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能海上师永怀录▪P9

  ..续本文上一页上师传记,隆莲法师写过略传,交山西省文史单传,我看过,很好,你们可去要一份作参考,最好作到统一,不能彼此出入。写上师传要多方请教老一辈的与上师有关的知道上师生平的人,入藏学法多问永光法师,最好到成都去详细调查,问一些老居士等,重要的是多请教隆莲法师。敬祝

  法乐

   八一、十二、廿七、任杰

  (二)

  维泉同志:

   读你所写《能海法师传略》深受感动,其中所述皆是事实,详细阅读,如亲见上师。上师之功德非纸笔能述,谈莫能穷,所写之德乃弟子眼见耳闻之事,其有甚深修证秘密德行,则非我等弟子所能领悟。

   关于上师译经之部数,必须查证落实方可写入,不宜草率。上师在五台山只译《现观庄严论》,从未译七十义。四三年余到近慈听说上师由藏回川讲《现观庄严论》,亦见一些附讲、表格,但经多年亦未收全。五三年在上海讲《现观》,五五年在五台讲《现观》,乃余亲临座下所闻之事。

   关于《宝相赞》、《五字真言》、《比丘日诵》、《定道资粮》、《菩萨戒集颂》等,乃上师集,便于学习。《菩提道次第科颂》乃依广论节译。如此等等必须寻清。是否将上师译、集、著作编成目录,附于传后。

   关于近慈寺之家风,是戒定慧学修并重显密圆融,先显而后入密的原则。学是为修的原则。五年学戒,十年不离依止,从学戒堂起人人必须背诵戒本,半月诵戒抽三人,一人背诵。学事堂外来僧人,来去自由,要求住下者,必须考背三学,即《戒本》、《定道资粮》和《菩提道次第》三本书,方能入学戒堂。外来客僧住学事堂,不分宗派一律平等相待,决不劝他学密及听讲,听讲取其自愿。余依止上师十余年,或讲经或闲谈,从未听上师指他人之过,总是赞他之德,亦未听说别宗之非,扬自宗之长,总是平等对一切宗派及各派之人。上师经常说,不许在外讲他功德,居士们约办刊,上师制止,从不准弟子在刊物上写他之功德。近慈寺生活艰苦,规矩严格,过午不食,念诵、听讲、读书、事务以及劳动等,大家总是争先恐后,踊跃参加,严守规矩。从未听人告苦。女居士或比丘尼日西不许入寺,要入寺见上师或其他师,必须二人方可会见,会见时师身边还要侍者在旁。会其他师,女居士或比丘尼不入房,其师必出门外会见,谈话不得过长,送物不得手接。不管地位多高之居士,一律与僧众同食,不另作菜饭招待等等。此乃近慈四众共守之家风,已成自然矣。沙弥、青年比丘要背熟《现观庄严论颂》、《俱舍论颂》、《中论颂》,依宗大师教导,提倡学五部论,广学多闻。师在四五年讲《因明入正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感人,易懂。绵竹云雾寺,峨嵋慈圣庵,乃坐静之点。上师弘法意在武汉,武汉接建莲溪寺,抗日战争时上师经武汉,留普堃和尚住持(普堃在四九年来近慈寺,传戒应酬教授师。)解放后,在五台时上师又请道悟老和尚去莲溪寺住守,至七九年道悟老和尚圆寂止。

   上师接引众生之方便善巧及慈悲教化,对初来依止者,总是宽以待他,方便教化,对加行堂上座严,对金刚院上座特严。上师常说金刚院上座,经得起严格考验。上师常说僧团生活困难时,首先照顾病、老、小,此是佛制,如说而行,居士供师之食物等,总是送沙弥堂给沙弥,及送病比丘及年老比丘,或送大厨房供众,自己却常过堂与僧众同食,从不特殊。有特别事或生病,单作点饮食,也是很普通,如大威德装藏,师终日念经未离座,侍者送来午食,原是白菜粉丝、汤菜,至今余还铭在心,可见上师生活简朴,少欲知足。

   关于上师出家前的生平可从略,有些不必要的可写可不写的,就不要写,如在北平张家口事,出家时安排家庭事亦可从略,解放后上师的儿子事可删去,因他是假的,师从未认。

   关于上师神通等事,可写得隐一点,不要大宣扬,因观师之德,不在神通,而在于身教言教,遵循佛制,说明师之戒律清净,精进求法,不惜身命,悲心利人,方便善巧,能引导弟子走向正见涅槃大道。龙树《中观宝鬘论》云:善知识德相,略摄应了知,知足具悲戒,有断烦恼慧。即:一、少欲知足,不希求利养恭敬;二、具足大悲心;三、具足戒律;四、有断弟子烦恼的智慧。具此四德堪称善知识,余观上师全具此四德。文中提到华西大学程芝轩,后出家名能观法师,台源法师是北京柏林寺的,上师到北京即依止上师,为上师之得力助手,故到近慈,传座于他传戒。

   关于上师对师长的恭敬供养,是依《事师五十颂》及西藏的依止法,在对上师有恩之师,师总是恭敬礼拜,在近慈如对自己的戒和尚贯一老和尚,扎萨喇嘛,以及蒙古喇嘛(教毗卢仪轨的),上师经常去礼拜,并亲自承侍供养。对待弟子完全符合佛制,若读过广律及四阿含经,就可看到佛对弟子的悲心教导,读过这些经律,观佛的悲心,回转来再看看上师对弟子的悲心引导,对善知识的功德,就体会得深刻了。

   关于上师爱国爱教的事迹,都是事实。五台种树,上师是亲自参加指导,并树有碑。重视劳动、生活自给、种树绿化等,乃上师之爱国表现。

   总之,全篇文字须要细细考虑,以精简扼要,能删的,尽量删去,不宜过长。隆莲法师写过上师传略,可作参考。

   龙藏是在北京请的,到成都时僧俗四众隆重迎接,迎回近慈寺,安排僧众在藏经楼日夜轮流不息念完全部藏经。大威德像也是北京造的,像回成都,上师率弟子数百人迎至南门,并亲自扶杠抬像到近慈寺。上师亲临北京迎接龙藏、大威德像、扎桑喇嘛到成都近慈寺的。

   以上是我亲眼所见,或亲耳所闻的,写给你请你酌情修改以作参考。

   关于你需要的藏文书,按你学习所须,已购二册寄上,一本是学拼音的,一本是藏文文法,祝你学习成功。

   顺颂近佳

   任杰 八四、一、五、

  维泉同志:

   《忆海公上师》一文初稿写好寄上,惟感文粗,长冗杂乱,请仁者酌情删定。文中引文“师常说”乃多次听师讲说,以记其义,并非原话,故未打引号,打引号的文,乃记忆清楚的话,有些括弧中的注文,只表听有所据,并非无稽,你知道后印发时宜删去。有些事僧中普遍传闻,但各自所记可能有所出入,因此,我建议:弟子的回忆录要加对照一下,有些事不要出入过大,但也不可能求一致,因各自见闻有所不同。师菩萨境界,非我辈能测,述其点滴,一是策励自己修行,二是互相共勉。

   在你写的《上师传》中已说的我即从略或未写,如在上海你们较清楚,故我未写。我认为:记与回忆录有所不同,回忆录可以就见闻事写,但务必求实,不打妄语,文可长可短听其自然,以生动事例显师之德。传宜从略,记大事,述功德,关于社会关系,在家历史,文宜精简,如刘湘等官员可写可不写,但最好不写,因当建近慈寺时,刘湘已到抗战前线,武

  汉沦陷时即逝世,近慈经费靠成都居士。师从不攀援官员,来近慈听讲学法官员虽有,但都是怀着深厚信心,作居士看待,从不特殊。

   《上师传》我细读两遍,觉得太长,应删一些。今将《上师传》寄上,有些事我批注在上面,也可酌情修订。

   上师功德,在三学集中全能体现,师是说修一致的。师学识渊博,若能多读佛经戒经以及宗大师的著作,龙树提婆的教诫,再观师德,就更认识深刻些,师的学修都是依佛菩萨及诸大善知识的教诫而行的。

   关于成都方面,据我所知,现有老知客师普容,老侍者师仁永,加行常证明师和贞意师,他们对上师的功德知道较多,事也了解不少,不过他们能说,写作可能困难(除普容师),若托成都佛协派人采访录音整理,我看是可以的。五台老一点的有:成佛师,寂度师和慧海等,是否要他们多写些。从各方面的回忆录能将上师建立僧团、依佛戒法、如法修行,突出

  出来,以利后学,这是非常重要的。关于神通事可以不要,因戒经中佛制止过的,上师讲戒一再制止不许谈。今将刘明渊忆上师的遗作,寄上,可摘录用,这是为全国政协写的,语气稍作修改或摘要,完全可用。

  顺颂

  安乐

  一九八六、七、廿八、 任杰

  十、忆能海法师

   能海法师(一八八六——一九六七)是我国当代著名高僧。俗姓龚、名学光,字辑熙,四川绵竹县人。幼父母双亡,随姊生活成长,读书。十四学商,二十从戎,官至团长。二十五岁被调入袁世凯将军府。有职无权,闲来无事,阅读佛经,信佛因缘自此始。常亲近善知识,听闻佛法,得大法味,并出售家产于成都创办佛学社,广结法缘。继而决心出家,三十九岁赴涪陵天宝寺礼佛源老法师出家为僧,法名能海。同年在新都宝光寺依贯一和尚受具足戒。四十一岁随大勇法师等赴藏求法。学显习密,精勤不懈,历六年学成,赴印度朝佛胜迹,旋返内地,于成都、重庆、上海、武汉、山西五台山等地弘传佛教,创建道场,设立密坛,摄受弟子,常随僧众百余人,在家弟子不计其数。六六年“文革”中遭受冲击,时已八十高龄,被拖着在冰天雪地里游街,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但法师无所怨尤。六七年一月吉日于五台山广济茅蓬安祥而逝,终年八十一岁,僧腊四十三岁。笔者自四三年至五六年随法师受学亲聆教诲,深受法乳之恩,自不待言。在这前后,正是祖国遭受日寇蹂躏,国民党发动内战屠杀人民;全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抗战救国,进行解放战争,建设社会主义的大变革时期。法师在此期间爱国爱教,同情和支持革命的事迹,笔者时有见闻。回忆起来,实令人崇敬。

   三六年法师回内地不久,即应五台山广济茅蓬住持广慧和尚的邀请,从四川赴广济茅蓬主持结…

《能海上师永怀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法尊法师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