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知障故。从﹝所证﹞最清净法界所流经等教法,名「最清净法界等流」。无倒听闻如是经等教法,名「正闻」。由此正闻所起熏习,名为「熏习」,或复正闻即是「熏习」,是故说名「正闻熏习」。
[16] 《瑜伽》卷五十二原文:
诸出世间法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非彼习气积集种子所生。
问︰若非习气积集种子所生者,何因缘故,建立三种般涅槃法种姓差别,及建立不般涅槃法种姓差别补特伽罗?所以者何?一切皆有真如所缘缘故。答︰由有障、无障差别故。若于通达真如所缘缘﹝藏文文义意同。可译为「于通达以真如为所缘缘中」﹞有毕竟障种子者,建立为不般涅槃法种姓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为涅槃法种姓补特伽罗;若有毕竟所知障种子布在所依,非烦恼障种子者,于彼一分建立声闻种姓补特伽罗、一分建立独觉种姓补特伽罗;若不尔者,建立如来种姓补特伽罗;是故无过。
[17] 真谛所译《决定藏论》卷中作:
复次,习气遍一切处诸恶罪法,若依此习而摄一切诸法种子,诸出世法,何者为本而得生耶?诸恶法种不为其因,此出世法,真如境界作缘得生。若不取习气为缘得生,何故演说三涅槃姓,复说有人无涅槃姓?有如此义︰一切众生有真如境而为缘生,障无障故,解脱各异︰有诸众生永障种本,不能通达真如境界,说此众生无涅槃姓;有诸众生不依此义,说涅槃姓;诸智慧障永依于本,亦非解脱为障种本。明于此义,有声闻姓、辟支佛姓;不如前义,是名佛姓。是故无失。
《略纂》卷二十七云︰
备景法师云︰若欲入解脱分时,观十二部经教法,此教法远从清净法界出。由缘此教,乃至在入决择分位、将证见道以前,缘教为境,修习、多修习力故,故言「真如所缘缘」。入见道已,此缘﹝真如﹞见道无漏之智本无漏无故,今缘真如既着,故熏成种,即现行智以真如为所缘缘之种子生。即此种子,不从因缘生,唯有前世第一法为等无间缘,俱有法为增上缘,真如为所缘。至后念已,即从因缘﹝生﹞者。
又解︰既由决择分世第一法缘真如教法为所缘故,以此为因缘种子,生见道智。以缘教法影像真如修习为缘,故言「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此是胜军论师义,即以此文,故言一切皆从新熏成。
护月释云︰其自身中本有无漏种,由在解脱分等位中缘教法故,名「真如所缘缘」。当于此时,旧种遂增,由本有种故,得入解脱分位。又入见道时,由先已习缘真如观,今得成熟缘着真如,真如即是所缘缘。本有无漏之种,乃能生此现行智果。由缘真如为境种方生现行故,言「真如所缘缘种子生」。
若护法菩萨,与护月同。然是解脱分位更生无漏种子,至见道﹝位﹞从正见,此﹝种子﹞亲生,本有种为增上缘助。景师云更为护法等释以真如为所缘者,自种子生,故言「真如所缘缘种子生」,其四缘具足。
若自相传及大师云,如胜军师新熏无漏种初地方有,或不从因缘生。当于此时﹝即最初证时﹞,以真如为所缘﹝缘﹞故生。又用世第一法为因缘生,同前。如护月论师云︰本有无漏种非今方有,其真如亦是本有,无漏之种姓缘真如,真如所缘缘摄。见道正见,用本种生,故言「真如所缘缘种子生」。
如护法菩萨﹝云﹞本无漏种,如护月师。要更新生无漏种子方得正智新起,新熏旧种,若生果时,皆能缘如,即种姓有以真如为所缘缘故。从此种生,故言「从真如所缘缘种子生」。又若无新熏,旧种必无生果。今﹝《瑜伽》﹞说新熏者,就胜而说,故言「真如所缘缘种子生」。
《瑜伽》卷八十辨转依为清净习气云︰
问︰若阿罗汉如先所有﹝内﹞六处生起,即如是住,相续不灭,无有变异,更有何等异转依性,而非六处,相续而转?若更无有异转依者,何因缘故前后二种依止相似,而今后时烦恼不转,圣道转耶?答︰诸阿罗汉实有转依,而此转依与其六处异不异性,俱不可说。何以故?由此转依真如清净所显,真如种姓、真如种子、真如集成,而彼真如与其六处异不异性,俱不可说。不可说义,如前已辨。是故若问所得转依与其六处为异不异,非如理问。若此转依无有体者,应有如前所说过失──谓阿罗汉烦恼应行,道应不行,是故当知有转依性。世尊依此转依体性,密意说言︰「遍计自性中,由有执无执,二种习气故,成杂染、清净,是即有漏界,是即无漏界,是即为转依,清净无有上。」如屠牛师或彼弟子以利牛刀杀害牛已,于内一切、斫刺、推、剖;骨、肉、筋、脉,皆悉断绝,复以其皮张而蔽之,当言此牛与皮非离、非合;如是诸阿罗汉既得转依,由慧利剑断截一切结、缚、随眠、随烦恼、缠已,当言与六处皮非离、非合。又已转依诸观行者﹝即瑜伽师﹞虽取众相,当知与昔所取﹝藏文作「能取」﹞差别。此所取相犹如真如自内所证,不可以言说示于他︰我所观相如是如是。
《瑜伽论记》卷八十七云︰
答中有三︰初、正答前问,次、引说证成,后、举喻以辨非离非合。初中,意谓转依出缠真如之所显故,与彼六处非异非不异也。「真如种姓」者,以真如为体故。「真如种子」者,缘真如为境,而熏成种子故。「真如集成﹝藏文作「yav dag par grub pa」﹞」者,依真如而集成万德故。﹝真﹞如为体故,不可说异。据义不一,故不可说不异。故「异不异性,俱不可说」。然不可说义,如前已说也。「世尊依此」以下,第二引说证成,寻文可解。「如屠牛师」以下,第三举喻以辨。
[18] 见《摄论》本卷一、两《释》卷三云︰
又此正闻熏习种子下、中、上品,应知亦是法身种子﹝藏文即为「chos kyi sku”i sa bon」﹞。与阿赖耶识相违,非阿赖耶识所摄,是出世间最清净法界等流性故。虽是世间,而是出世﹝间﹞心种子性。
《摄论‧无性释》卷三云︰
是阿赖耶识对治无分别智因性故,义如种种物,和杂库藏﹝「义」等九字藏文无﹞,如种种毒所杂仙药,如有众病,服阿伽陀﹝梵文为「agada」;藏为「sman bcud」﹞,虽与秽毒多时俱转,然此良药非彼毒自性,亦非毒种子﹝藏文作「如若染多病或服种种毒,取以良药而服毒药,与转俱病乃至余时;既非毒种子,亦非毒自性」﹞,此闻熏习种子,亦尔。
[19] 「非不定」三字,《金藏》有,余无。
[20] 谓第四解违中,第一会前五种姓文。
[21] 谓若依障建立然者。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四、种子新熏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