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万万不要在宗教立法中出现。教训一定要吸取。
从藏传佛教寺院是藏民族高等学府的实际出发,贡唐仓大师向中央有关部门明确建议应该放宽对大寺院喇嘛名额的限制。大师说:
藏传佛教大寺院不仅是宗教活动场所,同时也是藏民族的高等学府。例如拉卜楞寺就由六大学院组成,分别研究天文、历算、医药、文学、艺术等。许多藏族著名学者都是从大寺院培养出来的,如中央民族学院有两位教授、西北民族学院有四位教授、副教授,都是从拉卜楞寺、塔尔寺等大寺院学成出来的爱国知识分子。大寺院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喇嘛人数不要限制。历史上拉卜楞寺喇嘛最多时有4000人。现在群众送子当扎巴,一方面是由于宗教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生活的考虑,当了扎巴等于找了一份工作,减轻了家庭的负担。
现在国家规定50岁以上入寺不受限制,18岁至50 岁限定名额。给拉卜楞寺规定的“在编喇嘛”为200名,加上50岁以上的共500名,但实际并没有限制住,目前“编外”喇嘛有200名,他人住在寺院,但进不了寺院,最长的已当了10年“旁听生”。为了解决这些人的问题,我们采取考试的办法(背诵经典,辩经),严格录取。但考试合格了,没有名额进不来。1990年底参加考试的有300人,只录取了10名,用的是50岁以上去世和还俗喇嘛的空缺名额。有的人久等进不来,对寺院管理体制委员会很有意见,认为他们走后门。有的人失望了,干脆不等了,筹一笔钱去印度。寺院管不了“编外”喇嘛,他们的学业荒疏,戒律松弛,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好。
实际上,放宽大寺院喇嘛的名额并不会出现失控。因为当喇嘛有许多清规戒律,如一辈子不娶妻子,一般人很不容易做到。四川省阿坝州最大的格尔德寺,号称有2000名喇嘛,但每年还俗的有100多名。所以放宽了群众不一定都来当喇嘛,如果控制过死,反倒剌激了群众,争相来当扎巴。
与大寺院相反,小寺院完全可以限制。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的外相寺,规定喇嘛50名,但一直只有三、四十名。由于藏族群众生病、去世都要请喇嘛念经,大寺院太远,主要依靠小寺院。因此可以限定一个乡一至两个小寺(因为群众信仰的教派、学派不同),喇嘛会念经就可以了。大寺院的喇嘛名额还是十世班禅大师在世时与省、地、县协商确定的,当时是集体劳动,吃“大锅饭”,人数多了影响生产。现在已过去10多年了,牧业早已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情况与八十年代初大大不同了,也应该放宽限制。
针对藏区文化、教育落后的现状和境外敌对势力的反面宣传,大师还呼吁改善藏族地区的广播条件,让年轻一代正确地了解历史,客观地认识现实。大师说:
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和平演变活动始终未停止过。他们的一个主要手段,就是加强对藏族地区的广播宣传。美国之音、在印度的达赖方面都设立了大功率的藏语电台,台湾很久以前就有了。境外的这些电台功率很大,“美国之音”在甘南全州境内都可以收听,普通收音机夜间也能收听,而且声音清楚。达赖方面在印度的藏语广播,全州大部分地区能够收听到,中国有许多少数民族,而境外势力唯独对藏民有这么多广播,无非两个问题,一是不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所谓汉族“侵占”了西藏;二是所谓中国政府在西藏侵犯了人权。
但对境外的反宣传,政府却控制不了。西藏的藏语广播,属安多语系的四川、甘肃、青海等地的藏民听不懂。中央电台、甘肃电台和甘南州电台的发射功率小,传播效果差,覆盖半径仅有30公里。只有自治州首府合作镇以及夏河县、碌曲县和临潭县县城附近地区收听效果比较清晰,其余地区效果很差,舟曲县、迭部县、玛曲县以及夏河县、临潭县、卓尼县的边远地区完全收听不到。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尽快改善藏族地区的广播条件。老年人知道历史,知道旧西藏当权者怎样压迫人民,人民如何穷困。就如台湾,现在只说如何发达,却不说旧社会国民党政权如何压迫人民。但年轻人不了解这些,因此必须加强教育。当然不能简单地念报纸,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这就比如肉,营养价值很高,但要加上盐、调料等,大家才爱吃。
作为中国藏传佛教德高望重的一代大师,和十世班禅大师的坚定信仰者和亲密朋友,贡唐仓大师多年来十分关心班禅大师的转世灵童寻访工作。大师在他于青海、四川、甘肃草原举行的有十多万、几十万人参加的第八次、第九次、第十次时轮大灌顶法会上,均祈祷班禅大师转世早临人间。作为班禅大师转世灵童寻访顾问班子的顾问,贡唐仓大师从1989年赴京参加班禅大师追悼大会开始,多次就寻找班禅大师转世灵童向中央提出重要建议。大师多次说:在班禅大师转世灵童问题上,我只讲一句话:不要有两个班禅,要有一个班禅,一个世界上都承认的班禅,这无论对于国家,还是藏族人民,都有利。
弘法美国
1992年12月28日到1993年元月28日,第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大师应邀访问美国。整整一个月,大师在美国穿梭访问,举行灌顶法会。那动人心魄的讲经声,弘扬着佛法,也传播着友谊。
美国信徒渴望听到中国活佛超凡脱俗的讲经声
1992年6月,贡唐仓大师收到来自美国洛杉矶的邀请函,信中这样写道: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贡唐仓大师:
我们观看了中国甘肃电视台为您摄制的《贡唐仓与大讲经》之后,感受到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大讲经阐述佛理,引导人心向善,彼此团结友爱,和睦相处,规劝人们追求进步和平。从洛杉矶到旧金山,您讲经的录像带在佛教徒中广泛流传,人们称颂您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佛学造诣博大精深。应广大佛教徒的强烈要求,三法印佛学会尊敬地邀请您到洛杉矶,传经说教,弘扬佛法。我们渴望听到您超凡脱俗的讲经声!
邀请:贡唐仓;特布丹。地点:洛杉矶
时间:1993年1月6日至1月24日
1月6日至12日:旅游、参观
1月13日至21日:讲经
1月22日至23日:休息
1月24日:返回中国
1992年6月17日
三法印佛学会
看着这封言词恳切、安排周到的邀请函,大师不免思绪起伏。在雪域西藏滋生、发展起来的藏传佛教,已有1300年的历史了。它以其系统的佛学理论、规范的修持方法和囊括天文、地理、医学、历算、工艺、美术、语言学、伦理、道德等丰富的内容,成为世界佛教史中经久不衰的一个流派。今天,它不仅千百年如一日深深扎根于藏族、蒙古族等民族僧俗大众的心间,而且漂洋过海,影响遍及世界各地:与西藏接壤,已有藏传佛教寺庙145座的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等国自不待说,就在高度发达的欧美各国,如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希腊的雅典,法国南部的卡期特朗市,以及瑞士、加拿大、德国、意大利等国,均分布着中国藏传佛教各派的寺院和信徒。
美国是中国藏传佛教主要的传播地之一。那里,仅从事西藏及藏传佛教教义研究、出版工作的高级学术机构就达21个,如格西·泽登降称建立的洛杉矶“东方研究大学”,马萨诸塞州阿黑斯特的“美国佛学院”,加利福利亚州柏克利的“宁玛学院”,纽约的“西藏研究中心”等等。
欧美何以兴起藏传佛教热?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帝州学院历史系助理教授谭·戈伦夫在他题为《北美藏学研究简介》的讲稿中分析:“六十年代初一系列意外事件的发生,欧州和北美的青年人对东亚的兴趣也相应增长起来。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就如同对美国文明失望的青年人到印度去寻找宗教出路一样,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整个三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这个时期,数以万计的西方人士涌入印度和尼泊尔,对于同自己国家文化相去甚远的这一地区的文明产生了好奇心。宗教的信徒,虔诚和非虔诚的,也从北美和欧州大批地汇集到这里……美国人的兴趣从欧洲转向亚洲和宗教徒涌入南亚这两个因素,为西方人士改变原来的信仰而信奉西藏佛教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现在,从西方文明的“火车头”、中国藏传佛教信徒日众的美国发来了真挚的邀请函,贡唐仓大师感到欣慰。自从1979年出狱以来,大师已陆续访问了一些国家,这次能到“三宝弟子”众多的美国去讲经访问,大师感到是佛法和友谊的一次大好良缘。
正当大师做启程的准备工作时,1992年11月29日,又收到了三法印佛学会的一封信。这封信除进一步表达美国朋友对大师的敬仰和崇敬之意外,将大师出访的时间提前了一个月,并将随访人员由原来的管家特布丹一人增加了三名(秘书和两位随员)。信尾写道:“期待着与您快见面,您真挚的三法印佛学会。”期盼之情跃然纸上。
1992年12月10日,贡唐仓大师及随员一行五人从兰州飞往北京,在美国大使馆办好签证后,12月28日在首都国际机场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客机飞往美国。同时出境的还有专程前来北京迎接大师赴美的美国亚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李玉玲女士。
亚联集团公司是美国著名财团之一。大师这次访美,费用就是由亚联集团承担的。说起大师与亚联集团的结识,还有一段缘份。1989年,贡唐仓大师赴莫斯科出席世界和平大会,同行的有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王学贤。大师以他的博学睿智很快与王学贤建立了友谊。后来王学贤出任洛杉矶中国总领事馆领事,亚联集团公司总裁刘宁先生和他的夫人李玉玲、副总裁李玲娜,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对研究藏传佛教有浓厚的兴趣,一直想拜大陆一位有声望的活佛为师。在王学贤先生的介绍下,李玉玲小姐拿着王先生的信在北京拜见了贡唐仓大师。大师见她一片诚心,遂收为弟子,并亲自为她传授了文殊菩萨灌顶。李玉玲小姐看到佛爷年事已高,便赠送了一辆红色“凯迪拉克”小轿车。
…
《金席大师贡唐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