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P5

  ..续本文上一页遇到艰辛、饥寒、冷热、苦乐等种种遭遇也不懈努力的话,最后是一定能够到达拉萨的。

  

  特别在没有串习之时,各种分别念如火一般,生起炽燃、摇摆之觉受。此时,不必烦躁,而应松紧适中,不舍正念,持续护持,而后便可逐步生起“得受”等诸多后续觉受。

  

  如上所述,在做初业行人的阶段,会生起种种苦乐之觉受。尤其在没有串习之时或是在串习未能达到娴熟之前,将会生起各种好坏之分别念,如火一般,此即“炽燃摇摆之觉受”。

  “动受”如峡谷狭窄的瀑布激流一般湍急猛烈;“住受”如草甸之上宽阔之河流一般许缓流淌;“究竟之觉受”如同平静的大海一般一个波涛也不生起。像这样在修持过程中需要经历以上所有的次第。

  

  其中,首先不管“动受”如何破坏心的安住,也不必烦躁不安,而应不松不紧,不舍正念,持续护持。如玛吉拉尊空行母所说:

  

  紧又紧来松又松,此乃见之一关要。

  

  如以上偈诵所说,如果能够做到松紧适中舒缓地进行护持,并且反复修习达到娴熟的话,那么“动受”、“得受”、“熟练之觉受”、“稳固之觉受”、“究竟之觉受”等等诸多后续觉受便会逐步生起。

  

  首先“动受”如激烈的湍流来势汹汹向下猛冲一般,分别念放逸散乱厌恶至极。然后松坦安住而作护持,这样分别念便会逐渐放缓,而本觉将稍许袒露出来,而后逐渐现前,这就是所谓的“得受”。

  

  如是,依靠正知正念反复护持,便能达到娴熟。此时,使可轻松容易地来护持自性本觉,即使分别念生起,也不会破坏安住于觉性状态的住分。如果能够出现这样的状态即是所谓的“娴熟之觉受”。

  

  而后,再于此基础上不断串习的话,稳固分便会逐渐完善,从而达到如同草原上宽扩之河流一般徐缓流淌的状态。这样,即使于本觉状态中长时间安住也能安稳不乱;即使分别念生起,这些分别念也会如同细微的潜意识一般,变得没有力量。这就像夏末之时的凉风即使不断吹来,也不会像冬季的寒风一般有凛冽刺骨的感觉。如是,分别念变得无力,而于本觉之上获得稳固分的话,此即所谓“稳固之觉受”。

  

  而后,再于此上反复修持的话,最后使会如同波涛不生的,平静的大海一般,分别念全都会于觉性本净之界中自然消融,此即“究竟之觉受”。

  

  总之,此时觉性与无明,阿赖耶与法身,心识与本智之区别应依于上师之窍诀,于实修之体悟上而予以认识、确定。

  

  如上所述,此时本觉法身应袒露出,如空、明、无碍、离戏、通透、不可说一般之赤裸觉分。

  

  无明呢,则为无有明清分之昏昧心识。

  

  阿赖耶呢,在晋美朗巴尊者所著《三要见辨析》中有:

  阿赖耶如浑浊水一般,

  于此随眠愚痴蒙昧中,

  隐藏智慧本觉明清分。

  

  如上述偈句所言,如同浑水一般的蒙昧心识,无念昏昧、迷迷糊糊,此即阿赖耶。

  

  法身呢,亦于《三要见辨析》中所述:

  

  法身如同无浊纯净水,

  本具舍离客尘之自性,

  亦为解脱功德之本性,

  无有颠倒惑乱之本智。

  

  如上述偈句所言,法身如同浑浊之水得到澄清一般,其具有清而明之自性,任何染污都未曾真正地进入其本质当中,这种空、明、无碍的状态就是法身之本觉。

  

  心识呢,为无所不想,无所不念之心识,为无常、具戏,且具二取执著之相,波智仁波切说:

  

  心具二取执著分,

  知则欲求视正理,

  本智无二大光明。

  

  心识于心之力显当中而生起,经过肺与心包之间的麦秸管而经鼻孔出入,并以二万一千种业风为坐骑,分别念就是这样。

  

  本智呢,依于肉团心宝当中,如内外明澈之幕帐一般的,汇集清净五光之明点而住。而在肉团心和口之间有一脉名为“噶滴水晶管”,下端连于心,上端连于口,此为本智生起之道。因此,气要为从口里自然地呼吸,这样各种分别便能于本觉之自性中自然消散。如是之智慧本觉,自心本性,为超越二取,远离一切戏论的无作大自然之本智。

  

  而心识与本智之区别应依于上师之窍诀,于实修体验之上予以认识。如云:

  至今漂流于黑暗,

  大悲发散引路人,

  唯有怙主上师您,

  此外谁能作庇护。

  

  因此,如果不依靠上师的话,是无法证悟甚深之窍诀的。而且,出世间的一切功德也是只有依于上师才能生起的。阿邦德钦仁波切说:

  

  如若不依上师宝,

  别无解脱引路人,

  无尽功德由此生,

  因此若欲获解脱,

  恒常修持上师尊。

  

  所以,如果反反复复祈祷自己三恩上师的话,便能了达窍诀之密意,并且还能使自相续之罪障得以清净,获得正道。不仅如此,亦如阿邦德钦仁波切所说:

  

  谁于上师如意宝,

  信心恭敬一次生,

  能净多劫所集障,

  获得解脱无上道。

  亦云:

  殊胜本尊与上师,

  无别相应串习力,

  显有圆成上师刹,

  获得殊胜共成就。

  

  所以,以上师的窍诀于实修经验之上,首先很好地认知本觉,然后自己不分昼夜,如河水恒流般精进护持,最后,使能圆满获得觉性之定解。如果像这样串习的话,则——

  

  在护持之时,应如水不动而得清澈一般,将心识安住于自地,则其法性本智将自然明朗现前。应当着重修持此窍诀!而不应伺察自己的所修,为心识或为本智而行取舍。也不应反复对照理解思辨经论,因其于止观二者稍有所碍。

  

  如上所述,在护持自心本性之时,三门无作,自然松坦地安住于本来状态的话,自性本觉将得以现前。就如同不被摇动的水所呈现出的清澈,明晰一般。《虚空无云》中有:

  

  如器中水被尘搅浑时,

  百般努力摇荡与搅动,

  清水不现反变为泥浆,

  若置自地自然得清明,

  如是法性如来藏之义,

  寻觅不得勤作亦不见,

  身语意三无作平等住,

  松坦安住自性本觉明。

  

  同样的道理,将心识自然松坦地安住于自地的话,法性本觉智慧便会自然明朗得以现前。

  

  心识为有法,本觉为法性,心识为所遍,本觉为能遍。若心识无有造作于其本来状态自然安住的话,则法性本觉智慧是不可能不袒露回来的。所谓的心识是指能生起种种妄想分别者,而将其于自地安住的话,心识之法性就是本智!心识从究竟而言,本来就是本智!将心识于自地安住之时,种种妄想分别将于自地而消散。于此消散之处生起空、明、无碍之时,此即是本觉。在护持这样的清明本觉之具力分寸,即是所谓的护持自性本觉。所以,应该着重修持这样的护持自性本觉的窍诀。

  

  自己所修的窍诀是心识或者所断呢;还是自己的所修是本智或者所取呢;或是自己的所修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不应有这样的伺察,若作如是之伺察的话,就是自己将自己用诸多的分别思量束缚了起来,而不能使本觉袒露出来。如麦彭仁波切所说:

  

  何时执取伺察相,

  作茧自缚如蚕虫,

  若以分别自束缚,

  无倒胜义何以见。

  

  如此偈文所说,心识于自地安住的话,清明本智便可现前,若舍此护持的话,仍然是以诸多伺察自行束缚。例如,若欲想见到清水之中所显现的月影的话,用棍棒搅水怎能见月呢

  !

  

  同样,也不应对照经论反复地进行理解思辨。如做的话,则此仅为有相等引位。而依于现在上师之窍诀真实地认识了觉性,并于其上平等而住之时,则为无相等引位。因此,如果真实证悟了觉性的话,就不需要再对照经论进行理解和思辨了。

  

  在平等安住之时,无论是对此为心识或本智等之何者的伺察,还是对经论之理解、思辨都会对止观二者产生少许的障碍。上师所介绍的自心本性,其远离一切离戏之分即谓寂止;本觉自明赤裸而生,即谓胜观。

  

  将获得稳固的自然安住的正念之流的寂止串习分,与觉知自觉自明之胜观自然融合,以此方式串习而获稳固的话。

  

  如上所述,三门自然松坦安住之时,不被无有想此想彼之中庸识受与愚痴、昏昧、迷糊以及散乱分别之力所转,并以正念之流护持而安住的话,便能获得如前文所说的“动受”、“得受”、“娴熟”以及“稳固”四种觉受之中稳固之觉受一般的寂止串习分。一切分别念几乎全都平息,且身不知动弹,语不欲言说,如是之住分即为寂止。

  

  但不应仅安住于如此的单一的住分状态之上,同时应使觉知自性本觉自觉自明的、空明无碍的赤裸觉分得以袒露,并且生起如空明的、清明的、广大的、不可说的觉受。此即胜观之本智。

  

  不贪执于前面所说的寂止的单住分,提眉瞪眼直视于虚空界,胜观之觉性与寂止二者便能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以此方式串习而获稳固的话,即谓“止观无二”,也谓“本净与任运无二”。所谓的“本净”应理解为分别念消融出去;而所谓的“任运”是指本觉袒露回来。若能现前如是之觉性的话,则应知寂止与胜观二无分离,寂止与悲心二无分离,空性与悲心二无分离。此时则应具有:

  

  住,而自具清明分;

  明,而自具松坦分;

  散,而自具解脱分等的状态。

  则能生起原始本住与自性光明之止观,本来无别,自生本智大圆满之密意。

  

  如上所述,应知道所谓的三门无作,而安住于自然原始的状态之上的自然本住仅仅只是寂止。而若不能生起止观双运的话,不论心识于自然的单止状态之上如何串习,也只能如偈所说:“此同禅定天乃佛所宣”,上述的状态是无法从上界(色界与无色界)之中超脱出来的。欲界之因呢,是指我执、贪心、瞋心等烦恼;无色界之因,是指无念乐受;色界之因,是指贪执于明分。

  

  因此以觉性空、明、无碍之赤裸觉分,便能截断三界歧途:觉而不散…

《金刚密乘大圆满—突破轮回之道(丹贝旺旭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