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五、破诸无为法实有▪P5

  ..续本文上一页﹝《解深密经‧慈氏品》云「此中无有少法能见少法,然即此心如是生时,即有如是影像显现」﹞。此中缘起平等法性﹝即唯识平等法性﹞,名缘起性﹝缘起不出四缘,而四缘不离唯识﹞。依此密意,说如是言︰若见缘起,即见法性;若见法性,即见诸佛;缘起实性﹝唯识实性﹞即胜义法,胜义佛故。平等法性,于一切处皆无差别﹝为法自体﹞,故作是说。

  

  [76] 《瑜伽》卷五十三云︰

  

  谓唯诸色非有所显,是名虚空。所以者何?若处所行,都无所得,方有虚空想转。

  

  《对法》卷二云︰

  

  谓无色性,容受一切所作业故。

  

  《俱舍论》卷六云︰

  

  唯无所触,说名虚空。

  

  《佛地经论》卷七云︰

  

  清净相者,谓此真如本性清净,二障所覆,如净虚空烟云等障,相似不净。得出世间证真如道,渐除二障所有种子,犹如大风吹烟云等。金刚喻定灭离一切障种子尽,得净法界究竟转依,名清净相。

  

  此与所谓「真空」相似,但无方所,无显色,无所有障碍而能容受。

  

  又虚空应别于空界色中「迥色」及「空一显色」。《对法》卷一云︰

  

  迥色者,谓离余碍触方所可得。

  

  《杂集论述记》卷四云︰

  

  离余碍触诸有色处,于其方所而可得此。﹝《瑜伽》卷三、《俱舍论》卷一说明色、暗色,及孔隙为空界色。﹞……此显,非形,离碍方得。

  

  又解其建立因云︰

  

  「作所依故」者,谓次迥色。能与诸色作所依故。或此能作有情依故。此色亦名「邻阿伽﹝梵文作「nir-agha」,汉译「无碍」。《俱舍论》卷一谓「邻阿伽色」即「空界色」﹞色」。

  

  《对法》卷一又云︰

  

  空一显色者,谓上所见青等显色。

  

  《杂集论述记》卷四云︰

  

  ﹝六因建立二十五色中,第六因﹞庄严故者,谓空一显色。由此庄严空世间故,无别分段。或唯有显,无形,名「一」,即青等故,称之为「显」。遍依空故,名「空一显」。

  

  又云︰

  

  空界﹝色﹞有二︰一、迥,二、空一显。空一显摄迥,故﹝《瑜伽》卷三﹞略不说。

  

  [77] 「简」字,金陵本误作「前」,《金藏》及余本均作「简」。

  

  [78] 《瑜伽》卷十一云︰

  

  问︰真如有何相?答︰正智所行相。问︰正智有何相?答︰真如为所行相。

  

  [79] 「而」字,《金藏》作「为」。

  

  [80] 「此」字,《金藏》有,余无。

  

  [81] 《对法》卷二云︰

  

  当知此中,有二种应断法︰谓诸烦恼,及此所依受。受有二种︰谓变异及不变异,如其次第,苦、乐、非苦乐。当知烦恼断故,建立择灭,二受断故,如其次第,建立不动及想受灭。烦恼断者,谓除此品粗重所得转依;受断者,谓除此能治定障所得转依。是故得第二静虑时,虽证苦灭,而不建立无为,以变异受未尽断故。

  

  [82] 对想受不恒行心、心所「唯灭、静、唯不转」作意为先,并有上、

  

  中、下三品修习,此定是「假有,非实有」。

  

  [83] 《显扬》卷一云︰

  

  不动者,谓离遍净欲,得第四静虑,于其中间,苦、乐离系性。想受灭者,谓离无所有处欲,入灭尽定,于其中间,不恒现行心、心法,及恒行一分心、心法灭而离系性。

  

  [84] 《显扬》卷十八云︰

  

  由四种离系故,建立余四无为,谓非择灭等。四种离系者,谓缘解脱毕竟离系,简择烦恼究竟离系,苦、乐暂时离系,心、心所法暂时离系。

  

  [85] 「二性无为」,谓依他、圆成。

  

  [86] 见本论卷八。

  

  [87] 本论卷八云:

  

  虚空、择灭、非择灭等,何性摄耶?三皆容摄。心等变似虚空等相,随心生故,依他起性摄。愚夫于中,妄执实有,此即遍计所执性摄。若于真如,假施设有虚空等义,圆成实摄。

  

  [88] 《显扬》卷一云︰

  

  善、不善、无记法真如者,谓于善、不善、无记法中,清净境界性。

  

  《对法》卷二云︰

  

  善法真如者︰谓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何故真如,说名真如?由彼自性无变异﹝藏文作「gtan du mi ”gyur ba”i dvos po/」﹞故。谓一切时无我实性﹝藏文作「bdag med pa”i dvos po/」﹞无改转故,说无变异。当知此则是无我性,离二我故﹝藏文无此四字﹞。何故复说此名空性?一切杂染所不行故。所以者何?由缘此故,能令一切诸杂染事悉皆空寂。虽复有时说有杂染,当知但是客尘之所染污。何等名为客尘染污?谓由未拔﹝「未拔」藏文作「彼所摄持」﹞所取、能取种子﹝藏文作「所取、能取心种子」﹞故,令依他性心二行相转﹝藏文作「由依他能令二转起故」。但德格版「gbis」误为「bes pa」﹞,非法性心﹝此四字藏文无﹞。以诸法法性,自性清净故。

  

  何故复说此名无相?诸相寂静故。「诸相」者,谓色、受等,乃至菩提诸所戏论。真如性中,彼相寂灭,故名无相。何故复说此名实际?无倒所缘故。「实」者,谓无颠倒。此处究竟﹝即到边际﹞,故名为「际」,过无我性更无所求故。何故复说此名胜义?最胜圣智所行处故。何故复说此名法界?一切声闻、独觉、诸佛妙法所依相﹝藏文作「rgyu」,即为彼因﹞故。如善法真如,当知不善法真如、无记法真如亦尔。

  

  [89] 如理《义演》云︰

  

  西国有虫,饮﹝疑「食」﹞油麻苗,实不食油,唤作「食油虫」者,不称彼体。

  

  [90] 《佛性论》卷一云︰

  

  若无性中执有自性,为俗谛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二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非有非无故。真谛不可说有,不可说无者,无人、法故,不可说有;显二空故,不可说无。俗谛亦尔,分别性﹝即遍计所执性﹞故,不可说有;依他性故,不可说无。复次,真谛不定有无──人、法无、不无,二空有、不有﹝遍计所执性体相本无,非由空性故空;是故二空所显为真如,非二空定是有﹞。俗谛,亦尔──分别性故,非决定无﹝本论卷八云「遍计所执都无体故,为显非有,假说为(五事中)名」﹞,依他性故,非决定有﹝本论卷八云「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有、无,一、异,俱、不俱等,如空华等性相都无,一切皆名遍计所执。依他起上彼所妄执我、法俱空,此空所显识等真性,名圆成实,是故此三不离心等」﹞。

  

  又《瑜伽》卷七十五﹝《佛性论》卷一文同﹞遮拨恶取空云︰

  

  复次,于大乘中有一类恶取空故,作如是言︰由世俗故,一切皆有;由胜义故,一切皆无。应告彼言︰长老!何者世俗?何者胜义?如是问已,彼若答言︰若一切法皆无自性,是名胜义;若于诸法无自性中,自性可得,是名世俗。何以故?无所有中建立世俗、假设、名言,而起说故﹝《佛性论》云「以于无中,假说有故」﹞。应告彼曰︰汝何所欲?名言、世俗为从因有自性可得?为唯名言、世俗,说有?若名言、世俗从因有者,名言﹝与﹞世俗从因而生,而非是有,不应道理。若唯名言、世俗说有,名言﹝与﹞世俗无事而有,不应道理。又应告言︰长老!何缘诸可得者,此无自性?如是问已,彼若答言:颠倒事故。复应告言︰汝何所欲?此颠倒事为有?为无?若言有者,说一切法由胜义故皆无自性,不应道理。若言无者,颠倒事故诸可得者此无自性,不应道理﹝《佛性论》作「此执颠倒,亦不得成」﹞。

  

  [91] 《异部宗轮论》云︰

  

  其化地部本宗同义︰谓过去、未来,是无;现在、无为,是有。

  

  又云︰

  

  无为法有九种︰一、择灭,二、非择灭,三、虚空,四、不动,五、善法真如,六、不善法真如,七、无记法真如,八、道支真如,九、缘起真如。

  

  《异部宗轮论述记》卷下云︰

  

  择、非择、空,三体各一得缘,同余部。「不动」,但是断定障得,定障名「动」,是散动故;今断,得此,故名「不动」。善、恶、无记如,三体各一;但名一理,性皆是善。「道支」、「缘起」义,同大众。然各一理,今据胜者,但言「道支」、「缘起」。

  

  [92] 见《瑜伽》卷七十二云:

  

  问︰真如当言实有?当言假有?答︰当言实有。胜义摄故。

  

  [93] 《异部宗轮论述记》卷中云︰

  

  此部说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名。

  

  [94] 「四门分别」四字,《金藏》无。

  

  [95] 《枢要》卷中,五门分别︰一、诸教增减,二、出体,三、三性分

  

  别,于中二子门──善等三性,及所执等三性,四、谛摄,五、释

  

  难,于中五子门──一多、因果摄、凡圣得、伏断障得、问答。

  

  《杂集论述记》卷十、九门分别︰一、教兴意,二、诸论增减,三、

  

  释名出体,四、假实,五、内外,六、两种三性,七、谛摄,八、

  

  异名,九、废立。

  

  [96] 相当《杂集论述记》之「教兴意」。

  

  [97] 《宗轮论述记》卷中有释,如前已引。

  

  [98] 「旧云」,谓真谛译。

  

  [99] 《宗轮论述记》卷下有解,亦如前引。

  

  [100] 「经量」二字,原作「正量」,恐传抄误。

  

  [101] 灵泰《抄》云︰

  

  鸠摩罗多即是经部祖师。

  

  经部无为无别实体义,见《俱舍论》卷六。如云︰

  

  如色、受等,别有实物,此所无故。

  

  [102] 「…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五、破诸无为法实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