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修行者的一日▪P2

  ..续本文上一页便告诉自己:“是该去买东西的时候了。”这些由于“想”而留下的痕迹,就像消失在地面上的泉水,时间到了便又冒出地面,重新汇集成流。

   随着同一种行为的重复发生,它于我们心中留下的印记,将逐渐地形成一种无法动摇,而且带着强制性。酒精对于人体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一个人第一次喝酒时,他一定感到不舒服,更会觉得呛人及全身火辣。如果这个人持续每天喝一点酒,第一次不愉快的印象将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便是一种喜悦与满足。总之,习惯之后,这个人便会认为酒实在很美味,最后到这习惯根深蒂固时,已是无法改变了。而它产生了什么?这种日复一日的习惯,已在精神上烙下愈来愈深的印记。同样的过程,正确的精神生活在心里所烙下的痕迹,却是正面的,有益的。通常在开始学习掌握一项好的习惯,并不是很容易。然而,慢慢地,一步步地做,渐次地要求自己,我们会发现愈来愈容易,并得到很大的喜悦。记得:当我们的精神和佛法放在一起时坐禅便是在修法;而不坐禅时亦是在修法。于内心获得良性的、正面的印记是十分重要,而且必须不停的建立;今天修行,到了明天便放在一旁的做法,是行不通的。要坚固一项好的习惯,必须要有规律及有毅力,如此几个月或几年之后,我们会了解,我们的不良习惯在减少,同时好的本性会如同花朵一样绽放开来;有了如此的观察与了解,我们必须于此道路上持续前进,直到成佛。

   经由负面行为所留下的记忆,并不是无法医治的,我们可以藉由忏悔来摆脱,使负面的印记成为中立性;果报将不会发生。缺乏忏悔、反省,负面印记将每日增大加深。即使今日我们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恶行,但如果我们不立即发现并忏悔,小小恶行在我们心中留下的刻痕,将与日俱深。这有一点像钱摆在银行,每天会生利息一样,能在我们需要时,给予极大的助益。

   如果我们不能稍加留心,好的行为所留在心里的良性印记,也能被抹减掉:如果我们对众生从没能供奉及布施的话,生气、忿怒或其它不良的情绪反应皆能消灭掉善行所积的功德。布施、奉献及回向,不仅能保护已有之功德,更能让它日日增长而不流失。(注七)

  第五节 从[相对]到[究竟]

   正因为我们无法超越相对性真实(俗谛),而使得存在于善业、恶业及苦、乐之间的因果关系,继续支配着我们。身为初学者,我们无法立即证悟到究竟真理(真谛)。因此我们的修行,必须面对这[相对性真实]。当我们若能在这[相对性真实]的生活中,采取一种正确的姿态,摒弃一切的不善,我们心中会发展出一种能自动引导至证悟究竟真理的能力。因此善用这二元[相对性真实],便能逐渐打通通往究竟的大道。

   初学者若一开始便着手进入[空性]究竟实相的禅修,那只能给自己一道窄门,因此必须以[入世]的生活,做为修持的着路点。之后,内心的开发,将自然地把我们领引到一个于两种修持相互平衡下所达到的阶段:一是禅修及对空性的理解,另一是指于世俗中,身、口、意三方面行为之修持。接着愈深入证悟空性,愈能使已失去重要性的身、口、意,藉种种修行而激发出力量。

   对于我们初学者,仅靠着禅修空性,是非常困难的。禅修必须依赖我们的身体、言语、思想上的行为,及弃恶从善的力量这两者的积极配合,这也正说明每日修行的必要性。

  第六节 必然的改变

   凡是跟随佛陀教法的人,一定发觉,他们在行为、言谈表达及思考方式中,有着显著地转变。倘若无此转变,即使穿过佛法的大门,让法教在我们心中留下愉快的回忆,我们却将无法采收到硕大的果实。

   我们可以将一块黑布放入红色、黄色、蓝色或绿色的颜料中,但黑布永远变不成红布、黄布、蓝布或绿布,我们只是在浪费时间,而不会有任何改变。这也正说明,如果我们自身没有产生任何转变,这便是缺乏修行或修行不足的信号。

   反之,当我们将一块白布浸到颜料中,白布便改了颜色。譬如浸染到黄色颜料,它会变成一块光鲜的黄布。即使色染得不够周全,也不会仍是一整块白布,至少染上一些黄斑点。同样对于我们精神上的修行,如果色染得周全,我们便可能于此生觉悟解脱;万一,即使我们达不到这理想中的结果,也必须至少有些许的转变:这便是相较于皈依前,我们的言行会些微地向善,我们的心灵应附着较少的恶意、贪婪,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善意、知足、慈悲及忠诚。

   我们应像白布一样可以着色,而不应像块永远变不了颜色的黑布。为此,每日修行是责无旁贷的。

   注一:显经是指记录佛陀对大小乘所施予的法教经典,密续集结了金刚乘的教法。

   注二:法(Dharma):通往解脱的精神道路。

   注三:[相对]与[绝对]二相,便是[俗]、[真]二谛。

   注四:心的存在形式指的是[真实的本质],它超越了由[主体]、[客体]二元观念所造成的幻相。

   注五:相对性的真实(俗谛),涉及到现象的存在形式。绝对性的真实(真谛),涉及到真理的无相。

   注六:我们必需更广泛地理解[业]这个字;它不仅指肉体上的行为,也包含了言语及意识思惟。意思是一念生起即是造业,一句话语亦是业。另一方面,此[业]不作必然引导至另一目的解。同样以慈悲善心及守护生命为动机,而祈祷、持咒、冥思禅坐,皆是善业。

  注七:善行之功德回向,是指我们希望此善行所生之潜在善因,能利益到一切有情众生。

  第二章 一天中的修行步骤

  第一节 早晨之修行

   一、晨起的第一个念头

   为了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完成晨间修行,我们必须比平时早十五分钟起床。(注一)

   醒来之后,我们让自己坐在床上,以禅坐的姿势,放松身体,然后思惟:

   愿诸有情自轮回的床上醒来。(注二)

   轮回、苦皆似床一般:因果、业缘、情欲、妄想便像在轮回的床上,演出无止无尽的梦。所以于每日晨起时,坐在床上,于心中祈祷一切有情皆能于业缘、情欲及无知中出离,也能于正知中醒悟。

   愿诸有情皆能证得智慧身。

   于因地中,凡诸有情于自心中皆具佛性,皆是觉省的;故此我们祈愿这潜在的本心能于诸妄想、业缘所覆盖的梦幻中解脱出来,也愿诸有情能速得证智慧身,达到究竟觉悟。

   在可能的范围内,我们以高昂的声音大声念诵上述的祈愿;若不行,则于心中默祷亦可。

  二、呼吸练习

  1.排出残留的气。

   我们还是坐在床上,保持禅坐的姿势,双手握拳置于两膝上,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在吐出气的同时,将十只手指头张开,此时手还是置于膝上不动。吸气时必须注意,起头时要缓,于中间时渐渐加强,结尾再变弱。仅管我们是以鼻子来排气,但在呼气的同时,仍要观想气由嘴及鼻孔排出。观想一切自无始以来的恶业,于心中纠缠不休的爱欲、无明的面纱等种种毒障皆化为黑色的气,自鼻、嘴及毛孔排出,并消失于无远弗是。

   接着我们深深地吸气,同时并将双手握拳,观想十方诸佛菩萨的慈爱化成五色光芒(白、蓝、黄、红、绿。)自我们的笔、嘴、毛孔进入身内。

   于上述呼吸法及观想要领,我们重复练习三次。

  2.心气不二

   在排出体内残留的废气之后,我们将呼吸回到自然状态,不要分心,放松,将意念全摆在呼吸上,让心与气合为一体。

   如此我们照这样做七次呼吸。

  3.金刚乘中“气”的净化

   如果我们有受过灌顶,我们可以接下去将嗡、阿、吽三音节与呼吸结合在一起,这三音节包含一切咒的本质,及十方诸佛身口意的示现,也包含了我们所受灌顶的精华。

   在我们吸气的同时,观像一道白色的光进入我们的身,并将心中默诵“嗡”音,于吸气饱满之后,观想,我们的心、胸之中充满了红色的光明,此时于心中默诵“啊”音。

   最后将气吐出,并观想所吐出的气化为蓝色的光明,于心中默诵“吽 ”音。

   如此反复观想默诵三次。

  三、心的定位

   在下床之前,我们必须将心放在正确的方位上,以迎接及面对这一天的到来。我们将尽最大的可能来修持,并想:

   “今天,从现在起至晚上就寝前,我努力完成一切善,并抛弃一切恶,为了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解脱,我们将于心灵上努力修持,决不舍弃。”(注三)

   我们不要去想如此的修行会带给我们自身什么好处,倒是我们将发展出一些优点、长处,这些于心灵上的变化,可以让我们减轻别人的痛苦,并引导终生觉悟,它是最真实、最究竟的快乐。

   重要的是,面对新的一天,我们必须给我们的心一个冲力,并时时巩固我们于早晨所作的誓言,使我们不致于时间流转中有所忘失。

   我们思惟:

   今日我避免以身犯过,

   今日我避免以语犯过,

   今日我避免以意犯过,

   今日我努力于有益之行,

   今日我努力于正言及善语,

   今日我努力于为诸有情滋养善心。

  四、盥洗室--净化之所

   如果我们接受过金刚萨垛法的开示,或只是知道如何修持此法,在我们盥洗时,同时依照下列方法作观修:

   观想金刚萨垛在我们面前化现,从他清澈明净的身中流出光明的甘露,洗净我们内外的心身。同时他净化自无始以来,身口意的业障。我们可于观想同时念诵长的或短的金刚萨垛咒。

   在盥洗完毕之后,我们便观想金刚萨垛化为光,融入我们的身内。此时,他的身口意和我们的身口意合为一体,让我们的心住于无念。

   如果我们不了解如何观想金刚萨垛…

《修行者的一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