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佛家「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是一句遁词,推卸的话,不是,是事实真相。只要离开言语文字,只要离开妄想、分别、执着,真相大白。佛见到,你也见到,你见到跟佛所见的无二无别,这就是佛境界,这就是佛知见。佛知见里面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决定没有分别执着。心行处灭,心行就是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没有;也没有言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你只要一起心、一动念就错了,为什么?落到意识里去;一分别、一执着,更错了,错在哪里?落在心所里面去,这就难了。
下面这又说两个意思,前面一个拂异见,它有三个意思,第一个,「令诸菩萨知法从缘,异外道见」,这些都很重要。诸菩萨就是从初信位到等觉位,初信位可以这么说,难道等觉位还是这样说法吗?是的,一多不二,一多不二就是前面所说的此二不二。为什么说不二?因为你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你要有二,你一定有分别、有执着。譬如我们讲十信、十行、十回向、十地,我们都是这样说法,我们是有分别、有执着。真正没有分别、没有执着,随便你怎么说,说得再多都是一,就是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离妄想、分别、执着。所以,教一切菩萨知法从缘,缘起缘生,跟外道讲的不一样。
现在科学家说宇宙是从大爆炸形成的,在天文望远镜里面观察,现在的宇宙还是不断的在膨胀,多数科学家都肯定这个看法。最近还有科学家在研究,那个爆炸是什么爆炸的?从哪里爆炸的?总有个爆炸中心,总有个爆炸的点。他们去研究,真的还有答案,这奇怪了。说这个点很小,小到我们没有办法想象,我看到报告,报告里用个比喻说,说我们人的头发,头发很细,把头发切断,切断当中有个平面。这个平面的直径上排列宇宙爆炸这个原点,可以排多少个?他说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宇宙原点那么小,显微镜都看不见,他说是那个东西爆炸的。这跟佛法讲的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但是跟佛法讲得很接近了。
佛法不是这个说法,佛法里面没有膨胀的说法,没有爆炸的说法,佛法里面讲法叫「一时顿现」,这是佛法的说法,一时顿现。《华严经》上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想,所以一切大乘经,佛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华藏世界、极乐世界里面的人心好,念头好,所以它的物质环境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这是佛经上说的境随心转。境是环境,山河大地,乃至于虚空法界,所有一切变化都是从心想;心想是识,八识五十一心所起作用,变现出不同的境界。如果离开心想,没有心想,那个世界叫一真法界,完美到极处,一丝毫缺陷都没有。心现识变,你得懂这个道理。
所以第二个,「知从心现,舍二乘见」。佛跟二乘不讲这个话,为什么?他的根性不利,讲这个他不懂,程度不够;这些话是跟大乘人讲的,不是跟二乘人讲的。第三个,「但心性起,不同权教」,这个起就是生起,就是现相,现相是心性,心性是能现,宇宙(佛法里面讲法界)森罗万象是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一定要记住,此二不二;能现跟所现这是二,此二不二,你才真正能契入,你才真正能懂得。这个跟权教菩萨所了解的不一样,为什么?权教菩萨没有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他对这个道理纵然能听,不反对,不是他的境界,他没契入,这是第一个拂异见。
第二个,「显深理者,令诸大菩萨(这里加了个大菩萨,大乘菩萨),于此实义(实是真实),发深信解,起行证真,始终皆实,故问斯义」。修大乘的人对这个不能不知道,大乘所教的、所学的、所修的是什么?诸法实相,诸法是宇宙之间一切法,实相是真相。我在早年曾经问一个同学,他在辅仁大学讲《普贤行愿品》,我很赞叹,很难得,他是教授。我就问他,我说你用一句话答复我,不要啰嗦,一句话,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他所讲的是什么?他答不出来。最后他来问我,我跟他讲,《般若经》上常常讲的「诸法实相」,我说用这一句来解答,行不行?他想了想,有道理。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我们今天讲宇宙万法的真相。
所以我们学佛,要知道我们学的是什么,从这个地方建立正知正见。我们绝对没有错误的想法,没有错误的看法,绝对是正确的,是事实真相,佛在大乘教里面讲的确实;小乘教里面、权教里面,有随顺众生讲的。所以佛说法也是有个原则,佛依二谛说法,二谛就是真谛、俗谛。真谛就是诸法实相,讲真的;俗谛就是随顺你们,你们怎么看法我就随顺你们怎么讲法,这个容易懂,非常契机,讲真话我们都不懂。譬如说,佛讲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不懂,我们明明看到人有生老病死,树木花草有生住异灭,乃至于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佛也常讲,这个讲法我们懂,我们很容易懂,讲生老病死,讲生住异灭,讲成住坏空,我们没有怀疑,我们很容易接受。这是随顺众生知见讲,这叫随顺俗谛,这不是真谛,绝对不是佛跟大菩萨的境界,不是的。所以,佛依二谛说法,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因为你程度不够,你只能接受这个,你听起来很亲切、很欢喜,佛用这个来接引你。等于像办学校一样,佛所希求的是博士班,让你们个个都得到真正圆满的智慧。可是你现在程度不够,那只好办小学,办小学、办中学、办大学都是方便法。
所以佛法整体,就我们人间来说,什么是佛法?佛法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叫方便法。把你诱到,诱到最高层的时候,完全跟你讲真实的,你就开悟了,大彻大悟。这个地方是十信位,十信位也能够讲这样深的法吗?是的,你要看看这是什么法门,就是说你要看看这是什么学校,这是华严学校,这不是权教,不是大乘,这是什么法?在中国佛法称为一乘法,「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一乘法的教材,中国佛教过去祖师大德们肯定的,只有三种,一乘法:《华严》、《法华》、《梵网》。很可惜《梵网经》没有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的《梵网经》,只是里面的一品。《梵网》也是很大的一个部头,只有「心地戒品」这一品。你看那里面戒是心地戒,这个意思就深了!梵网菩萨戒是心地戒,一乘法,一乘法是成佛之法。所以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法华经》上说的,完全是讲真的,依真谛,不依俗谛。所以起步,从起步就把这个意思说出来。
实在讲,这种教学的方法,世间法也学会了。你看儒家教童蒙,课本《三字经》,《三字经》上头一句「人之初,性本善」,你说小朋友念了他能懂吗?到他长大了,胡须都白了,你问他「人之初,性本善」你觉得这个说法有没有问题?有的时候他还摇摇头。又何况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儒家自古性善、性恶就有两派,到底是善还是恶?孔老夫子说的话比他们就高明,孔老夫子说「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说的。所以,性本善的善,你一定要懂得,它不是善恶的善,没有善恶。为什么?善恶已经是二,是二法,真的东西是不二,不二才是真;二就是俗谛,不二是真谛。所以,他那个善不能用善恶的善来解释,自性本善。
那么现在人会有善、会有恶,这个善跟恶都是习性,善是习性,恶也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善恶两边都没有了,这是本性,这个道理小朋友怎么会懂?虽然不懂,他上学头一天就把这个教给他,为什么?我们读书求学,一生追求的,总的方向、目标就这一句。这一句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是本善,这个意思多深,甚深!可是第一天第一堂课就教给他,这个教学的方法是正确的,不管他懂与不懂,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原则要传授。《三字经》前面八句是总纲,我们应当重视,应当要好好的学习,你决定会有成就。
佛所说的修学的总纲领说得很多,分散在许许多多经论之中,可是总的原则不外乎这四句偈,诸位都知道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你看看后头这句,「是诸佛教」,不是一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绝对不会离开这个纲领,这个原则。那就是教一切众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十二个字,这是佛法的总纲领。善恶的标准,随顺俗谛,就是世间的伦理道德;随顺真谛,《华严经》上所说的这十种甚深,这是真谛。所以,先要把这个真实的义理显示出来。
「发深信解」,当然这是华严根器,不是普通的根器。唯有华严根器的这种人,他才能信,他才能解,不但信解,他能深信、深解,这个难得。「起行证真」,清凉大师判这个大经四分他具足了,深信、深解、深行、深证。「始终皆实」,始是从初发心,初信位的菩萨,终是到佛果,妙觉位,总共四十二个位次,始终皆真,这是最难得、最可贵的。我们学佛,虽然达不到,应当不忘记教诲,时时刻刻念着我应该早一天契入。儒家讲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真正好学、肯学的人要有这种心态,不断的提升自己。初学确实有距离,这个距离只要好学,愈拉愈近。
我自己的经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我四十、五十就死了,我的境界很低。四十、五十念佛往生,我自己心里很明白,生凡圣同居土,三辈肯定在下辈。下辈当中自己有把握的,下辈中生,一般人也讲下品中生,这是四十、五十的境界。佛菩萨加持,能让我延长寿命。到七十、八十,自己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像智者大师示现的这个地位,行,我能得到。智者大师示现的是五品位往生,就是凡圣同居土里面上辈往生,上品上生没把握,上品下生是决定有把握。
所以,只要有时间,时间不可以空过,活在这个世间一天都不能空过。你要把时间掌握到,要真正用功,要提升自己境界,如果不能提升,你这一天白活了,你说这多可惜。世间什么名闻利养,丢掉,那是一文不值,最可贵的是时间。你能够把握着时间,快速度的把自己提升起…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四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