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恶友。亲近恶友,就是“敦亲志”,把恶友当作自己最亲近的人。为什么?,这些恶友的贪、嗔、痴、慢、疑的心非常的重,如果你经常的跟随他们,他们可能很快就让你学会很多作恶的事。行善积德好比是爬山,而作恶行恶好比是下山,你拉他上山难,他拉你下山却很容易。比如你把一个朋友拉到山顶是非常难,除非你的力量远远的超过对方,否则在力量同等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不过,他把你拉下山是很容易的。同样的道理,让你学会坏,那是很容易的,可是让你学会好,那是非常难的。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去亲近恶友。
第五,饮酒。因为喝酒会招来许多的灾难,招来许多贪、嗔、痴、慢、疑等烦恼,招来许多的是非,所以,千万千万不要喝酒。
第六,非时行。什么叫非时行?就是夜行,晚上到别人家去,晚上在街道上走,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为什么?因为别人完全可以把你误认为是小偷,你即使是个好人,是个正人君子,但人家可以把你当作一个贱人,当作一个做过许多见不得人的事情的一个人,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如果没有非常大的必要的话,最好晚上走动的越少越好。
这六个方面即能毁掉你的来世,也能毁掉你今生的名声、地位和形象。所以,你一定要断除这六行:第一,千万不要去赌博;第二,尽可能不要到歌舞厅那些凑热闹的地方去;第三,不要懒惰;第四,不要亲近恶友;第五,不要去喝酒;第六,不要夜行。因为这些会毁掉你今生和来世的一切善根。一旦行了这些,将来你证得七宝财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打折扣了。
第六个是什么?对一切顺缘要满足。
求财少欲最 人天师盛陈 若能修少欲 虽贫是富人
这里是说,你真的要想求财,那么最大的财宝是什么?就是少欲。什么叫少欲?就是没有非常强烈的贪欲。严格地说就叫做满足,满足才是最大的财富。这是谁说的?是人天师。人天师是谁?是佛祖释迦牟尼佛,是人及天等一切的胜师。是人天之师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既然如此,如果你能够求得少欲之财,就算再贫穷,你也是一个非常富有的人。这里还说,对过去的一切受用不用去想,因为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对未来的一切受用,包括金银财宝没有强烈的欲望,也就是少欲。对于当下你已得到的东西,你也不会非常在乎。若你不是非常在乎的话,即使将来失去,你也就不会感到非常的难受和痛苦。没有非常强烈的欲望,满足于当下,那是最富有的。就算你没有很多的金银珠宝,你也是非常幸福的人,也是非常富有的人。为什么?我们需要财宝干什么?不就是为了满足于我们的心理?为什么要满足心理?因为我们老有许多的不满足,“啊!我没有了这个”,“我没有了那个”,还有很多的不满足。为了免去这种不满足,就会找许多想要的东西,来堵住这个不满足。可是问题是你堵住了这个不满足,他又会起那个不满足。你有了一个东西之后,他又会起再另外一个不满足。等你把人间享用的一切财富满足了他,他就会为人间不曾经有的某些个其它财物而发愁。总之,你只要是不能堵住这种不满足本身的心理,就是拿多少钱,多少财宝,多少个房屋,多少个东西也无法让他感到很满足。所以,我们与其不断地堵这个洞口,不断地往这个洞口里装东西,还不如把这个洞口给堵住,堵住了就没有这个不满足了。我们现在认为贫穷、认为缺乏,并不意味我们生存不下去,也绝对不意味着我们没办法活,或者感到很狼狈。因为我们老是满足不了心,当我们有钱的时候,就想要权;当有权的时候,又想要名;当权、钱、名都有了,你还想要更大的权力、名声、地位。总而言之,你永远都不会满足。既然如此,只要你能够找到“满足”这两个字,那么无论你用什么办法都是可以的。所以,贫富不在于物质的缺乏,而是在于内心的不满足。因此,满足是最高最好的财富。这就是说“求财少欲最”,最好的财是少欲。
前面所说的是有了满足心理的功德,若没有了满足心理会怎么样?下面说:
若人广求诸事者,还被尔许苦来加。智者若不修少欲,受恼还如众首蛇。
是什么意思?这是说,如果一个人得到了金银财宝等等,广求财富,以及事,按道理最后他得来的应该是快乐,然而却恰恰相反。“还被尔许”加倍了痛苦。为什么反而加倍了痛苦?因为你一旦有了很多钱,很多财富之后,无论是开始,中途,还是最后的结局,都是痛苦的。首先,你为了求更多的财,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你精疲力竭的努力,或者想尽一切办法的苦思,这种苦思和身心之劳都是痛苦,是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的。所以说广求财和事,从开始就是一个痛苦的开始,因为要为此付出许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代价。中途,他担心所求得的这些财保不住,又生怕这个财不能继续扩大而要想许多的办法,伤透了脑筋,睡不着觉,吃不下饭,天天操心,都是为了维护这些财富,确保这些财富能够继续增长下去。可是一切万事万物它一定会变的,你看春天,万物生灵开始慢慢地生长,到了夏天开花,到了秋天结果,可是到了冬天之后,他一定要收回这一切——茂叶、花和果。也就是说,没有一个树木,没有一个植物能够一年四季如是的茂盛,能够长期茂盛下去的是没有的,一切植物都是这个样子。动物也是一样,一切动物,从母亲的肚子里面生下来,到长大,到衰老,最后一定会归天的。没有一个动物,没有一个人最后不死亡的。同样你所求得的一切东西从少到多、到稳固,到最后一定会失去的。没有一个东西永远不会失去的,这种东西是没有的。这是一切万事万物的规律,最后你必须面对他的失去,有可能是死别,有可能是活别,有的是还没死之前他就消失,有的可能是因为你的死而离他而去,都有可能。总而言之,最后你一定会失去这一切的。那么你失去当然有很大的痛苦,舍不得!所以,这种求财,无论是开始,还是中途,还是最后的结果都是痛苦的,没有一个是快乐的。你的这个财富、权力、名声越大,你的这个心思就越重,你的这个压力就越大,你所付出的代价就越大,而你所受的这种冲击也就越大。我给你举个例子:一个小小的村长让他下台了,他不会因此而得癌症,这是不会的。因为他觉得我这只是一个小官,一个小小的村长是什么的呀?就算他辞职下台,他也不会得癌症的,因为他不会把这个官放在眼里。可是当你是一个市长,或者省长,那可就不一定了。让你下台的那一天,可能就是差不多给你判了一个死刑。为什么?因为你根本就承受不了这种打击和压力,因为你为此而付出的太多太多了,简直是无法忍受的代价都已经付出了,你眼看着一下就毁掉了,能受得了吗?是受不了的。比如说你丢了十块钱,你不会因此而怎么样。一百块钱也不会,一万块钱也不会,或许十万、百万也有可能不会。可是你真的要是失去了一个几个亿资产的企业,或者几十个亿资产的企业毁于一旦,受到意外的冲击的话,你这个老板是招架不住的,因此而有可能丧命。为什么?因为你付出的太多了,代价实在是太高了,所以你在心理上无法承受的。为什么呢?因为得到的越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大,万一失去的那一天,痛苦就更大了。所以,你不要看他今天得的多,将来他失去的自然就更多,失去多,他就会承受不了,招架不住的。所以,障碍就会非常非常大。“还被尔许苦来加”,就是还会增加更多的痛苦。“智者若不修少欲”,反过来讲,没有这种贪欲的少欲者,他就不是这样子。所以有智慧的人,若不修少欲就一定会深受那种苦恼。好比是首蛇,什么叫首蛇?首大概是首级的意思吧。咱们佛教里边有许多的典故,说龙王啊,有九头龙王,七头龙王,三头龙王,一头龙王。当然啦,头越多说明它的地位就越高。但是无论它是有九头,还是七头,还是三头,还是一头,这个头是蛇的头。这个头有很多种说法,比如说藏传佛教当中,认为是在龙王头上具有的蛇冠。而泰国,泰国也是佛教国家,他们认为就是蛇,只不过是具有的蛇头多少不同而已。但是按传说来讲,每个头上都装有如意宝,你可以这样理解,这个龙王因为有九个头,它为了保护每个头上的宝贝,它就会伤心而痛苦,头越多,它就越痛苦。另外一个解释方法就是说头上长九个头,因为每个头都有痛苦的,所以头越多,它就越痛苦。虽然头越多,地位越高,但头越是多,痛苦也就越多。
禀性抱怨如杀者,欺轻夫主如男偶。
纵使片物必行偷,宜可弃兹三贼妇。
意思是说妻子当中有三种最可恶的女人。第一种是:“禀性抱怨如杀者”,她不守做妻子的本分,还出去找其他的男人,并且为其他的男人,杀自己的丈夫,如同一个杀者。第二种是:“欺轻夫主如男偶”,轻毁、辱骂、歧视自己的男人,自己好比是大权在握的女王一样。第三种,好比是一个小偷,能偷什么,就偷什么,哪怕是小东西也从家里往外偷,何况是大的,哪怕是好的饭菜她也想偷偷地吃,也就是“纵使片物必行偷”,就是说无论是大,还是小的东西一定会偷。“宜可弃兹三贼妇”,具有这三个缺点的贼妇,宜应把她早点弃掉,宜早离开她。那么反过来对男人也应该是这样,差不多,没什么区别。那如果不能跟这种妻子亲近的话,应该亲近什么样的妻子呢?他说:
顺若姊妹慈如母,随从若婢伴犹亲。
如兹四妇宜应供,应知此室号天人。
应该亲近什么样的妻子?就像是姐妹一样的爱戴,如母亲一样慈爱,如奴婢一样的顺从,如亲属一样的想尽一切办法为你排忧解难,这样的妻子,应该把她当作神仙一样来供她,或者与她相伴。这大概就是作为一个所谓妻子的标准。对妻子而言是这么讲的,反过来对丈夫恐怕也是这个样子。这里说的是我们的家人,在这里面打的是一个妻子的比喻,无论是妻子还是丈夫恐怕都是这样。这个里面说的是妻子,因为古代的人,往往男人大…
《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