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亲友书讲记 第三讲▪P4

  ..续本文上一页二谛,真谛和俗谛之理。由于你信仰了俗谛,你绝不会违反因果缘起之理。你相信了真谛,就绝不会执著于我执和法执,你会渐渐地走向破除一切我执和法执,脱离轮回之苦。那么这个就是一大财宝!是什么财宝呢?也是信仰的财宝,信仰二谛之财宝。你信仰三宝——佛宝、法宝、僧宝,你自然就信仰了佛乃至脱离一切痛苦,求得一切安乐而通达一切种妙智的智者和觉悟者,你也相信了法是脱离轮回之苦的唯一通道,你也相信了僧乃是脱离轮回之苦的伴侣。一旦信仰了这个,就等于信仰了完整的脱离苦海,求得安乐的道。你说这是不是宝贝呢?这是比你得到金山、银山还尊贵一千倍、一万倍的宝贝。所以,信仰是第一个宝贝。

   二、戒:戒律为什么是宝贝?戒律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什么行动?制止一切罪业,修行一切善业具体的身体的行动,语言的行动,和内心的动念的一种行动,这就是戒律。也就是说,规范行为,意味着杜绝一切行为当中伤害他人、伤害自己的杀生、偷盗、邪淫等等一切恶业。规范言谈举止,意味杜绝了一切恶口,挑拨离间、绮言、妄言等恶的一切语言和行动,从此以后说真话,说赞美之话,说让人高兴的话,对人有利益的话的一种行动。这就是口的戒律。心的戒律,杜绝一切贪欲,嗔恨,邪见等等,生起不贪、不嗔和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对三宝的信仰,那是内心的动念的具体行动。总之,它起到两个作用,一个是除恶,还有一个是扬善。你不要以为所谓的除恶就是除掉恶人,扬善就是维护善人,不只是这样。是除掉自己的恶习,培养自己的善习,是这个意思。如此看来,这个戒律是不是宝贝?当然是了。因为他不但能够给你带来今生的快乐,也会带来来世的快乐。因此它是个无价之宝。

   三、布施:布施是什么?布施也是一个大宝贝,布施有上对三宝的供养;中对一切怙主和天龙八部神仙等等,就像我们给人送礼一样,一种对功德客的供养;下是对六道轮回的苍生的布施;还有一个是对冤魂债主,无数世来欠他们命债,欠他们财物的债,这些冤魂债主,给他们还债也是布施。所以,布施的客有四个:三宝恭敬客、怙主功德客、六道苍生慈悲的客、冤魂债主还债客。那我们欠不欠他们的呢?我跟你们说说我们欠哪些。最明显的,比如现在你们在佛堂里面,有蚊子也不会打的,但是你们在家里边打了不少的蚊子呀。你知道吗?你只不过是手拍一下而已,可它失去的是什么?是一个珍贵无比的生命!就像你的生命一样。我看有不少的居士,还欠那些新鲜鱼,新鲜海鲜之类的债,你把它们活生生地煮着吃,欠了不少呢。我们看它是个美餐,可你知道它失去的是什么吗?是珍贵的生命!所以,你们不要以为,你谁都不欠,我们欠的不是一般的债,我们欠的是像我们一样的这个珍贵无比的生命,恐怕我们有十万、百万条命都不够还。因此,当然就会有冤魂债主一直围绕着我们,在要债、讨债!他们(它们)是不会放过我们的,我们得要想办法给他们还债,这很重要。欠人家的总得还,不能够赖帐。赖帐也赖不过去,我们欠的还不是几十块钱、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几万块钱能够挽回的东西,而是宝贵的生命,是无价的,只有自己的命才能还。所以,我们用其它的一些办法,比如说通过布施的方式还他们的债,已经非常的了不起了。这就是布施。那布施的东西有多少呢?有四种:一是财物的布施;二是法布施,为他讲经说法,叫他改邪归正,就是法布施;三是大慈布施,大慈布施,就是爱他如同爱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爱护他,关心他,这就是大慈布施;四是怖畏布施,就是救命。包括放生,那都是怖畏布施。看到众生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就想办法救他的命,那就是怖畏布施,消除恐怖嘛。总之这个布施可分成二个部分:一个是向上供养,一个是向下布施。对三宝而言,是以恭敬和造福这样的心理供养;对怙主及天龙八部等一切护法而言,是为消除修法的一切违缘,具得一切顺缘而拜托的方式去布施;对六道轮回的苍生而言,是以强大的大慈大悲的心让他们脱离苦海,以慈悲的心去布施;对冤魂债主以欠债还债,让他们脱离苦海具得安乐,还债的方式布施。比如说我们做烧香供,其实也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里边具备我刚才所说的四种客。烧香供你们知道怎么做吗?能海上师翻译的烧香供很好,我曾经在理塘讲过,在沈阳没有讲过,以后我们有机会再讲,这就是布施。你说布施是不是个宝贝?那当然是了,是很重要很重要的宝贝。它既能造福田,又能消业障,还债意味着消业障,对六道轮回的苍生做布施,供养三宝是造福田。造福田,集资粮,消业障,都能够具备,你看它多大的一个财宝,是无价之宝。

   四﹑净多闻:还有一个是净多闻哪。多闻是什么?学许多许多佛法的道理就是多闻。多闻前面加了个净,干净的净,为什么?多闻的目的是干净的,不是为了扬名声,不是为了得到荣华富贵,而纯粹是为了自己脱离苦海,也为了解救天下一切苍生。以这样的目的而去多闻,目的是干净的,没有污染的,所以说叫净多闻。净多闻就是没有恶的、不干净之目的的多闻。多闻为什么是财宝?要是我们没有听佛法,我们哪里知道佛法的道理?说实在话,在座的各位居士,要是你们没有听这几天的《亲友书》,我看哪,你们怕是不会知道得这么多。这就意味着这几天你们听了不少,你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很多,要是你们这两年没有听佛法的话,你们也不会对佛教了解到现在那么透。与这几年没有听过佛法的居士(包括外地的,包括沈阳境内不常常来听法的,也包括全国各地的居士)相比,你们确实比别人懂得的多,知道的多,也优越得多。但你们千万不要起骄慢心,这是不好的。你们懂是因为你们在天天听闻,而他们实际上智力并不比你们差,很多人是能超过你们的,甚至学问远远的超过你们。但是让他们说起佛法来,未必能说得像你们这么清楚。为什么?因为他们虽然有很好的记忆力和很好学问的基础,可是他们没有得到很好的听闻佛法的机会,所以他们就不像你们懂得那么多。也就是说,多闻乃是财富,没有了多闻我们如何才能求得解脱之道!我们如何才能知道以什么方法,得到脱离轮回之苦,到达永久涅槃的菩提果位呢!举例说,没有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哪怕他学的是五部大论,我敢肯定地说,他到修炼的那一天,绝对没有听过《菩提道次第》的人那么熟悉,那么懂得层次,那么懂得整个的规律和最终的结果,没有!他不知道。他什么都知道,但他编不出来。比如说,他学的是什么呢?桌子是怎么怎么好,椅子是怎么怎么好,那个供台是怎么怎么好,佛像是怎么怎么好,垫子是怎么怎么好,可是他们从来没有学过,这些好的佛像请回来之后究竟摆在这儿,还是摆在那儿?他就不知道了。那些桌子究竟搁在这儿,还是搁在那儿?他也不知道。那些垫子究竟用来盖佛像,还是垫在自己的下面?他更不知道了。虽然他学的多,他只不过知道这个垫子的质量是什么,哪种垫子值多少钱,但他不知道如何去布置它。就是说,没有学过《菩提道次第》的人,他懂得的东西再多,真正修炼时,在把他懂得的东西变成一种实际应用的时候,他也不会变得那么完善。就拿你们来说,因为你们已经多次听《菩提道次第》了,所以,尽管你们的学问可能不如别人,说其中一个道理的话,别人可能说的比你还清楚。可是从整体上的理解,你可以远远的超过他。为什么?因为他的道理虽说得很清楚,可是他不知道这个道理究竟搁到哪一个地方去修。就好比你的书虽然不多,但你已经摆在书架上了,而且已经分好了哪一部分是物理,哪一部分是化学,哪一部分是历史,哪一部分是诗学,哪一部分是文学,已分清楚啦。需要的时候依次去找,马上就能找到,随手可得。而他呢,虽然书买的很多,但是全部都一堆一堆地摞到那,你要让他找一本书的话,恐怕要花一天的时间才能找到。因为他学的太多了,可是他学了一个,扔一个,没有把所学的知识编出一个很好的程序来,所以这就不一样了。虽然你们学的不太多,但是你们学的是很干净的。这就是说什么呢?说闻,你光是在书里边看,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结果的,一定要闻,即使你看书能看得懂,你还得去上师那里听。听有三个功德:其一:你在上师那里听了以后有加持力。其二:从上师那里听后,你有了传承。其三:在上师那里听了之后,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地方该注意,哪些地方不用注意,哪些地方应该去多关注,哪些地方不用关注,这个道理就明白了,而且从头到尾你也明白了,而不是零散的关注。所以说闻是一个宝贝。要是没有闻,就不会有思,没有了思就不会有修,没有修你就不会有任何的一个证果。一切证果,是因为修炼而来的,一切的修炼是因为思而来的,思是由闻佛法而来的。闻、思、修是我们佛教当中不可缺少的三个过程,其中的闻是最主要的,是一切万事的基础。

   五﹑惭愧。惭就是对自己而言,对自己而言是惭,对他人而言是愧,愧对于他人,就是这个愧。那么惭是如何讲呢?就想啊,我现在具有了这样的戒律,具有了这样的多闻,我绝对不可以浪费掉,学了那么长时间多闻的知识,我不可以把它浪费掉,我也决不可以让在那么多年时间当中遵守清净戒律辛辛苦苦挣来的这些东西变为泡影。由此,不让自己产生任何一个作罪的心。一旦产生了作罪的心,自己就要不断地去思考、反省,或者强迫自己不要走这条路,对自己而言要惭。这里不是因为他人的原因,而是因为自己的原因,自己的什么原因?你想一想,我辛辛苦苦守那么长时间的戒律,学那么多的佛法,亲近了那么好的善知识,闻了那么好的法,现在我居然要做这样的事情,我是愧对我自己,对不起我自己那么多年的辛苦,有负于我那么多的辛劳。用这种方式来制止自己作恶,那叫惭。惭也是一个大宝贝。有惭愧的人,他才真正有机会得到解救,要是没有人去忏悔自己,没有人去观察自己,不能自责的话,就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不让自己失控的最好办法是自责。想起那么多年以来难得的东西和难得的心续,难得的这种积累,去强迫自己一定不让自己走上作恶的这条路。这也是我们平常往往称之为的“自己的良心”。自责,就是用自己的良心来自责。那么愧是什么?那就要依他。什么叫依他?作恶者不但是在法当中,而且在世间当中也是可悲的,是非常下贱之人。你当这样思惟,倘若有人发现我这样做的话,人们就会把我当做狗,看成连狗都不如,就会身败名裂。也就是说,用如果我这么做,别人会怎么看来自责。因为你这个一旦被别人发现之后,别人一下子对你就会彻底的没有信心,从此以后,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你了。所以,用这个方式也很重要。先有愧,后有惭,才能够彻底地去掉作罪的心。先怕别人说自己不好,所以行为端正,渐渐的比较习惯熟练,就没那么辛苦了。用自责的方式,彻底地把明的和暗的全部除掉,让自己真正走向光明的正道。一旦有了忏悔二字,那就不怕改不了你的错误,纠正不了你的错误。

   六﹑慧。就是正慧。什么是正慧?能够懂得一切万事万物的本相,一切万事万物的现象,一切万事万物的本质,一切万事万物的变化,一切万事万物的因果,一切万事万物从现象到本质等等一切能够究竟明了的智慧,叫正慧。正确的智慧。智慧是财宝大家都知道,不用说了,我已经多次说过了。所以,这是圣者之七大财宝。你说这些东西比整个地球都装满了金山、银山,还要一千倍、一万倍地珍贵,因为整个地球装满了金山、银山,对你一点用都没有。而这个不但对你今生有用,来世有用,世世代代都有用,从此以后彻底的有用,所以这是非常的重要,这叫圣者七财,圣者七宝。

   这里边说:“七财牟尼说,共有物诚虚”,其它的那些人们都拥有的财宝,包括金银财宝那些,一点用也没有,是虚的、假的,我若要的话,就要最好的财宝。什么是最好的财宝?圣者七宝就是最好的财宝。所以我就想尽一切办法,我要挣钱,就挣这圣者七宝的钱,而不挣别的。只要有了这个,你一切都有了,你如果没有这个,就算拥有全世界,也很快会失去的,这就没什么用了。

   即然我们需要这七大财宝---圣者之财宝,我们就要够维护这个财宝。要得到圣者七宝,就要消除一切违缘。违缘有多少?有六个,一定要断掉这六个违缘,你才能够保住你这七大财宝:

   博弈乐观喧杂境,懒惰恶友敦亲志。

   饮酒非时行六过,此劫芳名尔应弃。

   第一,博弈。博弈在藏文里看,可能是赌博,或任何一种赌博形式的活动。赌博是绝对不可以做的,因为你一旦学会了赌博,就等于自己毁掉自己,那是非常可怕的结果。无论是大的赌博,还是小的赌博,都是非常不好的。你根本不能让自己养成赌博的习气。。

   第二,乐观喧杂境。什么叫乐观喧杂境?就是老喜欢跑到街头上去凑热闹,愿意看各种各样的娱乐,包括现在我们所说的唱歌,跳舞的地方,到处跑。这也是一种乐观喧杂境吧。老是往不好的,凑热闹的地方跑,非常不好。

   第三,懒惰。懒惰是什么?懒惰是不愿意修善的、堕落的这种心,不愿修善积德的懒惰之心。

  

  

《亲友书讲记 第三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