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此人于佛为真见。】
第一句是「离过」。清凉大师在这个前面有简单的交代,第五首偈是「求法行」,求法。第六首是「说法行」,第七首是「听法行」;下面是「破相行」,破相行有三首,第八、第九、第十,这三首。所以这六首偈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确实是修学大乘佛法重要的指导纲领。这一首这是求法,求法第一句离过,「初句离过」,清凉说「胜他名利,名为异情」,大师给我们点出来字句行间的真实义,文字虽然不多,非常重要。
『十方求法』,这是先把求法的范围给我们说出来。『情无异』,这就是大师跟我们说,求法这桩事情胜过一切名利。世间人一生他求什么?总不外乎名利二字。你要是冷眼观察,你现在看看我们香港,马路上真的是车水马龙,来来去去奔波忙碌,他为什么?除了名利,他还有什么?现在不是忙于求名求利,现在是忙着争名夺利,你说怎么得了!忙着求名求利,这个社会是安定的、是和平的,日子还好过;忙着争名夺利那就不得了,日子不好过。
所以现在的社会,从小受的教育是什么教育?竞争。上幼稚园就要竞争,这从哪里来的?从外国来的,这不是中国文化。诸位如果真的念过中国书,中国人教儿童让,礼让,还不是忍让,礼貌,让是美德。你看孔老夫子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他的学生们,大家在一起研究讨论我们老师的德行,结论五个字: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公认的夫子之德,温和(没有暴躁)、善良、恭敬、节俭、礼让,夫子这个五德以后就变成中国人童蒙养正教学的宗旨,教儿童教什么?就教这五样东西,从小教他。所以从小就懂得礼让,哪有竞争的。人人都懂得礼让,这个社会多么祥和,这个世间多么美好,真的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互助合作,没有竞争,只有礼让。绝对没有竞争,哪来的斗争?哪里来的战争?没有这个事情。真的是风调雨顺,没有天灾,没有人祸,这是教育的功德。我们今天,你家里要有小孩,你怎么教他?你是不是也教他竞争?好象不跟人竞争,你将来在这个世界上就活不下去了。
前年,亚视何守信来访问我,问了一个问题,他说:法师,中国谚语常讲,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自私自利,好象自私自利是天经地义?我给他的回答:这句话误导了许许多多众生,这话错的,不是正确的。这句话能成立,在西方应该是可以,但是最后的归宿是世界末日。竞争,竞争提升就是斗争,斗争提升就是战争,现在再要爆发战争,是核武战争、生化战争,是整个人类毁灭的战争。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于尽,大灾难,不是小事。如何能化解?人人懂得礼让,这问题解决了,不要争!
我举很简单的例子,孔老夫子不争,天也没有诛他,地也没有灭他;孟子讲仁义,不讲竞争,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还是活得很快乐,哪有天诛地灭这种道理?释迦牟尼佛、耶稣都是念念为别人,没有替自己想,不但天没有诛他,地没有灭他,反而得到千万年之后,这么多人尊敬他,这么多人还纪念他,还有不少人来学习他。话错了!何先生的访问有录相,电视台曾经播出来,他问的一些问题,现在的话说都是非常尖锐的,我都给他解答了。实在讲,这样的访问可以重复的播讲,希望能把社会这一般错误观念唤醒。
「十方求法」,你看这范围多大,可是十方求法比世间人求名求利还要恳切。世间人求名求利为自己;读书人、明理的人,求法是为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所以超过世间人求名求利,这个叫「情无异」。清凉在这个注子里面点了两个字:离过。过是过失,说明世间人求名求利是有过失,佛法里面求法没有过失。何以说世间人求名求利是过失?这个要以佛法来解释,不能用世俗这个知见来解释。佛法的目的是要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是要证得佛菩萨这个果位,就是成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你要是以这个为目标,用求世间名利、自私自利这个念头,是决定达不到的,那是错误的。
为自己的名利,我们在讲席里常讲,你这个生活范围出不了欲界。六道里面有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色界天人欲念没有断,但是完全控制住,也就是他不求名利,才能离开欲界到色界;欲界这个圈子很小,生活范围很小,这就是过失。这个过失可大了,生生世世在这个里头轮回,你都轮不到色界去,你都轮不到无色界去,你说你可不可怜?清凉大师这两个字说得好,离过。唯有离过,你所求得的福慧,你才会圆满,你才能得到真的东西,真的东西是自性本具的。
我们今天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从哪里来的?从我执来的,执着身是我。你们想想看,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是为了这个身,为它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满足这个身的需要,不惜损人利己,造作极重的罪业,造杀盗淫妄,违背了伦理道德。在佛法讲,违背了五戒十善,所造的是十恶业,那么你的果报,现在也许你还得一点甜头,那是什么原因?你过去生中修的福。人在这一生当中享受的,是你过去生中修的福,你这一生没有修福,你这一生造罪业;你这一生造罪业,你来生要受苦报。
宇宙间事情虽然很复杂,实在讲六个字就包括尽,大乘教里面所讲的「性相、理事、因果」,统统包括尽了,任何一事一物都具足这六个字。现在人迷,迷什么?这六个字都迷了,性相不晓得,理事不知道,因果也不知道,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胡作妄为,怎么得了?自己以为自己很聪明、很能干,有方法、有手段,能够夺取名闻利养。你要是把《了凡四训》念通了,你会恍然大悟,你这一生所享受的全是你命里有的,你不用这些手段,你还是得到,不但得到,比你现前得到的还要多,这肯定的。因为你用的手段是罪业,不正当的手段,把你命里面那个福德亏折,打折扣了。打折扣你还有这么大的福报,你就晓得你过去生中所修积的福报之大。譬如你命里头有亿万财富,因为你所用的手段都是不正常的,都是想害别人,想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你这一生能够得到的可能只有三千万、五千万,命里本来是一亿,由于你造作罪业亏折了,现在讲是打折扣了。
如果你能够行仁义道德,正常的这个方法去经营,你做生意买卖,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真诚、诚恳心,那么你所得的财富会增长,命里头有一亿,可能你得到是两亿,为什么?你有道德,你生生世世你的财富都不会缺乏。人有德,你发财,发财你又积德,这是有道理的。命里没有,你做小偷偷不到,还没有出手,被警察抓去了,你做强盗抢不到,命里没有。无论做什么,偷来的、抢来的、骗来的,所得到的全是命里有的,你说冤不冤枉!古人讲得好,「君子乐得做君子,小人冤枉做小人」,不知道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是讲你真正懂得因果的道理与事实真相,你绝对不会做亏心事情,你决定不会辜负别人。你的心正、行正,那你命里面所有的只有增上,只有往上提升,不会亏折。一个错误的念头,一个错误的行为,想欺负别人、霸占别人、夺取别人的,你命里有的全部都亏折了。亏折是什么?这一生还有余福,到死了之后,余福也没有了,来生没有了,必堕三途,堕得太快了。所以,这是大错特错!
那我们今天是求法,求法不是为自己,求法是为众生。我要帮助众生,帮助众生需要德行、需要能力、需要智慧。如果没有这三样,那你这是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想帮助苦难众生,没有能力,做不到!所以求法不是为自己,为众生。菩萨发愿,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我求法为什么?为众生。无量无边苦难众生,我要去救度他们,我要去帮助他们,我为这个而求法的。你这个心正、心纯,必定能感动佛菩萨,佛菩萨一定来帮助你,一定来成就你,为什么?你这一念就是感,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可是求学,这里不能不说,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都讲师承,这一点很重要。民国以来,师承没有了。师承就是你真正拜一个好老师,哪一个是好老师?从前从儿童讲的时候,儿童有什么能力知道哪个好老师?父母为子女选择老师。《三字经》上讲,「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父母生你、养你,教你的事情,父母有责任要教你,但是最重要的是老师。父母为儿女选择老师,把自己的子女付托给老师,老师尽心尽力来教导。所以一个人的成立是两个人教的,一个人教不出来。
小孩从小不懂事,你说什么他听你的,慢慢长大了,他疑问就多了。你做父母的,你对小孩讲:我是你的爸爸妈妈,养你们很辛苦,你们要孝顺。他听了会怀疑,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些话老师教,第三者那是客观的,小孩听听想想有道理。站在老师那方,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你对我要尊重。学生说:我为什么要尊重你?这个事情要父母教。父母教子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样把一个人调教出来。所以一个人之成立的时候,这是两大恩人,这个恩德是一样大,父母跟师长是一样大。你怎么成就的?你靠这两个人教的。
现在师道没有了,孝道没有了,不得了!师道、孝道没有了,就是天下大乱,社会秩序崩溃了。安定和平就是建立在孝道跟师道的基础上,没有师道、没有孝道,社会想求安定和平是永远做不到的,用什么方法都达不到。西方人用法律、用警察、用军队,能不能收到效果?收不到效果。现在变成的效果,恐怖分子,就这么起来的。你要是用孝道、用师道,恐怖分子都是良民,不会作乱,这个效果就达到了。所以古圣先贤常常教导我们,冤家宜解不宜结,决定不能跟人结怨。有怨的人,怨恨的时候要化解,化解就是要用教育,教他明理,了解事实真相,自然就能化解。怨恨不能化解,会变成生生世世,叫世仇,冤冤相报没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0二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