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P26

  ..续本文上一页很欢喜。

  罗追僧格法王常往还于桑主顶和那塘寺之间,每次经过后来被称为“札什伦布”之地时,指着说:“我心中,常感觉根敦主巴在这里说法。”

  根敦主巴依此因缘,知道这地方是建寺的吉兆,因此于明英宗十二年(1447),以藏臣穷结巴·班觉桑布为施主,在罗追僧格法王所指的地方(日喀则附近),开始动工兴建寺庙。正建大殿时,有一天早晨,又听到空中有妇人对他说:“此寺,当名札什伦布。”(这是解释上一次空行语的密意)

  根敦主巴因此在全寺竣工之后,依空行母之授记,将他取名为“札什伦布寺”。

  有一天,根敦主巴在寺前的草地上,渡众僧海出家。这时,根敦主巴正好面对寺门,无意间仰观寺后的高山,发现眼前所呈现的景象,与在响垛所梦见的一模一样,因而了知札什伦布寺,将来必定昌盛。

  代宗元年(1450),嘎登寺派人礼请根敦主巴继任嘎登墀巴,他婉谢说:“我不能去,这寺刚建好就离开,基础恐怕不够稳固。过去我所作的事业,都为佛法着想,今后我仍然以弘扬大师的教法为奋进目标,所以我还是以住持此寺为妥当。克主杰之弟法幢大师,教证功德都极为圆满,是继承法位的最佳人选,你们快去请他吧!”

  根敦主巴遂辞退迎请,继续住持该寺三十八年,饶益后藏一切有情,造就不少弘法人才。

  札什伦布寺是黄教在后藏地区最大的寺院,它和拉萨三大寺合称为黄教四大寺。该寺规模也很大。全寺起初设立有吉康、夏孜、妥桑林三大院。后又由班禅喇嘛增设阿巴之密教院。僧众定员为四千四百人。该寺造就人才之众,堪与前藏三大寺媲美。

  黄教最初以四大寺为弘法的根本,后来寺院逐渐转盛,许多其他教派的寺院,也纷纷转依黄教。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因而渐次流布于蒙、藏等各地。

  (2)第二任墀巴堪布:贤吉祥

  (3)第三任墀巴堪布:教理海

  (4)第四任墀巴堪布:智顶

  (5)第五任墀巴堪布:第二世达赖僧海

  (6)第六任墀巴堪布:圣教日

  (7)第七任墀巴堪布:慧幢

  (8)第八任墀巴堪布:不空海

  (9)第九任墀巴堪布:罗卓蕾桑

  罗卓蕾桑著有许多论的注解,为札什伦布寺研习的教本。

  (10)第十任墀巴堪布:法幢

  (11)第十一任墀巴堪布:法祥海

  (12)第十二任墀巴堪布:福幢

  (13)第十三任墀巴堪布:桑主拔桑

  (14)第十四任墀巴堪布:正海增长

  (15)第十五任墀巴堪布:天王慧

  (16)第十六任墀巴堪布:第四世班禅善慧法幢

  札什伦布寺自此以后,以历代转世班禅喇嘛为寺主。

  (六)阿里地区之弘法

  西藏西自阿里,东至西康,最初弘扬大师教法的人,是大师之高足上·喜饶桑布(stodses-rabbzan-pop)和下·喜饶桑布(smadses-bzanpo)两位善知识。因为他们两个人的名字相同,又差不多在同一个时期,所以一般人常在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前,冠以表示家乡方位的上、下以示区别。

  上·喜饶桑布,阿里人,他从宗喀巴大师学习佛法,完成之后,返回后藏阿里一带,在芒域(man-yul)兴建达摩(stag-mo)等寺,他的侄子喜饶巴(ses-rab-pa),在阿里修建敕色寺。自此以后,阿里地区一些过去“上路弘法”时遗留下来的老寺,如桑噶寺、高腾金殿寺、枳敦寺、罗东寺等,均陆续改成格鲁巴道场,致力弘扬大师的教法。这些寺,至今仍旧非常兴盛。当时阿里一带的官长,都礼上·喜饶桑布为上师。

  克主杰有一位高足,名叫天王慧。他来到阿里以后,又修营原有之北图寺,新建巴加和立根两寺。此后,黄教寺院或是新建或由旧寺改建,数目逐渐增多,大师的教法遂遍布于阿里一带。

  (七)昌都慈氏洲

  下·喜饶桑布,西康人,起初在色惹寺学习宗喀巴大师的教法。当盛广贤继任住持时,他升为该寺的副讲阿阇黎。

  当时,各大寺中的无量僧众,都依照大师的教规,严持净戒,解行并重,如实修行,因此西藏一切道俗,无不归仰赞叹。有一天,喜饶桑布因有感而发,自忖道:“我回西康之后,也应当以净戒为基础,弘扬这种无垢正见和清净的教法,以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这时,菩提亿大师以神通力照知喜饶桑布的心愿,因此请他到自己住的房间,奉以上妙供养,并赐[纟普][纟鲁]一匹,黄帽一顶。告诉他说:“今天我请你来,并没有其他的事,只因你将急速回西康,特地向你送行。日后康地之正法,将由你来住持。”喜饶桑布听了感到很奇怪,心中暗想:“我并没有说“将急速回西康”这句话,为什么他这样指导我

  难道我不该在此久住吗

  无论如何,我应向贾曹杰禀明一切,或许他会挽留我。”

  于是他疾疾赶往嘎登寺,朝谒贾曹杰,并向他说明一切。不料贾曹杰非但不留,还授记说:“如今你回西康,缘起非常好。西康有座山,名叫日窝,在那附近有你所应渡化的众生,将来事业会很广大。”贾曹杰说完,赐给他很多礼物,叫他急速回去。

  喜饶桑布回西康昌都后,于1437年,建立慈氏洲寺(前宗喀巴大师在昌都住宿时,嘛哈嘎拉授记的地方),聚众三千多人,讲授五部大论,饶益无边有情。这时他才知道,原来菩提亿大师之送行,是以神通力先了知也。

  喜饶桑布后代又有许多徒众,多是弘法之良材,分别在西康各地建寺弘法,大师之教法于是遍满西康矣!

  (八)阿多地区之弘法

  阿多,位于西宁附近,即今甘肃、青海一带。这里本是一片荒漠,后来经由许多大德建寺弘扬,遂成为堪与前藏各大寺媲美的大丛林。

  (1)塔尔寺(古本寺)

  塔尔寺是格鲁巴六大丛林之一(所谓六大丛林,即哲绷寺、色惹寺、嘎登寺、札什伦布寺、拉卜楞寺、塔尔寺),座落在青海省湟中县鲁法尔镇。距西宁市西南二十五公里。

  塔尔寺是大师诞生时,他母亲埋胎衣的地方。由于大师入藏后始终没有回来,大师的母亲本着爱子之心,遂在这里建一座小塔。后人为了追悼大师对整个西藏佛教的贡献,又在小塔的基础上建立一座十一米高的大银塔。这座大银塔就成了塔尔寺名称的由来。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仁钦宗哲坚参在塔前建一座小寺,取名为“古本嘉巴林”。万历五年(1577)他又建立一座弥勒殿。万历十一年,第三世达赖福海,因蒙古王之迎请,途经该地时,命寺院主持人宗哲坚参桑布和施主们扩充寺院。寺院僧人各建住所,并于每年正月建祈愿供养法会。

  塔尔寺传承数代之后,又建讲经院、密教院、医学院和天文院,遂成为有四大院的大丛林。

  (2)慈氏洲寺

  第四世达赖功德海,曾派不空法师,于阿多境内兴建慈氏洲寺,立讲经会,弘扬显教法义。后又由妙音笑金刚于该寺设立密宗院。慈氏洲寺因而成为一座显密兼备的大寺。章嘉活佛以及土官呼图克图等清朝国师,都出于此寺。

  慈氏洲寺第十代住持,名叫义成海,更建“睹史陀正法洲”大丛林,寺亦分四院。此寺人才海涌,所属的子院也非常多。

  (3)拉旧楞寺

  妙音笑金刚因受黄河南亲王之请,于甘肃夏河县兴建拉卜楞寺。寺分显教、密教、时轮、医学等四院,广弘大师之显密无垢正法。妙音笑金刚圆寂后,弟子语自在吉祥继绍法位,后又归付于妙音笑金刚第二世宝无畏王。从此以后,拉卜楞寺代代都以妙音笑金刚历代转世为寺主。

  拉卜楞寺所出法门龙象,超出其他各寺好几倍,所属的子院,共有一百多座。如今于阿多境内,不论讲经修行或弘法事业,均首屈一指,无与伦比。

  元明两代,阿多境内尚有萨迦派、噶举派之寺院,清代时则通通转成黄教。阿多寺院之盛,无论哪方面都不下于拉萨。尤其拉卜楞寺,经板具全,更有许多大德之论著,是学习显密佛法所不可或缺的法宝。所以四川、甘肃、青海、蒙古等地区修学佛法的人,纷纷到阿多学法,其热烈之盛况,俨然与前藏三大寺无异。

  (九)黄教遍布全世界

  宗喀巴大师之显密教法最极殊胜,因此至为难遇。清朝乾隆时,有一位蒙古人叩问第五世班禅喇嘛,请喇嘛指点他下辈子(来生)是否能生在人道中。班禅喇嘛回答说:“下一世你生在人道中没问题。”蒙古人又请问说:“我能不能生在有佛法的地方

  ”喇嘛回答说:“可以。”蒙古人接着又问说:“我能不能遇上宗喀巴大师的教法。”班禅喇嘛沉吟了一下,回答说:“这就相当不容易了。因为大师的教法是整个佛法的心要,见解、修法、行持三方面都异常殊胜。也就是说,见解不堕有无二边;修法不昏沉掉举等;行持又能圆满大小显密。因此即使能遇上佛法的人,也未必能遇上宗喀巴大师的教法。”

  大师的教法有如此殊胜,然而有许多未深明显密佛法的人,却误以为格鲁巴(黄教)教派最大的特点,唯独辩论、精研经论和严持戒律而已。殊不知大师系文殊菩萨所化现,他为了住持正法,饶益众生,在求学时即遍学一切显密教法;后又经文殊菩萨亲自指导,将当时西藏各个教派所传的密法,加以妥善的整理,淘汰错误部分,而把各派精华融于一体,编成有系统、有次第的纯正密法。此外,更于各地大道场中,成立密宗院,以作为传授密宗大法的场所,六百多年来,代代如是。所以格鲁巴(黄教)所承传下来的显密教法,是全世界最正确的佛法,此乃举世皆知的事实。

  由于大师的密法传承最正确,因此西藏、蒙古等各地,有很多宁玛巴(红教)、噶举巴(白教)、萨迦巴(花教)等旧寺,纷纷自动改奉黄教,成为弘扬宗喀巴大师教法的道场。同时更有许多各派大喇嘛,也因崇奉大师的显密教法,而重新改学黄教。

  宗喀巴大师之无垢教法,由于历代弟子的努力弘扬,渐次由西藏,而西康、甘肃、青海、内外蒙古、中国各省…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宗喀巴大师赞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