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二集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三一二集)

  

     诸位同学,接着我们来看十甚深的次第,清凉大师《疏》里面说,「此十甚深,次第云何,缘起深理,总该诸法,观解之要,故首明之」。十甚深的次第,第一个是缘起,缘起的理事都是无尽的甚深,佛经上常常说这桩事情不可思议。这个「不可思议」四个字很深,绝对不是搪塞的话,「这个事情不可以去想象,不必去讨论,太深了」,不是这个意思,这种解释是世间人的概念,不是真实义。真实义里面,你要是明了之后,确确实实不能思、不能议。为什么?思就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就把你的真性一变就变成阿赖耶。这是佛学的名词,换句话说,就是把你纯真无妄的真心,佛经上讲真如,只要一起心动念,真心就变成妄心。

  

  妄心里面可以研究、可以讨论,虽然可以思议,可是思议是有范围的,完全缘虚妄的境界,你能够缘得到。内可以能够缘到妄心、八识(八心王),妄心能缘到阿赖耶;外面能缘到虚空、法界,这个能力也不得了。可是阿赖耶跟虚空法界在真如本性里面太渺小了,这个东西在真性里有没有?没有。我们今天总是想追究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为什么会有三世,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为什么有空间、有十方?这是我们凡夫现量的境界,我们在这个境界里面迷了,古今中外多少人用一生的精力来研究这些东西。有没有结论?跟诸位说,决定没有结论。今天太空总署有新的发现,新的说法,在大乘教里面还是不能超越,「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但是佛菩萨的境界,说实在的话,声闻、缘觉的境界,也不是世间人以他的聪明智慧能够了解的,古人说的话说得好,「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世间聪明智慧的人对于佛经上所讲的义趣,性相、理事、因果都没有办法正确的了解,不能正确的了解,他的知见就有问题。正确了解的是佛菩萨,经上称为「正知正见」,一点错误都没有。

  

  世间有这些聪明人,前面跟诸位报告,六道里头也有一类人是《华严》当机的,叫大心凡夫。大心少,太少了!虽然是凡夫,他的见思、尘沙烦恼没断,妄想、分别、执着还是有,可是心量大,能够包容,宇宙之间万事万物他都能包容,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一般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你细细观察,不能容人,不能随顺,执着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所以常常跟一切众生发生冲突。冲突从哪里来的?就从这儿来的。冲突要如何化解?真相大白,冲突就化解。可是要到真相大白那又谈何容易?所以佛教众生就循序渐进,由浅而深,慢慢的把你提升,这是一个教育手段。就好象办学校,目的是叫你拿博士学位,可是从哪里教起?从幼稚园教起,首先办幼稚园,你幼稚园毕业了,再办小学,小学毕业了再办初中,一级一级办上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他有次序的。《华严》是最初讲的,为什么?《华严》讲缘起,法界缘起,这是大根大本。你能不能接受是另外一桩事情,头一天一定要把这个原理原则说出来,传法!而后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就是这个目标,就是这个方向,你才会有成就。

  

  今天这个地方给十信位的菩萨说法,头一个科目也是「缘起甚深」,这个很有意义。清凉大师这里说得好,「缘起深理,总该诸法」,宇宙之间一切法离不开缘起,所以缘起你要是搞清楚、搞明白了,一切都恍然大悟。我们在此地学习「问明品」,不懂没有关系,后面还有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多次重复来开示。这是佛菩萨的真实慈悲,绝对不是说听不懂,听不懂就不讲。儒家教学也不例外,你看儒家教童蒙,《三字经》上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小朋友会念,小朋友能记得,什么叫性,什么叫本善,他不知道。所以要他念,好好的诱导他,将来慢慢长大了,学的东西多了,他有悟处。悟什么?豁然之间明了,本性本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他就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本性本善,决定不违背性善这个人就成圣成贤,就是圣贤人,教育成功了。纵然不能够彻悟,也能够悟得仿佛,对于自己一生的思想、见解、行为,自自然然产生了约束。

  

  在人的一生当中,中国人常说的良知,人人皆有良知,良知跟自性本善就非常接近。纵然做错事情,纵然做了恶事,良心责备,只要不离圣教,肯定有回头的一天,所谓是放下万缘,回头是岸,他能契入佛菩萨境界。所以把缘起摆在第一,缘起简单讲就是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这是很深很深的问题。所有的科学、哲学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都没有找到答案,虽然有几种说法,都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我常讲,这些科学家很可惜,他没有缘分读《华严经》。那些人真正是聪明人,他要能读《华严》,我相信对于他的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一定有启发性,这是「观解之要」。

  

  佛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讲到修行离不开止观。止是什么?把妄想分别执着止住、放下,这就是定功。观,六根对六尘境界,直觉去体会,这是观,观照。直觉就是你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决定没有执着,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跟六道凡夫就不一样。六道凡夫起心动念分别执着,所以叫凡夫,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些修行人高明,不用,完全用直觉,他的心永远在定中;绝对不是说盘腿面壁那是定,行住坐卧皆是定。定不是盘腿面壁形式,不是的,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这是高级的禅定,真正的禅定。

  

  菩萨应化在世间,善巧方便,确实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分别、有执着,障碍就来了,烦恼就来了。我们看《华严》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讲的,五十三参历事炼心,什么事都要经历,不经历你的智慧不圆满,你要经历。世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你都经历,你都不妨碍,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智慧;根尘相接触的时候,没有分别,没有执着,不生烦恼,不被境转。人要到不被境转,就能转境,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物就是境界,你不被它转,它就被你转。这桩事情我们在最近两三年,细心看到日本江本胜博士他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证明什么?证明境随心转。我们心被境转,错了,大错特错。你要常常能保持着你转境界,你要能转境界!

  

  这个世间觉悟的人多了,这些觉悟的人我们共同用善心、善念、善行,就能把这个世界的天灾人祸化解。这不是迷信,这是通过科学实验所得的结论,这个结论跟佛在经上讲的一模一样。怎么转法?就是念头,真的大乘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心里头起个善念,这是缘起,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变善。我们两个人虽然在一起,我们看这个茶杯,这茶杯里面的水对我来讲是纯净纯善。为什么?我的心善、行善影响它,它变成了纯净纯善。对你来讲,你贪瞋痴慢、自私自利没放下,你看到这杯水不错,杯子也不错,想占有它,想据为己有,这个水对你它变的形相就很恶劣。这是江本博士在实验室里面做了十年,他做了许许多多的例子,现在出了三本书。真的做实验,而且意念超时间、超空间,都实验出来。

  

  他在东京那个小办公室我去参观过两次,办公室桌上放一瓶水,通知远方的朋友,我们来祈祷。这个远方有在日本本国,有在外国,最远的在欧洲,他邀了二、三十个人,志同道合。各个人所在地方不一样,但是同一个时间﹙现在很方便,我们电话一联络就行了﹚,同一个时间大家观想,想江本博士办公室桌上这瓶水。怎么个祈祷法?「水清洁了,水干净了」,就说这个话,祈祷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这一瓶水得到全世界他们那些朋友以真诚的善心来祈祷,这个水干净了。然后把这瓶水放在冰箱里面,零下五度它就结冰了,就有结晶,像雪花一样,再放在显微镜里面去观察。这个水在没有接受祈祷之前,样子很难看,不好看。可是接受这么多人十分钟的祈祷之后,结晶非常之美,他都照出来了。这个说明我们的心念超越时空,跟《华严经》的缘起讲的道理相同,没有时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先后,没有空间就是没有远近,这个实验做得很成功。

  

  第二个实验在琵琶湖,日本国内最大的一个湖,我们也去玩过。湖很大,在湖里头一个小湾,这个湾水流不畅通,我们中国人讲死湾。这个湾是死水,水没有法子流,所以这小湾里面的水很臭、很脏。而且这湖很大,湖上面有风,波浪二十四小时都不中断,没有平息的时候。江本博士找了一位法师,日本法师,邀集了五、六十个朋友,这里面有不少学佛的,到这个海湾去祈祷。他说大概祈祷半个多小时,大家祈祷,心里面诚心诚意一个念头,「湖水干净了」。就是这个意念,说出这句话,「湖水干净了,风浪平息了」,大家一起说,一起对着湖水来祝福。这样半个小时之后,他取湖水在显微镜底下看结晶,结晶非常之美,湖水真的干净了。到第三天去看的时候,湖水干净了,湖上也没有波浪。他告诉我,境界真的是随着人的念头在转。

  

  境界怎么来的?就是缘起。缘起从哪来的?缘起从人的念头生的,所以佛法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讲这整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道理太深了。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为什么不养自己的善心?为什么不养自己的清净心?我的心清净,我的心善良,凡是跟我接触的环境,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统统都变善了。恶人想来找麻烦,我的善念对他有影响,纵然想来找麻烦,见着你他不会下手,你要问为什么,他自己也不晓得。确确实实境界是人心转的!我们从这个实验当中就明白了。华藏世界好,极乐世界好,我们娑婆世界不好;其实华藏、极乐、娑婆是一样的,决定没有两样,为什么他们好我们不好?他们那边的居民好,都是纯净纯善,所以就变成佛土,佛国。我们这边的居民,你去打听…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一二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