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一)▪P2

  ..續本文上一頁很慢。

  比如說,多數顯宗經典認爲,我們周邊的世界,是很不清淨的娑婆世界;但密宗認爲,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的,我們今天看到的這個虛幻世界本來就是清淨的,只是我們從來沒有看到過它的本性而已。它的本性除了空性、光明以外,還有清淨,也即八地菩薩以上的佛菩薩所感知的境界,像極樂世界一樣清淨。

  顯密之間最關鍵的不同,是修法上的區別。密宗修法和顯宗修法很多都完全不一樣,效果和速度自然也大相徑庭。

  密宗的觀點雖然不能說是前所未有的全新見解,但顯宗的觀點和密宗的觀點還是有所不同,比如說,籠統而言,顯宗在講光明、空性,密宗也在講光明、空性,但我們首先要搞清主觀見解和客觀的光明或空性之間的區別。

  主觀的證悟境界,稱爲有境或能取;而客觀的空性卻與人的證悟沒有關系。無論覺悟的時候也好,不覺悟的時候也好,精神和物質都是空性,這就是境或者所取。從境的角度,或者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顯宗的空性和密宗的空性沒有什麼差別,但在加行道和資糧道期間,作爲主觀有境的光明和空性的見解,顯宗和密宗卻不太一樣,一旦進入了菩薩一地的見道以後,顯密就是一體了,所以,顯密之間是互相補充而不是水火不容的。顯宗和密宗,是從兩個不同的角度而言的,所以都沒有錯,一個講的是直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另外一個,則講的是間接進入萬法本來面目的方法。

  (二)密宗的二谛

  宣講密宗見解的時候,首先要介紹密宗的二谛,這個很重要。

  本身,每一個人,每一個派別,都有各自不同的二谛。

  對根本沒有學佛,沒有學過任何宗教或理論的世俗人而言,他的世俗谛,就是睡眠之後的夢境,魔術師幻化出來的魔術,海市蜃樓之類的幻象等不起作用的,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幻覺、錯覺等等;他們的勝義谛,就是我們身邊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房子、車子、人、山河大地等等。我們沒有學佛的時候也會這樣認爲——唯一能拯救我們的實實在在的東西,就是金錢、衣服、飯菜等等,其他的幻象、夢境,對我們沒有太大的幫助,所以是世俗谛,這是最底層的勝義谛和世俗谛。

  小乘的世俗谛大家都知道,從物質的角度而言,就是粗大的物質;從精神的角度來說,就是粗大的念頭。他們的勝義谛,就是無分刹那的意識或無分微塵。

  唯識宗的世俗谛,是在我們前面顯現爲物質,從表面上看起來給我們的感覺是物質的東西;他們認爲,其實這些物質並不存在,是心創造的。創造萬事萬物的心,就是唯識宗的勝義谛。

  此處所謂的心,是八識裏面的阿賴耶識。不空、實有的阿賴耶識,就是他們的勝義谛。唯識宗最大的、唯一的錯誤就在這裏,其他無論唯識宗說外境是心造的,還是外境是心,或者是唯識宗講的菩薩的六度、四攝、五道、十地、佛的果位等等都是很好的,這些觀點中觀也會承認。

  中觀的勝義谛,是所有的物質經過分析,最後是一無所有的空性、真空;明明這些東西不存在,但在凡夫的境界中,這些幻想卻是存在的。這些如幻如夢的虛幻世界,就是中觀的世俗谛。中觀把世俗谛分成兩種,正世俗谛與倒世俗谛,一個是正確的,一個是顛倒的。

  正確的世俗谛,是指因果、輪回等雖然從空性的角度來說不存在,但世俗當中卻實實在在存在的這些物質與精神;不正確的世俗谛,主要是指實有的物質。

  世間人的勝義谛,是小乘佛教的世俗谛;小乘佛教的勝義谛,是唯識宗的世俗谛;唯識宗的勝義谛,又是中觀的世俗谛;而中觀的正世俗谛,又是密宗的倒世俗谛。

  比如說,在沒有學中觀的時候,任何凡夫看到任何東西,都會把它當成是實有、不空的,這就是倒世俗谛。爲什麼說倒世俗谛是顛倒的呢?因爲,即使在世俗當中,誰也找不到一個實有的物質和精神,都是如幻如夢的,所以,承認實有不空的觀點是不正確的,故而叫做倒世俗谛。

  現在我們最需要了解的,是密宗的勝義谛和世俗谛。密宗的勝義谛是什麼呢?第一,是《入中論》、《中論》等中觀論著裏面講的空性;密宗一點都不打折扣,全盤接受,認爲空性就是真理,空性是密宗勝義谛的一部分;第二,是第叁轉*輪當中講的光明如來藏。光明如來藏是密宗勝義谛的另外一部分。第二轉*輪和第叁轉*輪的精華結合以後,就成爲密宗的勝義谛。除此以外,密宗沒有一個完全跟第二轉*輪和第叁轉*輪沒有關系、獨立存在的勝義谛。

  此處所謂的一部分,只是便于大家理解,實際上勝義谛不會有什麼部分的差別,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它們是一味一體永不分開的,但講的時候可以這麼說。如來藏既是空性又是光明,這就是心的本性、本來面目、自然智慧。

  大圓滿有很多層次,比較低層的叫做菩提心,主要是指勝義菩提心;比較高層的,叫做自然智慧。自然智慧、菩提心、如來藏、佛性、空性、大手印、大中觀等等,都是一個內容的不同名稱,這就是密宗的勝義谛。

  密宗的世俗谛是什麼呢?密宗的世俗谛也要分正、倒兩種。顯宗唯識宗和中觀宗認爲是正世俗谛的東西,在密宗裏面卻被列爲倒世俗谛。

  譬如說,一般的顯宗認爲,只要認爲自己所見到的周邊這些不清淨的現象,房子也好、人也好,都是如夢如幻的,不是實有的,至少在世俗谛中就沒有問題,所以是正世俗谛。但密宗認爲,不要說在勝義谛中,即使在世俗谛當中,我們看到的也不是正確的,我們不但從來沒有看到過勝義谛的真相,連世俗谛的真相、本來面目我們也沒有看到過。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房子、人等等都是佛的壇城。佛的壇城就是密宗的正世俗谛。

  請大家注意,雖然光明、空性等等顯宗經常都在說,但佛的壇城這一點,是一般的顯宗從來,也永遠不會提及的。只是到了八地菩薩的時候,在心清淨了以後,自然而然周邊都會轉變爲清淨的現象。對顯宗來說,這是一個很陌生、很突然的境界,以前也從來沒有這樣的修法。密宗卻會提供清淨的修法,那就是生起次第。通過生起次第的修法,可以快速達到目標。密宗不但有這些修法,而且認爲,這不是不清淨的現象轉換成清淨的現象,而是自來就是清淨的。八地菩薩看到的東西就像心的本性一樣,只是我們現在無法看到而已,其實現在就是這樣。

  密宗告訴我們,不但心的本性是空性和光明,而且世俗谛中我們看到的不清淨現象也不是不清淨,雖然這不是第六意識分析的結果,而是我們的感知,但我們的感知本身就有問題,所以看到的是錯誤的。但顯宗會覺得,感知不會有問題,主要是感知後面的執著有問題。

  這些見解在《大幻化網》的第一品中講得非常清楚,世界究竟怎麼樣是佛的壇城,每一個細節都告訴了我們。在只學過顯宗而根本沒有學過密宗的人看來,顯宗勝義谛方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排斥,密宗的勝義谛不需要加任何東西,但在正世俗谛上面,二者就有差別了,這些差別可能一些人就不能理解。

  (叁)顯宗經典的印證

  一般人會認爲,我明明看到的是一個人,從來沒有看到過什麼佛的壇城,難道這個人是佛嗎?如果不是,那該怎麼理解呢?爲了解除大家的困惑,我准備念一下漢文版《維摩诘經》第一品(緣起品,也稱佛國品)裏面的一個段落。《維摩诘經》裏面說得很清楚,不但心的本性是光明和空性(其他很多經論當中都有這種說法,所以不足爲奇),哪怕我們今天所在的這個世界,也是清淨的世界,只是我們沒有看到而已。

  在出現這段話之前,釋迦牟尼佛給大家說,菩薩通過學道,在心清淨之後,刹土也會清淨;當心不清淨的時候,刹土也是不清淨的。此時,舍利子心裏産生了一個疑問:如果心清淨世界就清淨,心不清淨世界就不清淨,那釋迦牟尼佛的刹土——娑婆世界這麼不清淨,難道是釋迦牟尼佛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嗎?佛知道舍利子的想法以後,就和舍利子之間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對話。

  這裏面說,“爾時舍利弗承佛威神作是念”,舍利弗,就是平時我們說的舍利子。在這個時候,舍利子依靠釋迦牟尼佛的加持,而在心裏産生一個這樣的念頭。

  “若菩薩心淨則佛土淨者,我世尊本爲菩薩時意豈不淨,而是佛土不淨若此?”如果菩薩心清淨佛土才會清淨的話,那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在菩薩修道的時候心不清淨,所以刹土也不淨呢?

  “佛知其念,即告之言:于意雲何,日月豈不淨耶,而盲者不見?”,釋迦牟尼佛知道他的念頭之後,立即給舍利子說:你是怎麼想的呢?盲人看不見日月,是因爲日月不清淨、不清晰,還是盲者自己看不見呢?

  “對曰:不也,世尊,是盲者過,非日月咎”舍利子對佛說:不是這樣的,這是盲者的過患,不是日月的罪過,日月本身不會有什麼過失,它是很清楚的,只是盲者自己看不見而已。

  “舍利弗,衆生罪故,不見如來佛土嚴淨,非如來咎。舍利弗,我此土淨而汝不見”,佛陀說道:舍利子,因爲衆生有罪過,所以看不見佛的刹土是莊嚴清淨的,這不是如來的過失,不是如來不清淨,而是衆生不清淨。我的世界是非常清淨的,只是你看不到而已。

  “爾時螺髻梵王語”,在佛跟舍利弗對話的時候,旁邊有一個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星球上來的修行長老開始插嘴了。“螺髻”是說他長長的頭發像海螺一樣捆在頭頂,看起來有點像神仙。

  “舍利弗勿作是意,謂此佛土以爲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 他說:舍利弗你不要這樣想,也不要這樣說,不要說釋迦牟尼佛的刹土不清淨。爲什麼呢?因爲我看到的釋迦牟尼佛的世界是清淨的,就像色界的自在天宮一樣。

  “舍利弗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舍利弗回答長老說:我看到的佛土不是這樣,而是有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山巒,到處都是不清淨的現象。

  “螺髻梵言,仁者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爲不淨耳。舍利弗,菩薩于一切衆生,悉…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