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概要(一)
一、“密宗”的字面含义
首先,我们简单地说一下“密宗”这两个字的含义。密宗和密咒是一个意思。关于“密”字,《大幻化网》里面有几种不同的解释,所以有二密、三密、四密等等的说法,也即从两个方面、三个方面或者四个方面去解释密字。其中任何一个解释都是对的,只是广略有点不一样而已,实际上并不矛盾。其中比较简单的,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个意思是隐藏;第二个意思是保密。
保密和隐藏的差别是什么呢?保密是人为的,故意不让人知道;隐藏不是人为的,而是本来就是隐藏的。就像隐藏在地下别人看不见的矿藏,不是某人专门把它埋在地下,而是它本身就在地下或海底。
要隐藏什么呢?就是如来藏。如来藏既不是佛隐藏,也不是别人隐藏,而是在我们一生下来的时候,就因为有烦恼、有无明,而把如来藏覆盖在烦恼无明的下面,使我们看不见。这不是人为的而是先天的,自从我们的八识成立以来,如来藏虽然存在,凡夫却看不见。
《法界赞》中有六个不同的比喻,《宝性论》中有九个不同的比喻,都在形容如来藏。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无法看见天生被隐藏的如来藏。
人为保密的又是什么呢?不是说密宗里面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很肮脏的东西要保密,而是要保守密宗所认为的“烦恼即是菩提”,“轮回即是涅槃”,“众生即是佛”这些高深的见解。
为什么要保密呢?因为假使不保密,很多人就不能理解。
绝大多数佛教徒认为,我们现在不是佛是众生,世界就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一样是不清净的。烦恼是有害的东西,它永远都不是佛的智慧,但我们可以通过很长时间的修行,把不清净的东西转化为清净,周边的世界能够转化为佛的净土,烦恼也可以转化为佛的智慧。经过逐步的修行,一个普通人可以变成一地以上的圣者菩萨,然后上升到二地、三地……十地,最后才是成佛。
除非不信佛,否则所有的佛教徒都会认为这个理论没有漏洞,即使是小乘佛教徒也能接受这种观点,但是,如果冒然地给他们说烦恼即是菩提,众生即是佛之类的话,很多人就会大惑不解——如果烦恼就是菩提,贪嗔痴就是智慧,那在产生一个嗔心或者贪心的时候,我为什么还要断除它呢?假如众生是佛,那地狱里面的众生也是佛了,佛怎么还要堕地狱呢?假如轮回是涅槃的话,那我们天天追求的解脱也变成轮回了,轮回有什么好追求的?会出现很多这样的疑问,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假如仅仅不理解也没有太大问题,但众生的傲慢心是很厉害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会断然否认,在造口业的同时还要产生邪见。
为了保护这些根机的显宗学佛人或根本不学佛的人,密宗不得已只能采取保密的措施,尽力不让他们听见这些观点,等他们根机成熟以后,再慢慢引导他们一步步将见解提升。首先让他们了解轮回是苦、人生难得等等;当对方有一点进步的时候,就进一步告诉他,虽然其他一切都是存在的,但人我是不存在的。其他的都可以执着,但不要有人我执;在对方理解以后,又再告诉他,既然人我不存在,那其他东西也有可能不存在,因为没有其他东西存在的理由。
当对方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根机成熟的时候,通过中观理论的观察,就有可能逐渐发现周边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继而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境界一下子就能豁然顿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虽然我的眼睛看得到外在的东西,但都是现而无性、无有实质的。这样他就有可能继续由浅入深,逐步理解到显空无二的、互不矛盾的道理;在理解显空无二之理以后,就要告诉他,虽然你原来的观点是非常好的,但有一点点缺陷:其实,心的本性是一个叫做光明的东西,那个被叫做光明的东西和你以前所理解的空性一点也不矛盾,只是你以前没有考虑到而已。
走到这一步之后,显宗的理论就显得比较模糊了,若要问光明是怎么样的,如何达到光明的境界,显宗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最后进入密宗之后,所有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光明是什么,它有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抵达光明的境界,都讲得一清二楚。
不过,要了解密宗的见解,只能逐步逐步地来,决不允许什么也不懂的时候就草率地去听密法,否则很多人就会对密法产生邪见。当然,对密法产生邪见对密法本身不会有什么损害,但很多人却会成为牺牲品,所以,为了不让听者造业,保护他们的善根,传密法的时候应当小心翼翼,必须在机缘成熟,确定对方有接受能力的时候,才能告诉对方。
就像对小学一年级第一天上课的学生不可能讲大学课程一样,密宗,尤其是宁玛巴的九乘次第,也必须一步一步地引导上去。当然,这是针对普通人而言的,有些根机非常成熟的特殊法器——前世有一定的密法学习或修行基础,甚至有一些成就或修证,这种人虽然没有经过中观等等的学习,但天生就对密法有一定的信心,一给他讲密法,对方就会觉得受益无穷。
其实,包括显宗的人无我、法无我等空性见解也是这样,也需要保密,不能公开宣讲。其中人无我还好一点,法无我更不能不观察听者的承受能力,随随便便、不择时机地公开宣讲,否则也有可能犯菩萨戒。
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里面有些极端分子因为密宗要保密,就认为密宗有什么不好的东西,不但这样认为,也会这样说。但这是不对的,大乘佛法对显宗的空性也有保密的要求,难道空性也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吗?当然不是。佛陀传法,是以慈悲为主,是为了度化众生,不是为了展示、炫耀自己伟大、深广的智慧,所以非常讲究引导方式,不会将自己所懂的东西不分时间、场合、对象,而一股脑地倾囊相授。
不仅是空性,菩提心也需要保密。按照无著菩萨的传承,菩提心分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中行菩提心的自他相换等修法也要保密。假使根本不观察听众的心态,随便在人群中宣传,大乘佛教就是要自他相换——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分享给众生,并甘愿承受众生的所有痛苦,那很多人也会觉得没有必要、没有理由,佛教的要求太极端、太过分了。因为理解不了,所以更不愿意学。虽然不学没有什么问题,但因为他们觉得这些理论太过分,故而就会诽谤,这是最可怕的,所以,行菩提心的修法也不能让非法器知道,这不是意味着行菩提心当中有什么肮脏的东西。
任何一件事都是这样,越是深奥越不能让人理解,所以佛告诉我们,在机缘不成熟的时候,深奥难懂的法一定要保密,不能直接说;在机缘成熟的时候,就不能保密,一定要说出来。
密宗当中的“密”,就是通过这两方面去理解的,这是《密心大幻化网》里的观点。至于三密、四密等等的概念,都在这里面包含了。
“宗”的意思就不用说了,就是指一个宗派。密咒的“咒”字,是从梵文的“曼扎”一词翻译过来的。
“曼扎”是“玛那”和“扎亚”两个字的合音,梵文的 “玛那”,是指我们的八识或意识;“扎亚”是挽救、救护的意思。《法界赞》当中所说的“救护众生苦”也是这个意思,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快速、顺利地救。虽然显宗也在挽救我们的烦恼,但密宗的速度更快,更顺利,故而称为“咒”。
我们一般认为,咒是我们嘴巴念的类似于金刚萨埵心咒等等之类的咒语。其实,咒(“曼扎”),有很多种意思,我们平时念的心咒只是其中的一个意思。其实,密宗的见解、行为、修法都包含咒里面,因为密宗的见解、行为、修法都能救护我们的烦恼。
二、密宗的见解
(一)显密见解的差异
密宗概貌本来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类方式来讲,但我认为,如果从见解、修行、行为、果这四个方面来讲应该更恰当、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对来说也好记一些。这次我们准备在初学密者能够接受的范围框架下,粗略地对密宗见解作一个介绍。
以前讲空性的时候,我说过空性是密宗的观点;后来讲如来藏的时候,我们也提到,如来藏也是密宗的观点。其实,真正的密宗见解,是将第二转*轮的空性,与第三转*轮的光明如来藏结合起来的。一般的显宗在讲如来藏的时候,就无法使二者无有轻重差别——平衡结合、圆融双运。第二转*轮基本上讲空性,几乎不提光明,虽然会出现光明的字眼,但实际上解释的时候,就只会把光明解释为空性;第三转*轮又只讲佛性光明,不太强调空性,虽然显宗不是不承认如来藏是空性,也认为如来藏是空性,与空性无离无合,但显宗认为,就像小学毕业以后,就无需再讲小学课本一样,第二转*轮的时候已经讲过空性了,所以没有必要再次强调空性。轮回痛苦、因果不虚等道理佛陀在初转*轮当中已经很清楚地告诉大家了,所以第二转*轮几乎没有这些内容,因为大家已经知道了。第二转*轮就是讲空性,其他初转*轮的见解不是不承认,只是不再重复了。
遗憾的是,显宗没有一个专门的论典,把第二转*轮的空性与第三转*轮的光明结合起来。密宗却既不强调空性又不强调光明,而是把光明和空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像《定解宝灯论》第五品所讲的一样。
显宗虽然提到光明,但除了第二转*轮当中的空性修法以外,没有其他的修法。以前的高僧大德是这么说的,实际上也是这样。关于这些,我们可以在任何一个显宗经典中了解到。
显宗根本没有提到的东西,密宗却讲得很清楚、很详细。密宗一方面给我们提供了很丰富的空性修法;另一方面,还讲了很多显空无别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这在一般的显宗,是根本没有提及的;另外,密宗还讲了清净的修法。显宗没有清净的修法,而在密宗,清净修法是很重要的一个修法。
什么叫做清净的修法呢?显宗承认,在修到第八地的时候,开始看见世界的真正面目,看到很多清净的东西,周边的世界都是很清净的,但显宗没有一个专门的修法,只是在修持很长时间的显宗法门以后,自然而然出现的,所以显宗的清净现象出现得…
《慧灯之光六 密宗概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