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九、广第八所缘行相▪P2

  ..续本文上一页各异。

  

  

  

  【述记‧卷十五】

  

  识、受等体,各是一故,而相状别。识、受、想等,体相,相状各各别故。行相言「似」不言「等」者,据相似故。「相似」、「等」义,无有差别。

  

  

  

  【疏翼】

  

  以上第二立三分中,第一对小乘十九部辨相分差别讫。

  

  

  

  【论文】

  

  二‧三五九 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相、见所依自体名事,即自证分。

  

  

  

  【疏翼】

  

  第二解三分中,第二申三分。于中有二︰一、申大乘三分义,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初中分三︰一、明自证分为事,二、立自证分所以,三、体别简小乘。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五】

  

  是大乘义,则说相分是所缘故。由无心外法,以小乘行相为所缘,即是相分。彼宗说相分非是所缘,是能缘上所缘之相故。彼之见分,自体事者,大乘名行相──能行于相故,所似[28]即相分[29]。此二所依自体,名事。言「所依」者,是依止义,谓相离见无别条然各别自体。此二若无总所依者,相离见应有。是二法故,如心与所,然无别体,但二功能。故应别有一所依体,起二用时,由有此体。故言「相、见自体名事,即自证分。[30]」

  

  然小乘人,心外有境,即以为所缘。大乘说无,故以彼小乘行相为大乘相分;大乘心得自缘,别立自体分,即以为事;故以见分名行相。即小乘事,体是见分,不立自证分,无返缘故。大小二乘所说各别。

  

  

  

  【论文】

  

  二‧三六○ 此若无者,应不自忆心、心所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

  

  

  

  【疏翼】

  

  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中,第二立自证分所以。

  

  

  

  【述记‧卷十五】

  

  谓无自体分,应不自忆心、心所法。所以者何?「如不曾更境,必不能忆故。」谓若曾未得之境,必不能忆。心昔、现在,曾不自缘,既过去已,如何能忆?此已灭心,以不曾为相分缘故。我今虽不令为相分缘,然自证分缘故,如曾相分所更境故,今能忆之。

  

  量云︰今所思念过去不曾更心等,除宿命、他心智等余心,一切皆应不能忆,不曾更故,如不曾更色等。却证:故知曾现在缘。《佛地》第三云︰《集量论》说乃至若不尔者,如不曾见,不应忆念[31]。

  

  【论文】

  

  二‧三六一 心与心所同所依根,所缘相似,行相各别──了别、领纳等作用,各异故;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等体,有差别故。

  

  

  

  【疏翼】

  

  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中,第三体别简小乘。

  

  

  

  【述记‧卷十五】

  

  然心、心所「同所依根」,其所缘相,各各变别,故但「相似」。缘青相分,皆变青故。「事虽数等,而相各异──识、受等体,有差别故」。与小乘别。 

  

  然《瑜伽》第一说:同一所缘,不同一行相。据了别、领纳,各各不同故。相分虽不同,然极相似。如青为境,诸相俱青[32],相似名同。见分各异,虽俱是青,取相各别,故名不同行相。此中有行相与见分,虽各非一,各据义别。境据总故,名之为「一」。见据别故,名为「相似」。此卷论中,据实为言,故与《瑜伽》说不同也。

  

  又彼约疏所缘缘,此约亲所缘缘。此心、心所许时、依同,所缘、事等,亦据所缘各相似义,非是相违。

  

  【疏翼】

  

  以上第二申三分中,第一申大乘三分义讫。

  

  

  

  【论文】

  

  二‧三六二 然心、心所,一一生时,以理推征,各有三分。

  

  

  

  【疏翼】

  

  第二申三分中,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于中分三︰一、心法各三,二、释三所以,三、引《集量颂》证。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五】

  

  明三分中,次文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此即陈那菩萨依经立理,诸论共同[33]。

  

  【论文】

  

  二‧三六三 所量、能量、量果别故,相、见必有所依体故。

  

  

  

  【疏翼】

  

  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中,第二释三所以。

  

  

  

  【述记‧卷十五】

  

  何须说三?相分、见分、自体三种,即所、能量、量果别也,如次配之。如以尺丈量于物时,物为所量,尺为能量,解数之智,名为量果。心等量境,类亦应然,故立三种。若无自证分,相、见二分无所依事故,即成别体心外有境。今言「有所依故」,离心无境,即一体也。

  

  

  

  【论文】

  

  二‧三六四 如《集量论》伽他中说:似境相所量,能取相自证,即能量及果,此三体无别。 

  

  

  

  【疏翼】

  

  第二约三分等明心、心所中,第三引《集量颂》证。

  

  

  

  【述记‧卷十五】

  

  相,唯所量;见,为能量;自证,为果。此颂意言︰今此三种体是一识,不离识故,说之为「唯」。功能各别,故说言「三」。

  

  「果」是何义?成满因义。见分缘相,既为能量,能量无果,量境何益?如人量物,起量解也。小乘量果,即是见分,行相为能量,外境为所量。与此稍别,然有二[34]师,及叙陈那以前、以后,量及量果体性不同,如《因明》抄说[35]。《佛地论》中,虽说三分,无颂引证,唯有长行[36]。

  

  

  

  【疏翼】

  

  以上第二明四分义中,第二立三分讫。

  

  

  

  【论文】

  

  二‧三六五 又心、心所,若细分别,应有四分:三分如前,复有第四证自证分。

  

  

  

  

  

  

  

  【疏翼】

  

  第二明四分中,第三立四分。

  

  

  

  【述记‧卷十五】

  

  明四分中、自下第三说有四分。于中有四︰初、立四理,二、分别之,三、引教成,四、释颂意。下即初也[37]。

  

  护法以后,方始立之。理极须然,如文可解。然诸经论,唯多三分[38]。

  

  

  

  【论文】

  

  二‧三六六 此若无者,谁证第三?心分既同,应皆证故。

  

  

  

  【疏翼】

  

  第一立四分理中,第二谁证第三。如理《义演》作「以比量道理,证有第四」。

  

  

  

  【述记‧卷十五】

  

  此、立理也[39]。第三、第二心分既同,应立别有能证自分。

  

  量云︰第三分心应有能照之心。心分摄故。犹如见分[40]。见分返此,或无能证[41]。

  

  

  

  【论文】

  

  二‧三六七 又自证分,应无有果,诸能量者,必有果故。

  

  

  

  【疏翼】

  

  第一立四分道理中,第三自证必有量果。如理《义演》作「举能量证有第四」。

  

  

  

  【述记‧卷十五】

  

  见分为能量,第三为量果;若第三能量,立谁为量果?

  

  为量如前[42]。

  

  

  

  

  

  【论文】

  

  二‧三六八 不应见分是第三果,见分或时非量摄故。

  

  

  

  【疏翼】

  第一立四分道理中,第四破救。

  

  

  

  【述记‧卷十五】

  

  彼若救云︰第二见分为第三果!由此,见分或时亦有非量摄故,不证第三[43]。

  

  

  

  【论文】

  

  二‧三六九 由此,见分不证第三,证自体者,必现量故。

  

  

  

  【疏翼】

  第二立四分道理中,第五见分不证第三。

  

  

  

  【述记‧卷十五】

  

  诸体自缘,皆证自相,果亦唯现。见缘相分,或量、非量,故不应言见分为果,不可非量法为现量果故;不可见分或缘于相是比、非量,返缘自证,复是现量。

  

  难曰︰见分缘相,或量,或非量。一向现量,自证分以为果,何妨自证唯现量;能量,亦比量或非以为果?

  

  解云︰现量心自体,比、非量果可唯现;比、非二种非证体[44],何得能为现量果?现量为比果,比不为现果。问答亦然[45]。

  

  外内难、缘缚难,例亦然︰见缘相为缚,自证应亦尔。是缚无失,然唯现量。如五识境缚,仍是现量收。证自体故,为是烦恼染污相故,如〈末那章〉[46]。

  

  夫证自体,必现量摄,故不可说见分缘相,或量、非量为自证果。不可见分一时之中,为量、非量,以相违故。纵许见分或比、非量,为第三果,亦不定故。现量为果,义即定故。一心之中相违,不可或量、非量。故立第四,义亦如前[47]。

  

  

  

  【疏翼】

  

  以上第三说有四分中,第一立四分道理讫。

  

  

  

  【论文】

  

  二‧三七○ 此四分中,前二是外,后二是内。

  

  

  

  【疏翼】

  第三说有四分中,第二分别之。于中分二︰一、内外分别,二、能缘、所缘及量分别,三、废立或结成。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五】

  

  下、分别之。有三︰初、内外,次、诸量,三、废立。此初也[48]。

  

  此、释见分若时现量,应为第三果难也。但由见分似外[49]、缘外,名故为…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九、广第八所缘行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