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绰摩格西仁波切的传记及转世祈祷文▪P5

  ..续本文上一页环境;他是一个很好的工人。

  后来,上师被转移到扎奇监狱,在一间狭小幽暗的牢房单独囚禁。在监狱中最后一年,上师与藏军将领桑颇.丹增顿珠共囚一室。桑颇后来在书中说,他对格西仁波切完全信任,他很高兴,认为这是狱中得到的最为特殊的礼物。

  1961年藏历新年初十,绰摩格西仁波切终于获得释放。(上师获释前夜,梦见金字“大乘庄严经论”开宗偈,即“义智作诸义,言句皆无垢,救济苦众生,慈悲为性故”等,此由上师亲口告知,译者附记)之后的数月间,上师骑单车走遍拉萨与市郊,甘冒生命危险收集经典、圣物。

  格西仁波切在拉萨收集圣物时,找到了他本人的出家佛像与法衣,那是嘉杰·墀江仁波切赐予他的。上师曾穿着它听受许多教法。这是极好的缘起。嘉杰·墀江仁波切为写作《具誓大海欢喜之伎乐》一书所准备的笔记散落各地,也被仁波切找到,并安全交还给墀江仁波切,另外还包括唯一一幅嘉钦多杰雄丹威猛相唐卡。不幸的是,仁波切所收集的大量珍品,包括唐卡及其它艺术品,大部份在锡金边境与半道被窃,未能交还原主。然而,没有金钱价值的书籍却未遭损失。当时边界完全关闭,只有格西仁波切收集的珍品能运出西藏。

  1961年夏末,格西仁波切抵达岗托。在那图拉,仁波切面向西藏祈祷,那一刻,他贫脊的包袱掉到地上,其中唯一值钱的东西,一只领袸用的木碗缺了一个口子。就这样,绰摩格西仁波切离开西藏时两袖清风。由于狱中恶劣的饮食与营养不良,仁波切抵达锡金与印度时,健康状况极差。

  从四十年代晚期开始,噶伦堡塔巴却林寺内部纷争不断。西藏东嘎寺派来轮流管理寺务的僧人将私人供品带回西藏东嘎寺,这引起当地人不满并演化成冲突。双方在印度与西藏法院陈述了各自的冤屈。这是一件情况特殊的案例,西藏与印度政府都无法解决。上师从西藏回来之后,以其公正无偏的态度平等对待闹事双方,一切以戒律为准绳,妥善解决了这一危机。这个特别的成就,正如《吉祥三界颂》中所言:

  汝以智悲力,战胜诸魔军,

  非依兵刃胜,威势扫残云。

  1966年,印度政府正式将塔巴却林寺移交给绰摩格西仁波切,在交接仪式中,有人见到吉祥相与不寻常形状的云彩。后半年,格西仁波切与墀江仁波切在噶伦堡与大吉岭共同设立了每年一度的甘丹五供节游行,一尊宗喀巴大师像被请出寺外巡礼加持市镇,民众敬献哈达。第一次庆祝活动的供养,是由仁波切以一位英国籍比丘桑噶拉希达的名义作的,该比丘并不知情。上师经常用他人的名义作大供养或给予关键性的帮助,具体帮助了多少团体与个人却无人知晓。

  1962年,当上师在菩提迦耶的时候,他在德里创办“西藏之家”。上师本人是一位艺术家,是西藏与其它佛教艺术的鉴赏专家。通过他与许多旧贵族家庭的关系,格西仁波切收集到许多珍贵、神圣、年代久远的艺术品,它们在西藏之家博物馆中展出。在登录包括唐卡、佛像等艺术珍品时,为避免被拿到市场上去拍卖,仁波切特别给许多展品贴上“租自达赖喇嘛”的标签。今天这些藏品仍可在达兰萨拉西藏文物档案馆中见到。1965年天降节,西藏之家揭幕,许多重要人物包括两位经师,尼赫鲁总理、英地拉.甘地等出席了开幕仪式。

  嘉杰·墀江仁波切在“自传”中提到当时西藏之家藏文典籍收藏之丰富。1963年为传法时,他又提到曾多次收到格西仁波切从噶伦堡寄来的特殊收藏与稀有卷函。墀江仁波切对此感到极大欣慰,因为传承的延续完全依赖这些典籍。墀江仁波切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他与绰摩格西仁波切是同一心识,完全一样。在格西仁波切担任西藏之家主任时,在德里接待了林仁波切与墀江仁波切。1965年巴基斯坦空袭时,两位经师在西藏之家避难。在任职西藏之家期间,仁波切率西藏艺术展出团访问日本。格西仁波切曾访问过亚洲、欧洲的十二个国家以及美国。1965年,上师又开始制作著名的宝丸。上师继续他的朝圣之旅,像他前辈一样,他到过锡金四座著名的莲华生大师禅窟,印度与尼泊尔的佛陀圣地,以及喜马拉雅尚可同行的地区。仁波切也曾去印度尼西亚与斯里兰卡朝圣。与上师随行的僧人说,在朝圣途中,通常由上师亲自带队,尤其在荒僻地区,上师对路途了如指掌。

  上师任职西藏之家期间,某次自噶伦堡返回德里时,底斯达桥下方的路段被阻,于是决定绕远路经贡与咕雄去火车站。在色波杜拉,仁波切突然在彩旺诺布家停留,彩旺诺布曾在贡区上师的桑丹却林寺出家为僧。由于仁波切从不在事先未议之处停留,这一举动非比寻常。这家的新生婴儿后来成为当代帕绷喀仁波切。当时诺布夫妇向上师供养了牛乳,被视为吉兆。格西仁波切就这样发现了帕绷喀仁波切的转世,后来又帮助了他的坐床大典。嘉杰·墀江仁波切的坐床也是由上师帮助完成的。

  上师驻锡德里的时候救济了许多穷苦的藏人。他特别帮助一些学生成为成功的商人。许多当年受惠的印度人至今仍感念上师的恩德。上师在所到之处,包括噶伦堡等,作了大量济贫工作。上师还资助幼童入学、少女进大学。噶伦堡塔巴却林寺边上有一座学校,特别招收当地最贫穷家庭的小孩入学,其中许多为尼泊尔人。学校房舍属于寺产,每日午餐由寺院厨房供应。格西仁波切以其殊胜悲心、力量与学识,不断治疗患病者、精神失常者与穷人。在美国及其它国家,许多人将自己的生命、财产、健康归功与格西仁波切的恩惠。当问及何为仁波切最有代表性的功德时,几乎所有见过上师的人都说,上师对穷人、富人一视同仁,从不厚此薄彼。上师一贯的平等心具有传奇色彩。

  1976年,绰摩格西仁波切在美国纽约创办了“东嘎寺学会”。同年有人供养上师一大片土地,这片在纽约州凯茨克尔山区的土地被命名为“岗穹南杰”(雪域尊胜)。据说仁波切在实际前往之前已在净相中见到该地,他已知道那里有狮子(门柱上)、孔雀(另一门柱上)、一只“瓶”、一条河、一个湖,一朵“地莲”、一朵“天莲”。上师空手起家,以繁重的劳作照料这片土地、野生动物、植物、房舍、水并作加持。现在这块土地是一个圣地,世界各地的许多人士来向上师求法或作闭关,其中不乏佛教教师。未来因缘成熟,那里将会建起一座寺院。

  像以前一样,奇迹的出现一直围绕着格西仁波切。例如,1981年,噶伦堡格西仁波切拉章一块塑胶布面上长出一颗气馥芬芳的菇状舍利。1993年开始重修脱巴却林寺时,需拆除旧建筑。大殿主佛是一尊4至5尺高的泥像,当工人准备搬动它时,它变得很重,一群壮汉也无法移动它半寸。因佛像拒绝离开该地,工人只好为佛像搭了一个棚子,请它留在施工现场。

  噶伦堡仁波切佛堂中有一尊古老的莲华生大师像,像所在的佛龛数十年未曾打开。1991年,佛像移动其中枢线更直接地面向仁波切的法座。今日世界最稀有的,还是仁波切从不要求金钱供养,他从不向任何人要求财政帮助,以维持印度、锡金、西藏与西方国家他负责的寺院、团体。上师从不为佛法作广告,从不收费,虽然这在当代西方佛教教师、社团中是很普遍的现象。格西仁波切从不允许自己的拉章从事任何商业活动。有一位瑞士人来访塔巴却林,他向仁波切索求几本菜谱带回瑞士筹款,以此来帮助重建寺院,上师命令侍从不得将菜谱交给他。除非供养来自个人自愿,格西仁波切从不予接受。根据毗奈耶规定,受戒者不允许乞求金钱。然而,如果有人供养,则不论多少必需予以接受。

  虽然格西仁波切是由本尊嘿汝嘎授记,将其密续未来托付之人,上师的行为举止完全是噶当派大师的作风,舍弃世间八法,一如宗喀巴大师。绰摩格西仁波切从不以他的声望谋求私利,并严禁他的寺院这么作。许多藏人记得,前辈仁波切所到之处戒香四溢。今天,在美国岗穹南杰,人们依然有同样的感觉。佛陀的戒律教法,尤其是宗喀巴三父子的教法,清净没有杂染地由上师保存着。现今社会罕有其人。格西仁波切降生于“隐密之国”(锡金),一千多年前有授记说,未来有大法难时,护教者将来自该邦。

  格西仁波切的教授风格与其前辈同出一辄,所不同的是,由于时代的改变,当今格西仁波切在韬光养晦方面较前辈更甚。然而,当我们考虑到教法的延续时,我们要分清两类人,一类是杜撰自己个人历史,往自己脸上贴金的人;另一类是密护功德、不懈地护持佛陀清净教法的人。我们也要分清:一种人只求自我赞叹;另一种人则以清净的行持赞叹佛陀。

  众生福薄,上师园寂于2001年9月10日。

  转世祈祷文

  涅勒堪珠仁波切造

  法王承祧宗喀巴,昂旺季美上师尊,

  具智尊贤德转世,愿速返弘宗师教!

  

  

《绰摩格西仁波切的传记及转世祈祷文》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