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常迷乱、没欲淤泥、多行谄曲、多行诳惑、不知报恩、成就恶欲、乐行恶行、毁坏尸罗、戒不清净、毁坏正见、乐行魔境、好自称誉、好讥毁他、爱重利养、贪着衣钵、潜行矫诈、好绮谬语、诈现异相、激磨求索、以利规利,此等种种秽恶﹞诸有情故,请问如来应等正觉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23] 「姓」字,《金藏》误作「性」。
[24] 《庄严经论》第一卷末〈种姓品〉云:
云何名姓?「功德度义故」。「度﹝藏文作「sgrol ba」﹞」者,出生功德义。
又云︰
此中先分别﹝种姓为﹞有体。偈云︰由界、及由信,由行,及由果,由此四差别,应知有姓体。
释曰︰种姓有体由四差别﹝安慧释谓由四种因相(藏文作「gtan tshigs」)﹞:一、由界差别,二、由信差别,三、由行差别,四、由果差别。由界差别者︰众生有种种界,无量差别。如《多界修多罗》﹝藏文作「ba ru ra”i mdo」﹞说。由界差别故,应知三乘种姓有差别﹝安慧释(德格版, mi, 41B.6)云「言『由界差别』者,所谓『界』,所谓『种子』,及所谓『种姓』等,乃同一义,仅由名异而别。此于有情界中,有情体性及种子均异。若分别有情体性者,则有无量。云何耶?如是有有情具嗔行体性,有有情具贪行体性,有有情具痴行体性;有有情具声闻种姓体性,有有情具独觉种姓体性,有有情具大乘种姓体性,如是有无量不同。若一切有情唯一种姓,则或以喜贪为体性,或以喜嗔等为体性,何故不同?由显现有情不同体性为无量故,即所谓不仅种姓同一,而且各各有大小乘三分种姓之义」﹞。
由信差别者,众生有种种信﹝藏文作「mos pa」﹞可得﹝藏文有「唯于无始」﹞。或有因力起﹝藏文无此句﹞,或有缘力起,能于三乘随信一乘,非信一切。若无姓差别,则亦无信差别﹝安慧释(德格版, mi, 42A.2)云「言『由信差别』者,谓诸有情胜解及净信亦不同、差异。譬如有人嗜甘,而不嗜酸;有人嗜酸,而不嗜苦。无论由善相识引导或不引导,有人唯信声闻乘,无论如何不相信大乘等,显现信解差别。若唯一种姓而非多种多样,何以得成多种不同信解?即是所谓由显现差别信解故,不仅种姓同一可知有三种种姓之义。此即第二因相」﹞。
由行差别者,众生行行,或有能进﹝藏文作「决定进行」﹞,或有不能进。若无姓差别,则亦无行差别﹝安慧释(德格版, mi, 42A.5)云「言『由行差别』者,谓有具声闻种姓补特伽罗由以善相识为缘,于与具大乘种姓相似大乘法中,生起胜解及净信,或有人能进行地及波罗蜜多;或有人不能进行。譬如舍利子由大乘善相识度已,经二十劫行大乘法;而其后由外道取眼,便不能进行而舍菩萨行,终于声闻乘中般涅槃。若唯一种姓,则有人能行大乘,何故有人不能?一切皆能进行始为应理。如是即是所谓由有人能进行、有人不能进行故,三乘种姓各各别有之义。此为第三因相」﹞。
由果差别者,众生﹝藏文无「众生」﹞菩提有下、中、上,子果相似故。若无姓差别,则亦无果差别﹝安慧释(德格版, mi, 42B.1)云︰「言『由果差别』者,谓果佳劣亦有三种可得。云何耶?如声闻果为劣下,如独觉果为次中,如大乘为胜上菩提。由果佳劣三种可得故,能生之因无有三种,则不相宜。犹如世间亦显现米麦等及果品,种种不同果实差别,彼等不止同一有因,而且种种亦各有因,如是由果既有三种菩提,其因种姓无有三种,则不相宜。若唯一种姓,何故能成三种果法?此即第四因相」﹞。
由此四差别,是故应知种姓有体。
[25] 《瑜伽》第二十一〈声闻地〉分别有种姓及无种姓,两种定性种姓,
则不定种姓可以比知。举二乘定姓,则无上乘种姓可以比知,由均
相对而别安立故。如云︰
云何住种姓者所有诸相﹝藏文作「rtags」。论列二十三标相及六位。其总标相﹞?谓与一切无涅槃法补特伽罗诸相﹝论出六种标相﹞相违,当知即名安住种姓补特伽罗所有诸相。
问︰何等名为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所有诸相,成就彼故,应知说名无涅槃法补特伽罗?答︰无涅槃法补特伽罗有众多相,我当说彼相少分。﹝即六种标相。﹞
[26] 「姓」字,《金藏》误作「性」。
[27] 谓引无漏本有种子证文。
[28] 「三无漏根」谓:未知当知、已知、具知三根。
[29] 《瑜伽》卷五十七原文:
三约现行不成就,约种子或成就。谓般涅槃法;或不成就,谓不般涅槃法。
[30] 《地持经》,北凉昙无谶﹝梵文为「dharmaraksa」﹞译,八卷。
[31] 《善戒经》,宋求那跋摩﹝梵文为「gunavarman」﹞译,十卷。
[32] 即《瑜伽》卷三十五。
[33] 见《瑜伽》卷三十五〈初持瑜伽处种姓品第一〉︰
又﹝原文﹞从无始﹝世﹞,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是名﹞本性住﹝种﹞姓。
[34] 「彼」,谓《瑜伽》前文。有「﹝菩萨﹞六处﹝殊胜﹞」。
[35] 亦连同以上引经论通证中如《瑜伽》卷二十一等文,均能证「定有
法尔无漏种子,不由熏生」。
[36] 灵泰《抄》云︰
即如前无始时来有种种界。
[37] 智周《演秘》云︰
据本名「初」。如一贪心,本唯一种。此种生现,现行灭已,此还自类前后引生;至对治道,种方永断,故无杂乱、中断等过。
[38] 灵泰《抄》云︰
量云︰后念七识定能熏新熏种。因云能熏摄故。犹如前念。
[39] 「姓」字,《金藏》有,余无。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三、种子本有说》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