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行相中,第一广解行相讫。
【论文】
二‧三七九 所言处者,谓异熟识,由共相种成熟力故,变似色等器世间相,即外大种及所造色。
【疏翼】
第二广解即料简细解所缘行相中,第二广解所缘境。
【述记‧卷十六】
下、广所缘[95]。于中有三︰初、外境,次、内境,后、料简。初中有二︰初、总解释[96],后、诸师说。
此义意言︰由自种子为因缘故,本识变为器世间相,唯外非情[97]。此即能造及所造色,在外处[98]故,言「外大种」,非心外法。
且诸种子总有二种︰一、是共相,二、不共相。
何者为共相?
多人所感故。虽知人人所变各别,名为唯识,然有相似共受用义,说名共相。实非自变,他能用之。若能用者,此即名缘心外法故。然我此物为增上缘,令多人可共受用,名「共相」,如山河等。
不共相者,若唯识理,唯自心变,名不共物。一切皆是他变、是他物,自不能用,亦名「不共相」。然今但约自身能用,他不得用,名为不共,如奴婢等。
然依诸教,共不共中,总分为四,且如《瑜伽》六十六卷[99]:共中有二︰一、共中共:如山河等,非唯一趣用,他趣亦能用。二、共中不共:如己田宅,及鬼等所见猛火等物人见为水,余趣、余人不能用故。余房、衣等,准此可知,如下广解。
有根身处不共相中,亦有二种︰一、不共中不共:如眼等根,唯自识依用,非他依用故。二、不共中共:如自扶根尘,他亦受用故,根即不尔[100]。下文难言︰虽亦变他根,由此但名不共中不共。今据正义,不取五根为不共中共[101]。既有此四,即至下文,一一配属。此中「处」言「共相种」者,即共中共。
问曰︰且如色中形影假法,第八缘不?
答曰︰不缘,如所造触。若缘,但缘本实物者,即触处中第八所变,唯能造,非所造,以无体故,但缘着彼[102]俱有四大故。此由四大实不造触处,以果假故,但有造五根、四尘、四大。缘长等时,并不别缘青等外别有长等,非如意识别得缘假。此无别体不可缘故,瓶、盆亦尔。即是若变大小时,但随彼青等大小而缘,非别有长等。若缘本质说,亦得缘长等。由此,准触处亦应作是说。然所造触,是四大种分位差别,缘所造时,即缘四大,假依实故,如长等同。
【疏翼】
此第一总解释中,第一解共相种。
【论文】
二‧三八○ 虽诸有情所变各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如众灯明,各遍似一。
【疏翼】
第一外境总解释中,第二解共相果。
【述记‧卷十六】
此、释共果同在一处,不相障碍。谓外器相,如小室[103]中众多灯明,共在一室,各各遍,一一自别,而相相似,处所无异。此如何知各各别也?一灯去时,其光尚遍。若共为一,是则应将一灯去已,余明不遍。又相涉入,不相隔碍,故见似一。置多灯已,人影亦[104]多故。
问曰︰若尔,且如一人心上木石更互相隔,以是障碍有对法故;何故众多各变山、河及大地等,不相障碍,同在一处?
答︰由业相似、不相似故,亦由自心碍、不碍故。五十四说︰诸有对法同处一处而非无对者,由随顺转,相顺生故。又由如是种类之业增上所感。一切色者,一切色根共受用故,乃至广说[105]。彼虽说四尘等,与此相似,如山河等业,众人并相似,及心于上共用无碍,故不相障。一心上木等所感业各别,及心受用自有碍故,遂令相隔。
问曰︰若尔,多人共感木等,何故亦互相碍?
答︰彼不碍他心上者,但碍自者,如心上灯明百千不碍,与[106]明相违[107]。无始于中,有碍不碍故[108],此义应思。
【疏翼】
以上第一广解外所缘中,第一总解释讫。
【论文】
二‧三八一 谁异熟识,变为此相?
【疏翼】
第一广解外所缘中,第二诸师说。
【述记‧卷十六】
下、诸师说。初、问,次、答。此为问也。
虽知处所本识所缘,「谁异熟识,变为此相」?问能变者。《瑜伽》等[109]论说于外器皆无差别[110],于上界等为是谁变[111]?故今问也。为凡?为圣?为此趣?为他趣?为自界?为他界?为自地?为他地?为唯自变?为他亦变?
【论文】
二‧三八二 有义:一切。所以者何?如契经说:一切有情,业增上力,共所起故。
【疏翼】
第二诸师说中、第二答。于中有四︰一、假叙月藏﹝亦作「护月」﹞等计,二、假叙别义,三、假叙破前,四、述正义。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六】
自下、护法菩萨假叙三计,初同月藏。
此言「一切」,即通凡圣、五趣有情、自他界地、己及外身。何以知者?即《立世经》[112]。
【论文】
二‧三八三 有义:若尔,诸佛菩萨应实变为此杂秽土。
【疏翼】
第二答谁异熟识变中,第二假叙破别义月藏。于中又二︰一、破月藏说失,二、叙其正义。初中分三︰一、佛等应变秽失,二、异生应变他此净土失,三、圣者变下无用。此即初中初文。
【述记‧卷十六】
护法菩萨假为别义,难破月藏,无别师说。
诸佛菩萨若化变为,我所不讳;若实变为,即违理教,杂秽种子久已亡故,螺髻梵王等,亦是此类[113]。举佛菩萨,且论胜者。
【疏翼】
此即《枢要》卷中所说第一「破他」中,第一「圣应变秽难」。
【论文】
二‧三八四 诸异生等,应实变为他方、此界诸净妙土。
【疏翼】
第一破说失中,第二异生应变他此净土失。
【述记‧卷十六】
此中言「等」,等取二乘、诸小菩萨。
「他方」者,三千界外。「此界」者,此索[114]诃世界[115]彼应实变为他方、自界诸净妙土!若佛菩萨神力所加,变化所作,我亦无遮。且论实故,然净妙土有别,他方,如极乐等,亦在此界灵鹫山等。有漏净土,外法异生亦不应变,不能用故[116]。
【疏翼】
此即《枢要》卷中所说第一「破他」中,第二「凡应变净难」。
【论文】
二‧三八五 又诸圣者,厌离有色,生无色界,必不下生,变为此土,复何所用?
【疏翼】
第一破月藏说失中,第三圣者变下无用。
【述记‧卷十六】
诸圣生上,必不下生,变为下土,亦何所用?以本变土本为身用,定不能用。变之何为?此中且举圣生无色,就显处说;色界地,类此亦然。
【疏翼】
此即《枢要》卷中所说第一「破他」中,第三「无用变下难」。以上第二假叙别义破月藏﹝或护月﹞中,第一破月藏说失讫。
【论文】
二‧三八六 是故现居,及当生者,彼异熟识变为此界。
【疏翼】
第二假叙别义破月藏中﹝或护月﹞,第二叙其正义。文分为二︰一、述正,二、会违。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六】
此、述正义。
由此定应现身所居,及当生者本识,变为现所居界及当生界。当生界者,一云︰次生者变,远者不变。二云︰可应生者变,随其凡圣,可生者变。由此,即无成劫之时先器成过。以上界有情当生者变故[117]。
既尔,无色当生下时亦变为下,何《瑜伽论》五十一云彼识不缘下外器相[118]?
彼约不定境,亦不相违。谓缘种子,即是定境。缘外器等,此即不定。以无色圣者,不缘器故,不生下故。
问︰圣定不生无间[119]之处,应不变为彼所居处,长寿天[120]亦尔。
答此问言︰即现所居地界故得。
【论文】
二‧三八七 经依少分,说一切言。诸业同者,皆共变故。
【疏翼】
第二叙其正义中,第二会违。
【述记‧卷十六】
若尔,何故说「一切」言[121]?
此会经文。如言一切人共见此物,非他方界亦能见之,约少分故。业不同者,即不变故。若作[122]是说,劫将坏时,既无现居当生者故,是不尽理。此似月藏[123]义,非实月藏计。假[124]为有救,狭于月藏[125]。
【疏翼】
以上第二答谁异熟识变中,第二假叙别义破月藏﹝或护月﹞讫。
【论文】
二‧三八八 有义:若尔,器将坏时,既无现居及当生者,谁异熟识变为此界?
【疏翼】
第二答谁异熟识变中,第三护法假叙第三计。于中有二︰一、破前二计…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九、广第八所缘行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