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P4

  ..续本文上一页心识所依之柱。远离种种攀缘、远离种种贪执、远离种种计量之分辨,舍弃一切造作、破立、取舍之勤作,三门无作自然平等而住。如是,觉性将于三时分别念之牢狱中解脱出来,并袒露出极其赤裸,而又明澈的觉分。

  

  如此之觉性赤裸了然,不可说!不可说!其体性空,自性明,明空无二,它是远离偏袒,三时无有变迁,于攀缘、贪执中超脱,远离上下中边之无作原始大本性,即使成百之大智者,成千之成就者前来,也无法动摇内心中除此之外别无所住之确断。清澈、明晰,广大无边,明空不二的状态得以生起,这就是所谓的“自性本觉”。

  

  剥去了执取之觉受之糠皮,便能显现出赤裸的智慧本觉。

  

  如上所说,乐、明、无念三者,无论哪一个显现并且对其执取、追随的话,具有执取之觉受之糠皮,都是不能够得以剥除的,而应知此为误入了歧途之中。亚科夏扎仁波切在其口传中说:

  

  要获得本觉之智慧,就应该从执着于乐、明、无念三者任意一者之执取心,或具执取之觉受之糠皮中剥离出来。就如同要将肉中的黑色肉疙瘩清除一般。

  

  如是,剥除了具有执取之觉受的糠皮与三时之错乱分别以及昏沉、迷糊、蒙昧三者等之糠皮后,所显现的本觉智慧,乃为空明的、清明的、广大的,具足清、明、广大之赤裸觉分。

  

  此即所谓“断除生死迷网之窍诀”。

  

  综上所述,或者,心执于一切全无的断空的状态,而无法从无色界中超越出来,因此无法断除生死之迷网;或者,仅仅护持于单明之明分,若心执于此种状态的话,就无法从色界超越出来,而仍就落人到生死迷网之中。总之,此二者乃为以意识分贪执二取之觉受,为阿赖耶识之界中掺入了二取细微之力而落入了杂染,从而无法于生死网之牢笼中获得解脱。因此,拔除贪著二取之心识所依之柱,则能现前觉性明、空、离言之本来状态。

  

  其中,所谓:“阿赖耶识之界中掺入了二取细微之力。”一句,应以何种句理来予以理解认识呢

  即使现在不能以分别念各个予以确定而获得认识,但在修持瑜伽道之经验的基础上,只要持续修持平等住,便能逐渐获得体悟。在获得体悟之时,剥除了一切糠皮之后的赤裸觉分便可现前,这就如同旭日东升一般,一切的黑暗都将被一扫而光。否则,二取之力非常细微,很难直接将其讲清楚,因为其并非粗大之执取分而非常细微。

  

  三、如同虚空平等性窍诀

  

  如是,远离伺察觉受之各种虚妄的本觉,如同脱壳精米一般,应以法性的自然自明来对其进行辨认。

  

  如上所述,伺察觉受的虚妄之相多种多样,而不管乐、明、无念之三种觉受如何显现,均为伺察觉受的虚妄之相。例如:乐受如同暖气,明受如同天明破晓,无念如同波浪不生之大海。因此,执迷于此便不能从三界之中超脱出来。又如,迷失于乐受则为欲界,迷失于明受则为色界、迷失于无念则为无色界。还有,乐受如暖气,舒适得无法离开;明受如破晓,有苦、乐二种觉受;无念如波浪不生之大海,亦有苦乐两种之觉受。

  

  总之,乐、明、无念和如同掉举分别以及沉、昏、昧三者等的种种觉受皆为虚妄,而远离此虚妄的觉性,就如同脱壳的精米一般。所谓的脱壳精米指的是从糠皮中剥离出来,而呈现出赤裸、精纯的米粒。远离伺察觉受之各种虚妄的本觉,如同水晶球一般,清澈、明晰的赤裸觉分,具备自然、自明之性质,以此来识别觉性是十分重要的。

  

  只是认识自性本觉还远远不够,而应于此状态之中串习,使住分达到稳固。

  

  如上所说,只是认识自性本觉或只是了知觉性还远远不够,而应于这样的状态之中进行串习,使住分达到稳固,而后需要达到娴熟的地步。

  

  如云:

  修非为主串为主,

  此获精通修之胜。

  亦如晋美朗巴尊者所说:

  识本觉于此不串习,

  如分别敌所挟战场婴。

  还有偈文所言:

  不闻何以知,

  不知何以修。

  

  又如《华严经》中所说:

  

  如同耳聋之乐师,他人闻乐生欢喜,自己何也无所闻,于法不修与此同;如同娴熟之船夫,虽使众人得救度,自己溺水死于此,于法不修与此同;如同口渴多痛苦,虽然于水见与闻,口渴之苦无法消,于法不修与此同。

  

  心识自然安住,以正念恒常不散而作护持非常重要。

  

  如上所述,心识自然安住,以正念之流持续不断、不散而作护持非常重要。

  

  以此方式,于四威仪之中恒时以正念遥照自心是否被掉举散乱,或被错乱之力所转而丢失了本觉,并于正念之流不断,无有散乱的状态中护持自性本觉十分重要。

  

  如是护持之时,或生一切非有之愚夫无念,或生胜观明清分之通透无念,或生有执乐受,或生种种有执明受。

  

  如上所述,在修持之时会出现各种不定的苦受与乐受等,如云:

  

  瑜伽觉受无不显,夏日草甸无不生。

  

  如是护持时,可能出现各种不定的觉受,而且不可能于这些觉受之上常住不变。如云:

  觉受如薄雾般而消散。

  

  如上所述,或生一无所知的愚夫无念。所谓愚夫即愚痴之人,“愚夫无念”似乎无法理解,在此应理解为于本觉之上,清澈分与明晰分明没有现露的,住于迷迷糊糊、浑浑噩噩的状态。

  

  或生胜观明清分之无念,通透的、清澈的、广大的、空明的觉分得以现前。如此生起的通透之觉受为圆满之觉受。

  

  或生有执乐受,此为出现于末那识之上的特别舒适的觉受。这就如同获得诸多财产受用,与听见合意悦耳之雅言等顺缘而显现的乐受与喜受。对此,亚科夏扎仁波切说:

  

  有如牧民获得酥油与奶渣,亦如农民获得糌粑与烧饼,以此缘而生起乐受一样。

  

  或生种种有执之明受,生起清清明明的,就如同房屋内外无碍一般之显相,亦生起如内外明澈能见鬼神之显相,也生起如知晓他心一般之显相。

  

  或生清明无垢离执之觉受,或生粗重不悦之觉受,或生细柔悦意之觉受,或生猛烈分别后欲放弃修习之觉受。

  

  如上所述,或者生起清明无垢,犹如毫无染污的清澈的水一般,而现前具此清明之觉受的,远离专缘执著之本觉。如晋美朗巴尊者所说:

  

  法身无暇如清水。

  

  或者内心生起错乱浮躁的粗重觉受,若贪执于此的话,便会出现心中不快与心疼等不悦甚至快要癫狂之觉受,甚至还会出现心神不宁、忐忑不安,如同疯子一般之觉受。

  

  或者出现细柔之觉受,并且出现如同能于此状态上长时安住般的悦意乐受。

  

  或者在护持觉性之时,分别念来势汹汹,如洪水之波涛一个一个接踵而至,尾随于此猛烈的分别念后的,便是无法获得本觉而欲放弃修习或是舍弃修习之觉受。

  

  或者生起不分清明与昏昧等染污的种种觉受,此乃因无始以来种种串习之分别与业风之浪涛无法掌控,故决定生起。

  

  如上所述,或者对昏昧分与明清分二者之差别不作区分,剩下的就如同混沌之物,而生起就如同不知区分本觉与阿赖耶二者的,中庸行舍等的垢染一般的觉受。如此,种种觉受不定而生。

  

  从无始以来到现在,我们在轮回之中流转,于此期间,无时无刻不在串习各种惑乱幻像与不良习气,而使内心之不良习气如纸卷一般无法恢复本来平整的样子,从而生起定与不定等种种分别妄念与业风之浪涛,高涨泛滥,无法限制,难以掌控。而在此时,不应该做任何破立,不做任何取舍,没有任何希惧,没有任何疑虑,舒缓松袒地自然安住。不论生起何种苦乐的觉受,都应对其放下一切的贪执,放下一切追逐,不行任何对治,自然松袒而安住,至关重要!

  

  所谓:

  业之投射极迟缓,

  苦乐种种方才显,

  不用迎接与自满,

  不必失落与畏缩。

  

  如此偈文所述:无始以来,业力之各种投射非常缓长,不管现在各种各样的苦乐幻象如何显现,都不要作任何的进取追随,而应舒缓松袒地自然安住。

  

  此外,无论分别念如何显现,不可对其进行压制,就如同不可能把大江大河的水流截断一般。也如同杀觉热①一样,倒下一百起来一千,以致最后杀得遍地都是觉热军。想压制分别念是压制不了的,反而会招来八万四千种烦恼的汹涌横流。因此,只应该舒缓地、轻松地、自在地来进行修持。

  

  如同,于远行路途中当遇见各种悦意与险恶之境,无论何者显现均勿专执,而应护持自道。

  

  如上所述,如果要走路去拉萨的话,无论心里如何急切,也是不可能一天两天就能到达的,而应一个月接着一个月慢慢地走才能到达。在如此的长途跋涉的过程中,行者将会经历到种种悦意与险恶的历程,需要攀登陡峭的高山,需要翻越高耸的山峰,需要穿越广袤的草原,需要整日整夜地挨饿,需要整日整夜地受冻。如果不翻山越岭,跨沟涉水,经过种种困苦、艰险的话,是不可能到达拉萨的。同理,护持瑜伽士之见,而欲到达佛地的话,需要经历各种觉受,苦受、乐受、无念之觉受、清受、明受、不净之觉受、贪执之觉受、无贪之觉受、执著之觉受、无著之觉受、悦意之觉受、不悦之觉受等等。

  

  如是,各种觉受无论怎样显现,都不要特别地去执著,而应守护本觉空、明、离言之自道,以猛烈的信心与恭敬反复地来祈祷上师。如云:

  

  恭敬信心显现时,本觉自生明无碍。

  而后,将自己的心与上师的心合二为一。

  

  如果不能够恒常护持而进行修习的话,是不会生起任何苦乐之觉受的。如果能够恒常护持的话,空、明、无念之觉受及其各自粗、柔二种等的不同觉受,都会不定生起。

  

  无论生起何种觉受,都不要对其进行取舍,也不要特别地执着,而应护持本觉自道。这样,不懈精进的话,种种体悟将逐次生起。例如在去拉萨的途中,即使…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