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惡友。親近惡友,就是“敦親志”,把惡友當作自己最親近的人。爲什麼?,這些惡友的貪、嗔、癡、慢、疑的心非常的重,如果你經常的跟隨他們,他們可能很快就讓你學會很多作惡的事。行善積德好比是爬山,而作惡行惡好比是下山,你拉他上山難,他拉你下山卻很容易。比如你把一個朋友拉到山頂是非常難,除非你的力量遠遠的超過對方,否則在力量同等的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不過,他把你拉下山是很容易的。同樣的道理,讓你學會壞,那是很容易的,可是讓你學會好,那是非常難的。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去親近惡友。
第五,飲酒。因爲喝酒會招來許多的災難,招來許多貪、嗔、癡、慢、疑等煩惱,招來許多的是非,所以,千萬千萬不要喝酒。
第六,非時行。什麼叫非時行?就是夜行,晚上到別人家去,晚上在街道上走,這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爲。爲什麼?因爲別人完全可以把你誤認爲是小偷,你即使是個好人,是個正人君子,但人家可以把你當作一個賤人,當作一個做過許多見不得人的事情的一個人,這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如果沒有非常大的必要的話,最好晚上走動的越少越好。
這六個方面即能毀掉你的來世,也能毀掉你今生的名聲、地位和形象。所以,你一定要斷除這六行:第一,千萬不要去賭博;第二,盡可能不要到歌舞廳那些湊熱鬧的地方去;第叁,不要懶惰;第四,不要親近惡友;第五,不要去喝酒;第六,不要夜行。因爲這些會毀掉你今生和來世的一切善根。一旦行了這些,將來你證得七寶財的可能性就會大大的打折扣了。
第六個是什麼?對一切順緣要滿足。
求財少欲最 人天師盛陳 若能修少欲 雖貧是富人
這裏是說,你真的要想求財,那麼最大的財寶是什麼?就是少欲。什麼叫少欲?就是沒有非常強烈的貪欲。嚴格地說就叫做滿足,滿足才是最大的財富。這是誰說的?是人天師。人天師是誰?是佛祖釋迦牟尼佛,是人及天等一切的勝師。是人天之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既然如此,如果你能夠求得少欲之財,就算再貧窮,你也是一個非常富有的人。這裏還說,對過去的一切受用不用去想,因爲已經過去了。現在的問題是什麼?是對未來的一切受用,包括金銀財寶沒有強烈的欲望,也就是少欲。對于當下你已得到的東西,你也不會非常在乎。若你不是非常在乎的話,即使將來失去,你也就不會感到非常的難受和痛苦。沒有非常強烈的欲望,滿足于當下,那是最富有的。就算你沒有很多的金銀珠寶,你也是非常幸福的人,也是非常富有的人。爲什麼?我們需要財寶幹什麼?不就是爲了滿足于我們的心理?爲什麼要滿足心理?因爲我們老有許多的不滿足,“啊!我沒有了這個”,“我沒有了那個”,還有很多的不滿足。爲了免去這種不滿足,就會找許多想要的東西,來堵住這個不滿足。可是問題是你堵住了這個不滿足,他又會起那個不滿足。你有了一個東西之後,他又會起再另外一個不滿足。等你把人間享用的一切財富滿足了他,他就會爲人間不曾經有的某些個其它財物而發愁。總之,你只要是不能堵住這種不滿足本身的心理,就是拿多少錢,多少財寶,多少個房屋,多少個東西也無法讓他感到很滿足。所以,我們與其不斷地堵這個洞口,不斷地往這個洞口裏裝東西,還不如把這個洞口給堵住,堵住了就沒有這個不滿足了。我們現在認爲貧窮、認爲缺乏,並不意味我們生存不下去,也絕對不意味著我們沒辦法活,或者感到很狼狽。因爲我們老是滿足不了心,當我們有錢的時候,就想要權;當有權的時候,又想要名;當權、錢、名都有了,你還想要更大的權力、名聲、地位。總而言之,你永遠都不會滿足。既然如此,只要你能夠找到“滿足”這兩個字,那麼無論你用什麼辦法都是可以的。所以,貧富不在于物質的缺乏,而是在于內心的不滿足。因此,滿足是最高最好的財富。這就是說“求財少欲最”,最好的財是少欲。
前面所說的是有了滿足心理的功德,若沒有了滿足心理會怎麼樣?下面說:
若人廣求諸事者,還被爾許苦來加。智者若不修少欲,受惱還如衆首蛇。
是什麼意思?這是說,如果一個人得到了金銀財寶等等,廣求財富,以及事,按道理最後他得來的應該是快樂,然而卻恰恰相反。“還被爾許”加倍了痛苦。爲什麼反而加倍了痛苦?因爲你一旦有了很多錢,很多財富之後,無論是開始,中途,還是最後的結局,都是痛苦的。首先,你爲了求更多的財,不惜一切代價,包括你精疲力竭的努力,或者想盡一切辦法的苦思,這種苦思和身心之勞都是痛苦,是要付出極大的代價的。所以說廣求財和事,從開始就是一個痛苦的開始,因爲要爲此付出許多讓人無法接受的代價。中途,他擔心所求得的這些財保不住,又生怕這個財不能繼續擴大而要想許多的辦法,傷透了腦筋,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天天操心,都是爲了維護這些財富,確保這些財富能夠繼續增長下去。可是一切萬事萬物它一定會變的,你看春天,萬物生靈開始慢慢地生長,到了夏天開花,到了秋天結果,可是到了冬天之後,他一定要收回這一切——茂葉、花和果。也就是說,沒有一個樹木,沒有一個植物能夠一年四季如是的茂盛,能夠長期茂盛下去的是沒有的,一切植物都是這個樣子。動物也是一樣,一切動物,從母親的肚子裏面生下來,到長大,到衰老,最後一定會歸天的。沒有一個動物,沒有一個人最後不死亡的。同樣你所求得的一切東西從少到多、到穩固,到最後一定會失去的。沒有一個東西永遠不會失去的,這種東西是沒有的。這是一切萬事萬物的規律,最後你必須面對他的失去,有可能是死別,有可能是活別,有的是還沒死之前他就消失,有的可能是因爲你的死而離他而去,都有可能。總而言之,最後你一定會失去這一切的。那麼你失去當然有很大的痛苦,舍不得!所以,這種求財,無論是開始,還是中途,還是最後的結果都是痛苦的,沒有一個是快樂的。你的這個財富、權力、名聲越大,你的這個心思就越重,你的這個壓力就越大,你所付出的代價就越大,而你所受的這種沖擊也就越大。我給你舉個例子:一個小小的村長讓他下臺了,他不會因此而得癌症,這是不會的。因爲他覺得我這只是一個小官,一個小小的村長是什麼的呀?就算他辭職下臺,他也不會得癌症的,因爲他不會把這個官放在眼裏。可是當你是一個市長,或者省長,那可就不一定了。讓你下臺的那一天,可能就是差不多給你判了一個死刑。爲什麼?因爲你根本就承受不了這種打擊和壓力,因爲你爲此而付出的太多太多了,簡直是無法忍受的代價都已經付出了,你眼看著一下就毀掉了,能受得了嗎?是受不了的。比如說你丟了十塊錢,你不會因此而怎麼樣。一百塊錢也不會,一萬塊錢也不會,或許十萬、百萬也有可能不會。可是你真的要是失去了一個幾個億資産的企業,或者幾十個億資産的企業毀于一旦,受到意外的沖擊的話,你這個老板是招架不住的,因此而有可能喪命。爲什麼?因爲你付出的太多了,代價實在是太高了,所以你在心理上無法承受的。爲什麼呢?因爲得到的越多,所帶來的痛苦也就越大,萬一失去的那一天,痛苦就更大了。所以,你不要看他今天得的多,將來他失去的自然就更多,失去多,他就會承受不了,招架不住的。所以,障礙就會非常非常大。“還被爾許苦來加”,就是還會增加更多的痛苦。“智者若不修少欲”,反過來講,沒有這種貪欲的少欲者,他就不是這樣子。所以有智慧的人,若不修少欲就一定會深受那種苦惱。好比是首蛇,什麼叫首蛇?首大概是首級的意思吧。咱們佛教裏邊有許多的典故,說龍王啊,有九頭龍王,七頭龍王,叁頭龍王,一頭龍王。當然啦,頭越多說明它的地位就越高。但是無論它是有九頭,還是七頭,還是叁頭,還是一頭,這個頭是蛇的頭。這個頭有很多種說法,比如說藏傳佛教當中,認爲是在龍王頭上具有的蛇冠。而泰國,泰國也是佛教國家,他們認爲就是蛇,只不過是具有的蛇頭多少不同而已。但是按傳說來講,每個頭上都裝有如意寶,你可以這樣理解,這個龍王因爲有九個頭,它爲了保護每個頭上的寶貝,它就會傷心而痛苦,頭越多,它就越痛苦。另外一個解釋方法就是說頭上長九個頭,因爲每個頭都有痛苦的,所以頭越多,它就越痛苦。雖然頭越多,地位越高,但頭越是多,痛苦也就越多。
禀性抱怨如殺者,欺輕夫主如男偶。
縱使片物必行偷,宜可棄茲叁賊婦。
意思是說妻子當中有叁種最可惡的女人。第一種是:“禀性抱怨如殺者”,她不守做妻子的本分,還出去找其他的男人,並且爲其他的男人,殺自己的丈夫,如同一個殺者。第二種是:“欺輕夫主如男偶”,輕毀、辱罵、歧視自己的男人,自己好比是大權在握的女王一樣。第叁種,好比是一個小偷,能偷什麼,就偷什麼,哪怕是小東西也從家裏往外偷,何況是大的,哪怕是好的飯菜她也想偷偷地吃,也就是“縱使片物必行偷”,就是說無論是大,還是小的東西一定會偷。“宜可棄茲叁賊婦”,具有這叁個缺點的賊婦,宜應把她早點棄掉,宜早離開她。那麼反過來對男人也應該是這樣,差不多,沒什麼區別。那如果不能跟這種妻子親近的話,應該親近什麼樣的妻子呢?他說:
順若姊妹慈如母,隨從若婢伴猶親。
如茲四婦宜應供,應知此室號天人。
應該親近什麼樣的妻子?就像是姐妹一樣的愛戴,如母親一樣慈愛,如奴婢一樣的順從,如親屬一樣的想盡一切辦法爲你排憂解難,這樣的妻子,應該把她當作神仙一樣來供她,或者與她相伴。這大概就是作爲一個所謂妻子的標准。對妻子而言是這麼講的,反過來對丈夫恐怕也是這個樣子。這裏說的是我們的家人,在這裏面打的是一個妻子的比喻,無論是妻子還是丈夫恐怕都是這樣。這個裏面說的是妻子,因爲古代的人,往往男人大…
《親友書講記 第四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