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六、问答四智心品有漏无漏▪P3

  ..续本文上一页av/」﹞,于不共业现行具足中﹝藏文作「thun mov ma yin pa”i phrin las mdzad pa yav dag par ”byor ba dav/」﹞,于不共智住具足中,若定、若慧,乃至广说﹝藏文作「ye wes la gnas pa thun mov ma yin pa yav dag par ”byor ba”i tiv ve ”dzin dav/ wes rab gav źe na sva ma bźin no/」﹞。

  

  [33] 该论解「六种散乱」中,第一云︰

  

  自性散乱者,谓五识身﹝藏文作「rav gi vo bo”i g·yev ba gav/ rnam par wes pa”i tshogs lva”o」﹞。由彼自性于内静定无功能故﹝藏文作「rav bźin gyi nav du mbam par ”jog par de rnams kyis mi nus pa”i phyir ro/」﹞。

  

  《辩中边论》卷二〈辨无上乘品〉第七解「六种散乱」中,第一云︰

  

  此中「出定」,由五识身,当知即是自性散乱。

  

  《显扬圣教论》卷十八〈摄胜决择品〉第十一说「六种心散乱」中,

  

  第六云︰

  

  六、自性心散乱,谓五识身。

  

  「别抄」卷六云︰

  

  问︰第二师云︰如来根境「妙定生故,法界色摄」,为取定境?为取定果?

  

  解云︰此意由定方便为先,击净第八无漏法处根境种生。若取定境,不应得与非佛五识为本质也。问︰既尔,如来身中得有内、外二处根、境不耶?解云︰但有根相,非五识依,以前五识性散乱故。

  

  [34] 「有」字,《金藏》无。

  

  [35] 即为初释作答。

  

  [36] 《金藏》作「经」,余作「余」。

  

  [37] 即对初释作最后答。

  

  [38] 应云:第二师之第一解。

  

  [39] 《金藏》作「又」,余作此。即第二师答中第二解。

  

  [40] 「差别用」,《金藏》作「用差别」。

  

  [41] 灵泰《抄》、《义演》、《金藏》作「即」,余作「能」。

  

  [42] 「别抄」卷六末云︰

  

  问︰第二师云︰成事智与净第七相应,依眼等根,缘色等境,既无五识,此智与谁依眼等识耶?解云︰第七同依五根,缘五外境,是非成事﹝智﹞。于根自在,等发识故。

  

  [43] 《金藏》作「即」,余作「今」。

  

  [44] 「六」字,《金藏》有,余无。

  

  [45] 《金藏》作「我」,余作「今」。

  

  [46] 见《庄严经论》卷三末,及《摄论‧无性释》卷九中。

  

  [47] 「第三师说」四字,《金藏》在「此初也」三字之下。

  

  [48] 「处、界」,《金藏》作「界、处」。

  

  [49] 《金藏》作「十八界等」,余作「界等三法」。即针对「十五界等」。

  

  [50] 「以」字,《金藏》无。

  

  [51] 《金藏》作「先会初」,余作「初会第一」。

  

  [52] 《金藏》作「后」,余作「二」。

  

  [53] 「等」,取《对法》第三。

  

  [54] 「依粗浅」至「亦有漏者」四十七字,《金藏》有,余无。

  

  [55] 灵泰《抄》、《义演》、同作「境体」,《金藏》作「体境」。

  

  [56] 「识」字,《金藏》作「境」。

  

  [57] 「是」字,灵泰《抄》、《义演》牒文同,《金藏》作「近」。

  

  [58] 「执」字,《金藏》有,余无。

  

  [59] 见《无垢称经》卷四〈观有情品〉第七初,如云:

  

  观第七根、观十三处、观十九界、观无色界众色影像、观焦败种所出芽茎、观龟毛等所作衣服……。如是菩萨应正观察一切有情。所以者何?诸法本空,真实无我、无有情故。

  

  [60] 「等」字,《金藏》无。

  

  [61] 依圣教而计执。

  

  [62] 见《涅槃经》卷三〈金刚身品〉第二初云:

  

  善男子!如来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坏身,金刚之身,非杂食身,即是法身。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身,我悉不见,唯见无常、破坏、微尘、杂食等身。何以故?如来当入于涅槃故。

  

  佛言︰迦叶!汝今莫谓如来之身不坚、可坏,如凡夫身。善男子!汝今当知如来之身无量亿劫坚牢、难坏、非天人身、非恐怖身、非杂食身。如来之身非身是身、不生、不灭、不习、不修、无量、无边、无有足迹、无知、无形、毕竟清净、无有动摇、无受、无行、不住、不作、无味、无杂、非是有为、非业、非果、非行、非灭、非心、非数、不可思议、无识、离心亦不离心、其心平等、无有亦有、无有去来、而亦去来、不破、不坏、不断、不绝、不生、不灭,非主亦主、非有非无、非觉、非观、非字非不字、非定非不定、不可见了了见、无处亦处、无宅亦宅、无暗、无明、无有寂静而亦寂静、是无所有、不受、不施、清净无垢、无诤、断诤、住无住处、不取不堕、非法非非法、非福田非不福田、无尽不尽离一切尽、是空离空、虽不常住非念念灭、无有垢浊、无字、离字、非声、非说、亦非修习、非称、非量、非一、非异、非像非相诸相庄严、非勇、非畏、无寂不寂、无热不热、不可睹见、无有相貌、如来度脱一切众生无度脱故、能解众生无有解故、觉了众生无觉了故、如实说法无有二故、不可量、无等等、平如虚空无有形貌同无生性、不断、不常、常行一乘众生见三、不退不转断一切结、不战、不触、非性住性、非合、非散、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阴入界亦阴入界、非增、非灭、非胜、非负。如来之身,成就如是无量功德无有知者、无不知者,无有见者、无不见者,非有为、非无为,非世、非不世,非作、非不作,非依、非不依,非四大、非不四大,非因、非不因,非众生、非不众生、非沙门、非婆罗门,是师子大师子,非身、非不身,不可宣说,除一法相,不可算数,般涅槃时,不般涅槃。如来法身皆悉成就如无量微妙功德。迦叶!唯有如来乃知是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63] 如《庄严经论》卷三〈菩提品〉第十云︰

  

  复次,一切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常住,毕竟无漏故﹝藏文作「sku gsum po de dag la go rims bźin du gav gis na de bźin gwegs pa rnams sku rtag pa”o źes brjod pa rtag pa bid rnam pa gsum du rig par bya ste/ vo bo bid kyi sku ni rav bźin gyis rtag pa”i phyir rav bźin gyis rtag pa bid do/」﹞。由无间常故,一切诸佛食身常住,说法无断绝故﹝藏文作「lovs spyod rdzogs pa”i sku ni rgyun mi ”chad pas te/ chos la lovs spyod rdzogs pa rgyun mi ”chad pa”i phyir ro/」﹞。由相续常故,一切诸佛化身常住,虽于此灭,复彼现故﹝藏文作「sprul pa”i sku ni rgyun gyis te/ mi rnam par byas nas yav dav yav du sprul pa kun te ston ston pa”i phyir ro/」﹞。

  

  [64] 见《胜鬘经》卷一〈如来真实功德章〉第一,赞佛等说:

  

  如来妙色身,世间无与等﹝藏文作「mvon po khyod kyi sku gzugs dav/ dpal dpe gav na”av yod ma mchis/」﹞。

  

  [65] 《金藏》作「彼」,余作「诸」。

  

  [66] 「经」字下,余本有「中」字,《金藏》无。

  

  [67] 「者」字,《金藏》有,余无。

  

  [68] 《金藏》作「知」,余作「解」。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六、问答四智心品有漏无漏》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