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寺的寺主历来由达赖喇嘛兼任,而宗喀巴亲任第一任大法台的甘丹寺却有自己的寺主——甘丹赛赤。赛赤,藏语的意思是“金席”、“法台”,即宗喀巴所遗法位传位于最上高僧。在藏族人民的看法中,甘丹赛赤仅次于达赖、班禅,而在其他所有喇嘛之上。据传宗喀巴生前曾讲过,他将来还要转世回来担任甘丹寺第50任赛赤,因而贡唐仓赛赤被藏族人民视为是宗喀巴的化身。
历世贡唐仓大师以学识渊博、才华横溢著称,在甘、青、川、藏均享有崇高的威望。一世贡唐仓大师根敦彭措公元1715年出任甘丹寺第50任赛赤达八年之久,同时担任达赖喇嘛的经师,并代理一年藏王,是当时西藏政教界的风云人物,备受尊崇。自二世贡唐仓大师丹贝嘉参被迎请到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的甘肃拉卜楞寺后,贡唐仓大师又成为该寺仅次于寺主嘉木样大师的四大赛赤之首,丹贝嘉参还被清朝乾隆皇帝邀请到北京出任清朝皇室宗教活动中心雍和宫第二任大法台;三世贡唐仓大师丹贝仲美是名贯藏区的著名学者,他的一些著作至今被译为英文、德文出版,他还在拉卜楞寺创建了著名的贡唐塔,这座宝塔不幸毁于“十年动乱”中,六世贡唐仓大师在国家的支持和国内外佛教徒的捐助下,重建了贡唐塔并于1993年开光;四世贡唐仓大师丹贝嘉措法行严谨,担任位卜楞寺总法台期间僧纪严明、僧貌整洁闻名藏区,被称誉为“威严贡唐之圣教二洁”;五世贡唐仓大师丹贝尼玛曾给第九世班禅大师灌顶,密传真言。
六世贡唐仓大师已走过的七十年弘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大师5岁被认定为贡唐五世的转世,10岁开始学经,21岁起在甘、青、川藏区讲经传法。“丹贝旺旭”,藏语的意思是佛教权威,大师从小拜当时名贯藏区,曾担任过九世、十世班禅大师传法教师的拉科仓等数位密宗大师为师,掌握了大小500多个密宗灌顶,成为目前中国藏区接受密宗灌顶最多的一位密宗大师。更难忘的是,1936年,第九世班禅大师返藏途中在拉卜楞寺举行时轮大灌顶法会时,进一步以赐灌金刚上师最高顶的方式,把弘扬时轮大法的任务交给了贡唐仓大师,班禅大师希望贡唐仓活佛一生为大众多灌顶,举行六七次或七八次时轮大讲经。贡唐仓大师没有辜负尊师的期望,从1946年起,至今已举行了十次时轮大讲经。1994年7月,大师在甘肃夏河草原举行的第10次时轮大讲经,以3万帐篷矗立草原、国内外40多万信众玲听讲经的空前盛况,向海内外展示了中国各民族团结友爱、宗教信仰自由的动人景象……藏族人民称颂贡唐仓大师为“今朝佛陀”、“百年不遇之金刚上师。”
更令人敬仰的是,贡唐仓大师从1958年起遭遇了21年冤狱,而爱国爱民之心逾加炽烈。大师把监狱当作修行养性之所,以惊人的毅力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写出一手漂亮的汉字。1979年平反出狱、重返宝座后,大师以一颗慈悲佛心,为民族地区的安定和发展奔波操劳:协助甘肃、青海两省政府调解解决了十几起草山纠纷;劝导牧民群众发展商品生产、送子女上学;捐资修复寺院、改善牧区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种种善行大德,远播海内外。在很多僧人或迫于形势,或顺应潮流,纷纷还俗破戒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贡唐仓大师出泥不染,保持了崇高的戒德,为佛门正信弟子树立了光辉榜样。
关于这一点,贡唐仓大师与中共一位资深领导人曾有过一段坦率的对话。那是在1980年,贡唐仓大师55岁,出狱不久。当时的甘肃省委主要领导亲自到大师暂住的招待所来看望大师时,出于对大师晚年生活的关心,曾直率地对贡唐仓大师说:“你年纪还不大,找个老伴,照顾你生活。”大师坦诚地对这位后来出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领导说:“我不能结婚,为什么呢?有两笔帐:一是政治帐,你看到了我在藏族人民心中的威信,正因为这样我才可以为国家、为人民做一些有益的事。如果结了婚,不管信仰我的群众怎么想,我都觉得是违背了我的意愿,也就不方便为国家和人民多做些工作。二是生活帐,我已经50多岁了,找个年轻的,我也能找上,但我清楚跟我不是出于生活感情;如果找个年纪大的,说不定不是她来照顾我,还要我来照顾她。所以,不论算哪笔帐,我都不能结婚。”
经常有朋友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是怎样与贡唐仓活佛建立亲密感情的?是的,对一般人来说,活佛总是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威严、神圣而无缘接近。我,一个普普通通的汉族青年,却受到贡唐仓大师格外的信赖和关顾。这一方面是因为大师有一颗慈悲的佛心,凡来拜访他的人,无论地位高低、贫贱富贵,也无论汉族、藏族、回族及黄头发的洋人,大师均一视同仁,绝无等级亲疏之分。正因为这样,大师的影响才远远超越了藏区,法名响彻汉传佛教界和欧美无数僧俗大众的心间。另一方面,我在与大师的交往中,绝无任何功利之念,始终坚守两条:一为诚信,二为实干。记得我第一次与大师相识是在1990年7月,26岁的我作为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到草原小城夏河县专程去采访拉卜楞寺大经堂重建开光大典。为了写好大经堂重建开光的报道,我冒昧打电话到贡唐仓大师的囊欠,要求采访大师。随从请示大师后,大师不仅爽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还让他的专车到我们居住的小旅馆专门来接。那次去采访大经堂开光的国内外新闻媒介有数十家,而最后数我发的稿最多,除新华社向国内外播发了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外,还在上海《新民晚报》发了一个整版的长篇纪实,充分报道了大经堂重建开光的盛况和意义。
从这一次机缘开始,我经常找机会就去拜访大师。大师也几乎有求必应,不论多忙,他都要抽空接受我的拜访。就在这个过程中,我萌生了为大师写书的心愿,大师也特别信任我,给我提供了许多珍贵的素材。在我1993年底调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前夕,大师应我的要求,在甘肃省政协他的办公室里,与我进行了五次长谈,向我披露了许多以前从未讲过的史料。该书的写作从1992年底开始动笔算起,到1995年11月28日正文部分完稿,先后经历了整整三年。由于我首先要比较优异地完成新华社的报道任务,加之1993年底又从甘肃调至广东,要适应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而此书的写作只能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进行。多年来,几乎每个星期天我都用来写作此书,虽然由于水平所限,书写得并不令我十分满意,但我是以对大师的一片敬仰之心,用了十二分的努力来写作的。对此,我心灵感到慰藉。
特别令我感动的是,我国佛教界一代宗师、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大师,欣然接受我们的请求,为本书题写了书名。对这位德高望重的长者的厚爱,我只能从心底里万分感谢!
此书在写作过程中,受到许多真诚朋友的无私支持和热情鼓励。香港著名实业家、“一代蛇王、”在广州番禺兴建了被誉为“全球最大蛇园”、“世界上第一个蛇文化大观园”的香港飞龙生物集团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钱龙飞先生,大师虔诚的弟子、美国加利福利亚州亲善大使、美国亚洲联合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玉玲小姐和她的丈夫刘宁先生,被誉为中国电脑软件开发行业一匹“黑马”的广州西码数据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蒋祖台先生,以及新华社广东分社社长胡国华先生,广州市东山区税务局局长张炫先生,林洪先生,徐迎心女士等许多朋友,对此书的出版直接或间接地给予了帮助。在此谨表真诚的谢意!
大千世界,人海茫茫,知已难求。我常想:能拜识贡唐仓大师是我一生的荣耀和幸福。为贡唐仓大师写一本能超越藏区、面向海内外的通俗传记,是我多年来的一桩心愿。现在,我把贡唐仓大师不平凡的一生,如实地奉献给了读者。如果大家通过了解神秘、庄严的活佛世界,从中能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我便心满意足了。
*轮常转,佛光永照。衷心祝愿贡唐仓大师健康长寿,为人间的和平安宁广施法雨!
作者
一九九五年十二月八日于广州五羊新城
《金席大师贡唐仓》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