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通过显法的熏习完成”这句话是错误的。已达到十地的菩萨的根器不能说不好吧?
但未经灌顶、观修密法,仍然非密宗菩萨。如释迦牟尼依照显宗菩萨道,经过三个无量劫,修积福慧双资达到十地。在十地末临成佛前接受金刚持佛的密法灌顶,证圆满次第的第三层次真实光明,破最细分所知障,以外现比丘相,内现金刚持双运相,到达十三地持金刚地,圆满四身无上成就。——这不是我自己的乱说,而有详实的经续根据。无论一般和特殊根基,要学密先拜师灌顶,所以才把灌顶叫做能入密道之门。这“入门”二字并非虚设,不入门岂能登堂入室?无灌顶不但不能修,就连属于大密之书也不允许阅读。不但在汉译的《密宗道次第广论》上,在香港翻译出版的《宁玛派丛书》的扉页上也印有“请依上师灌顶口传导引后方可修习”的文字。而且这类规定并非“我认为”、“我觉得”之类的个人观点,而是密法的戒律。
文章中说:“邱陵先生在提出、阐述“已公开的密法不经灌顶亦能修”这一论点时,只是从理论上加以推断、评述,“引经据典”加以说明,而省略了自己的修持实践,未经灌顶,以从未见过的诺那、贡嘎活佛为根本上师,以兰色普贤如来要用(要用,双身观想)作为自己本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一证法来确信自己的观点和引证是正确无误的。这是至关重要的省略,使他的观点失去了旁证和强有力的说服力”云云。这一段力图开脱散布谬论的罪责的文字,实际上起到了欲盖弥彰,东施效颦的反作用。
所谓被自己“省略”而韦先生作为有力的辩护理由而抛出来的是些什么东西呢?让我们来看看:首先,文章的作者认为,能证明不灌顶可以修密的观点对错的不是佛经理论,而是修证者的实践。所以提出了如下的观点,说说什么“仲裁已公开的密法未经灌顶是否能修,可以通过自身修持加以判断”,说什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能不能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还要看什么样的“真理”和什么样的“实践”。佛教中把真理分为世俗谛和胜义谛两种,前者是世俗智确认的真理,后者是佛陀的遍知智慧确认的真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真理,不能混为一谈,佛陀教义的真理性的确认必须是破除所知障的佛陀,未获遍知智慧的第十地菩萨也都不具备确认的条件和资格。人类的世俗智慧是把握物相的智慧,不是明见物性的智慧。物相即事物的现象千变万化,多有虚假之相,恒定状态难以超过一刹那,故称“刹那之存在”。人类的感觉知觉对刹那间千变万化现象的真假无力分辩,分辩的结果很多是不正确的,故称世俗智为“有漏智”、“假智”。这种假智只能认识世人感官知识范围内的真理,无法把握超越它的认识范围的“超世理谛”(即胜义谛),也无法把握无色无相的非物质性存在和超时空的存在如过去、未来、隔世之事物。所以世俗智是有限的认识能力。佛经中讲的许多精神境界和超时空境界均非世俗智认识范围,故在《因明》中建立了非现量、比量的“圣教量”。因此,佛教真理的检验是圣位以上佛菩萨实践范围内的事,并非无明覆盖的人的实践检验对象。
就实践而论有全过程实践和部分过程实践之分,有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盲目实践之分,有真实实践和虚伪实践之分,有全人类实践和个别人的实践之分。因此,不加区别笼统地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说不通的。
佛教教义是经过全程修学实践,达到断证功德圆满的佛陀开示的,是经过无数依法严格修持而获得与法相应成就的圣人、高成就者确认无疑的,是经过两千多年几乎覆盖全球的千百万人的学修经验所支持的。因此,可以说佛教教理的正确性、真理性的后盾是全面经验、正确经验、真实经验、千万人的经验,而绝非部分经验、不正确虚假经验、个别人的经验所能推翻的。那么反驳文章中提出的所谓“仲裁学密法要不要灌顶”的“实践”,究竟是些什么样的实践?是属于那一类的实践呢?
文章的作者说,邱陵先生修出了“巨大的成就”,那么这所谓“巨大的成就”又是如何得来的呢?文章中说,是邱陵“未经灌顶,以从未见过的诺那、贡嘎活佛为根本上师,以兰色普贤如来要用(要用,指双身观想)作为自己的本尊,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
前面说过:“灌顶是进入密乘之门”,既然未经灌顶,就根本未进入密乘之门,根本不具备修密的最基本条件,这算什么样的密修士呢?依止上师求学是入道之门。“依止上师”在佛教中,无论显乘密乘都是指依止具肉身的活人、真人,并非无形的、非现实存在的神灵和亡灵,也非自己幻想虚构的上师、本尊,这是佛教不同于神鬼迷信、邪教的主要标志。因此,既然诺那、贡嘎是从未见面又不认识的过世的历史人物,怎能称为“根本上师”呢?密法中根本上师与一般上师概念不同,“根本上师”是指亲自给自已灌顶、传续、授密修窍诀三事具备者的恩师之称。既然没有灌顶、传续、授密诀,又未见面,已过世,这算什么“根本上师”呢?也许会说:“密法中不是有观修上师法吗?不是有佛菩萨和历代传承系列上师观颂、求加持法吗?为什么未见面已过世的法师不能代替上师呢?”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上师法中观想在世或过世的亲师,或亲师以祖师教主的面貌观想都有教义理论根据,因为教主祖师的法脉,通过亲师传递给了自己。自己通过亲师亲传的法脉,和本法统的历代上师、祖师有了法脉亲缘关系,这犹如后代和祖先的血缘关系一样。这种观想的上师(包括亲师和传承系列师、祖师)都是有真实法脉、戒脉关系的,不是随意性的。通过这种如法教授的观想,通过增强信念和意志,对学修起到一种促进作用,这才是加持,并非胡思乱想的加持。但无论是观想亲师或者传承系列师都不能代替灌顶、传法、授戒之事。因为灌顶、传法、授戒必须坚持实实在在的公认的原则,否则就会出现伪造的假法、假传承。因此,佛教界从来不承认不具备公认条件的灌顶、传法、传戒和法脉,以及虚假的成就。
藏传佛教的本尊佛是通过开坛灌顶,上师授予的,而不是随便自己选择的。因为本尊之像虽然自己可以选择,但本尊之法未经上师传授绝对不会得到。那么既然既无传法上师,也未曾灌顶,这所谓的“本尊”从何而来呢?佛教无论显密都是严格的因果论者。根据《因明论》,有因未必有果,有果必有因。佛教成佛之因,无论显密都讲色法三身之因缘。色身的因缘是福德善行,法身之因缘是禅定智慧。这福慧双资粮是通过佛陀所指出的道路,即按佛的修道方法、程序、规则实修的成就;而佛法,即修道理论、方法等不是天生自悟的无本之木,而是一门复杂高深的知识和学问,所以这种法理知识学问的获得必须经过上师的传授,即闻思修,别无渠道。就连那俗称轻视经教的禅宗,也并非主张“无师自证”。在六祖《坛经》中说:“蒙师传法,今已得悟”,“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须假大善知识,示导见性”,“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可曾有“无师自悟”之说?对无师传授,随心所欲的瞎观想,六祖慧能是这样说的:“又有迷人,空心静坐,百无所思,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那么,无师、无法、无本尊而宣称修出了巨大成就,这符合佛教教义吗?如果不按佛教教义也能修出成就的话,那肯定不是佛教所追求的那种成就,而是文章的作者所称颂的“外道也能修出高成就”的那种成就。文章的作者煞有介事地说什么“密宗修持是体识,而非认识”。所谓“体识”是指无分别思维的直感体验,所谓“认识”是指有分别思维的理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就像动物体验一样,是无法认识理性境界的。除了那些把涅槃和成佛看做分别意识断灭的邪见者而外,正宗佛教没有一个人主张“佛无分别能力”。若佛无分别能力,那佛就和无分别认识能力的低级动物没有什么区别。那么智能性的人类为什么还学它呢?佛既然是遍知者,就不但能认识直感直觉范围内具体的事物,也能认识理性思维所能把握的高度抽象的事物,如终极法性和非同一时空的事物,如知过去未来,知天人和地狱等等。如果这些事物都要靠直感体验来把握的话,要知地狱,必须生在地狱,要知中阴身,必须是死了以后复活的人,否则如何体识?想用“密法修持是体识,而非知识”的说法来为无师、无教、无理论根据的盲修瞎证寻找借口,实在是理尽词穷之举。
让我们再来看这所谓无学自证的“巨大成就”,究竟是些什么珍贵货色呢?
文章中说:“邱陵先生说他要找一位人间上师时,我曾介绍他参拜惟印上师。唯印上师见到邱陵先生的照片时(请注意:见到的只是照片)脱口而出“此人成就已达七地以上”。无凭无据,当时我真不敢相信,后来惟印上师去台湾、香港等地弘法,多次途经广州,见到邱陵先生,见到这位老修行者头顶有一肉髻,肉髻有四孔,为四角文殊成就”云云。在佛经中不止一次地指出,别人的内证层次,只有佛陀才能认证,其他的人不具备认证资格。若妄自认证,便犯大错。那么这文中提到的“惟印上师”是何许人,无从得知,是否惟印从照片上断定“邱陵成就已达到七地以上”,更无法证实。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惟印上师”,只凭一张照片就断定照片上的人“成就已达到七地以上”。
从这一言行就可以断定,此“唯印上师”肯定不是具正信、持僧戒、懂佛法的正派僧人,而是装神弄鬼,信口开河的假法师。因为佛教显密五道十地的证量是有经典标准可以衡量的,绝对不是没有标准,随意确定的。藏传佛教史上佛菩萨转世的说法,也是对转世者崇高的品格和超人的智慧、弘法的贡献等所做的一种评估,没有明确的地道层次的确认,也不具备公证的资格。在被称为佛菩萨的高僧大德中没有一个口出狂言,妄自尊大,自称是已达到某种地道层次的证悟者。…
《洗涤邪见染尘的法甘露——评析韦其瑗先生的两篇辩解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