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女人是比较小,他们就这么看的。当然,这种男重女轻的思想,无论是在印度,还是在咱们中国都差不多。但是印度似乎没有像中国那么过份,不过也差不多是这个样子。印度最过份的是什么?四个种姓的这种分别,那是非常的过份,但是这种种姓的差别在佛教里面是非常反对的。男女差别的问题上,在释迦牟尼佛的佛教里边无论是善男子,还是善女子,是不分等级的差别的。不过,还是要分比丘、比丘尼之差别。为什么要分这个差别?因为他认为呀!比丘和比丘尼之间,因为本身自身条件的原故,比丘尼守起戒律来是比较难一些,比丘比较容易一些。再说比丘更坚强一些,比丘尼更弱一些。所以,从这个角度还是分一僧和二僧之说。而且,比丘尼的戒律多于比丘,另外比丘是不可以向比丘尼磕头的,但是比丘尼必须要向比丘磕头,有这个差别。这可能是当时整个社会的一种看法。所以,佛为随机调伏他人,如果不是特别过分的话,佛陀也会按照整个社会的习俗,不会破坏整个社会的这种看法。
今天我说的这些,好像也不专门是给比丘讲的,对一个家庭,对一个在家人来说,这些是很重要的,真的是很重要。你们一定要记住,作为一个在家的居士,妻子一定要做一个贤妻良母,千万不要做贼妇;丈夫应该做一个宽容的丈夫,千万不要做一个没良心的丈夫。如果你有了非常和谐的家庭,不管你修炼佛法也好,事业成功也好,你就会立即可得,什么都会如愿;要是没有一个很好的家庭,相互不合,争论不休,天天吵架,你哪有心思去考虑你的事业,哪有心思去修佛法?不会有的。所以,在座的诸位居士们,因为你们是佛教的弟子,那么应该听从龙树菩萨这样的大德高僧的教化,要做一个贤妻良母,或者做一个很好的丈夫,不要做一个坏人,不要做一个自己给自己招来痛苦、难受和争论不休的烦恼的人,这是很不好的。
人与人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生存是最好的?相互关心,相互恩爱,相互帮助摆脱困境,相互不责备,相互宽容,相互顺从,只有这样方能使家庭和睦,使朋友之间也能和睦。只有在家庭、社会、朋友、单位都非常和睦的基础上,你才能够建立基业,才能很好地练佛法,才能事业成功。如果没有这个基础,你什么都做不成的。你们不要以为这些话不是很重要,作为一个在家人来说,你今天不面临这个,明天要面临这个;明天不面临这个,后天要面临这个;所以一定要做一个合格的妻子,或合格的丈夫,这是十分重要的。说白了,我这样劝你们,不但是对你们有好处,对佛教都有好处,人们会说:哎呀!学佛好啊!学了佛之后,家里原来天天吵架,你看现在都不吵架了,家庭和睦了。真的是这个样子,不是只对你们自己有好处,连对佛教都有好处,对弘法利生也有好处,对佛法永驻世间有好处。这是很重要,不要把这当作一个简单的事情。
第三个大的内容是什么?无论是在家人还是出家人,如何才能求得现前增上生的利益,和如何求得究竟决定善的利益的方法要分成为三个部分:第一、是共同的增上生的法如何修;第二、不共的殊胜法——决定善如何修;第三、如何才能做到暇满人生有意义。
首先共同法如何修?要分成为六个部分:咱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第一是饮食。如何去看待我们吃饭、喝水,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这个东西。下面说的是为了修禅定,一定要修两个法。第一是饮食一定要有度。第二是不睡觉或者少睡觉。首先是饮食的问题,这里说:
受餐如服药,知量去贪嗔。不为肥骄傲,但欲住持身。
第一是“受餐如服药”。吃饭好比是吃药,为什么要看作是吃药?因为吃药的药量是决不可以过多,也不能缺少的,必须适宜的药量才能够治好患者的病。如果药量过多了将会有不良反应,如果药量过少那就达不到治病的力量,必须要适合病人的药量才能够达到目地。同样的道理,我们吃饭,千万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吃得太少。吃七、八分饱就够了。为什么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你吃得越多之后身体会非常沉重,因为身体的沉重会导致你的沉默心非常重,你一旦坐下马上就睡着了,而且身子非常沉重不舒服,也能导致许多的疾病。尤其作为修禅定者,一打坐他马上就起沉没之心,也就是掉举和沉没当中的沉没之心。所以,不能吃的太饱,三分之二饱就够了,再说吃得饱会导致肥胖也不好。但是太少了又会怎么样?太少了营养不足,营养不足就会身体虚弱。身体虚弱就没有力量去修炼佛法,没有力气去利益众生了。所以,不要过份的饱,也不要过份的饿,大概是这个意思。在许多佛经里边提到了吃饭的饮食结构问题,提的非常多,看起来我这种没有饮食结构的人一定要注意,真的是这样。包括《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也明确的一再提倡饮食结构问题,就是不能吃的太饱,也不能吃的太少,一定要吃的合适才对。不过我今天没吃饭,从昨天到现在没吃过饭,因为这也是为了达到身体轻一点,坐起就有点劲。所以,最好的办法是控制饮食的量,不能太饱,六分饱、七分饱这样。第一是服用饮食的质量。知道量,是第一个。量不能太过多。其次,不但要控制饮食的量,还要去掉不良的动机。因为你特别喜欢或贪欲食物,你就去吃,或者因嗔恨而吃,这是不行的。千万不要有贪欲和嗔恨之心。有人要问,吃饭还能有贪心和嗔心吗?贪心有可能有,但是嗔心几乎没有。不然!何者不然呢?这里说“不为胖骄傲”,大概有三个,是说“胖”、“骄”、“傲”。大概有三个。第一是什么?就是他在想,我通过吃很多很多的饭,一定要让自己的身体肥胖起来,强壮起来,变成天下无敌。心里这样想的恐怕是“肥”。为了达到这样的肥胖和强壮的目的而出现这种心,可能是“肥”。第二是什么?就是骄。他就想:“我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然后消灭我的对敌,或者敌人,一旦我有了强壮的身体就能把敌人给消灭掉”。这大概是骄。第三是傲。傲在这里怎么讲?骄傲的傲,这是什么?他就想:“我把身体强壮起来之后,就变得非常的美丽,或者非常的庄严,他人一看到我就能感到威摄”。就是有能够威摄他人,震住他人的那种作用,或者他人比不上我的这种作用,他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骄傲,为了骄,大概是这个目的。胖当怎么讲?胖可能是手和脚非常的粗,因此非常的有力气,骄大概是达到能够调伏敌人的这种作用,骄傲应该是达到能够温顺他人的那种作用。从这样的角度去讲,就为这三个目的。吃饭不能为这三个目的。那用来干什么?“但欲住持身”。我只是为了能够把自己的身体健康的住持下去,就是说长寿健康住持下去,修炼佛法和利益众生,不是为了伤害他人,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壮,也不是为了变得力大无穷,这些都不是,而是为了有一个好的身体,,然后在这个空间当中可以修炼佛法,是以这个目的而吃饭。下面说说不睡觉的问题。
睡觉是很重要的。我们做为一个人,晚上不能不睡觉的,但是,只要晚上你一睡觉,你活了八十岁,其中的四十年也就过去了,在沉昏当中就过去了,这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他在这个里边是怎么说的? “勤躯度永日,于初后夜中。眠梦犹存念,勿使命虚终”。勤躯度永日,就是整个白天都通过修炼﹑勤修来度日!勤修就是非常勤劳的修炼,欢喜的修炼也叫勤修,以这种方式来度过整个白天。晚上呢?整个夜晚可以分成三个部分,其中的上半夜和下半夜都应该在修善积德当中过夜而不要睡觉,中间的那一块就睡觉,尽管你三分之一的夜晚是在睡觉的,但也要存善念,念就是善念,所以,你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这是根据佛经而来的,这在佛经里面是怎么说的?佛经里面说白天三时,一般佛经里边叫天时,我们经常不是说六时吉祥吗?为什么说六时呢?昼夜就是六时,白天分成为三个部分,晚上分成为三个部分,昼三时,夜三时。我们前面说的无论是佛、法、僧﹑布施,持戒或者天那,每天要六念。六念,实际上是昼三念,夜三念,就是六念。佛经里说晚上的上半夜,就是说刚刚天黑到这个上半夜,这三分之一的时间当中就是以走动,或者打坐的方式来勤奋的修炼佛法,然后在整个晚上的三分之一的时间之后,到修行的殿堂外面去洗脚,洗完了脚之后就到自己的住处里边来,之后,把自己的右身放在地上,左边放上边就这样子睡觉。就像释迦牟尼佛涅槃的那样,以这样的方式去睡觉。然后腿上面放腿,完了之后还要心里想着:“我今天一天修善积德非常的好,明天我一定得要早早的起来修善积德,利益天下一切的苍生,我要速疾证得菩提果位,为此我要尽快的起来”。心里这样想着,睡觉将会很快的醒过来,有这个作用。并且,这个睡眠当中也不会被浪费,如果你带着善心去睡觉,整个睡眠都变成为善,如果你以恶习睡觉,整个睡眠都可以变成为恶习。在晚上的这个三分之二时间过了以后,就起来。起来之后在殿外走行,或者以打坐的方式去修炼佛法,在佛经里面是这样说的。晚上时间的规划是这样的,是指从天黑到天亮之间为限,或者整个昼夜把它化为两半,就是十二,如果二十四小时为一个昼夜的话,晚上就是十二个小时了。十二个小时再分三份的话,就是四个小时,应该是每个晚上睡四个小时左右。四个小时稍微年老的人能做到,年轻人可能做不到,因为他白天劳累,所以晚上睡的时间就长。不过对大人来说,四到五个小时的睡眠是足够的。
下面讲四无量的修法,四无量是什么?慈悲喜舍。“修行可长言,上有谁未入,能生梵世天,”大概是这个意思,首先这里讲的是什么内容?就是说慈是什么?大慈是愿一切天下苍生具得一切安乐及安乐因的心,这就是大慈。“悲”就是大悲。愿天下一切苍生永离痛苦及痛苦的因,这就是悲。喜是愿天下一切苍生具得人天之快乐,内心生起欢喜心。并且愿他们以快乐道到达永久快乐的果…
《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