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桌前晏坐片刻,我们可依下列之程序,再简短地修习一次四臂观音禅修:
1、念诵皈依文
2、念诵六字大明咒百遍或更多。
3、晏坐入定。
4、回向。
二、一天的总结
接着我们必须对今天做一番反省及总结。
如果我们犯了错事造了恶业,就要忏悔,自我谴责并希望:
“愿我明日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我们做了善行积了善业,便把诸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使其能早日解脱。
三、祈愿往生极乐世界
我们接着做一段简短的祈祷,愿我们能往生极乐世界。
嗳 玛 霍
哦擦尔 桑杰 囊哇 他耶 倘
无量光佛妙难伦,
耶速 秋喔 突克杰 千波 倘
右尊大悲观世音,
元突 森木巴 突千 託不南木 拉
左为大力大势至,
桑杰 强森木 巴克美 扩尔吉 郭尔
环拱无量佛菩萨。
喋吉 哦擦尔 巴克都 美巴 宜
但有无量之妙乐,
喋哇 间谐 洽威 兴康木 帖尔
此即净土极乐国。
达克尼 迪涅 策培 秋尔玛 他克
愿我命终随即能,
皆哇 贤吉 琶尔玛 却巴 如
不生他界为断障,
(绝不往生他界)
帖如 皆涅 囊帖 暇尔通 修克
生彼亲晤弥陀面。
帖给 达克格以 闷浪木 大不巴 迪
我今如是发愿已,
秋克究以 桑杰 强森木 汤木界 吉
十方一切佛菩萨,
给克美 竹不巴尔 钦吉 拉不都 梭尔
无碍圆成祈加持。
大呀他 边杂 知以呀 阿哇
波达 那耶 梭哈
四、供品之清理
我们将早上供于杯中之水倒掉,并用净布擦拭,再将供杯倒置。
接着如早上一般,我们做三次礼拜,并诵持咒语。
五、就寝
姿势:
采狮子座入睡,侧右胁而卧,右掌托颊,双腿伸直,左手置于左腿上;这是佛陀涅槃时的卧相,以此姿势入睡,利益是十分广大的。
观想:
一、观想佛陀,喇嘛上师或本尊立于吾人之顶轮上,做如下之思惟:“明日,于几时,我们将起床继续修行。”随后吾人以此虔敬之心入睡。
二、也可观想喇嘛上师,(或是佛陀、或是本尊皆可)身体明亮发光,大小如拇趾一般,放光住于吾人心轮处,以此观想入睡。(注九)
注一:我们会认为一刻钟的时间可能无法满足以下的修行念诵;实际上习惯之后,一刻钟足够有效地完成它。
注二:轮回:无法自主之因果循环;其意是在世间,诸有情于各种轻重痛苦之环境下,死而后生,生而后死,永无止境,而脱离轮回即解脱。
注三:这几行并不需要念诵;它指出必需于一天的开始,给自己的心一股向善的推力。
注四:三宝是指:佛、法、僧。三根本是指:上师、本尊及护法。
注五:如来(梵文:Tathata)意为来去自如,了悟诸相之本质,不再为外相所欺骗。
薄伽梵:意为“出有坏”,谓出离忧苦;指具有六功德,坏灭四魔的佛世尊;而除魔意指战胜内在的敌人。
注六:有各种形式的皈依文,行者可自行选诵。
注七:本尊(Yidam)是以觉醒的净光示现,行者藉由灌顶、禅修及持咒来奠立他们之间的联系;如观世音菩萨是一本尊,他以多种形式示现。
法(Dharma):法教。
僧伽(Sangha):分为两种,一是所谓的圣僧(已成就之罗汉、菩萨等),另一是俗僧(包括未成就之声闻、缘觉)。
勇父(Daka)、空行(Dakini)、护法(Dharmapala)三者合称智尊,他们象征开悟者的某些特色,分担扮演护卫法教或信差的工作;类似于基督教的天使。
注八:此处所指的净土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净土。
注九:心轮不是指肉体的心脏,而是精神于身中之所在处,它位于身体中轴线之中心。
第三章 不同情况的修持
第一节 快乐之时
在一天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微小、但令心喜悦的事,如果我们不以精神修持之态度来面对,它们将无所用处。相反的,如果我们知道如何将它们融入于修行之中,它们便能产生新的善业善缘。但是如果仅知汲取幸福,而不知如何做利用的话,将不会累积任何好处。快乐及幸福是过去善业之果报,这是一份好的潜力;但是若无法将此潜力再加强,它会被用尽。这正如同我们吃水果一样,吃完了什么也没剩下。所以要将喜悦及幸福做为一种精神修持,我们必须思维这些好的果报不能仅让自己拥有,还要回向给一切众生。这正如我们将正在吃的果实之种子播撒出去一样,在不久的未来,它们将结出美丽的果实。藉由回向,我们潜在的喜悦及善业将永不枯竭,现在善报之喜悦及幸福仍将是未来喜悦及幸福之源泉。
当我们高兴时,将心中的喜悦回向:
“愿欢喜布满了虚空!”(注一)
当我们生理上或心理上觉得舒畅适意时,这无论是外境所带来的喜悦或我们完成所处理的事务,皆必须注意到或希望一切有情能体证与我们一样的喜悦。
如果能够的话,我们可以藉着以“自他交换”观想来帮助上述的思维:观想我们所呼出的气皆是白色洁净之光,遍撒每一众生令其得到与我们相同的喜悦。
此外,我们的幸福及喜悦,不应只是一种虚妄的满足或执著;必须记得:这些幸福与喜悦皆是过去善业之果实,它们皆会逝去及梦幻,不是永久的。
第二节 痛苦之时
在痛苦之时,如果不藉此痛苦做为精神修持之支柱,情况将更加恶化到令人无法抗拒,并无法承受其所带来之忧虑与焦躁,毕竟痛苦并非吾人所能避免的。
将痛苦融入日常修持中,将可得到两种利益:
一、痛苦及忧虑会不再那么重要,并因此渐渐减轻。
二、思维于自身承担众生之苦,我们将生出广大之悲心。
当痛苦时,我们承担这份痛苦并思维:
“愿此世界之苦海能枯竭。”
自省:
“我现在所受之苦,皆是过去恶业所成之果;此苦是无常,在恶缘枯尽之时此苦将尽。
我非唯一受苦者,一切有情皆在苦中、痛中忍受一切艰难及失败,他们所受之苦远胜于我。
其实,众苦无量,我苦尚堪忍受。愿我能替众生受诸苦。”
同样地,我们可利用自他交换之观想,思维由我们自身吸入一道黑光,藉由黑光,我们承担众生之苦。
此外,若有人于一日之中不觉有乐亦不觉有苦,则此人可跳过此节之修行,但事实上却无人能如此。
第三节 病时
当我们生病之时,做如下之思维:
“我今所受之痛苦,是我于过去造就之恶业所结之苦果。我自当承发这个责任。余诸众生所作恶业更甚,所受之苦皆胜于我。愿众生之苦、病皆融于我身,也愿众生皆离病解苦。”
于思维之同时,作自他交换之观想:观想吾人吸入众生病苦所化成之黑气,接着呼出白色光明之气回施给一切众生。
常常,我们可以意识到:疾病的经验仅可能是对“心的存在”无法体悟,而造成错误的感觉。在实相中,“病”并不存在。生病时,就像在梦里,而我们所感到一切生病所带来的苦楚,只在此梦中;梦既非真,病亦是假。
我们亦可观想三宝所在的喇嘛上师,立于我们患病之器官部位,全身放光,有甘露自其身流下,洒于患病处,令我等减轻痛楚。最后,如果我们懂得修法,可以祈请药师佛,并持诵其咒语,令我等减轻痛楚。
第四节 于一些小状况时之修持
于日常生活中,面对许多不同的场合,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适当的态度,使其能滋润我们已趣向菩提之心灵。
这些思维的培养,佛陀曾亲自教示于显经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祈愿文牢记并运用:
当我著衣时:
愿我能著上谨慎及羞耻之衣。
当我系带时:
愿我也系于圣行及戒愿之带,永不离背。
当我启门时:
愿我亦能启开甚深证悟之门。
当我开门时:
愿我能永闭下三涂之门。
当我行路时:
愿我正于觉醒路上直行。
当我乘马(乘车、或其他交通工具)时:
愿我正乘于精进奔驰之战马上。
当我涉水(行于桥上、或乘于船上)时:
愿我越度轮回苦海。
当我顺坡登高或行于楼梯时:
愿我正攀登于解脱之道上。
当我到达目的地时:
愿我到达涅槃之城。
当我会晤上师或了不起之人时:
愿我所遇,所跟随者是位完美的上师。
当我亲见三宝示现时:
愿我能生于佛净土。
第五节 食肉之时
食用被杀动物之肉,是一项非常不好的业因,所以能不吃肉是最好的事。
但总是因环境的不允许,我们无法避免食用肉类食物;可是最起码我们应避免为食用而杀生,不订购活的动物,使其不为我一己之贪而遭杀害。
我们于肉铺商店所购买的肉品,是来自为供应一般须求而宰杀之动物,这不同于我们个人所直接订购宰杀的肉品。食用此类之肉品仍有恶业,但较前者轻些。
当我们食肉时,必须将我们的悲心置于此遭杀食之动物身上,念诵佛号,观音菩萨心咒或其它咒语(高声诵持或心念),并向所食用之肉吹气,愿此时此动物自下三界解脱,并得往生极乐净土。
如此做的话,不仅对此动物有所帮助,并减轻我们因食肉所造之恶业。
第六节 电视
佛陀对此主题并没有明确的阐述,毕竟在他的时代里电视并不存在。然而今日在西方,大部份的人皆在电视机关消磨许多时间。
适度的观赏是无害的,但反之如果耗于电视的时间太多则会造成下列危害:
一方面,浪费太多时间。在电视机前度过两个小时,这段时间正是我们可以拿来专注于修法,用以储存内在的善业;或也正可以这两个小时来做有利的运用。再不然小眠一下或静静地休息,皆比在电视机前浪费时间要来得有益。
另一方面,电视节目会伤害我们的心灵,我们已经习惯大量而繁杂的思考;供给大量的资讯,各式新知,及怪诞的想像,于我们的心灵,只会扩大我们的思流,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和平宁静及幸福。
对于修法者而言,能不看电视是最好的,或者只花极少的时间。
然而,在偶尔观赏电视之时,以更多的衡量标准来进行,并力求将所观之节目做为如修法时所观之物,同时应用下列之方法:
供养:
当我们从电视上观赏到美丽的景色,花朵、山峦、大海、各形各色之…
《修行者的一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