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亲友书讲记 第八讲▪P3

  ..续本文上一页这个涅槃,第一,它是寂静的;第二个调柔的;第三个它是离垢离染的,而且这个涅槃是无尽无老死的,并且“四大日月悉皆亡”的。我一个一个的说:首先,涅槃分有漏涅槃和无漏涅槃,或者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什么叫有余涅槃?有漏的肢体、肉体没有离开,可是已经得到了罗汉果位了,涅槃果位了,这叫有余涅槃。因为他虽然得到了罗汉的果位,可是他没有把所有的有漏肢体全部断除掉,因此是有余涅槃。而无余涅槃是什么?连我们的有漏的肢体也断除掉了,那就是无余涅槃。这是一种说法,小乘是这样去理解的。而大乘当中就是有余和无余,就是说你有漏所生的肢体断除,和由无漏这个断除的原因,是从这个角度说。

   第一,寂静是什么意思?是无余涅槃,是彻底的尽除掉了一切有漏之法,他就得到了无漏之果位,一点点都没有剩下有漏之物的肢体了。所以就叫寂静,是无余涅槃。

   调柔是什么意思?虽然他还有这个有漏所生的肢体,有漏业力所生的肢体仍然保存着,也就是说他的身体仍然存在,但是他心中的一切烦恼以及烦恼的种子彻底的断除掉了。也就是说完全调伏了他的心,它是有余涅槃。无论是有余涅槃,还是无余涅槃,他们两个都离垢了。什么叫离垢?离一切垢染、污染,贪嗔痴慢疑等等,一切垢染已经消除掉了。无论是有余还是无余都消除了,所以说叫离垢。殃是什么?灾殃,殃就是灾,灾难的意思。远离了一切灾殃。还有涅槃是无尽的。为什么叫无尽的? 自从你证得了涅槃果位之后,你再也不会享尽这个涅槃的快乐了,涅磐的快乐,或者涅槃的果位永远是享不尽的,所以是无尽。他不是有漏的,他是无漏的,是无尽的。无老死,一旦得到了涅槃果位之后,你再也不存在老和死了。为什么没有老和死?因为你不会生,将来你不会再生了,还会有老死?不生了哪里去死啊?不生等于是不死。有时候涅槃就称之为无生,无生和无老死其实是一码事。因为不生他就不死,因为不死他就更不能生了。

  为什么叫“四大日月悉皆亡”?有些外道说,外道的涅槃和咱们佛教的涅槃不一样,外道说什么?说涅槃的果位这个地方好比是雪一样白的,海螺一样的洁白的,或者牛奶一样,或者珍珠的颜色一样,或者那伞盖一样圆形的,他们认为解脱的净土好像是一个伞盖一样圆的,这是有的。比如伊斯兰教它也是承认的,基督教天主教它也有一些说法,它不说是净土而是说解脱,包括婆罗门教也有这么一说,为了面对这件事,否定这件事,他说:所谓的解脱即非地、也非火、也非风、也非空,远离一切地水火风。因为它没有了肢体了,没有了色受想,五蕴当中什么都没有了,有漏的色声香味触都没有了,怎么能有地水火风?等于是四大皆亡。因为它没有了触体,没有了触体就没有四大,也没有日和月。没有黑暗更没有光明,对它来说,所谓的解脱就是没有光明,也就是说它根本就不需要什么净土,它这种所谓的解脱的地方是伞盖一样,或是什么样,那是小孩玩的。为什么?它想象的解脱好像是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一样,在某一个地方,还要跟咱们一样去喝茶,吃酒玩乐之类,它想的这样的一个解脱是不对的,解脱不是这个样子。为了否定这个,这里就说“四大日月悉皆亡”。就远离了它,超过它了。

  第二,以什么样的因,才能得到这样的果报?修这样解脱的果报的方式一共有七个。第一是七菩提分。用七菩提分的修法来修解脱,七菩提分法什么时候才拥有?当你得到了见道的时候---资粮道、加行道,见道的时候才会拥有这个七菩提分法。这个七菩提分法是哪些呢?他这个里面说:

   念择法勇进,定慧喜轻安,此七菩提分,能招妙涅槃。

   由于这个七菩提分法,才能招得了涅槃的果位,那么,既然是见道位才能拥有的,世间可不可以修?世间是可以修的。世间是从资粮道开始修七菩提分,到了见道的时候他才会证得七菩提分,你不修是不可能得到的,所以前面修,而最后到了见道,和得到七菩提分是同时的。什么是七菩提分?一是说:念。就是正知正念的念。在见道的时候自己所定的万法自性皆空的这种胜义谛的定中,念念不忘,就是完全的安住在胜义谛当中一心不乱,它才称之为念。

   二是择法。就是对万事万物、一切万法以正确的智慧来抉择它的本来面貌,它的现象的缘起和本性的皆空,就以正确的抉择,叫择法。

   三是勇进。就是对修善,或者修奢摩他的禅定非常欢喜,非常的愿意,也非常的精进。勇进就是精进的意思。

   四是定慧。万法自性皆空的这种智慧所显现的,这种性空的清净见当中,能够一心不乱的定住,也就是禅定,入定,定慧。这个里面的定和慧不能够分开讲的,定慧这就是第四个了。

   五是喜。喜就是对所定的目标生起极强大的欢喜心,对轻安生起极大的欢喜心。

   六是身心由于万法自性皆空当中所入定的缘故,能生起极强大的身轻安和心轻安。就叫做身心轻安,也就是身心自如,身心自如的轻安这就是第六个。

   七是平等舍。藏文里边应该是平等舍,藏文里边是这样的念、择法、勇进,还有喜、轻安、定、还有平等舍这样比较好,那汉文里面它就没有这样了。汉文和藏文有比较大的出入,这个里面恐怕能够带平等舍的真没有。七菩提分另外的一个名字也叫做七觉知,在许多经典里面平等舍的那个舍,它是七觉知当中之一的,宋朝的大德达摩所翻译当中也是讲到了平等舍,唯独在义净法师的这个里边他就缺了这个字,所以说如果说这里要加字的话,应该叫定慧、轻安、舍或者定慧行舍,我估计应该是定慧行安舍,这样比较好一点。安就是轻安的意思,舍就是平等舍。如果你把前面的轻安的轻去掉,后面加上舍,那七菩提分法就是具足了。如若不然我们就只找到六菩提分法,就找不到七菩提分法了,把轻安改为安舍。这样的七菩提分法能招来美妙的涅槃的菩提果位。因为七菩提分是非常重要的,有了它就可以得到美妙的涅槃的菩提果位,大概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为什么说念是菩提分法?就是说由于内心所念的缘故可以达到从此不退转,所以说它就是念菩提分法。因为这样不同的一切是我执,就能够达到通达,所以说如同转王*轮,轮子,轮车可以让你从没有到达战场,就能到达战场的作用一样。在《天王庄严经》里面也是这样说的。其中的智慧就是说择,就是择法自知。择法自知为什么是菩提分支?因为见道当中的万法自性皆空的智慧,本质上就是能够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的本性,所以它是菩提分。这个就是说,如你骑着大象去消灭敌军一样,由于这样的通达万法自性皆空的智慧,就能够消灭一切明显的所知障,或者明显的一切执着,我执和法执。勇进为什么是菩提分法?因为一旦有了勇进之后,你到达得非常快,好比有了宝马一样,这个宝马就是轮王七宝里面不是有吗?轮王还有大象王、骏马宝、金轮宝,这好比是骏马宝。就如骏马宝是最快的速度能够到达四海的边地一样,由于精进的缘故,你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证得无上菩提果位,所以它就是菩提分法。喜,为什么是菩提分法?喜为善法的欢喜,是内心感到很舒畅,或者感到很欢喜,比如说一个如意宝让国王感到很满足,就和这个很欢喜一样。自己的内心的法的这种修行,能够日益增强,或者感到非常的欢喜,所以增长法的光明故,能够生起恒常的欢喜。身轻安和心轻安就是能够不退转到烦恼当中,因为它就能断除一切烦恼散乱之心,这好比是玉女宝,就是国王的王妃让国王安心快乐一样,让自己到达脱离一切障碍的身轻安和心轻安的解脱的果位。定慧为什么是菩提分法?他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一个烦恼,贫乏,因为它可以让你得到一切善根、非常富有的。好比是轮王七宝中的将军宝,但是这个不是将军宝是士卒宝的意思。因为轮王七宝里边也有士卒宝也有人说将军宝,这两个是可以选择的,而这个里边说的是士卒宝,由于你有了很多钱,或者施主,或者你的管家,财宝具全了,你愿意做什么,就可以作什么。你的善根从不会被贫乏,贫穷所烦恼。平等舍为什么是菩提分法?因为没有了平等舍,你可能生起不平等的心,因为不平等的心,你可能对所爱之物产生贪欲,当你失去的时候就会很不高兴,不满足,或者难受和痛苦。所以,一旦有了平等舍之后,你就远离贪心、远离不满足和不愉快,由此远离诸烦恼。所以这好比是大臣宝,掌控四大军队的大臣,根据国王所需求的譬如领土扩张,或者国富民强等要求,它都能够像贤能的大臣一样让他满足。一旦有了平等舍之后,就永远可以安住于远离贪心,远离不愉快之心的平等舍当中。七菩提分法跟这个轮王七宝是对称的,对应的。这就是到达涅槃果位的主要的资粮,所以说你应该修,能招妙涅槃。

  下面他就讲奢摩他和智慧双修的方式,就能证得涅槃的果位。为了说这个道理他下面讲的就是奢摩他,就是禅定和智慧定慧双修的内容;

   无慧定非有,缺定慧变溺,若其双运者,有海如牛迹。

   这两个很重要,他说如果没有了智慧,不可能生起一个断除六道轮回的根源的一个有力的禅定。在这个问题上,仁若瓦大师和我们不完全一样,虽然他是宗喀巴大师的师傅,但是在性空正见的问题上,宗喀巴大师由于拜文殊殊菩萨为师,所以在文殊菩萨那里所授的教授使得他有独有之处。当时仁若瓦大师知道了宗喀巴大师见到了文殊菩萨,而且随时都可以从文殊菩萨那里问问题之后,专门写书信让宗喀巴大师把仁若瓦大师他自己所没悟到的中观的思想和性空正见方面的问题问文殊菩萨。结果宗喀巴大师问了文殊菩萨,把文殊菩萨给他所教授的写下来之后再送给仁若瓦大师。送的这…

《亲友书讲记 第八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