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P5

  ..续本文上一页里边没有出现愍众生这句话,可是,有一个跟他相关,熟练或者猛力,猛力心,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里边所说的猛烈心,对恶来说是烦恼猛烈者,对善来说是菩提心广大等,对一切众生悲悯等等,也从这个角度说的话还是可以的。所以,我觉得这可能是由于他前先把五善行,反以说悲悯是自然合理的,如果把这个善恶,用藏文的偈颂方式来说,这句话就不合理了的,就是因为对恶,谈不上悲悯,是烦恼而然的,大概是这样,这就是这个偈颂的解释。所以,我们应该行大善,断除一切大恶,而精进勤奋修行。总之,他就说你做众多的不善者,行善极其少的时候,不应该不惧怕,应该恐惧才对。但是,你如果行广大善,而做恶者略少,你就是不用怕,就是说不应该怕行善,而应该怕作恶。为了说这句话,下面这四个就解释这个意思:

   雨盐碱少水,岂若泻江池 ,

   纵令微罪业,善大殄应知。

  如果将少量的盐,放在极少的水里,水会变得很咸,但是,如果把少量的盐放在江河或者池塘里边,是不会变咸的。同样,如果你具有前面所说的善恶的对治力,还有悲悯众生等等,具有这五个特征而行善的话,即便有微小的罪业,也没有办法征服大善,或者被消除掉。同样,反过来,如果我们行善很少,那么即使是少量恶业,也能够把我们这个微小的善,能够征服消除,能够影响。而大善对小量的恶而言,小的罪业是没有办法决断,或者断除掉大善。但是,如果善心是微小的话,那就随便可灭掉。

  仁德瓦大师对此是怎么解释的呢?就是说将少量的盐,放在少量的水里边,能够使水变咸;但是放在大河、大江当中,就无法变成咸的。同样,少量的罪业,没有办法改变或影响大的善,或者彻底断除;但是,如若善小的话,他就能够断除善。因此,我们应该行大善,不应行小善,何为大善,就是行善得要有连贯性,说是恒常修。

  因此,行善从行为当中要有连贯性,恒常性。从动机当中,要有大慈大悲心,为利众生而行善,不要为自己而行善,要有广大的心。对治力当中,一切恶要以四力忏悔罪障,而不要放松对治力。再有,就是对父母、上师、阿阇黎等有恩者和对三宝和罗汉等胜功德者,行供养、随喜、求转*轮、求住世间等等善行,如是行者,方能够行大善,所以应该如是行大善。

  第六,为断除五障,而讲此颂,说嗔掉等五个是生起禅定,或解脱的最大障碍,应该断除,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说:

  嗔掉举恶作,惛睡欲贪疑,

  如斯五盖贼,常偷诸善利。

  是说应该断除偷一切善的这个盗贼。首先解释“掉”,掉是对自己所爱之物,产生强烈欲望。接下来是“举”,就是对自己所做的恶产生非常强烈的兴趣。比如说念着“过去我在打猎的时候怎么好,怎么杀的、吃的”等等,老是念想这些事,然后使自己心中想起这些,心里边觉得太好了,如若现在没有产生这种强烈后悔,这就是“举”。下一个就是“嗔”,对自己心里不悦之物,发自内心的产生怒心和嗔恨心,就是嗔。“惛睡”,惛和睡是两码事,其中的“惛”是心非常的愚昧、非常的迷糊,由于内心不再往外想,内心里面非常愚昧的黑暗。由于沉睡的原故,不自觉的就进入沉睡。然后就是贪欲,欲贪就是对自己的吃的、穿的、美色等等非常强烈的贪欲的这种心,或者欲望。然后是“疑心”,就是对解脱道产生强烈的怀疑心。这样就是五个,为什么多出来一个?因为其中的掉举和恶作是动摇,是相同的,把他们列为动摇当中,掉举和恶作列为一个;嗔是第二个;然后惛和睡两个因为都是愚昧而致的,这两个算是一个;加上贪和疑,这样就是五法。

  还有一种说法是,掉举和恶作的来源是对自己的亲属产生强烈的欲望,所以动摇心和掉举心是相同的,所以掉举和恶作是一个。差不多是一样的;第二个就是惛、睡两个,就是因为不明朗、黑暗或迷惑的原故,就可以把他列为一个。另外,惛睡的主要原因就是吃得太多,人就会沉没,就会惛睡;或者,吃得太少,也会惛睡等等。产生惛睡的原因算是一个,这是在《俱舍论》中的一种说法。

  为什么一定要断除掉五盖贼?因为这些是修戒学、定学、慧学的阻碍,比如其中的贪欲或欲贪,还有一个嗔恨,他能够对戒学、对生起戒波罗蜜产生极大的阻碍,因为对所欲之物产生强烈的欲望,故无法守清净戒律,即便守了清净戒律之后,无法坚守住戒律圆满。惛睡也主要是禅定的障碍,因为他一旦入定的时候惛睡,就无法得到如法的禅定。掉举和恶作是能够令自己生起正确的智慧的主要障碍,对戒定慧都是阻碍的,其中有怀疑或者疑心,他是即对戒定慧三学都能妨碍,尤其是对禅定的智慧产生非常强烈的妨碍,因为他要得到止观双运的三摩他的最大阻碍,大概是这么个意思。因此,这个五盖贼,他会常常偷去一切广大善的利益,所以应该去掉它。

   有五罪胜法,信勇念定慧,

   于此应勤习,能招根力顶,

  这里边说的在加行道的当中,这个五力、五根、十力广大修行之力是这样的,前面说的这些是该断除的一切违缘和障碍,第二讲的是脱离轮回,到达永久安乐果位之力,那么这个就是解脱轮回苦,到达永久果位和相应的法是什么呢?有五个,一是信仰,二是精进或者勇,还有正念,还有一个是正定或者禅定,还有一个是智慧,这五个是最为重要的五法。勤修这五个,因为这样,能够得到十力根极其这个定等等,这个加行道当中的一切法。首先我们先看看信,这个里边所说的是最殊胜的法当中有信,坚定的信仰正行能起到什么作用?信仰对苦集灭道的四圣谛的解脱法,产生非常坚定的,信解,或者定解信,产生非常强烈的这种信任,或者相信,他就会使一个行者远离轮回苦,到达永久果位,首先你要深信不疑,能够可以离苦,也可以得乐,到达永久果位的涅槃,要若达到这个,最为主要的基础是什么?那就是信任有四圣谛,及其俗谛和真谛等等的一切道理。但这里说的谛,可能指的是这个四圣谛,因为苦集灭道四圣谛,那是脱离轮回,到达永久果位一切大小乘法的法则,或者一切大小乘法的法则就是四圣谛,那么对面的信任是第一个,能够到达无上果位的基础。第二是勇,就是精进。虽然你相信有涅槃果位,也相信四圣谛乃是唯一的颠倒的到达涅槃果位的法,但是若你对他不产生欢喜心,不产生兴趣,不产生强烈的悦之感的话,可能不会修,所以说要起精进心,精进心就是欢喜行善,就是喜于修善乃是精进,所以,勇不是因为不怕死、不怕行而勇,而是特别喜欢行,这样的一个勇敢精进。

  

  

《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