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很慢。
比如说,多数显宗经典认为,我们周边的世界,是很不清净的娑婆世界;但密宗认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虚幻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只是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它的本性而已。它的本性除了空性、光明以外,还有清净,也即八地菩萨以上的佛菩萨所感知的境界,像极乐世界一样清净。
显密之间最关键的不同,是修法上的区别。密宗修法和显宗修法很多都完全不一样,效果和速度自然也大相径庭。
密宗的观点虽然不能说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见解,但显宗的观点和密宗的观点还是有所不同,比如说,笼统而言,显宗在讲光明、空性,密宗也在讲光明、空性,但我们首先要搞清主观见解和客观的光明或空性之间的区别。
主观的证悟境界,称为有境或能取;而客观的空性却与人的证悟没有关系。无论觉悟的时候也好,不觉悟的时候也好,精神和物质都是空性,这就是境或者所取。从境的角度,或者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显宗的空性和密宗的空性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加行道和资粮道期间,作为主观有境的光明和空性的见解,显宗和密宗却不太一样,一旦进入了菩萨一地的见道以后,显密就是一体了,所以,显密之间是互相补充而不是水火不容的。显宗和密宗,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都没有错,一个讲的是直接进入万法本来面目的方法,另外一个,则讲的是间接进入万法本来面目的方法。
(二)密宗的二谛
宣讲密宗见解的时候,首先要介绍密宗的二谛,这个很重要。
本身,每一个人,每一个派别,都有各自不同的二谛。
对根本没有学佛,没有学过任何宗教或理论的世俗人而言,他的世俗谛,就是睡眠之后的梦境,魔术师幻化出来的魔术,海市蜃楼之类的幻象等不起作用的,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觉、错觉等等;他们的胜义谛,就是我们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房子、车子、人、山河大地等等。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也会这样认为——唯一能拯救我们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就是金钱、衣服、饭菜等等,其他的幻象、梦境,对我们没有太大的帮助,所以是世俗谛,这是最底层的胜义谛和世俗谛。
小乘的世俗谛大家都知道,从物质的角度而言,就是粗大的物质;从精神的角度来说,就是粗大的念头。他们的胜义谛,就是无分刹那的意识或无分微尘。
唯识宗的世俗谛,是在我们前面显现为物质,从表面上看起来给我们的感觉是物质的东西;他们认为,其实这些物质并不存在,是心创造的。创造万事万物的心,就是唯识宗的胜义谛。
此处所谓的心,是八识里面的阿赖耶识。不空、实有的阿赖耶识,就是他们的胜义谛。唯识宗最大的、唯一的错误就在这里,其他无论唯识宗说外境是心造的,还是外境是心,或者是唯识宗讲的菩萨的六度、四摄、五道、十地、佛的果位等等都是很好的,这些观点中观也会承认。
中观的胜义谛,是所有的物质经过分析,最后是一无所有的空性、真空;明明这些东西不存在,但在凡夫的境界中,这些幻想却是存在的。这些如幻如梦的虚幻世界,就是中观的世俗谛。中观把世俗谛分成两种,正世俗谛与倒世俗谛,一个是正确的,一个是颠倒的。
正确的世俗谛,是指因果、轮回等虽然从空性的角度来说不存在,但世俗当中却实实在在存在的这些物质与精神;不正确的世俗谛,主要是指实有的物质。
世间人的胜义谛,是小乘佛教的世俗谛;小乘佛教的胜义谛,是唯识宗的世俗谛;唯识宗的胜义谛,又是中观的世俗谛;而中观的正世俗谛,又是密宗的倒世俗谛。
比如说,在没有学中观的时候,任何凡夫看到任何东西,都会把它当成是实有、不空的,这就是倒世俗谛。为什么说倒世俗谛是颠倒的呢?因为,即使在世俗当中,谁也找不到一个实有的物质和精神,都是如幻如梦的,所以,承认实有不空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故而叫做倒世俗谛。
现在我们最需要了解的,是密宗的胜义谛和世俗谛。密宗的胜义谛是什么呢?第一,是《入中论》、《中论》等中观论著里面讲的空性;密宗一点都不打折扣,全盘接受,认为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胜义谛的一部分;第二,是第三转*轮当中讲的光明如来藏。光明如来藏是密宗胜义谛的另外一部分。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的精华结合以后,就成为密宗的胜义谛。除此以外,密宗没有一个完全跟第二转*轮和第三转*轮没有关系、独立存在的胜义谛。
此处所谓的一部分,只是便于大家理解,实际上胜义谛不会有什么部分的差别,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它们是一味一体永不分开的,但讲的时候可以这么说。如来藏既是空性又是光明,这就是心的本性、本来面目、自然智慧。
大圆满有很多层次,比较低层的叫做菩提心,主要是指胜义菩提心;比较高层的,叫做自然智慧。自然智慧、菩提心、如来藏、佛性、空性、大手印、大中观等等,都是一个内容的不同名称,这就是密宗的胜义谛。
密宗的世俗谛是什么呢?密宗的世俗谛也要分正、倒两种。显宗唯识宗和中观宗认为是正世俗谛的东西,在密宗里面却被列为倒世俗谛。
譬如说,一般的显宗认为,只要认为自己所见到的周边这些不清净的现象,房子也好、人也好,都是如梦如幻的,不是实有的,至少在世俗谛中就没有问题,所以是正世俗谛。但密宗认为,不要说在胜义谛中,即使在世俗谛当中,我们看到的也不是正确的,我们不但从来没有看到过胜义谛的真相,连世俗谛的真相、本来面目我们也没有看到过。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坛城。佛的坛城就是密宗的正世俗谛。
请大家注意,虽然光明、空性等等显宗经常都在说,但佛的坛城这一点,是一般的显宗从来,也永远不会提及的。只是到了八地菩萨的时候,在心清净了以后,自然而然周边都会转变为清净的现象。对显宗来说,这是一个很陌生、很突然的境界,以前也从来没有这样的修法。密宗却会提供清净的修法,那就是生起次第。通过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达到目标。密宗不但有这些修法,而且认为,这不是不清净的现象转换成清净的现象,而是自来就是清净的。八地菩萨看到的东西就像心的本性一样,只是我们现在无法看到而已,其实现在就是这样。
密宗告诉我们,不但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而且世俗谛中我们看到的不清净现象也不是不清净,虽然这不是第六意识分析的结果,而是我们的感知,但我们的感知本身就有问题,所以看到的是错误的。但显宗会觉得,感知不会有问题,主要是感知后面的执着有问题。
这些见解在《大幻化网》的第一品中讲得非常清楚,世界究竟怎么样是佛的坛城,每一个细节都告诉了我们。在只学过显宗而根本没有学过密宗的人看来,显宗胜义谛方面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排斥,密宗的胜义谛不需要加任何东西,但在正世俗谛上面,二者就有差别了,这些差别可能一些人就不能理解。
(三)显宗经典的印证
一般人会认为,我明明看到的是一个人,从来没有看到过什么佛的坛城,难道这个人是佛吗?如果不是,那该怎么理解呢?为了解除大家的困惑,我准备念一下汉文版《维摩诘经》第一品(缘起品,也称佛国品)里面的一个段落。《维摩诘经》里面说得很清楚,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其他很多经论当中都有这种说法,所以不足为奇),哪怕我们今天所在的这个世界,也是清净的世界,只是我们没有看到而已。
在出现这段话之前,释迦牟尼佛给大家说,菩萨通过学道,在心清净之后,刹土也会清净;当心不清净的时候,刹土也是不清净的。此时,舍利子心里产生了一个疑问:如果心清净世界就清净,心不清净世界就不清净,那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这么不清净,难道是释迦牟尼佛修道的时候心不清净吗?佛知道舍利子的想法以后,就和舍利子之间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对话。
这里面说,“尔时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舍利弗,就是平时我们说的舍利子。在这个时候,舍利子依靠释迦牟尼佛的加持,而在心里产生一个这样的念头。
“若菩萨心净则佛土净者,我世尊本为菩萨时意岂不净,而是佛土不净若此?”如果菩萨心清净佛土才会清净的话,那是不是释迦牟尼佛在菩萨修道的时候心不清净,所以刹土也不净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云何,日月岂不净耶,而盲者不见?”,释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头之后,立即给舍利子说:你是怎么想的呢?盲人看不见日月,是因为日月不清净、不清晰,还是盲者自己看不见呢?
“对曰:不也,世尊,是盲者过,非日月咎”舍利子对佛说:不是这样的,这是盲者的过患,不是日月的罪过,日月本身不会有什么过失,它是很清楚的,只是盲者自己看不见而已。
“舍利弗,众生罪故,不见如来佛土严净,非如来咎。舍利弗,我此土净而汝不见”,佛陀说道:舍利子,因为众生有罪过,所以看不见佛的刹土是庄严清净的,这不是如来的过失,不是如来不清净,而是众生不清净。我的世界是非常清净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尔时螺髻梵王语”,在佛跟舍利弗对话的时候,旁边有一个另一个世界,另一个星球上来的修行长老开始插嘴了。“螺髻”是说他长长的头发像海螺一样捆在头顶,看起来有点像神仙。
“舍利弗勿作是意,谓此佛土以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譬如自在天宫” 他说:舍利弗你不要这样想,也不要这样说,不要说释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净。为什么呢?因为我看到的释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清净的,就像色界的自在天宫一样。
“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舍利弗回答长老说:我看到的佛土不是这样,而是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山峦,到处都是不清净的现象。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见此土为不净耳。舍利弗,菩萨于一切众生,悉…
《慧灯之光六 密宗概要(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