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二、十真如▪P2

  ..续本文上一页皆能了。如《中边释》[56]具广分别。

  

  就解颂[57]本中,初、略,后、广。就广[58]中,有二︰一、明证得因[59],二、明所证得[60]。

  

  上来[61]虽有四段不同,谓十地、十胜行、十障、十真如讫,总是第一、明证得因。

  

  

  

  【疏翼】

  

  上来第二广前答中,第一广因讫。

  

  

  

  

  

  

  

  

  --------------------------------------------------------------------------------

  

  [1] 此即初文。

  

  [2] 见《摄论》卷三初、两释卷七〈彼修差别分〉第六中说「十地」。

  

  [3] 即解「遍行义﹝藏文作「kun tu ”gro ba”i don/」﹞」云:

  

  谓此法界遍一切行,从无少法非无我故﹝藏文作「chos kyi dbyivs kun tu ”gro ba ste/ ”di ltar chos gav yav bdag med pa”i bdag bid ma yin pa”o/」﹞。

  

  [4] 《摄论‧无性释》原文作:

  

  一切法空,无有少法而非空故。了知此义,得入初地﹝藏文作「chos thams cad stov pa”i phyir/ gav mi stov ba”i chos de med do źes de ltar sa dav po la źugs pa yin no/」﹞。

  

  [5] 《金藏》作「法空」,余作「空理」。

  

  [6] 「义」字,《义演》释文及《金藏》有,余无。

  

  [7] 即《辩中边论》卷一〈辨障品〉,如云:

  

  谓初地中所证法界,名遍行义,由通达此,证得自他平等法性﹝藏文作「sa dav po la ni chos kyi dbyivs kun tu ”gro ba”i don la kun tu ”gro ba”i du rtogs te/ des bdag dav gźan mbam pa bid rab tu thob bo/」﹞。

  

  [8] 如旧译《中边论》云︰

  

  一者、遍满义:依菩萨初地法界义遍满一切处,菩萨入观得通达,因此通达,得见自他平等一分。

  

  [9] 《摄论》原文作「谓此法界,一切法中最为殊胜」。

  

  《摄论‧无性释》云︰

  

  谓此空理,一切法中最为殊胜。如说离欲最为殊胜﹝藏文作「”di ni chos thams cad kyi mchog yin pas dper na ”dod chags dav bral ba”i mchog ces gsuvs pa lta bu ste」﹞。

  

  [10] 亦见《辩中边论》卷一〈辨障品〉,原文作:

  

  第二地中所证法界,名最胜义。由通达此作是思惟︰是故我今于同出离一切行相应遍修治,是为勤修相应出离﹝藏文作「gbid pa la ni mchog gi don du rtogs te/ des ”di sbam du sems te/ de lta bas na bsgrub tu mtshuvs pa la bdag gis rnam pa thams cad du yovs su sbyov ba mvon par bsgrub pa bid la mvon par brtson par bya”o sbam mo/」﹞。

  

  该论《述记》解云︰

  

  三乘涅槃,名为「出离」。诸得此因,名「一切行相」。三乘之人俱得出离,名「同出离」。此地思惟︰我今于三乘能得出离一切行相,皆应遍修治之。总结之云︰「是为勤修相应出离」,是为勤修与出离相应之行也。

  

  [11] 如旧译《中边论》云︰

  

  第二地观此法已,作是思惟︰若依他共平等出离,一切种治净出离,应作勤行。

  

  [12] 即引异不引同。

  

  [13] 《摄论‧无性释》原文作:

  

  第三地中由胜流义者,谓此所流教法最胜,故舍身命求此善说不以为难﹝藏文作「gsum pa la ni rgyu mthun pa don gyi mchog tu ste/ bstan pa”i chos ni ”di rgyu mthun pa”i mchog go źes gsum pa la źugs pa ste/ ”di ltar legs par gsuvs pa gcig gi don du yav bdag bid yovs su ”dor ro/」﹞。

  

  [14] 「设」字,《金藏》有,余无。

  

  [15] 「有」字,《金藏》误作「为」。

  

  [16] 《中边论》原文作:

  

  第三地中所证法界,名胜流义。由通达此知所闻法是净法界最胜等流﹝藏文作「gsum pa la ni de”i rgyu mthun pa don gyi mchog tu rig nas/」﹞。为求此法,设有火坑,量等三千大千世界,投身而取,不以为难﹝藏文作「de”i phyir me”i ”obs stov gsum gyi stov chen pa”i tshad tsam du yav bdag bid mchov vo/」﹞。

  

  [17] 「摄」字下,《金藏》衍「受」字。

  

  [18] 《摄论‧世亲释》卷七中原作:

  

  无摄受义者,谓于此中,无计我所,无摄我所,如北洲人无有系属﹝藏文作「gav la bdag tu ”dzin pa yod pa de ni kun tu ”dzin pa can te/ ji ltar bdag tu ”dzin pa med pa ni byav gi sgra mi sban no/」﹞。于此法界若得证时,其中都无谓有我所﹝藏文作「de la ”di lta bu”i chos kyi dbyivs thob par gyur pa ni gav la yav bdag gir ”dzin pa ”byuv bar mi ”gyur te/」﹞。

  

  [19] 《摄论‧无性释》原文作:

  

  谓契经等法爱断故,不计我所;观此非自、非他所摄,了知此义,得入四地﹝藏文作「”di ni bdag gam gźan gav gi yovs su bzuv ba ma yin no źes bdag med pas bźi pa la źugs pa yin te/ mdo”i sde la sogs pa”i chos la sred pa rnam par bzlog pa”i phyir ro/」﹞。

  

  [20] 「断」字,原作「转」。

  

  [21] 「由通达此乃至法爱亦皆断灭」,藏文作「”di ltar chos la sred pa la yav

  

  ldog go/」。

  

  [22] 即《摄论》卷三初。

  

  [23] 「相续无别如」,藏文作「rgyud tha dad pa med pa”i don/」。

  

  [24] 《摄论‧世亲释》卷七原文作:

  

  谓于此中体无有异,非如眼等,随诸有情相续差别,各各有异。若如是知,得入五地﹝藏文作「ji ltar mig la sogs pa sems can so so la yod pa rnams bid tha dad pa ma yin par wes pa de ni lva pa”o」﹞。

  

  [25] 《摄论‧无性释》卷七原文作:

  

  谓了知此非如色等相续差别,了知此义,得入五地﹝藏文作「ji ltar gzugs la sogs pa rgyud tha dad pa ”di ni de lta ma yin no źes lva pa la źugs pa yin no/」﹞。

  

  [26] 色等、眼等,均前后相似相续,各各不同故。

  

  [27] 《辩中边论》卷一原文作:

  

  第五地中所证法界,名为相续无差别义。由通达此得十意乐平等净心﹝藏文作「lva pa la ni rgyud tha dad pa med pa”i don du rtogs te/ sems dav bsam pa rnam par dag pa mbam pa bid rnam pa bcus rtogs so/」﹞。

  

  《辨中边论述记》卷上〈辨障品〉解云︰

  

  意乐即以信、欲,或欲、﹝胜﹞解为体。应言「十意乐净平等」。《十地论》﹝卷七初〈难胜地〉第五﹞解云︰「十种深净心者,于平等中,心得清净﹝藏文作「de rnam par dag pa la sems kyi bsam pa mbam pa bid bcus ”jug go/」﹞。」

  

  《﹝十地﹞经》云︰「一、过去佛﹝法﹞平等深净心﹝故﹞﹝藏文作「”d…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五冊 卷十 二、十真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