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親友書講記 第四講▪P2

  ..續本文上一頁,女人是比較小,他們就這麼看的。當然,這種男重女輕的思想,無論是在印度,還是在咱們中國都差不多。但是印度似乎沒有像中國那麼過份,不過也差不多是這個樣子。印度最過份的是什麼?四個種姓的這種分別,那是非常的過份,但是這種種姓的差別在佛教裏面是非常反對的。男女差別的問題上,在釋迦牟尼佛的佛教裏邊無論是善男子,還是善女子,是不分等級的差別的。不過,還是要分比丘、比丘尼之差別。爲什麼要分這個差別?因爲他認爲呀!比丘和比丘尼之間,因爲本身自身條件的原故,比丘尼守起戒律來是比較難一些,比丘比較容易一些。再說比丘更堅強一些,比丘尼更弱一些。所以,從這個角度還是分一僧和二僧之說。而且,比丘尼的戒律多于比丘,另外比丘是不可以向比丘尼磕頭的,但是比丘尼必須要向比丘磕頭,有這個差別。這可能是當時整個社會的一種看法。所以,佛爲隨機調伏他人,如果不是特別過分的話,佛陀也會按照整個社會的習俗,不會破壞整個社會的這種看法。

  今天我說的這些,好像也不專門是給比丘講的,對一個家庭,對一個在家人來說,這些是很重要的,真的是很重要。你們一定要記住,作爲一個在家的居士,妻子一定要做一個賢妻良母,千萬不要做賊婦;丈夫應該做一個寬容的丈夫,千萬不要做一個沒良心的丈夫。如果你有了非常和諧的家庭,不管你修煉佛法也好,事業成功也好,你就會立即可得,什麼都會如願;要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相互不合,爭論不休,天天吵架,你哪有心思去考慮你的事業,哪有心思去修佛法?不會有的。所以,在座的諸位居士們,因爲你們是佛教的弟子,那麼應該聽從龍樹菩薩這樣的大德高僧的教化,要做一個賢妻良母,或者做一個很好的丈夫,不要做一個壞人,不要做一個自己給自己招來痛苦、難受和爭論不休的煩惱的人,這是很不好的。

  人與人之間以什麼樣的方式生存是最好的?相互關心,相互恩愛,相互幫助擺脫困境,相互不責備,相互寬容,相互順從,只有這樣方能使家庭和睦,使朋友之間也能和睦。只有在家庭、社會、朋友、單位都非常和睦的基礎上,你才能夠建立基業,才能很好地練佛法,才能事業成功。如果沒有這個基礎,你什麼都做不成的。你們不要以爲這些話不是很重要,作爲一個在家人來說,你今天不面臨這個,明天要面臨這個;明天不面臨這個,後天要面臨這個;所以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妻子,或合格的丈夫,這是十分重要的。說白了,我這樣勸你們,不但是對你們有好處,對佛教都有好處,人們會說:哎呀!學佛好啊!學了佛之後,家裏原來天天吵架,你看現在都不吵架了,家庭和睦了。真的是這個樣子,不是只對你們自己有好處,連對佛教都有好處,對弘法利生也有好處,對佛法永駐世間有好處。這是很重要,不要把這當作一個簡單的事情。

  第叁個大的內容是什麼?無論是在家人還是出家人,如何才能求得現前增上生的利益,和如何求得究竟決定善的利益的方法要分成爲叁個部分:第一、是共同的增上生的法如何修;第二、不共的殊勝法——決定善如何修;第叁、如何才能做到暇滿人生有意義。

  首先共同法如何修?要分成爲六個部分:咱們在平常的生活當中,第一是飲食。如何去看待我們吃飯、喝水,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這個東西。下面說的是爲了修禅定,一定要修兩個法。第一是飲食一定要有度。第二是不睡覺或者少睡覺。首先是飲食的問題,這裏說:

  受餐如服藥,知量去貪嗔。不爲肥驕傲,但欲住持身。

  第一是“受餐如服藥”。吃飯好比是吃藥,爲什麼要看作是吃藥?因爲吃藥的藥量是決不可以過多,也不能缺少的,必須適宜的藥量才能夠治好患者的病。如果藥量過多了將會有不良反應,如果藥量過少那就達不到治病的力量,必須要適合病人的藥量才能夠達到目地。同樣的道理,我們吃飯,千萬不要吃得太多,也不要吃得太少。吃七、八分飽就夠了。爲什麼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得太少?你吃得越多之後身體會非常沈重,因爲身體的沈重會導致你的沈默心非常重,你一旦坐下馬上就睡著了,而且身子非常沈重不舒服,也能導致許多的疾病。尤其作爲修禅定者,一打坐他馬上就起沈沒之心,也就是掉舉和沈沒當中的沈沒之心。所以,不能吃的太飽,叁分之二飽就夠了,再說吃得飽會導致肥胖也不好。但是太少了又會怎麼樣?太少了營養不足,營養不足就會身體虛弱。身體虛弱就沒有力量去修煉佛法,沒有力氣去利益衆生了。所以,不要過份的飽,也不要過份的餓,大概是這個意思。在許多佛經裏邊提到了吃飯的飲食結構問題,提的非常多,看起來我這種沒有飲食結構的人一定要注意,真的是這樣。包括《菩提道次第廣論》裏面也明確的一再提倡飲食結構問題,就是不能吃的太飽,也不能吃的太少,一定要吃的合適才對。不過我今天沒吃飯,從昨天到現在沒吃過飯,因爲這也是爲了達到身體輕一點,坐起就有點勁。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控製飲食的量,不能太飽,六分飽、七分飽這樣。第一是服用飲食的質量。知道量,是第一個。量不能太過多。其次,不但要控製飲食的量,還要去掉不良的動機。因爲你特別喜歡或貪欲食物,你就去吃,或者因嗔恨而吃,這是不行的。千萬不要有貪欲和嗔恨之心。有人要問,吃飯還能有貪心和嗔心嗎?貪心有可能有,但是嗔心幾乎沒有。不然!何者不然呢?這裏說“不爲胖驕傲”,大概有叁個,是說“胖”、“驕”、“傲”。大概有叁個。第一是什麼?就是他在想,我通過吃很多很多的飯,一定要讓自己的身體肥胖起來,強壯起來,變成天下無敵。心裏這樣想的恐怕是“肥”。爲了達到這樣的肥胖和強壯的目的而出現這種心,可能是“肥”。第二是什麼?就是驕。他就想:“我一定要把自己的身體強壯起來,然後消滅我的對敵,或者敵人,一旦我有了強壯的身體就能把敵人給消滅掉”。這大概是驕。第叁是傲。傲在這裏怎麼講?驕傲的傲,這是什麼?他就想:“我把身體強壯起來之後,就變得非常的美麗,或者非常的莊嚴,他人一看到我就能感到威攝”。就是有能夠威攝他人,震住他人的那種作用,或者他人比不上我的這種作用,他的目的可能就是爲了驕傲,爲了驕,大概是這個目的。胖當怎麼講?胖可能是手和腳非常的粗,因此非常的有力氣,驕大概是達到能夠調伏敵人的這種作用,驕傲應該是達到能夠溫順他人的那種作用。從這樣的角度去講,就爲這叁個目的。吃飯不能爲這叁個目的。那用來幹什麼?“但欲住持身”。我只是爲了能夠把自己的身體健康的住持下去,就是說長壽健康住持下去,修煉佛法和利益衆生,不是爲了傷害他人,不是爲了顯示自己的強壯,也不是爲了變得力大無窮,這些都不是,而是爲了有一個好的身體,,然後在這個空間當中可以修煉佛法,是以這個目的而吃飯。下面說說不睡覺的問題。

  睡覺是很重要的。我們做爲一個人,晚上不能不睡覺的,但是,只要晚上你一睡覺,你活了八十歲,其中的四十年也就過去了,在沈昏當中就過去了,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他在這個裏邊是怎麼說的? “勤軀度永日,于初後夜中。眠夢猶存念,勿使命虛終”。勤軀度永日,就是整個白天都通過修煉﹑勤修來度日!勤修就是非常勤勞的修煉,歡喜的修煉也叫勤修,以這種方式來度過整個白天。晚上呢?整個夜晚可以分成叁個部分,其中的上半夜和下半夜都應該在修善積德當中過夜而不要睡覺,中間的那一塊就睡覺,盡管你叁分之一的夜晚是在睡覺的,但也要存善念,念就是善念,所以,你無論是白天還是晚上都不要浪費自己的時間,這是根據佛經而來的,這在佛經裏面是怎麼說的?佛經裏面說白天叁時,一般佛經裏邊叫天時,我們經常不是說六時吉祥嗎?爲什麼說六時呢?晝夜就是六時,白天分成爲叁個部分,晚上分成爲叁個部分,晝叁時,夜叁時。我們前面說的無論是佛、法、僧﹑布施,持戒或者天那,每天要六念。六念,實際上是晝叁念,夜叁念,就是六念。佛經裏說晚上的上半夜,就是說剛剛天黑到這個上半夜,這叁分之一的時間當中就是以走動,或者打坐的方式來勤奮的修煉佛法,然後在整個晚上的叁分之一的時間之後,到修行的殿堂外面去洗腳,洗完了腳之後就到自己的住處裏邊來,之後,把自己的右身放在地上,左邊放上邊就這樣子睡覺。就像釋迦牟尼佛涅槃的那樣,以這樣的方式去睡覺。然後腿上面放腿,完了之後還要心裏想著:“我今天一天修善積德非常的好,明天我一定得要早早的起來修善積德,利益天下一切的蒼生,我要速疾證得菩提果位,爲此我要盡快的起來”。心裏這樣想著,睡覺將會很快的醒過來,有這個作用。並且,這個睡眠當中也不會被浪費,如果你帶著善心去睡覺,整個睡眠都變成爲善,如果你以惡習睡覺,整個睡眠都可以變成爲惡習。在晚上的這個叁分之二時間過了以後,就起來。起來之後在殿外走行,或者以打坐的方式去修煉佛法,在佛經裏面是這樣說的。晚上時間的規劃是這樣的,是指從天黑到天亮之間爲限,或者整個晝夜把它化爲兩半,就是十二,如果二十四小時爲一個晝夜的話,晚上就是十二個小時了。十二個小時再分叁份的話,就是四個小時,應該是每個晚上睡四個小時左右。四個小時稍微年老的人能做到,年輕人可能做不到,因爲他白天勞累,所以晚上睡的時間就長。不過對大人來說,四到五個小時的睡眠是足夠的。

  下面講四無量的修法,四無量是什麼?慈悲喜舍。“修行可長言,上有誰未入,能生梵世天,”大概是這個意思,首先這裏講的是什麼內容?就是說慈是什麼?大慈是願一切天下蒼生具得一切安樂及安樂因的心,這就是大慈。“悲”就是大悲。願天下一切蒼生永離痛苦及痛苦的因,這就是悲。喜是願天下一切蒼生具得人天之快樂,內心生起歡喜心。並且願他們以快樂道到達永久快樂的果…

《親友書講記 第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