长很长的时间。

  

  我在初学佛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性宗,像禅宗,那要上上根人。老师说你不是上上根,你修这个法门,在这一生当中要想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看样子是不可能。相宗,中上根性的人行,有条件可以学,时间太长,恐怕你没有那么长的寿命。那时候李老师简简单单的算了一算,「五重唯识观」每一个法门大概需要多少时间,五重加起来要两百多年,能活那么大的年岁吗?而且你还要有老而不衰,你要有这个能力才行,年岁老了就衰了,体力就差,你就不能修了,那没办法。所以,法相也相当不容易成就。最后老师教我还是念佛求生净土妥当,稳当,有把握在这一生当中成就,依照净土宗的经论,念佛求生净土。

  

  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说起来也不容易,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放不下。古大德说这个法门叫万修万人去,那是什么原因?哪一个肯放下,哪个就去了。所以,净宗法门有它真正殊胜之处,你要把这个世界,身心世界、人情世故统统放下。不是说你这么忍心,你要不忍心你自己不能成就,你成就之后,你才能回过头来帮助这些家亲眷属,这些父老故旧你才能照顾得到。佛法里面讲得好,佛不度无缘之人,你过去生中的家亲眷属、乡亲父老,跟你都有关系,只要有关系他跟你就有缘,你将来成佛的时候你就能度他。所以要暂时忍心拋弃,不是真的不顾,我到西方极乐世界成就了,我再回来帮助你。否则的话,我跟你们一起沉沦在六道轮回里面,生生世世彼此没有法子照顾,这是事实真相。谁能照顾谁?只有成了佛,才真正有把握照顾别人,你自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了,回过头来可以帮助有缘人。你的这些亲故,无论他在哪一道你都认识,你也有能力很容易就找到他们,只要得度的机缘成熟了,你一定会帮助他。什么叫得度机缘成熟?你能信、你能解、你能行,缘成熟了,一定会来,真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真来帮助你,真来救你。

  

  今天刚才有位老和尚圣怀老法师,刚才我看到他,现在没有看到。这位老和尚也很了不起,他大我三岁,今年八十一岁,我跟他连络上,他今天来我们这个道场来参观,来看看我。我跟他的缘分是一九七六年,我在台北善导寺好象是冬季的一个讲座,七天讲《华严经.普贤行愿品》,他们从香港到台湾去观光旅游,碰到了。他今天告诉我,他说见如法师介绍他去听经,他本来讲只听一次,第二天就准备到南部去旅游去。头一天听了之后,他听了还有兴趣,再听一天,就把这个约会推迟一天,听两天。听两天之后还想听,后面的旅游就取消了,就一直七天的经听完。听完之后,那时候还有一个谢道莲居士,这一僧一俗来看我,跟我商量:法师,我们从香港来的,你能不能到香港去讲经?当时我就答应了,所以过了年之后我就到香港来,在香港住了四个月,他们两位邀请的。

  

  这是二十多年以前的事情,我到香港来是七七年,二十多年了,那个时候我们认识的。当时在界限街中华佛教图书馆,在那边讲经讲两个月,后面两个月是在香港蓝塘道,寿冶老和尚的道场,「光明讲堂」,续讲两个月,讲四个月。我记得《楞严经》没讲完,我们的签证时间到了,结果离开了。我们的缘是那个时候结的,现在见面非常欢喜,多年没见面了。当时许多的同参道友,一半以上都不在了,正是古人所讲的「人生七十古来稀」,多少人都没有过七十岁就走了。所以时节因缘非常重要,你要没有长时间的修行,你很难成就,这是我在讲席当中也常常跟诸位报告的。明白这个道理,对身体不必过分的执着,但是也不可以过分的爱惜。最好?最好是随缘,随缘要知道保养,不可以糟蹋身体。饮食起居要注意,要保持好的体力,你才有能力用功办道,你才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就道业。

  

  所以今天有人问我,有许多难题没有办法解答,他们说是瓶颈不能突破,就是有很多困难,问问我要学什么法门。如果你的疑虑太多,读《金刚经》好,我过去在《金刚经》有一次…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六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