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伽》卷三译文云︰
复次,大慧!我今当说遍计所执自性﹝梵文为「parikalpita-svabhava」;藏文作「kun brtags pa”i rav bźin/」,与玄奘译相近。真谛译作「分别性」;《四卷》作「妄想自性」;《十卷》作「虚妄分别法体」;《七卷》作「妄计自性」﹞差别理相﹝藏文作「tshul gyi mtshan bid/」﹞,由汝及其他诸大菩萨善,知种种不同遍计所执自性差别理相﹝遍计所执本无有相﹞,断离能分别及所分别,自内证得圣智,断离外道所见理、境之慧,所取、能取分别已,如其遍计所执自性,不别别分别种种依他起不同行相。
大慧!云何此中遍计所执自性差别理相?谓能说分别、所说分别、相分别、财物分别、自性分别、因分别、见分别、明照分别﹝梵文为「yukshati vikalpa」;藏文为「rig pa la rnam par rtog pa/」;《四卷》作「成分别」;《十卷》作「建立分别」;《七卷》作「理分别」﹞、生分别、无生分别、相属分别﹝梵文为「sajbandha vikalpa」;藏文作「”brel ba la rnam par rtog pa/」;《四卷》作「相续妄想」;《十卷》作「和合分别」;《七卷》作「相属分别」﹞、缚不缚分别。大慧!是为遍计所执自性差别理相。
大慧!一、能说分别者,谓染着种种美妙声音及歌词等﹝吉祥贤智解云「能说者,即声」﹞。二、所说分别者,谓所有所说事体自性,依圣智及由证所知,而有言说转起﹝吉祥贤智解云「言『所有所说』者,谓自相与共有行相不二,亦能分别;即如是所有分别」﹞。
大慧!三、相分别者,谓于如阳焰所说中,由染着种种相故而执着,谓于一切事体中分别坚、湿、暖、动相﹝吉祥贤智解云「如所有原野阳焰,干渴禽兽错乱为水自性;如是所说蕴处界等显现二分行相,即于如是行相能了知为自性」﹞。
大慧!四、财物分别者,谓于众多金银珍宝境界。
大慧!五、自性分别者,谓执着事体自性,谓此即如此,非是其他异此,如是由邪分别见而正见﹝吉祥贤智解云「由余解说,所谓何者,即所成立」﹞。
大慧!六、因分别者,谓由因及缘,依因相而生起,能显现有及无﹝七卷云「分别有、无,以此因相而能生故」。吉祥贤智解云「『由』者,谓由因及缘,即由三自性相决定有无。当该出因何为所许时,于中遍说因相者,谓如是密意说依三自性分别云︰若如是行相者,即此如是行相乃为是或为所许」﹞。
大慧!七、见分别者,谓染着有无、一异、俱不俱、邪见外道分别。
大慧!八、明照分别者,谓我我所相由明照分别宣说﹝吉祥贤智解云「明照分别者,谓若由彼等所见,即于此由所触知故,见与触,执为同一义故,便说有我。由于诤论之行相为所取时,当显示谓无有我。当差别不同乐苦领受时,除觉知(藏文作「chud pa/」)外无可得故」﹞。
大慧!九、生分别者,谓以诸缘为事体,染着有及无为生起﹝《七卷》作「谓计诸法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分别」。吉祥贤智解云「以有及以无为生起者,谓数论及耆那等」﹞。
大慧!十、无生分别者,谓一切事体,以无因为所依体,即先已生。未生者由缘生起﹝《七卷》作「谓计一切法本来不生,未有诸缘而先有体,不从因起,是名不生分别」。吉祥贤智解云「言『以无因为所依体』者,谓如于现在时,从现行之因(藏文作「chud pa”i rgyu/」)生起其他觉知,如是以无因为所依体,谓从现行之因无有了别(藏文作「rig pa/」)生起」﹞。
大慧!十一、相属分别者,谓如以金线彼彼相连属﹝吉祥贤智解云「彼彼二者和合为相属,谓如金线上显现串连于彼。由幻化为自性于外义中,如亦分别珍宝等互相连属,如是于此现行相续之因中即所取、能取」﹞。
大慧!十二、缚不缚分别者,谓如染着缚因及所缚。如士夫具有方便故,放弃绳上结缚,及复解开﹝吉祥贤智解云「缚亦即非缚,由某方便解故,缚亦可解。喻如说云『如士夫』等。谓放弃绳上结缚故,如由先用绳缚一瓶等物,由解结复开;如是由不等至之无明染着我及我所,并由业绳所缚;若证二无我,当解脱」﹞。
大慧!此等即是遍计所执自性差别理相。于此遍计所执自性差别理相,一切凡愚异生染着。大慧!于依他起相染着有及无故,染着种种所遍计相﹝藏文作「yovs su brtags pa”i mtshan bid/」﹞如于幻处观见种种。
[106] 即第十八颂。
[107] 即释第十八颂。
[108] 「明」字,《金藏》作「缘」。
[109] 「中」字,《金藏》有,余无。
[110] 即第二颂下半至第二十四颂,共二十二颂半。
[111] 「相」字,《金藏》有,余无。
[112] 谓第十八颂。
[113] 即第二十至第二十四。
[114] 即释第十八颂讫。
《成唯识论疏翼 第四冊 卷八 四、广生分别相》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