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概要(一)
一、“密宗”的字面含義
首先,我們簡單地說一下“密宗”這兩個字的含義。密宗和密咒是一個意思。關于“密”字,《大幻化網》裏面有幾種不同的解釋,所以有二密、叁密、四密等等的說法,也即從兩個方面、叁個方面或者四個方面去解釋密字。其中任何一個解釋都是對的,只是廣略有點不一樣而已,實際上並不矛盾。其中比較簡單的,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也即“二密”,第一個意思是隱藏;第二個意思是保密。
保密和隱藏的差別是什麼呢?保密是人爲的,故意不讓人知道;隱藏不是人爲的,而是本來就是隱藏的。就像隱藏在地下別人看不見的礦藏,不是某人專門把它埋在地下,而是它本身就在地下或海底。
要隱藏什麼呢?就是如來藏。如來藏既不是佛隱藏,也不是別人隱藏,而是在我們一生下來的時候,就因爲有煩惱、有無明,而把如來藏覆蓋在煩惱無明的下面,使我們看不見。這不是人爲的而是先天的,自從我們的八識成立以來,如來藏雖然存在,凡夫卻看不見。
《法界贊》中有六個不同的比喻,《寶性論》中有九個不同的比喻,都在形容如來藏。叁千大千世界的所有衆生,都無法看見天生被隱藏的如來藏。
人爲保密的又是什麼呢?不是說密宗裏面有什麼不可告人的、很肮髒的東西要保密,而是要保守密宗所認爲的“煩惱即是菩提”,“輪回即是涅槃”,“衆生即是佛”這些高深的見解。
爲什麼要保密呢?因爲假使不保密,很多人就不能理解。
絕大多數佛教徒認爲,我們現在不是佛是衆生,世界就像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一樣是不清淨的。煩惱是有害的東西,它永遠都不是佛的智慧,但我們可以通過很長時間的修行,把不清淨的東西轉化爲清淨,周邊的世界能夠轉化爲佛的淨土,煩惱也可以轉化爲佛的智慧。經過逐步的修行,一個普通人可以變成一地以上的聖者菩薩,然後上升到二地、叁地……十地,最後才是成佛。
除非不信佛,否則所有的佛教徒都會認爲這個理論沒有漏洞,即使是小乘佛教徒也能接受這種觀點,但是,如果冒然地給他們說煩惱即是菩提,衆生即是佛之類的話,很多人就會大惑不解——如果煩惱就是菩提,貪嗔癡就是智慧,那在産生一個嗔心或者貪心的時候,我爲什麼還要斷除它呢?假如衆生是佛,那地獄裏面的衆生也是佛了,佛怎麼還要墮地獄呢?假如輪回是涅槃的話,那我們天天追求的解脫也變成輪回了,輪回有什麼好追求的?會出現很多這樣的疑問,很多人都不能理解,假如僅僅不理解也沒有太大問題,但衆生的傲慢心是很厲害的,只要不符合自己的想法,就會斷然否認,在造口業的同時還要産生邪見。
爲了保護這些根機的顯宗學佛人或根本不學佛的人,密宗不得已只能采取保密的措施,盡力不讓他們聽見這些觀點,等他們根機成熟以後,再慢慢引導他們一步步將見解提升。首先讓他們了解輪回是苦、人生難得等等;當對方有一點進步的時候,就進一步告訴他,雖然其他一切都是存在的,但人我是不存在的。其他的都可以執著,但不要有人我執;在對方理解以後,又再告訴他,既然人我不存在,那其他東西也有可能不存在,因爲沒有其他東西存在的理由。
當對方的邏輯思維能力與根機成熟的時候,通過中觀理論的觀察,就有可能逐漸發現周邊的一切都是不存在的,繼而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境界一下子就能豁然頓悟——一切都是不存在的,雖然我的眼睛看得到外在的東西,但都是現而無性、無有實質的。這樣他就有可能繼續由淺入深,逐步理解到顯空無二的、互不矛盾的道理;在理解顯空無二之理以後,就要告訴他,雖然你原來的觀點是非常好的,但有一點點缺陷:其實,心的本性是一個叫做光明的東西,那個被叫做光明的東西和你以前所理解的空性一點也不矛盾,只是你以前沒有考慮到而已。
走到這一步之後,顯宗的理論就顯得比較模糊了,若要問光明是怎麼樣的,如何達到光明的境界,顯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最後進入密宗之後,所有的一切才昭然若揭,光明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作用,如何抵達光明的境界,都講得一清二楚。
不過,要了解密宗的見解,只能逐步逐步地來,決不允許什麼也不懂的時候就草率地去聽密法,否則很多人就會對密法産生邪見。當然,對密法産生邪見對密法本身不會有什麼損害,但很多人卻會成爲犧牲品,所以,爲了不讓聽者造業,保護他們的善根,傳密法的時候應當小心翼翼,必須在機緣成熟,確定對方有接受能力的時候,才能告訴對方。
就像對小學一年級第一天上課的學生不可能講大學課程一樣,密宗,尤其是甯瑪巴的九乘次第,也必須一步一步地引導上去。當然,這是針對普通人而言的,有些根機非常成熟的特殊法器——前世有一定的密法學習或修行基礎,甚至有一些成就或修證,這種人雖然沒有經過中觀等等的學習,但天生就對密法有一定的信心,一給他講密法,對方就會覺得受益無窮。
其實,包括顯宗的人無我、法無我等空性見解也是這樣,也需要保密,不能公開宣講。其中人無我還好一點,法無我更不能不觀察聽者的承受能力,隨隨便便、不擇時機地公開宣講,否則也有可能犯菩薩戒。
佛教徒或非佛教徒裏面有些極端分子因爲密宗要保密,就認爲密宗有什麼不好的東西,不但這樣認爲,也會這樣說。但這是不對的,大乘佛法對顯宗的空性也有保密的要求,難道空性也有什麼不好的東西嗎?當然不是。佛陀傳法,是以慈悲爲主,是爲了度化衆生,不是爲了展示、炫耀自己偉大、深廣的智慧,所以非常講究引導方式,不會將自己所懂的東西不分時間、場合、對象,而一股腦地傾囊相授。
不僅是空性,菩提心也需要保密。按照無著菩薩的傳承,菩提心分願菩提心和行菩提心,其中行菩提心的自他相換等修法也要保密。假使根本不觀察聽衆的心態,隨便在人群中宣傳,大乘佛教就是要自他相換——一定要把自己的一切幸福分享給衆生,並甘願承受衆生的所有痛苦,那很多人也會覺得沒有必要、沒有理由,佛教的要求太極端、太過分了。因爲理解不了,所以更不願意學。雖然不學沒有什麼問題,但因爲他們覺得這些理論太過分,故而就會誹謗,這是最可怕的,所以,行菩提心的修法也不能讓非法器知道,這不是意味著行菩提心當中有什麼肮髒的東西。
任何一件事都是這樣,越是深奧越不能讓人理解,所以佛告訴我們,在機緣不成熟的時候,深奧難懂的法一定要保密,不能直接說;在機緣成熟的時候,就不能保密,一定要說出來。
密宗當中的“密”,就是通過這兩方面去理解的,這是《密心大幻化網》裏的觀點。至于叁密、四密等等的概念,都在這裏面包含了。
“宗”的意思就不用說了,就是指一個宗派。密咒的“咒”字,是從梵文的“曼紮”一詞翻譯過來的。
“曼紮”是“瑪那”和“紮亞”兩個字的合音,梵文的 “瑪那”,是指我們的八識或意識;“紮亞”是挽救、救護的意思。《法界贊》當中所說的“救護衆生苦”也是這個意思,通過兩種不同的方法,快速、順利地救。雖然顯宗也在挽救我們的煩惱,但密宗的速度更快,更順利,故而稱爲“咒”。
我們一般認爲,咒是我們嘴巴念的類似于金剛薩埵心咒等等之類的咒語。其實,咒(“曼紮”),有很多種意思,我們平時念的心咒只是其中的一個意思。其實,密宗的見解、行爲、修法都包含咒裏面,因爲密宗的見解、行爲、修法都能救護我們的煩惱。
二、密宗的見解
(一)顯密見解的差異
密宗概貌本來也可以按基道果的分類方式來講,但我認爲,如果從見解、修行、行爲、果這四個方面來講應該更恰當、更清楚一些,大家相對來說也好記一些。這次我們准備在初學密者能夠接受的範圍框架下,粗略地對密宗見解作一個介紹。
以前講空性的時候,我說過空性是密宗的觀點;後來講如來藏的時候,我們也提到,如來藏也是密宗的觀點。其實,真正的密宗見解,是將第二轉*輪的空性,與第叁轉*輪的光明如來藏結合起來的。一般的顯宗在講如來藏的時候,就無法使二者無有輕重差別——平衡結合、圓融雙運。第二轉*輪基本上講空性,幾乎不提光明,雖然會出現光明的字眼,但實際上解釋的時候,就只會把光明解釋爲空性;第叁轉*輪又只講佛性光明,不太強調空性,雖然顯宗不是不承認如來藏是空性,也認爲如來藏是空性,與空性無離無合,但顯宗認爲,就像小學畢業以後,就無需再講小學課本一樣,第二轉*輪的時候已經講過空性了,所以沒有必要再次強調空性。輪回痛苦、因果不虛等道理佛陀在初轉*輪當中已經很清楚地告訴大家了,所以第二轉*輪幾乎沒有這些內容,因爲大家已經知道了。第二轉*輪就是講空性,其他初轉*輪的見解不是不承認,只是不再重複了。
遺憾的是,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論典,把第二轉*輪的空性與第叁轉*輪的光明結合起來。密宗卻既不強調空性又不強調光明,而是把光明和空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就像《定解寶燈論》第五品所講的一樣。
顯宗雖然提到光明,但除了第二轉*輪當中的空性修法以外,沒有其他的修法。以前的高僧大德是這麼說的,實際上也是這樣。關于這些,我們可以在任何一個顯宗經典中了解到。
顯宗根本沒有提到的東西,密宗卻講得很清楚、很詳細。密宗一方面給我們提供了很豐富的空性修法;另一方面,還講了很多顯空無別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這在一般的顯宗,是根本沒有提及的;另外,密宗還講了清淨的修法。顯宗沒有清淨的修法,而在密宗,清淨修法是很重要的一個修法。
什麼叫做清淨的修法呢?顯宗承認,在修到第八地的時候,開始看見世界的真正面目,看到很多清淨的東西,周邊的世界都是很清淨的,但顯宗沒有一個專門的修法,只是在修持很長時間的顯宗法門以後,自然而然出現的,所以顯宗的清淨現象出現得…
《慧燈之光六 密宗概要(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